黄博彦
近年来,省教育研究院以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南方教研大讲堂”“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为三大抓手,打造高素质教研队伍,创新教研机制,落实教研任务,强化教研保障,提高教研水平,推进高水平教研体系建设,助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研基地项目:深化机制创新,变革育人方式
2021年4月,省教育厅公布第一批145个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名单;2021年5月,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广州花都举行;2022年2月,第二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名单公示,拟新增45个学科教研基地,14个校(园)本教研基地,5个县(市、区)教研基地。至此,全省已建有省级教研基地209个。
省级教研基地项目的实施,是支撑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深化教研机制创新,推动教研体系建设,聚力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促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和教师隊伍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教研基地项目分学科分学段建设,通过开展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深化学科课程教材教学与评价研究,以地级以上市学科教研员为专业引领,促进学科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汕头市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受到年龄结构、专业背景的限制,教学思维较传统,较少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课堂教学方式,高质量课堂教学资源也比较欠缺,导致课堂无法很好地支撑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学科教研基地(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围绕“数学资源建设”“数学课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三方面,开展“以‘资源建设’与‘课程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项目研究。
该教研基地负责人吴燕娜介绍,目前,基地正逐步设计开发前置性任务单、课堂教学设计、上课课件、微课、教学实录、作业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资源,建立有序的、多层次、多维度、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教研资源库。同时,运用情境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开放性教学模式,与基地学校提炼校本数学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如澄海区东里小学提炼了“情景导入—问题驱动—组内合作—点拨提升—当堂训练—盘点收获”的“本真课堂”模式;龙湖区金晖小学构建了涵盖“数学表达、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成果展示、数学活动、期末检测”等指标项的“数学学科多元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基地通过研培结合、读书沙龙、专项比赛、科研培训等方式,以科研带动教研,打造“市教研室—基地区—基地校”三级联动教研共同体,构建适合各年龄段各专业背景教师,促进其专业持续发展的教研机制。
构建创新协同教研机制,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校(园)本教研基地项目由教研机构与所辖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建设,通过构建教研机构与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教研机制,创新校(园)本教研制度,以地级市教研机构引领相关学校的研究力量,促进校(园)长队伍、一线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中小学(幼儿园)构建五育并举的校本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研究,加强家校教育协同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学校存在‘重教轻育’‘重智轻德’‘重分轻能’的现象,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将‘五育并举’异化为‘五育并考’,校本教研和教学评价中也存在‘五育’关系割裂、浅表联系的问题,学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基地(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负责人朱敏嫣告诉记者。
为此,该教研基地开展“‘五育’评价体系构建”项目研究,基于市教研员集体视导、蹲点教研、挂点帮扶等常态化协同教研机制,帮助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意义和内涵,将学科育人从学科课程延展至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校园文化、课后服务等领域。同时,项目学校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积极探索“主题式跨学科”校本教研形式,开发跨学科校本课程。围绕教学主题,如“财经素养——买帐篷”“STEM微项目活动——我会做玩具”“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纸,你我践行”等,相关学科教研组确定主题中学科教学目标和相关知识点,并开展跨学科的集体备课、模拟授课、听评课、课后反思等活动,以确定课型、优化教学模式。
下一阶段,基地将运用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特色评价、外部教育评价、信息系统/信息技术评价,构建多元、系统、动态、持续“五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统筹建设教研制度机制,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县(市、区)教研基地项目由县(市、区)教研机构建设,通过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统筹推进县(市、区)教研制度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县(市、区)教研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研究,开展育人方式创新研究,强化教研队伍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缩小城乡间、校际间教育教学差距,整体推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城乡接合区域,区域内校际教育教学差异明显,特别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不均衡、硬件差异大、生源差距大,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教研氛围较弱。因此,如何缩小校际教育教学差距,整体提升区域师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是花都区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县(市、区)教研基地(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负责人何彪向记者介绍,针对上述问题,基地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建立了全区性教研指导机制以教研员蹲点薄弱学校(园)帮扶机制,以“1+3”主题导研方式开展教研员到学校、幼儿园开展蹲点教研指导工作:教研员以学校实际教育教学问题导向,确定1个明确的“教研主题”,如“聚焦一日生活,助推幼儿发展”“实施‘素养课堂’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到校开展“参与年级集体备课”“参与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举办学科微讲座”三类教研工作,对教师进行跟踪指导,针对性地帮助学校解决学科教学问题。
“南方教研大讲堂”:创新教研平台,打造教研品牌
2021年7月16日,由省教育厅指导、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正式启动。第一场以“讲好党史 培根铸魂”为主题,开展初中、高中历史纵向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教学后,专家进行评课并给历史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并与一线教研员、教师,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学历史课堂如何讲好党史,培根铸魂”“如何开展纵向同课异构,做好学段衔接”等历史学科教学热点问题开展教研沙龙。最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主任、研究员蒋建农作“开天辟地,中国产生了共产党”专题讲座。
“南方教研大讲堂”是广东打造教研特色品牌的创新尝试。活动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基础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深入研讨,旨在通过组织实施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强化教研交流与合作,探索新时代教研活动实施新机制、新路径,丰富教研内涵、推进教研转型与创新,建设示范性教研平台;大力推广全省各地、各中小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创新教学教研成果应用推广方式,推进教学教研成果交流与应用创新;深入推进教研基地项目建设,推广教研基地等教研团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促进教研共同体协同发展,探索示范性与领航性教研共同体生成、建设和发展机制及路径,促进教研共同体发展与品牌建设。
例如,开展“新时代体育教育的价值及其课堂达成路径——广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探究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所承载的历史任务和价值,全面剖析体育教育的“育德”“育心”“育体”“育智”“育美”系列育人作用,阐述体育与健康课堂落实体育育人目标的具体路径;开展“研学转变教学方式,实践赋能‘双减’落地——广东省中学地理跨学科主题研学实践课例探讨活动”,探索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育人优势,构建基于自然和社会真实情境的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跨学科主题研学课程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开展“聚焦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听说教学质量——广东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主题研讨活动”,促进教研员、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语言能力的内涵及听说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着重探讨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活动更走进粤东西北地区,在清远、河源等地开设,为当地教研员、教师搭建近距离观摩示范教学,与专家、名教师、名校长面对面深入研讨交流的平台。截至2月底,“南方教研大讲堂”已开展28场,线上累计点播量超1500万次,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力。
教研帮扶活动:解难题办实事,打造教研帮扶新格局
“希望教研帮扶团队能多来我们这里进行指导,能多待几天。”“专家们的指导既有理论上的引领,也有操作上的示范,对改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十分有效。”……这是当地教师对“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的真实评价。
2020年,省教育研究院前往全省17个地级以上市,围绕教研体系建设、育人方式变革、教研基地建设、教研队伍建设、教研模式创新等主题,深入中小学校、教研部门,走近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工作者,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以及广大家长对高质量的教育有强烈需求,学校和教师期盼通过高水平的教研指导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调研发现制约粤东西北地区教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教研体系不健全、教研主题不聚焦,教研员素养有待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研方式亟待更新等。
针对上述关键问题以及学校、教师、家长的需求,省教育研究院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研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形成“调研问题-集体备课、研课、磨课-同课异构或接力上课交流展示-课例点评研讨交流-学术专题讲座-教研沙龙”基本教研帮扶模式,围绕育人方式变革、课程标准实施、教科书使用、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方式创新、作业设计优化创新、家校协同育人等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创设联动帮扶机制,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对口地市教研机构、学校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深度结对帮扶,覆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各学科,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研工作渗透一线学校、班级、课堂基本单元,助力粤东西北地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例如,走进清远教研帮扶活动中,组织26个学科的70多位教研员、专家、名教师团队,深入2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约100场次教研活动,直接惠及4715名以上教研员、教师,吸引114.98万人次观看活动在线直播。本次活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幼儿园到高中,以及特殊教育,有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和教研沙龙,也有教研工作座谈会、省级教研基地座谈会和学校教育管理专题报告会。
针对清远市部分教师“重知识轻思想、重结果轻过程”的典型问题,初中数学学科聚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通过两位一线教师的课例展示,显化方程思想、运用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和提炼模型思想的教学设计,生动阐述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证研究,为粤东西北地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行的途径;针对统编教材理解不透彻,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高中历史学科则围绕一线教师关心的“常态化教学”“教学评深度融合”问题,通过珠海、清遠两个省级高中历史学科教研基地的协同联动,致力于解决现阶段教学评深度融合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举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专题报告会,邀请“开放式教育”创始人、深圳海旺学校校长张云鹰作“开放式教育课程化”专题报告;中小学体育学科组织的“校园足球”送教宣讲活动,围绕校园足球立德树人,开展“一课三构”,并通过网络直播,观看量达14万人次;中小学音乐学科,通过构建“五度三维”教学模式,向课堂40分钟要实效,在课堂美育氛围中提升学生美育素养;中小学美术学科通过倡导全科美育来解决山区专业师资短缺的困难,降低留守儿童辍学率,利用山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五育并举”的新时代美育特色;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充分发挥区域劳动教育的辐射作用,依托粤东西北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品质。
目前,“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已深入潮州、梅州、茂名、韶关、清远、河源等地教学一线,并计划两年内完成对粤东西北12个地市的教研帮扶,带动辐射全省教研员和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升,推动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教研水平,助力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