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自组织对城市韧性的影响
——以H市极端暴雨为例

2022-04-02 08:40赵自妍
中国应急救援 2022年2期
关键词:突发性预警系统韧性

赵自妍

1 问题的提出

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产生时,原有社会秩序遭受冲击,从而导致社会运转无法照常进行。一方面以政府部门为主力军开展灾情救援,控制事态发展;另一方面,自组织也在全程中作为当事人、第一目击者和第一时间紧急救援人等身份在事态发展中以辅助力量参与救援,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参与社会秩序的恢复中。在事前,许多非专业领域公民积累相关专业知识,为自组织的知识宣传做准备。在事中,组织成员自发自动自主积极参与事态控制过程,提供各项资源救助以防止二次损失发生,减小事故波及范围。在事后恢复和学习过程中,自组织也发挥着传递信息和总结经验等作用。自组织的参与有助于城市韧性建设,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在国内对韧性城市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韧性城市进行研究。吴晓林从社会视角,提出通过强化对专业社会组织的支持来连接居民,构建组织协调,从而组建风险共担的社会网络来提升城市自治韧性[1]。王莹从社会机制方面提出提升公民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社会自组织性,以整合社会资源,增强韧性,从而提升城市灾害的抵御、吸收和恢复能力[2]。赵方杜等学者对社会韧性本身进行研究,提出社会韧性自身具有调节、恢复和适应能力,并在对社会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包容性、连接性和社会能动力构建和完善风险治理的社会机制[3]。但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对自组织如何参与城市韧性建设过程及其如何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对自组织在韧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还有待拓展。本文以H市暴雨为案例,分析自组织如何参与城市韧性工作,并归纳和总结自组织影响城市韧性的过程,以期为自组织参与韧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思路。

2 基本概念

2.1 自组织

自组织的思想源起于康德,最初被用于说明秩序和结构的生成,后来在热力学、协同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发展。在引入国内的社会科学领域后,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理解自组织,一是作为过程的自组织[4],一是作为实体的自组织[5]。作为过程时,自组织主要指的是社会群体自发地成立、运行具有一定公共性目标的组织或活动的过程,或者说是社会成员给予关系与信任资源结合在一起,开展集体行动、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它具有动态性、自发性、从无序性到有序的特点。作为实体时,它可以看作是作为过程的自组织行为的一种结果,即通常意义上的由民众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吴彤提出,自组织过程包含从非组织化到组织化、低度组织化到高度组织化、统一组织层次上的复杂化三个方面,也就是从无序到有序、提高有序程度和复杂程度增加三个递进的阶段[6]。本文采用肖知兴对自组织的定义,即自组织指组织成员自发、自动、自主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一种组织形态[7]。其形成建立于三个条件之上,一是组织成员拥有基于普遍主义原则、出于自愿原则、发自内心信奉的共同价值观;二是组织在这个价值观基础上建立的具有可观测、可验证和可测量的共同行为规则;三是组织对违反行为规则的组织成员具有令人信服、可强力执行和有重大后果的规制方式。

2.2 韧性城市

韧性(Reslience)源于拉丁语中的“resillo”,本意为回复到原来状态。中国学术界将其翻译为韧性、弹性或者抗逆力等,并且随时代的发展,逐渐应用到不同领域中。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Reslience”的概念首次在系统生态学中被采用。在系统生态学中,韧性被用来定义生态系统稳定状态的特征,后来发展到人类生态学中,经历了“工程韧性”、“生态韧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等研究历程。“韧性城市”的议题在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中被首次提出,自此引发了研究城市韧性的浪潮。后来,城市韧性思想也逐渐应用于灾害学、生态学、地理学等领域[8]。唐庆鹏等学者提出,韧性是包含稳定能力、恢复能力与适应能力在内的集合,其中稳定能力与恢复能力呈被动态,而适应能力为主动态,这些能力的建设始终贯穿于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阶段[9]。朱华桂等学者认为,韧性是一种贯穿灾前、灾中和灾后的防灾抗灾能力,韧性能力的强弱和抗灾害能力的强弱、灾后重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灾害预防能力的高低有关[10]。Norris和Stevens认为,韧性是受到干扰后,包含灾后适应能力、积极应对干扰能力和适应干扰产生的轨迹联系起来的过程[11]。总的来说,韧性指的是受到干扰后,恢复和适应到原状态,并从中学习的能力。

3 韧性城市的系统构成

作为一个处于动态变化状态的系统,城市的功能由各个子系统相互连接作用而实现。根据韧性城市的理论内涵,其构成上包括预警系统、应急系统、恢复系统和学习系统四类子系统,从而分别实现提前预测灾害、降低冲击的负面影响、恢复经济秩序和社会功能、积累抗灾经验四类功能[12]。预警系统旨在准确预测各类潜在的灾害和风险。预警的建立基于所在城市地区过去的灾害经验之上,从而在预测过程中抵御自然灾害或者恐怖主义灾害[13]。由于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在危机事件突发时,相关部门和措施未能及时反应,并且也极易引起公众恐慌,使社会稳定不确定性和风险程度增加。因此,构建一个灵敏高效的预警系统,有助于缓解突发事件应对压力,降低社会不稳定性,增强城市韧性。应急系统则指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高效调度资源,减少事故损失,城市用以应对的系统。Godschal指出,建设一个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不仅仅是改变土地使用和物理设施,它还必须具备相关社区预测和应对灾害的能力[13]。应急系统必须要有及时性,能够在突发事件产生后迅速响应,启动并落实应急预案,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和精准。恢复系统即指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恢复为原有城市状态的系统。恢复系统的作用通常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为应对灾害提供大规模物资储备,二是为建设城市项目和恢复社会关系提供协调空间,三是传播正面信息,增强城市民众的精神意志[14]。学习系统指的是经历本次突发性公共事件后,总结经验,提高城市承灾能力,从而增强城市韧性的系统。Desouza和Flanery认为,通过建立跨网络的自组织系统为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合作创造机会,可以培养紧急的、公民驱动的复原力恢复和更新条件[15]。

4 危机背景下自组织对城市韧性的影响

2021年7月17日至7月23日,H市发生大暴雨,据该市及其邻近城市等共计十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显示,其日降雨量突破了有气象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此次灾害H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占全省在此次灾害中失踪死亡人数的95.5%,直接经济损失409亿元,占全省在此次灾害中直接经济损失的34.1%[16]。在此次H市极端暴雨事件中,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H市三天的降雨量达617.1mm,而该市全年降雨量为640.8mm,此次降雨相当于H市一年的降雨量。20日16-17时,降雨量达到201.9mm,刷新了全球大中城市小时降雨记录。7月21日凌晨3时,H市所在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最高级别I级。由于短时期内突降暴雨,积水冲垮了防汛设施,地势较低的各个区域的排水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从而导致短期内无法及时处理积水,造成地铁隧道倒灌,大片区域停电、通讯中断、火车停驶、航班大面积取消等衍生情况。

在应灾过程中,除了政府各部门承担抗灾救灾的主力工作,自组织如蓝天救援队、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伍,以及本省团委组织动员召集的志愿者等,也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提供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资源帮助,这些资源通过各种方式作用在韧性城市的各个子系统中,如图1所示。当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产生时,对韧性城市和自组织都产生影响,此时韧性城市各个子系统收到信息开始发挥作用。自组织此时也通过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对韧性城市子系统进行协助,同时,韧性城市各项子系统的运行也为自组织提供基础和屏障。在其相互作用下,城市韧性通过各项子系统和资源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应对,实现控制事态发展,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当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控制和影响超出城市韧性应对范围,危机事件将继续对韧性城市系统和自组织产生影响,二者也将继续协同直至成功应对危机。

图1 自组织参与城市韧性系统机制

4.1 物质资源

物质资源主要指的是居住环境、生活物资、应急设备等。自组织提供的物质资源主要体现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政府行动的辅助行为为应急预案执行提供物质支持。例如,在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中,由于H市受到暴雨影响,道路受阻,许多市民被困无法正常通行,有公司机构自愿提供场地作为暂时避难场所,并为受灾被困人员提供毯子等物资,缓解了应急避难场所紧张的问题。此外,有连锁便利店在了解灾害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渠道发布消息,除了公示正常营业的门店位置信息为有需要的民众提供避险场所外,店铺也允许没有付款条件的民众先行取用商品,后期再补交费用以保证饮食需求。由于暴雨带来的强降水和大量积水,城市部分区域尤其是医院等抗灾一线地区出现了断电情况。相关消息一经发出,民众迅速筹集相应物资进行支援,为工作人员紧急维修争取更多时间。此外,在受到灾害影响区域的高速等地方,有附近居民自发为堵在高速上的司机发放免费食物和饮用水。在学习系统中,主要体现在暴雨灾害发生后期,仍然有居民继续参与灾害现场的秩序维持和重建工作,并为工作人员提供食物、水等物资,为其提供物质支持。在预警系统中,则主要体现为公司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通过开发各种公益性软件、网站等,帮助宣传各类灾害的征兆信息以及应对措施。

4.2 信息资源

自组织为预警、应急、恢复、学习等韧性子系统提供信息支持。在预警系统中,自组织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传递,实现对此类突发事件的科普和宣传工作,也通过及时更新灾害发展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公民信心。就当时情况来看,H市所在省的降雨情况仍在继续,各个其他地区也引以为鉴,加强对暴雨灾害的事前准备和防范工作。在应急系统中,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紧急性,自组织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中起到重要桥梁作用。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人们能够直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软件转发最原始的信息,实现信息快速保真的传递。官方也在统一平台下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甄别并对虚假信息及时辟谣,在传播——甄别——回应——传播的模式中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在恢复系统中,自组织继续通过传播抗灾知识,分享求助信息的方式为控制事态提供帮助,减少二次伤亡和损失。此外,信息的快速更新和传播也为公众提供了了解事态发展的渠道,实现精神支撑和安抚。在学习系统中,H市的暴雨事件为全国各地暴雨灾害潜在威胁城市敲响警钟,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引导其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参与城市构建,以及如何增强城市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韧性。

4.3 经济资源

自组织也在经济方面为城市韧性提供支持,根据灾害发展情况,经济资源也被使用到不同的系统中。经济资源为应急系统、恢复系统提供支持,在暴雨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士通过H市红十字会等渠道对当地进行捐款,对募捐者而言,通过第一时间的经济捐助,一方面能够快速在社会各界获得正面声誉传播和支持,树立正面个人形象,另一方面也通过经济支援推动受灾地区早日恢复社会秩序,尽快恢复到正常生产生活中。对城市管理者而言,自组织提供经济资源的救助减轻了当地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财政压力,增加受灾城市在经济维度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充足的资金为灾害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也为同种类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经济基础,从而帮助强化城市韧性。

4.4 人力资源

自组织以多元主体的形式参与救助,尽管其最终目标不尽相同,但是在灾害发生期间,各参与方短期利益目标相同,即帮助降低损失,及时救助受灾对象,控制事态发展。受灾期间,公共平台通过网络等渠道发布对志愿者的需求,号召大量志愿者加入救援队伍,分担官方救援压力,提供救援支持,为应急系统、恢复系统、学习系统和预警系统的运转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自组织招募的志愿者主要涵盖交通运输、社区助困、社区清洁、社区教育和社区医疗等几个方面。在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中,交通运输志愿者负责驾驶车辆接送志愿者、运送相关物资,社区助困类志愿者为社区生活困难和有残疾的群众提供生活帮扶服务,社区清洁类志愿者帮助社区清理公共区域的泥泞、积水、树枝等杂物,进行卫生消杀等工作。在学习系统中,社区教育类志愿者要辅助社区组织有需求的公众开展教育教学和文体活动,社区医疗类志愿者需要辅助社区开展防疫宣传工作,帮助当地社区进行应急救护和提供医务服务。在预警系统中,拥有专业知识的志愿者通过宣传和科普工作,分享给当地居民及时发现相关灾害征兆以及如何应对处理相关情况的经验。灾情的突然发生,使得当地各项资源都相对较为紧张,各类志愿者的加入减轻了当地政府救援和抗灾的压力,增加了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

5 自组织参与城市韧性的发展空间

尽管自组织在灾害过程中起到控制事态蔓延,帮助政府机构减轻救援压力等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可忽视的风险和问题,对于韧性城市的建设还有进一步协作的发展空间,从此次H市暴雨事件看来,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5.1 建设统一指挥平台

在各方各级的行动过程中,尽管自组织表现出了庞大的体量,但暴雨险情的复杂性,以及地区的多样性,导致自组织抗灾功能存在局限。因此,仍需要政府部门担负起主体责任,发挥统一指挥、领导协调的作用,充分、合理安排各类抗灾资源嵌入学习系统、预警系统、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此外,在信息资源方面,由于发出的声音和观点较多,出发点各有不同,存在信息数量大、更新速率快、重复率高、时效性短和无法确保信息关注度等问题。如何在紧急时刻提取出最具有时效性和最具有效用的信息成为需要获取信息的读者最需要关注的。通过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统一指挥平台,可以及时把握自组织所提供各项资源的分布情况。一方面,政府作为主导,掌握可供调配的社会资源整体状况后,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为资源调配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分配方案,在应急系统中增加救援效率,在恢复系统中合理调配资源,在学习系统中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在预警系统中强化弱势区域,从而提升城市韧性;另一方面,自组织作为辅助,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平台的信息收集环境中,包括提供可调配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信息,以辅助保证各个系统的资源补充。此外,通过统一指挥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分门别类和统一整合,并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进行追踪,保证重要信息能够持续获得关注,实现快速、准确、高效、及时掌握灾害发展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灾害。

5.2 调和多元主体利益

当灾情得到控制,短期内救援的目标达成时,参与救援的多元主体的利益便不再趋同,甚至产生利益冲突,此时仅凭自组织本身难以快速解决。尽管在灾害过程中由商户采取先购物后付款的方式解决物资需求,但也存在风险。一方面,商家在救灾中承担了逃单风险,一旦逃单现象发生,会影响商家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失信组织查处仍存在发展空间,对于假意参加救援,实则前去作秀的组织及其成员,除了组织本身进行的约束外,官方如何进行惩处?面对这些风险和问题,仍然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承担其相应职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自由裁量权内审慎考虑,完善对自组织参与救援的监管环境,为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的顺利运转提供合法性支持。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可以通过增加正强化的方式增强自组织积极性和主动性[17]。在学习系统中,通过增加对自组织的正向反馈,如增加对自组织的表彰占比,对救助灾害贡献最大的典型代表进行奖励等增强对自组织成员的激励。同时,也能够通过该过程分享和宣传成功经验,推广正向积极的社会风气,发扬注重公共利益的社会价值观念,为预警系统中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累积提供正向支撑。此外,官方应在法律法规设定的部分坚持自身的职责,严格执法。对于法律规章制度约束之外的灰色地带,要发挥自组织本身的约束性,通过组织规则进行制裁和约束,保证各个系统最基础的程序正义。

5.3 完善应急协调机制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突发风险灾害应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由水电部门、通信部门、医疗部门以及武警、公安、交警等其他相关单位组成的应急救援力量,并规定各部门职责制定救援预案[18]。但是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各个参与社会应急救援的力量相互之间平时缺少配合演练,导致缺少协调合作能力,缺乏信息沟通渠道,从而在风险灾害发生时各种应急救援力量不能形成统一力量,救灾资源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配置,使得自组织未能在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中充分发挥最大功效。如果参与的组织团体在事故发生前已经形成有利于合作与利他的行为规范,在灾后他们则会更有效地团结合作、共同应对灾害[19]。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建立应急协调机制,不仅关注自然灾害,也将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其他类型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协调纳入其中,可以帮助实现学习经验的共享和预警内容的丰富。在应急协调机制下,一方面,参与社会应急救援的自组织能够增加联合互动、演练培训的机会,熟悉对接机构和部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多次联系丰富信息沟通渠道,从而提升应急效率。此外,通过建立联动机制,自组织也可以实现自身专业化,如根据不同灾害情况以及对接组织和单位的需要,参与培训不同专业的志愿者,为预警、应急、恢复以及学习系统提供人力支持,从人力资源上增加城市韧性。

6 结语

本文以H市极端暴雨为例进行分析,挖掘自组织在参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起到的作用。总的来说,自组织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韧性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物质方面,自组织作为政府行动的辅助行为为应急系统、恢复系统,和学习系统中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活动提供物资支持,减轻救援压力,为政府的救援和修复工作提供更多的缓冲时间。在预警系统中,通过提供软件、网站等支持,帮助实现防灾抗灾知识的传播和分享。

在信息方面,自组织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传递,不仅在预警系统中实现了必要知识的科普和宣传,减少信息不对称,为公众及时更新信息,提供精神支撑和安抚。也通过在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中继续传播抗灾知识,分享求助信息的方式为控制事态提供帮助,减少二次伤亡和损失。在学习系统中,通过提供重要信息支持灾后学习,帮助复盘各类衍生灾害发生原因。

在经济方面,自组织通过捐款提供资金支持以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为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中处置受灾人员、重建城市基础设置,和恢复城市运行秩序提供支撑,增加城市韧性。在学习系统中,充分的资金支持能够为灾后学习领域提供更广泛的空间,也能为完善预警系统提供经济基础。

在人力资源方面,自组织成员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救援行动的方式,在保证人员配备和更替、帮扶特殊群体,以及恢复公共环境、减少衍生灾害等方面,满足应急系统和恢复系统中需要大量人员的需求。此外,由于自组织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参与救助过程中也会思考如何更好参与城市构建、发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系统和预警系统中总结和分享经验,增强城市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韧性。

H市极端暴雨案例仅是本文用来分析自组织参与突发性公共危机时如何在韧性城市子系统中发挥作用的一个典型样本,虽然其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情况并非所有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都会产生,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自组织对韧性系统如何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能够为今后自组织参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更好的协同提供参考。同时,自组织的发展为我们认识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及韧性城市系统,理解自组织如何参与其中发挥功效拓充了材料,丰富了多重视角,也为国家应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提升危机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突发性预警系统韧性
基于AI技术的高速公路行人误闯预警系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优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