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贸合作的新载体、新模式,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日益凸显。研究发现: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经济与文化制度距离对中国向沿线国家的出口具有阻碍作用;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制度距离具有调节作用,能够降低文化制度距离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以及政治与文化制度距离对进口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境外经贸合作区;制度距离;双边贸易;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贸易额增势强劲。但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地域之广成员之多,也面临着十分棘手的问题: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形成制度距离。制度距离将会增加贸易风险与成本,阻碍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深入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的阻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正好为降低制度距离,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承接点,成为推动中国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新引擎。因此深入探讨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制度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造成的影响,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否有效弥补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造成的阻碍,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对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提高贸易质量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功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承接国际产能合作,传输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重要平台;可有效规避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有效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贸易;调整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实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筑包容互助的发展关系,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卢进勇,裴秋蕊,2019)[1]。
对制度距离的研究主要源于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贸易丢失之谜”,学者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在制度上,尝试用制度因素来解释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问题。在现有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持制度阻碍论的观点(魏浩,何晓琳2014)[2],认为由于制度距离的存在會造成贸易摩擦增加贸易成本,阻碍国际贸易的开展,不利于贸易规模的扩大,因此各国更倾向于在与自己制度相似,制度距离较小的国家开展国际贸易。
三、境外经贸合作区、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关系
(一)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双边贸易
随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完善落实,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畅通提供了极大助力。在所有外界条件具备时,境外经贸合作区便成为承接一系列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可以以“抱团”的方式集体出海,开展国际合作,有利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增加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积极性。
(二)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
在国际贸易贸易中外来者劣势理论认为,两国在制度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从而阻碍双边贸易(杨青龙,2013)[3]。首先各国在制定政治、法律等一系列制度时必须遵循本国国情,市场发展情况,因此制定的各项制度必定存在一定差异,正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国际贸易中的国外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当地制度,进行洽谈,签订合约,来保证交易的履行。额外增加的交易成本无疑会阻碍双边贸易的进行。
(三)境外经贸合作区、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
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创新型模式,有利于突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距离对双边贸易造成的阻碍。境外经贸合作区多由商务部牵头与东道国达成相应合作协议,拥有相对完善的政府沟通机制,因此可有效降低政治制度距离为双边贸易开展带来的阻碍。境外经贸合作区还有利于缩短经济制度距离。通过在东道国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给了双方企业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有助于降低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带来的阻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制度距离与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依托平台,可有效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开展。(2)中国与东道国的制度距离会阻碍双边贸易开展。(3)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制度距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出口贸易中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显著降低制度距离对双便贸易的不利影响。
基于本文的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在“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与双边贸易的发展。第一、《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继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要求,创新经贸合作方式,鼓励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第二、由于制度差异的存在必将会成为一种阻碍,不同制度距离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多维制度距离的影响,多方着手来化解制度距离带来的风险。第三、借助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大平台,针对不同的制度差异,不同的贸易方式及各国制度差异,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的走深走实,真正构筑“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卢进勇,裴秋蕊.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9,(04):43-55.
[2]魏浩,何晓琳,赵春明.制度水平、制度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14,(5):18-34.
[3]杨青龙.基于制度要素的比较优势理论拓展——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视角[J].财贸研究,2013,24(4):58-68.
作者简介:沈晓敏(1995.10-),女,汉族,单位:商丘工学院,邮编:476000,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