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中的思与行

2022-04-02 16:59耿素素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例课题环节

耿素素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对教科研常会望而生畏,缺乏方法和路径。

近年来,我校重点依托“一组一课题,一人一节课”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采用“五步骤六环节”的研究策略,引导教师用科学的思维和路径来发现、分析、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与环节如下。

步驟一:基于真实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开学初,各学科组教师在教研组组长的组织下,结合本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各班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共性问题,转化为本组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要小(小问题)、要真(真问题)、要实(研究可行性要强),凝练后的研究主题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要素)。

步骤二:基于研究主题,收集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主题后,全组教师会广泛收集文献资料。查阅别人关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典型案例、研究结论、策略办法,并进行组内分析讨论,以别人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来启发自己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研究假设),对研究主题进行细化分解,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步骤三:基于目标内容,选取典型课例

根据研究目标与内容,全组教师会一起研讨,究竟选择哪些课例开展教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因此课例的选取非常关键,课例本身需具备典型性、研究性和启发性,选取的典型课例不宜过多,可以以某一节课为研究课例,也可以以某个类型的课或某一个专题板块的内容为课例。所以,课例容量可以是一节,也可以是相互关联的2~3节。在研究主题的下面,可标注副标题,比如:

培养小学生“度量”意识的策略研究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校园中的测量”为例

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与交际”内容为例

小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y classroom”为例

步骤四:基于实证调查,开展课例研究(六环节)

课例研究是指教师以某一节课或某一种类型的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课例研究通常会经历“疑问—假设—规划—行动—观察—反思—重新规划—再行动”的过程。

环节1:开展实证性的学情分析。课例选定之后,需要开展基于实证研究的调查分析,分析学生真实的学习基础与起点。实证性的学情分析需借助数据来进行分析说明。具体可采用课前测、访谈、查看学生原来作业或试卷等方式收集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问题等。

环节2:组织“合作式”的集体备课。学情分析后,教研组内需进行“合作式”的集体备课,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对于此内容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情分析结果共同探讨此课例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设计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活动。其次要设计与学习活动相匹配的系列评价任务,努力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最后在集体备课时,组内每位教师需根据各自以往的教学经验,梳理可借鉴使用的相关素材与需要注意的难点问题,力争通过集体备课,将一节课备宽、备深、备厚。

环节3:撰写“复线型”的教学设计。课例研究的关注点要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有教学活动安排,还要有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需同时呈现。

环节4:开展“焦点式”的课堂观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对课堂观察的重点和工具进行设计。常用的课堂观察工具就是观察量表,课堂观察量表可以从“学习任务分析”“学习时间分布”“学习活动转换”“师生互动轨迹”“教师提问情况”“教师理答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学生后测情况”等观察点而制定。每位听课教师需明确自己负责的观察点,有备而来,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记录执教教师在本观察点中的准确数据,通过数据的前后对比,发现课堂中的特点与优势、问题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改进。

环节5:组织“专题式”的课后研讨。首先,执教者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流程与意图;基于问题解决,明确自己预设的课堂与真实呈现的课堂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有哪些等。其次,评论员依次阐述自己的课堂观察数据和结果反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可以改进的教学措施与建议等。再次,大家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群体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主持人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围绕核心问题,可以总结的经验有哪些,形成的改进建议有哪些等。记录员需全程记录探讨过程及每个人发言的重点内容,为后期研究报告的撰写提供素材。

环节6:进行“修订式”的二次设计。由于课例研究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改进的循环过程,因此教学设计也会反复修订。一般来说,经历完第一轮的课例研究,需要对第一稿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完善。授课教师需要在授课后及时回顾反思本节课,尤其是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二次修订之前,一定要充分吸收同伴的研讨意见,改进设计与做法,吸收好的建议和对策。

步骤五:基于课例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经历过N轮课例展示研究后,收集整个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梳理提炼,开始着手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是: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为什么要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交代选取某节课例的原因,呈现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课例呈现);第三部分,概述教学研究实践的展开过程(研究过程);第四部分,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并检测讨论教学改进成效(主要的经验和做法);第五部分,呈现过程性的相关资料附件(过程性资料)。

在整个课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所有教研组全体教师,全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参与课题选题、课例展示、观评课、课后研讨、材料整理、经验总结、成果交流等过程,服从教研组长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为本组课题研究献计献策。

二是坚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基于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选择典型课例,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从典型课例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

三是坚持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应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通过课题的深入开展,借助最后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要能够有效解决课堂中某一类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切实使研究发挥其促进教学、改进教学的作用和功能。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有效读懂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401028)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课例课题环节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课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