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的交通运输工具

2022-04-02 07:54郑学富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1期
关键词:汴河骑驴汴京

郑学富

宋朝是我国古代交通运输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都得到了大发展,助推了宋朝的经济繁荣,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点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窥一斑。该图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汴河漕运盛况、两岸商贸业的繁荣情景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为后人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等行当的翔实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在《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也直观地展现了当时交通运输繁荣发展的景象。

牲畜

打开《清明上河图》,首段是郊外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溪旁的乡间大路上有一支驮队,5头驴负重累累正向汴京城走去,前面一人牵着驴走向拐弯处的小桥,后面一人扬鞭驱赶,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听到赶驴人的吆喝声和“嘚嘚”的驴蹄声。在整幅画中,驴是出场数量最多的牲畜,驮物的驴,人骑的驴,拉车的驴,休息的驴……据统计,全画大约有50头驴,可见驴是北宋时期最为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

图中所画骑驴者有各色人等。在城郊接合部的小道上,有夫妻两人一同出行的,骑了2头驴,还有2个脚夫挑着物品跟随。此外,在汴河的虹桥上也有骑驴者。在当时,因为驴吃苦耐劳且饲养成本低,政府对骑驴没有任何限制,所以驴作为交通工具深受中下层人群欢迎。在宋朝,无论是长途跋涉,还是走亲访友,骑驴是最为常见的。在当时,一些士人和隐士骑驴出门,已成为一种时尚。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诗云:“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在图中,有几头駱驼背负物资正在通过城门,领头的骆驼半个身子已探出城门外,有人说这些骆驼来自西域的商人队伍,当时的汴京是有百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前来经商者不乏境外客商。但是,在汴京城中,人们也饲养了大量骆驼,有资料显示,汴京城中的骆驼有千头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在宋朝,骆驼已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畜力交通工具。

总览全图,没有用来驮货或拉车的马匹,这是因为,在宋朝,马匹只用来骑行。由于马价格高,饲料精细,且须有专人饲养训练,养马的成本很高,因而在当时,一般人养不起马。正因如此,马这种昂贵的牲畜也成了马主人阶层的象征。北宋朝廷对社会各个阶层的用马数量和马的装饰物的材质、颜色都有具体规定,只有皇室和达官贵人才有资格在马上装饰金银。《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马有20匹以上,这些马都作骑行用,骑马者看起来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头戴纶巾,身着长衫,身边有随从跟班。其中,最气派的骑马者是画的最左端“赵太丞家”门前的那位,只见他头戴席帽,器宇轩昂,像是一名官员,在他身侧,八九个随从前呼后拥,有手拿竹条开路的,有背行李的,有扛遮阳伞的,还有执辔牵马的。

车子与轿子

《清明上河图》街市部分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交通运输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等,形形色色,把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惟妙惟肖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牛车大致分两种:一是城门外平桥东头十字路口两辆由三头牛拉着正在行走的车,此种车的车厢两侧和两头都用木板挡着,车篷用苇席做成;二是再往东边的十字路口上两辆由两头牛拉着的车,一走一停,此种车的车盖用棕制作而成,状如歇山式屋顶,车厢前后有栏杆门,垂挂着门帘,这是富贵人家女眷乘坐的车子。由此看来,宋朝的牛车多是用来载人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驴车的功能主要是载货。图中的驴车有三种类型:在图左端的十字路口南面的“久住王员外家”门口有一辆一人驾辕、两头驴拽拉的“平头车”,车上载的是酒店所用的两只酒梢桶;在其北面的路口有两辆由一人驾辕、4头驴拽拉的“太平车”,可装数十石重的物件,其中一辆已经卸完货物,一人坐于车上;在城门外有一辆独轮车,一人在后面推,一人在车前双手把辕掌握方向,两头驴在前面拽拉,此车为“串车”。

图中的轿子很多。北宋时期,轿子不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北宋中期之前,对官员乘轿也是有严格限制的。宋代的轿子品种繁多,以乘坐者的身份分,有銮舆和檐子两种,銮舆是皇帝专用的轿子,檐子则供达官贵族及其家属使用,俗称官轿;以轿子的材质分,有竹舆、藤轿、板舆、梯轿;以轿子的用途分,有女性乘坐的女轿、结婚用的花轿、办丧事用的丧轿等等;以抬轿的人数分,有二人小轿、四人小轿、八抬大轿等;还有不上帷子的凉轿和上帷子的暖轿。宋太宗曾明确规定,如果没有官阶在身,是不能乘坐暖轿的。

由于各种交通车辆的普及,修车、租车等相关行业应运而生。图中的临河路边就有一家修车行,锤子、刨子、凿子和锯各种工具应有尽有,一老一少两个修车匠正在忙乎着。在修车行对面拐弯的街道上,一位货主租用毛驴,驮工正在把地上的货物往上驮,还有一位女士准备租用一乘轿子代步。《东京梦华录》记载:“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可见,汴京车轿出租行业也已兴起,一般人家出门用的车轿都是租赁的。

客船与货船

在这幅长达5米多的风俗画卷中,汴河风光占了画面五分之二的篇幅。汴河是黄河水系的组成部分,隋代大运河中的通济渠即由汴河故道改造而成。大运河开通之后,汴河成为联系中原和江南的大动脉,尤其在北宋时期,汴河“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全国各地的“财赋”“百货”源源不断地运抵汴京,保障了汴京城的物资供应,可见汴河是北宋时期国家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是北宋王朝的生命线。《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百舸争流、舟楫连樯的繁忙运输场面和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繁华热闹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生活气息。

图中虹桥左边码头,停靠着5艘大船,有客船也有货船。客船船舱外部雕梁画栋,船上桅杆都被放倒,有一人挑着行李正在登船,后面一主一仆随着登船。在虹桥下的码头上还有不少人向客船上的人招呼着,他们是来迎接亲朋好友的,有的还上了虹桥,借虹桥的高度招呼,以便早点见到亲人。旁边一只小一点的客船上也有人挥手呼喊,那是在招揽生意,呼唤需要到分河航道码头的客人。可以想见当时汴河水上交通多么发达,水旱各路构成了巨大的客运货运交通网络。

主航道上正在行驶的是两条货船,船载的货物看起来很重,船的吃水很深,有一条大船没有拉纤,船头船尾各有6个人在用力摇橹。在另一艘逆流而上的货船边,岸上的纤夫们正在弓腰拉纤,“哟嗬……”汴河号子和纤夫号子声此起彼伏,在空中久久回荡。在虹桥右侧,有艘货船正要穿过桥洞,船夫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场面既紧张又有条不紊,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为这些船夫呐喊助威。

从图上看,客船船体狭长,船尾向后伸展,尾部有假尾,用以增加甲板和舱室的使用面积。舱室装饰得很豪华,宽敞、舒适,两侧都有比较大的窗户,供通风与采光,船艏的甲板外挑,造有楼台亭阁,客人们尽可在这里把酒吟诗、挥毫泼墨、品赏两岸风光;货船则体态丰盈,大肚能容,拱形顶棚遮风挡雨,装卸货物通过开向两舷的货舱口,船尾有平衡舵,既可减轻舵工的劳动强度,又能改善船的操纵灵活性。种种情景,都反映出宋代造船业的发达。

汴河中有很多漕船,图中画了两处码头卸货的情景,工人们肩扛粮袋正向岸上走来,有的已将粮袋码在一起,主人则坐在粮袋上指挥。汴河漕运的主要任务是将江南粮米运到东京汴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据考证,这些大船能载重1.3万石,被称为“万石船”。汴河的航运不仅保证了京师百万以上军民的衣食所需,而且也给汴京带来了繁荣,使得汴京成为“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会。北宋诗人黄庶在《汴河》诗中写道:“万艘北来食京师,汴水遂作东南吭。甲兵百万以为命,千里天下之腑肠。人心爱惜此流水,不啻布帛与稻粱。”E85B7C94-6317-4903-BD2E-2EAFB6888C19

猜你喜欢
汴河骑驴汴京
骑驴漫游记
父子骑驴
汴京:繁华背后危机重重
一张图带你游汴京
汴京诗群
《清明上河图》带你逛繁华汴京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从来汴河感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