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碧桃 于志瀛 江永南
[摘 要] “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是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顺应时代需求、课程发展及学生学习特点。研究介绍基于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两者优势,对项目导向实施过程,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学实施进行研究和实践,以便探索药学服务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项目导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129-03
随着科学的发展、药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药学已经由原来传统的药品供应阶段发展到如今的药学服务阶段。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药学人员配备培养,使药学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水平满足药学服务需要。“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作为我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胜任药学服务岗位的基本能力,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是与药学服务岗位直接关联的一门实训课程。本文介绍“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以项目为导向、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为高职院校药学服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课程概况
我校“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于2010年开设至今,在十余年时间里,教学“软件”和“硬件”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软件”方面建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组教师主编的“十二五”规划教材《药学服务技术》、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以及虚拟药房等;“硬件”方面建成了三间实训室、一间校企共建模拟药房等。教学实施方面也进行了数次教学改革,主要致力于更加切合岗位工作的实训内容选取及教学模式应用等方面,最终形成了项目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课程组在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10种常见疾病为载体,分成2个模块10个相应实训项目,开展常见病的合理用药指导及药学咨询服务,每个项目6学时,共计60学时,详见表1。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明确项目任务、完成项目任务、评价项目成果三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任务主要为疾病及药物相关理论知识讲解、任务布置、答疑解惑、组织讨论、点评、项目评价等,学生任务主要为完成理论学习、查找文献资料、小组合作制作项目任务作品、作品汇报等。这种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开门见山地明确了学生实训的目标、任务及相应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有了明确的任务指向,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能较高质量地、完整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讲解部分与药理学课程知识部分重复、项目实施过程较沉闷、个别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积极性不高等,为此,本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2011年起,我国开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1]。但是翻转课堂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具体的学生、具体的老师等设计实施,因为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能翻转所有课堂,每一个翻转课堂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2]。根据“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综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学情等进行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方案设计,课程组教师亦可以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进行个体化方案优化。以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课前项目准备
课前准备中,教师任务主要为发布实训项目任务、项目评价标准、指导分组、答疑解惑、检查、督促学习情况等。学生任务主要为成立项目小组、做好分工、领取任务、完成教材预习、线上项目内容学习等。
课前项目任务主要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实施。根据项目内容在每个项目下设有相应学习内容,以“心绞痛的药学咨询与合理用药指导”为例,项目下设置了情境导入、心绞痛的表现与分型、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心绞痛治疗标准、诊治指南、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分析、情景对话、处方点评9个学习内容,其中心绞痛的表现与分型、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心绞痛治疗标准、诊治指南4个内容设为任务点,内容展示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PPT等。课前项目学习内容几乎涵盖了常见疾病诊疗全程药学服务的要点知识,同时对其中重点内容设置了任务点,既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药学服务知识,又能侧重到药学咨询及合理用药指导的具体任务。
课前学习内容把原来需要在课中讲解的理论知识搬到课外,有效地缩短了理论讲授占用实训项目的时间,使课内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项目任务互动、小组辅导及个性化指导。
(二)课中项目实施
如果说课前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翻转到课外的话,那么课中项目实施则是项目过程翻转,从先教后做翻转为先做后评。项目过程主要包括5个环节,详见表2。
课堂开始首先简要介绍项目目标、项目任务,之后进入课前学习测试阶段。教师根据课前学习内容,选取项目相关的重点知识点设计测试问卷。课中第一步进行学习测试主要目的有三:一是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测试成绩纳入项目评价总评之中;二是根据班级整体测评结果,筛选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作为难点内容讨论;三是直观反映每个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帮助教师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以“心绞痛的药学咨询与合理用药指导”为例,课前学习小测试共设置了20道选择题,内容涉及心绞痛表现、心绞痛治疗标准、心绞痛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健康教育等,该项目下某药学专业班级测试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答对了其中的15道题,其余5道题中有3道题80%以上学生均答对,有2道題只有60%左右的正确率。测试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前预习内容掌握较好,教师将出错率较高的5道题提出和学生重点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根据学生个人测试成绩,在后续环节中开展小组或个体化的针对性辅导。
完成项目作品和项目汇报是项目实施的两个主要环节,占实训课时的绝大部分。在完成项目作品过程中,教师实时参与小组成员间的讨论,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以抛出关联问题、引导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对于课前知识测试结果不理想的学生予以关注,通过提问、适度讲解的方式提供个性化辅导。由于先做后评,项目汇报环节则成为关键内容,既检验学生项目任务成果,也是教师改错纠谬、帮助学生达成项目目标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深入的环节。以“糖尿病的药学咨询与合理用药指导”为例,该项目根据药学服务对象的不同设置了三个任务,分别是面对医师的“协助制定用药方案”、面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面对社区群众的“健康知识讲座”,学生分组后抽取其中一项任务重点完成,同时参与其他任务的讨论。三项任务的设定既帮助学生明确了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又使实训项目内容丰富化、差别化,加之实施课内翻转、先做后评,师生在提问、讨论、评价时内容更深入、更有针对性,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三)课后项目评价
课后项目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评价和组间互评四个部分,预先设置好权重,其中教师评价占比稍重。学生完成项目作品后需及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传至在线平台,课后各项评价均在线上完成,平台自动按照预先设置的权重记录总分。教师根据课前学习积极度、课上小测试成绩、主动提问、发言等情况对个人成绩进行一定加减分。在线平台能直接记录课前学习情况及课堂预习小测试个人成绩,同时综合组长对各个小组成员的评价,肯定了小组任务中个人积极努力的成果,提高了每位学生参与实训过程的积极性,避免了同组学生一个成绩、是否积极参与都一个评价等级的情况。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课程整体评价通过学生、教师两方面测评来进行,主要采用课程评价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基于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方面重构了教学过程框架,增加了教师教学能力挑战,提高了教学兴趣,减轻了重复授课的倦怠感;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满意度、实训项目完成效果均得以提升。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需进一步探讨。
(一)课前学习内容形式不够生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前学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对其学习积极性影响较大。本课程评价调查问卷显示,文字、图片形式的内容最不受学生欢迎,近六成学生最希望的形式是动画视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精心录制微课之外,应掌握一定的动画制作技巧,利用免费或付费动画制作软件,将知识点拆解制作成小动画,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二)实训人数多,影响翻转课堂效果
翻转课堂主要是将课堂时间战略性地用于集体或个体化的活动[2],班级人数过多、分组过多则影响活动的开展,互动频率和质量也难以保障。教师在面对人数较多的学生实训时,良好的课堂翻转策略及课堂把控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学者对翻转课堂相關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1],相关的著作、论文、会议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文献资源,结合专业、课程、班级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最适合的翻转策略。
(三)如何把控课中互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本课程应用基于项目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完成文献搜集、整理、小组讨论等独立任务,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做到高效辅导而不是疲于奔波于各组、面对各个学生答疑解惑,甚至很多时候解答的可能是同样的问题。针对这一点,翻转课堂创始人乔纳森和亚伦提到一种解决方式——小组辅导[2],教师可以将有同样问题的学生集中到一起,比如电子白板前,以小型辅导会的形式进行讨论、解答。还可以将这个过程拍摄下来,供日后复习及其他有需要的学生观看。这样的小型辅导会可以在一次实训过程中安排多次。
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中融入翻转课堂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我校“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提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实训效果。但翻转课堂没有绝对的模板,如何根据专业、课程、学生、教师等实际制定最适合的翻转课堂策略值得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李逢春,张为付.探析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实践的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11.
[2]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最佳解决方案[M].韩成财,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10,41,79.
作者简介:陈碧桃(1982—),女,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学教育。
江永南(1965—),男,广东广州人,博士,教授,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药学专业建设、职业教育。
*通讯作者:于志瀛(1975—),男,广东广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