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芳
摘要:统编教材凸显了“要素意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通过思考来形成,没有思维的深度参与,就不可能有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目标导向清晰化,教学过程清晰化,巧用衔接迁移,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语文要素的落实相结合,在课堂中落实“深度学习”。
关键词:目标导向;内容细化;衔接迁移
统编教材凸显了“要素意识”,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用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布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泡泡语或课后习题中,其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语文要素的落实相结合,在课堂中落实“深度学习”呢?
一、目标导向清晰化,在学习过程中突显要素
统编版教材三下第一单元的第一条语文要素就有“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对于培养语感、丰富情感、发展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简单朗读,并抛出一个诸如“在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画面,学生其实是很难通过朗读有效形成画面的。
《荷花》一文是经典的文章,读了让人觉得那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课后练习是这样要求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花瓣儿 花骨朵儿 莲蓬 衣裳)。背诵第2-4自然段。乍一看,似乎和本单元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没有直接关系。但事实上,读好词语,就包含着语文要素。
二、教学过程精细化,在言语实践中习得方法。
1、词句式教学,品美文。
在保证学为中心,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深度学习的展开关键就在于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能量。所以,深度学习也就是寻找撬动思维的支点。
教学片断:
师:文中你喜欢哪一句?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中荷叶就像许多人一样,挨挨挤挤的。
师:是呀,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这不禁让你想起了哪句诗?
生:这让我想起了楊万里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的眼前一片绿色。
师:你最喜欢哪能一种姿态?
生:我觉得这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更吸引我,我多想看看它展开花瓣的哪一瞬间呀!
在品词析句的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感受了作者生动、形象、优美的排比、拟人和比喻的方法,这样就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要素。
2、挖空式诵背,悟结构
挖空,是为了导。将第2段的部分内容挖空,只留下一些关键词,其目的在强化学生的背诵能力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挖空的部分写的是不同方面,从而悟出文段的结构特点。
教学片断:
师:叶圣陶爷爷可真厉害,仅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描绘出一大幅活的荷塘美景图。这么美的描写,我们怎么能不背下来呢?为了帮助大家快速背诵,老师保留了一些关键词,请看看提示背一背。
出示填空式段落。
荷花_________ 。荷叶_________ 。白荷花_________。有的_________ 。
有的 _________。有的_________ 。
背后体会段落结构,发现作者是先写荷花整体的样子,接着写荷叶,最后写了荷花不同的样子。这样,既是对文段结构的梳理,同时也是对作者观察顺序的梳理。
三、巧用衔接迁移,在交流拓展中得以深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指引学生学着作者的表达方式去表述自己喜欢的地方,能让学生不只“乐于表达”也“易于动笔”。
1、补白式帮扶,体验语用
荷花的样子是多姿多彩的,绝不是作者所写的三种,此时可创设真实情境。
教学片断:
师:荷花的样子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呢,请看视频。(播放荷花开放时的视频)
师:你还看到了荷花哪些样子?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躲在荷叶间。
师:好像什么?
生:羞答答的小姑娘。
生:好像在捉迷藏。
学生在畅谈自己眼中的荷花时,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语渗透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表达中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与此同时,进行同类美文的阅读,促进情感共鸣及方法的学习。
还可让学生运用补白,尝试再写荷花,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重点句式练习。
这么多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
2、留白式放手,自主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有一条是:根据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所以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喜好,确定对象,落实课后要求的语文素养: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依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喜欢的花吗?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喜欢桃花。它有粉的,白的,紫的,红的……
师:花的颜色不同。(板书:颜色)
生:我喜欢菊花,它的花瓣像手一样,有的是合拢的,有的是张开的。
师:花的姿态不同。(板书:姿态)
生:我喜欢桂花,它们的香气特别诱人。
师:花的香味有特点。(板书:香味)
这样,有了这些关键词的提炼,学生就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练写其它的植物了。此时填空式段落的关键词可依次消失,留下完全空白的方框。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出花的不同样子。
先授之以法,后学以致用,最终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以渗透,体现深度学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篇课文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指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学写、读写相依,就可以有效地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也为接下去的单元习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国夫.课堂迭代:深度学习的完整意义及关键路径[J].新课程评论,2019(09)2-5.
[2]杨贞萍.统编教材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J].语文教学通迅,2019(02)17-19
[3]汪洁飞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J]. 教学月刊,2019(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