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耀明
牛给人的印象是魁伟而稳当、朴实而祥和。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牛。因而,涉牛的题材,已成为对联或诗中常见的内容。
唐代诗人李白,自幼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少年时已显露才华。离川周游前,他曾在县衙做过一名小吏。一天李白牵着牛,从县令房前走过,牛的哞哞叫声和牛蹄的踏踏声,惊动了县令的妻子。女人很生气,要县令责备李白莽撞。县令把李白叫到身边,问起此事,李白赶紧作了一首小诗,表示歉意。其中有:“若非是织女,何必向牵牛。”十分风趣。县令听后笑了起来,不仅不加责问,反而和李白更亲近了,两人经常一起吟诗作赋。
明代饶平有个孩子叫曹宗,能吟诗作对。他到海边玩耍时,渔民要考考这个小秀才,说:“给你出个上联,若能对出来,奖给你一条鱼,好吗?”曹宗说好。渔民指着滩涂边能钻洞的沙马鱼说:“沙马钻沙洞,沙蒙沙马目。”曹宗答道:“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答得无可挑剔。渔民见他人小力弱,还想难难他,遂奖给他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鱼,看他怎么办。谁知曹宗将绳子穿过鱼鳃,系好,把鱼放进水中,顺着河把鱼牵回了家。
清代才子纪昀,幼时家人称他“四倌”,他四岁受书,擅长对对子。某日午饭时分,他哥哥因对不上对子,被塾师处罚不能回家。他前来向塾师求情,说:“老师,您别生气,我替哥哥答行吗?”塾师见他天真可爱,又听说是个“神童”,就答应让他试试,答对了给他面子。塾师出上联:“苇蔑织席席盖苇。”他稍作思考,便说:“牛皮拧鞭鞭打牛。”答得天衣无缝,塾师听了大加称赞,立即让兄弟俩回家。
清代进士陶澍,幼时家境清贫,为了糊口,不得不给东家放牛。一日傍晚放牛归来,东家见了便口念上句:“小子牵牛入户。”陶澍眨巴了数下眼睛,还口说:“状元打马还乡。”上句东家说陶澍是“小子”,陶澍所对下句,妙在反其语而用之,以“状元”自称,流露出胸中有鸿鹄之志。
上述所作或应对的牛句,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机敏和智慧,读后回味无穷。
(陈昌喜摘自《上海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