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评润物无声

2022-04-02 02:25:22周源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作文评价教师

周源

摘要:对于广大的语文教师们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解放大量繁重的批改作文工作,是一个长期困扰老师的问题,本文对作文的新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探索,认为关键在于——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自改自评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作文;自评

很多中学生对作文有畏难心理。写作文时,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拼成一篇作文,老师批阅下来,不及格!这个结果令学生眼冒金星,着实挨了当头一棒。想弄清不及格的原因吧,可作文纸上只有分数,最后云里雾里,随它去吧。

这种窘况,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评价方式出了问题。虽然班级学生数量较多,评价的任务量大,但一种一成不变、简简单单的评价方式无疑会使学生心存疑惑而不能解,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丧失写作兴趣,对作文简单应付。看着学生充满疑惑和无奈的眼神,看着学生随手将作文扔进抽屉的动作,听着学生的叹息与抱怨,语文老师怎能不感慨万千?

学生的心理反应告诉我们,作文评价方式很重要!在新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作文评价不能再那样简单化、盲目化,应该有适应新课程、针对学生心理的作文评价方式了。

一、新课程作文评价方式的阶段化、具体化

写作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的作文评价标准是不同的。要研究学生,洞察学生写作心理,随时掌握学生心理、学情,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调整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不可对学生拔苗助长,不可急功近利地按照高考满分作文标准评价学生作文。否则会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进而扼杀学生的写作欲望。

事实上,好多教师受高考应试的影响,往往过早地引进高考作文的评价机制。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心理的关注,学生多为应付作业而写作,作文内容往往空洞。加之评价方式的简单化,使学生作文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反而会让学生的思维被动化、枯燥化,写作兴趣日渐衰减,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阶段目标,既让学生有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收获感,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学生写作心理的不同,势必导致其构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不同。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写作心理障碍,提高写作技巧,需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了解、熟悉他们的思维模式、写作习惯和写作心理个性,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每学期每个月的写作训练计划,确定每次写作要达到的写作目标。写作目标要具体,让学生有的放矢。

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应该突出某一方面,教师也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去评价作文,切忌宽泛或无目标训练。学生的随笔往往是学生心理情感流露、个性展示的平台,不能用高考的硬性标准来衡量。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应努力挖掘,小到个别精妙的词汇、新颖的题目,大到文章的布局谋篇,在评价中适时地鼓励和表扬,给学生心理以激励,让学生看到希望,这能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心理障碍。

对高一高二的学生尽量采用大小作文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平时的小作文写作最好使用课外随笔或课堂片段写作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作文立意能力、运用素材的能力、語言表达能力等。教师的评价可有大小评价、课内外评价、分层评价等方式。

二、新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因而评价机制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

以往作文评价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后边写上评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显然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写作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平等,强调合作探究的理念,基于此,我们认为写作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工作。

(一)教师指导引路,示范批改

让学生进行自改自批的方式,一开始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学生的写作水平高低不一,对自己文章的优劣之处往往也不能做很好的判断,有的甚至“只缘身在此山中”觉得自己写得不错,不需要修改,这样降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方法不当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可以这样做,先示范批改,再交给学生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批改。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我先大致地看一遍,找出三篇(优、中、劣)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复印出来每个学生人手一份,进行当众修改和评讲。

在修改过程中教给学生规范的作文批法,统一修改符号,比如,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用“△”画出,出现的错别字用短横线画出,语句不通的地方和病句用“~”画出。对于病句,可以加上眉批,教师从语法或逻辑角度指出错误原因,指出修改意见;有的只画不批,自己去琢磨如何修改;优美的句子用“……”画出,需要明确地指出好在哪里。错误的观点用“———”画出,可以通过眉批或者总批指出来。写总批时,教师要求教导学生不要使用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的方式,既要发现本次作文的优长之处,也要用心找出存在的问题。

评语尽量具体,不要写空洞无所指的评语,如“记叙清楚、描写生动、语句通畅、情感真挚、中心突出”等等。要使总批力求达到“四性”:鼓励性、商量性、启发性、侧重性。教师们把批改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分组批改,扶优带差教师做完示范修改后,就可让学生分组批改了。在分组之前,老师可以在不批不改的提前下,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快速浏览并进行大致的优劣分类,一般分成四大类:好的、比较好的、一般的和差的,然后各取一篇分为一组,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不同差别的文章,方便进行对照和评价,然后进行批改,评改小组也要进行搭配,每个小组好生差生都要有,在批改前,为了让学生方便对照,教师可以将作文要求写在黑板上,接下来分组让一个学生读,其他三个人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把错字、别字、不通顺的语句画出来;在听的时候,把自己对文章的看法限时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小组针对某篇作文进行讨论,由平时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将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综合,根据要求写眉批和总评,以达到以优带差的目的。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1、在阅读中欣赏体验,在体验中评价。要想别人对你好,你先得对别人好。同样,要想知道别人对你的习作评价是否合理、客观,那么,首先你得先学会去评价别人的习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书籍不仅对于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的,就是对于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出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中,要使学生欣赏、体验文章的思想立意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只能依靠想象和联想的培养。

在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还可以把这些感受写成读后感,鼓励有个性的见解,在评价别人的基础上提升自己。

比如,我们在训练学生写《祝福》读后感时,由点到面,鼓励学生对于其中的主要人物如祥林嫂、鲁四老爷、婆婆、柳妈等人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假如你是祥林嫂或柳妈或文中的“我”时,你会怎么样呢?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心理欲望。

叶圣陶曾说:“作文能自己改,不请别人改,改的优先权理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要把学生的作品统一浏览,发现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提出修改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和教师的点评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修改完后把原作与修改后的作品一并上交,并在修改的作品上写出自己的修改心得和体会。

2、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评价。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大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人、事、物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那么,作为学生也应去面对这个大课堂,在课堂中去学会评价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学会评价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学会认识他们的内在本质。一方面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思想感情,形成健康的写作心理。

鲜活而生动的素材就在互相欣赏中积累丰富了。当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丑恶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躲在象牙塔中不问窗外事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师必须努力让学生在认识丑恶现象的同时,着力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事、物,使学生心中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在课上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表现人间真善美的事情,不是为了拔高,而是为了讓学生不单纯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3、在交流中学会评价。讨论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过程,是发挥集体智慧,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委派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教师把学生作品按每组三到五份的形式下发到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作文进行讨论,归纳出每篇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写好评语,并签上每组的代码,以便有问题即时进行沟通和商榷。教师把每组评价后的作文收上来之后要统一浏览,看评价是否恰当,如有不恰当之处应及时与小组沟通交流意见。在讨论过程中各组员之间有一个取长补短的交流过程,再经过教师的指导这种二次交流,收效事半功倍。

要学会评价同学及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同学习作中借鉴他山之石,在评价自己习作中推销自我。学生习作能力有高有低,修改水平也参差不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评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以指导,如何评判,如何修改。再由小组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修改一些不足的和错误的地方,最后作出评价。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部分写作较好的同学的发言,帮助那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使他们掌握修改方法,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比较接近,比教师的批改更容易接受。这样,就可以做到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音乐。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例如肖邦的《华丽大圆舞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快板,以舒缓气氛,帮助同学们克服各种影响写作健康发展的心理障碍。

老师提前把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以及常用作文批阅评语印发给学生。

老师提前从全班作文中抽取样卷若干,按出现情况分析,预测学生批阅时会出现的问题,点明给分的大致方向。

分小组,每组批阅其他组的作文。仿照高考阅卷形式,由两个本组作文成绩最好的同学担任评委,本组其他成员负责写出分派给本组的每份作文的缺点,在自己的本上记录别人的优点。遇到有分歧的不好给分的小组讨论。

一种方式由本组两名评委批阅同一份作文分别给分。另一种方式由两名评委分别批阅不同作文给分,然后与其他组交换,进行第二轮批阅。

每名评委按内容、表达、发展等级三项分别给分,再计总分。

两名评委给分误差在3分内的视为合理。误差在3分之上的交给仲裁组批阅。仲裁组再有分歧的交给老师批阅。

在其他组批阅未完还没有提交仲裁组时,仲裁组成员集体学习高考例文的给分情况。

内容、表达、发展三个等级可按20分的百分比按等级给分,也可按A+,A-,B+,B-,C+,C-,D+,D给分。

推荐高分作文朗读。可由本人也可由班内朗读水平好的同学朗读。然后由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对这篇作文的评价。全班小组之间再交流,总结之后形成分析材料,互相借鉴。

找出典型病文,诊断开药方。从语言、结构、立意、卷面等方面挑毛病,分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写在黑板上,一目了然。课下由学生中计算机水平不错的同学制成课件,以方便保存,共同借鉴。

(三)自评自结,不断摸索

当学生通过了上面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教师就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评自结了。自评自结就是让学生在修改作文后,自我评价作文的优缺点,自己总结写作文的经验。这也是对前面一系列任务的效果检验。在这个环节,教师一定对大多数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的检查,然后选出三到五篇优秀的自评自结进行表扬和肯定,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为总结作文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可在自评自结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写评改后记,以此达到摸索同类文章的写法技巧和写作规律的目的,通过不断的自评自结,既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同时还能及时的纠正自己写作的缺陷。久而久之,通过不断总结,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至境。

通过实践,我以为指导学生自改自评作文有这样几个优点:一是能够发挥学生学习写作的主体作用,加快了学生的训练频率,增大了学生的作文密度,消除了学生依靠老师批改的惰性,真正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实际能力,加速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是能够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灵活地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因整个改评活动师生在一起,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信息反馈,反馈速度快,密度大,准确率高。总之这样做的确收到了节时省力高效的优化效果,彻底将教师从“精批细改”的被动局面中解放了出来。

注:“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高考下学生自评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CJYC21011302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作文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