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波 黎纯 周非帆 陈建国(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达州市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地区,位于四川省东部,全市总人口642.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36万人,占总人口的83.4%。达州市是四川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引领肉牛振兴的示范区,具有较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育种技术体系,发展肉牛产业是达州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的重要推力,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良好带动作用,也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目前区域内主要有地方特色品种巴山牛和地方培育品种蜀宣花牛两大特色牛品种,两个品种均适应南方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和农区较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成为达州市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优良品种。2020年,达州市存栏牛59.1万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牛33.3万头,出栏牛33.5万头,牛肉产量4.2万吨,肉牛饲养量位居四川省农区第一位。达州市现有标准化肉牛示范场136个,肉牛养殖合作社313个,有宏隆、百年灯影、佳肴等肉牛加工企业12家,肉牛养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高,肉牛产业精深加工链条完整,依托肉牛产品创新,肉牛产业附加值挖掘潜力大。
1.肉牛发展政策好。2020年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川牛羊(畜禽饲草)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调整优化了四川省牛羊(畜禽饲草)生产布局,达州市宣汉县、达川区、大竹县、渠县、万源市、开江县被纳入肉牛产业基地县。2021年中共达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达州市粮油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等12个推进方案,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促进牛羊产业转型升级,把达州打造成为全省领先的牛羊生产基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达州市宣汉县肉牛园区已纳入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争取培育资金2000万元,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州市大竹县入选农业农村部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9893.08万元,申请中央投资1381.1万元。达州市宣汉县、达川区、万源市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三年争取资金1.2亿元。
2.饲草饲料资源丰富。达州市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近360万吨,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295万吨,肉牛养殖饲草料资源丰富,2020年全市饲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140余万吨,饲料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潜力大。2020年达州市种植优质饲草及饲用作物近64.53万亩,其中饲用玉米34.49万亩,主要种植饲用玉米、黑麦草、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狼尾草属等品种,本地种植的优质饲草主要用于青饲和青贮。
3.肉牛产品有市场。达州市肉牛产品销售方式有3种:一是供应本地市场鲜销。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牛肉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牛肉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二是供应本地加工企业。达州市川汉子、百年灯影等肉牛加工企业,其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三是活牛供应外地。达州市巴山牛、蜀宣花牛全国闻名,加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每年有大量活牛销往重庆、成都、上海、山东、广东等地,销路前景广阔。
4.肉牛品牌有优势。达州市蜀宣花牛已成为“川字号”特色金字招牌,并取得“南方第一牛”美誉,宣汉县成功注册了“蜀宣花牛”工商地理标志和“宣汉肉牛”国家地理标志,宣汉县被认定为“宣品天下肉牛”首批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州市牛肉产品有川汉子、百年灯影、川驰、澳达、巴人村、汉玺、老南坝等知名品牌,其产品远销广州、北京等地。近年来,利用电商、直播等方式扩大了达州市牛肉产品销路,也让达州牛肉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
1.基础母牛数量不足。随着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变,农业机械代替了耕牛,过去以耕田为目的的农户不再饲养母牛,加之农村劳动力减弱,导致农村传统散养户、小规模养殖户大量减少,基础母牛群体数量下降;母牛一般3年产2胎,繁殖速度较慢,养殖周期长,养殖技术要求较高,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较低,加之人工、饲料费用逐年上涨,母牛养殖经济效益差,而肥育牛相比用时短、风险小、收益高,致使很多养殖户都不愿饲养母牛,把母牛和母牛犊育肥屠宰,形成恶性循环,基础母牛数量逐步下降,肉牛产业基础减弱,严重制约了肉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肉牛品种资源保护不够。肉牛品种资源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物质基础。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投入,达州市培育的蜀宣花牛冻精产出量少,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不能快速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巴山牛作为达州市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也存在保种经费不足的问题,2020年保种经费只有30万,保种方式粗放,缺乏品种的开发利用。
3.产业设施装备不足。肉牛养殖场自动化饲喂、饲料搅拌机、粪污处理、运输等现代装备缺乏,屠宰、分割、冷链物流等初加工设施设备不足,牧草种植、收割、运输等宜机化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差,牧草就近就地加工、收贮设施设备建设不足,肉牛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较低,增大了肉牛养殖成本,肉牛产业链条发展后劲不足。
4.环境保护压力大。牛粪尿排泄量大,产生的粪尿污物多,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肉牛养殖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急需加强,环保设施有待完善,部分肉牛养殖场生产设施差、饲养管理粗放、粪污处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种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日益突出,肉牛养殖环保压力大,肉牛生产绿色发展仍面临考验。
1.扩大母牛群体。依托农业农村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大力实施能繁母牛补助政策,加强能繁母牛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母牛养殖,探索“母牛分户饲养、犊牛集中育肥”的产业发展模式。集成推广母牛发情鉴定、人工授精、饲料营养、科学分娩、犊牛护理等技术,帮助母牛养殖户解决饲养技术难题,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提高母牛养殖效益,带动养殖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
2. 加强肉牛品种资源保护。一是加强和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构建肉牛产业育、繁、推一体化服务体系,实施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加快推进肉牛良种化进程,提高肉牛整体生产水平;加大蜀宣花牛种源推广,拓宽蜀宣花牛良种推广面。二是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培育良种和育种规划,发掘地方优良品种及其遗传特性;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强蜀宣花牛、巴山牛的保护、选育和利用。三是加大核心种牛场建设,建设一批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心种牛场和扩繁场,积极开展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建设和申报。
3.完善产业设施装备。认真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对肉牛生产所需的自动饲喂、疫病防控、配套环境控制、粪污处理利用、饲草料生产、秸秆生物处理设施、秸秆机械处理设备等农机装备实行应补尽补;充分利用南方草地现代畜牧业、秸秆养畜、标准化小区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完善肉牛养殖场相关设施设备配套,提高肉牛产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4.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绿色环保养殖宣传,积极引导养殖场添置环保设施设备,并进行雨污分离、固液分离、生产有机肥等,大力推行“草-畜-沼-草”和“草-畜-沼-果”的高效种养循环模式,根据养殖规模配备种植基地对粪污进行消纳,形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种养结合循环养殖链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