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妆饰艺术嵌入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策略研究

2022-04-02 06:43伍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广西民族

伍琳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引言

当今中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由于工作需要或者个人兴趣爱好趋向,人们对个人形象的关注度非常高。抖音、小红书等网络信息途径是普众获取个人形象设计技能的主要方式,但这些网络信息往往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并以欧美、日韩审美观为主流,对于我国优秀传统审美观缺乏有效引导,急需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形象设计师加以引领。

在我国,作为培养形象设计师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在高职层次开办的专业,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理论讲授、技能传习,培养学生对于人物形象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技法,能设计现代人物整体形象、舞台、影视人物造型等。毕业后,学生可从事个人形象指导、个人形象设计、色彩顾问、化妆造型师、影视人物形象设计等工作。这些工作岗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打造现代人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教学内容的遴选直接反映了教师的审美观、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的理解,以及教师的培养目标。鉴于前述的社会需求,在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植本土艺术审美,博采众长,是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在学生中根植本土艺术审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尝试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中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围绕目前广西民族妆饰艺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在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群体中,开展了相应的调查,以期能够对“在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工作实施现状”有初步了解。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关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嵌入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研究,笔者对目前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现状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广西内某高职院校担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师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问卷分为“学生用卷”和“教师用卷”。

(一)问卷的分析结果

1.学生用卷分析结果

本次问卷从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接受度、对民族妆饰艺术教学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共有182 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校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19人,女生163 人。其中,汉族学生122人,壮族学生49人,苗族学生1人,瑶族学生9人,侗族学生1 人。

(1)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认识和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喜欢广西民族传统的妆饰艺术与现代妆饰艺术的学生各占一半。在少数民族学生占32.97%的调查群体中,有70%以上的学生对于广西民族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有28.57%的学生有民族服装、饰品手工技艺方面的特长,这部分学生都来自少数民族群体,大部分学生没有相关技能。9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广西民族妆饰艺术是必要的,并且愿意为保护和传承广西的民族妆饰艺术而努力。但有18%的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2)学生对目前民族妆饰艺术教学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目前在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课堂教学中,教材和教法的接受度,在四个备选项中,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满意”;3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选择了“一般”的学生占18.68%(教材)及14.29%(教法);有2%~4%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倾向是多样化。学生获得广西少数民族妆饰技艺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课程”“网络”“自己查阅资料”。代表社会环境及家族传承的选项“自己生活的环境”和“家长和长辈”相对以上途径来说,较少。通过学习,有73.08%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广西民族妆饰艺术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另有17.58%的学生对此不确定,9.34%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未能掌握。

2.教师用卷分析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研究者所在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团队担任专业课程的全部教师,共10人,其中有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无职称4 人。年龄结构为:22~30 岁1人,31~40 岁5人,41~50 岁3人,51~60 岁1 人。团队成员民族构成:少数民族2 人(分别为仫佬族1人,壮族1 人),汉族8 人。

(1)教师对于开展民族艺术教育工作的认同度和主动性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团队教师都认同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教学内容,并已主动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教师团队对于该项教学改革持一致的态度。

(2)目前教师在课程中嵌入民族妆饰艺术教学的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任课教师常采用的方式主要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讲解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80%的教师会在案例解读之后,让学生进行实训模仿练习;60%的教师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运用民族元素进行再创作的练习;40%的老师组织了相关内容的参观学习。

对于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任课教师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自身关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储备不足,以及没有合适的教材。此外,有部分老师觉得,困难来源于学生对广西民族妆饰艺术不兴趣,不喜欢学。在补充选项中,有老师觉得教学难以深入开展之处在于“可供学生完成实训使用的素材有限”。

任课教师认为,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完善教学设备,同时在师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很重要。

(二)问题剖析

在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初步的问卷调查后,研究者了解了目前在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中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工作的现状。下面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结与深入剖析。

1.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认识有缺失

学生对于民族妆饰的印象是刻板单一的。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有所了解,但了解仅仅停留在舞台表演中所看到的民族服饰。表演中的服饰为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而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不能全面反映出民族服饰的真实样貌,而且形式单一。例如,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按女子服饰颜色的不同,就有白衣壮、蓝衣壮、青衣壮、黑衣壮、灰衣壮之分,而在每年三月三节的庆典活动或舞台表演中,我们看到的壮族服饰多是饱和度很高的各种颜色制作的款式单一的舞台服装及头饰。如下图:

(图片来自《南国早报》)

同时,由于受媒体导向(如网络、影视剧)的影响,在人物造型审美上,更多地倾向于欧美、日韩风格,致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民族传统服饰。

2.教师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们一致认可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内容,并且都身体力行地进行了各种教学尝试,但从学生们的反馈和教师的自我评价中,都有一种无力感。

首先是,授课教师自身的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知识储备不足,适用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教学的书籍有限。虽然当今的网络信息非常发达,但其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关于原生态的民族妆饰艺术的内容零碎、分散,不成体系,不适用于学校系统教学。

其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从学生用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多数人选择了“手工制作”“组织参观学习”的方式,他们希望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去接触真实的、原生态的民族妆饰。而在教师用卷中,我们发现,“手工制作”和“组织参观学习”这两项是较少使用到的教学方式。这也与教师自身在民族服饰工艺技能方面的缺失有关。

其三,由于教师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知识储备不足及教学方式的单一,致使教师在教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缺乏自信,课堂因此缺乏感染力。教师作为学生教育教学的引领者,首先是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讲授得空泛,学生无法对课程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情感的升华。

3.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缺乏整理和归纳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又有数量不等的支系。例如,广西瑶族就有盘瑶、花瑶、板瑶、蓝靛瑶、茶山瑶、花篮瑶、红瑶、白瑶、花头瑶、大板瑶等20 个之多。这些支系主要通过不同的民族服饰进行区分,可见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内容非常繁复。虽然有学者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撰写、出版了相关学术书籍,但如果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学校教学体系,必须再进行整理、筛选和归纳,目前并没有适配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使用的相关教材。

二、改进策略

通过初步的调查研究,现阶段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中嵌入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教学还处于一个较肤浅的阶段。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认识有缺失,民族妆饰艺术的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研究团队要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改革教材及教学内容?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教学多样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在结合本校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尝试作以下教学研究策略的调整。

(一)建设广西少数民族妆饰艺术教学资源库

广西少数民族妆饰艺术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教学的开展和推进较为困难,为此,研究团队拟建设一个以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要理念,服务于广西少数民族妆造艺术教学的资源库。资源库媒体类型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资源等。资源库的建设遵循以下思路。

(1)遴选的教学内容,应有利于民族地区生存状态优化、有生命力的区域知识,能够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避免将原生态知识不加筛选全盘纳入的情况。

(2)基于实际专业、行业、岗位的需求,选择的民族区域知识,并且与现有职业教育课程相整合,采取灵活的“补充”或“转型”模式建构合适的课程体系。

(3)围绕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思政,做好顶层设计;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广西少数民族妆饰艺术相关知识和技艺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并持续更新完善。

(4)围绕彰显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要求,按照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技艺创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以及重点技能训练模块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二)建设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任课教师没有接受过关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各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及教学需要准备教案设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相关书籍及网络,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在建设完备的广西民族妆饰艺术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加强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既具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资格,又同时具有广西少数民族服装、饰品等手工技艺能力的教师队伍。遵循“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其一,邀请民族技艺传承人作为指导者,以“大师进课堂”的方式,进校指导专业学生相关技艺;其二,利用寒暑假,送专业教师到区内各民族技艺传承人开设的教学服务点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这两种方式,完善广西民族妆饰艺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采取多样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

学生“对于组织参观学习”和“手工制作”的需求比较强烈,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广西民族妆饰艺术较陌生,但又是感兴趣的,他们希望通过更直观的方式学习。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便捷的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将各项技能对应的项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大量的案例积累是必要的,但只是单纯采用案例教学,会形成思想的固化,限制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度进行分层次教学。

1.设立民族技艺教学点,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在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服饰类手工技艺,如侗族刺绣、壮族织锦、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瑶族刺绣、盘瑶服饰、苗族蜡染手工艺等,联系其工艺传承人,设立联合教学点。结合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2.请非遗技艺大师进课堂,向学生传习民族工艺

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需求,在教学相关内容时,邀请非遗技艺大师到学校上课。例如,在专业课程《整体形象设计》时尚类主题复古概念系列整体象设计与训练中,校内教师讲授相关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后,可引进侗族服饰内容,邀请侗绣传承人到课堂教授学生侗绣的方法,图案、色彩等。学生经过引导,能自如用相关的民族元素设计时尚的人物形象。

3.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分层次教学

广西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地比较分散,采集教学资源和组织参观学习相对困难的地区,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派遣小组到实地采集图片、视频信息,经过整理、编辑,上传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学习。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前、课后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起到加强巩固的效果;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帮助其提高。

三、结语

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我国是多元一体文化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去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是一种一元化课程或称为“主流文化”课程,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改革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本土资源,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嵌入课程体系中,努力探寻一条适宜于民族妆饰艺术文化传承的道路。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广西民族
我们的民族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多元民族
广西尼的呀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