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家核心术语英译研究

2022-04-02 13:03王秀文于晴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料库

王秀文 于晴

摘 要:《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墨学部分包含丰富的墨家核心术语。墨家核心术语作为墨家思想的精华,其恰当的英译对墨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语料库研究《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墨家核心术语的英译,以探寻墨家核心术语翻译策略和方法。结果发现,方克涛更偏向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多样,以直译、意译为主,辅以音译、汉字注释、同义词的方法,翻译形式多样,而其中包含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家核心术语;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083;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2.011

Abstract: Mohism,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eads Mohist thought to the West and contains many core Mohist terms. As the essence of Mohism,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late core Mohist terms appropriately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mitting Mohism and Mohist thought. Hence, this paper makes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hose core Mohist terms in Mohism,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e found that Chris Fraser prefers to adopt domestic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diverse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interspersed with transliteration, characters and synonyms in various forms for different reasons.

Keyword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core Mohist terms; corpus

收稿日期:2021-08-18 修回日期:2021-10-03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墨子》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影响”(19BYY130)阶段性成果

墨家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流派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墨家术语是墨家思想的精髓,研究《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墨家核心术语英译,总结其翻译方法和策略,有助于促进墨家思想在海外的传播。本文以方克涛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为语料,以墨家核心术语为研究对象,探究方克涛的翻译策略、方法及其原因,以期为同类型作品的核心术语翻译提供借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在海外的传播。

1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及其墨学部分

英语世界的“墨子”或“墨家”网络词条信息较多,其中最为详细、最有价值的一处见《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1]。该百科全书由斯坦福大学语言和信息研究中心主办,将有关世界哲学的主题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网站免费向大众开放,普及哲学知识。网站内容涵盖哲学流派、思想、人物、事件等,目前共有1600多个词条。内容全面,检索方便。词条编撰者多为哲学领域专家,内容审核严格,质量高,定期更新与修改。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墨学部分总计44 919词,分为《墨家》和《墨经》两篇,均由加拿大籍汉学家方克涛(Chris Fraser)撰写[2-3],目前无中文版本。其中《墨家》于2002年发布,2020年最新修订;《墨经》于2005年发布,2020年最新修订。方克涛现为香港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墨学研究,研究成果受到比利时、美国等国汉学家的认可。

在《墨家》篇,方克涛讨论了“墨子与墨家”“墨家十论”“追寻客观标准(‘法的概念)”“认识论”“逻辑与论辩”“政治理论(尚贤)”“伦理学”“宗教”“历史影响和衰落”。在《墨经》篇,方克涛从后期墨家学说的聚焦点出发,阐述了“背景知识”“文本”“伦理学”“语言的哲学(名与实、言与举)”“认识论(知识)”“异同”“论辩与逻辑”。在文末,作者列出了参考文献、墨子现有英文译本、西方相关论著和相关互联网资源,结构完整,内容真实可靠。方克涛撰写的词条并未一味地宣传墨家思想,而是通过翻译墨家核心术语以及部分墨家古句,分析和探讨了墨学重要观点。

2 国内外墨家核心术语研究综述

墨家核心术语研究与《墨子》和《墨经》的翻译密不可分。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墨家哲学术语的概念出发,集中研究了术语的内涵意义。胡适的英文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选译了《耕注》《贵义》《法仪》《十论》《墨经》,探讨了“三表法”“知识”“故”“法”“宇”“久”等术语的深层含义[4]。冯友兰的英文讲稿《中国哲学简史》翻译了《小取》全篇,节译了《公输》《公孟》《非儒》《十论》《墨经》等,阐释了“兼爱”“天志”“明鬼”“知识”“名”“辩”等术语[5]。陈荣捷(Chan W. T.)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中翻译了《兼爱中》《天志上》《非命上》全篇,节译了《耕柱》《尚贤》《尚同》等,说明了“非攻”“非乐”“节葬”“尚同”“尚贤”等核心术语的含义[6]。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思想史》选译了《天志》《尚同》《经说》《经》《小取》的部分内容,分析了《墨经》中的“言”“坚白”“法”“类”“名”“故”“同异”“闻”“见”“辩”等术语。葛瑞汉(A. C. Graham)在《后期墨家的邏辑学、伦理及科学》全篇翻译了《墨经》四篇,为西方研究《墨经》奠定了重要基础。葛瑞汉对《十论》也有所讨论,对于“兼爱”“非攻”“尚同”“三表法”等进行了解释。戴卡琳(C. Defoort)翻译了《兼爱》上中下篇,认为“兼爱”是早期墨家的核心思想[7]。陈汉生(Chad H.)全篇翻译了《小取》,选译了《经》《经说》,对“三表法”“名”“言”“实”等墨家核心术语进行了拓展[8]。gzslib202204031314

由此可见,目前墨家核心术语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方面定性地探究术语的深层含义,对墨家术语翻译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定量分析。因此,本文建立《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的英语单语语料库,选取一定的墨家核心术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探究方克涛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讨论其原因。

3 语料库建设及术语提取

构建《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语料库旨在对墨家核心术语英译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以考察其翻译策略和方法。首先从该百科全书网站下载墨学部分内容复制粘贴到Word文件中,对语料进行预处理(将“.+空格”替换为“.^p”进行分行,转换为txt格式等);然后导入WordSmith Tools,使用WordList功能中的Statistics统计语料库基本信息(见表1);建成语料库后运用AntConc检索。

形符指的是语料库总词数,类符指的是语料库中不同单词的数量,类符和形符之间的比率彰显词汇多样性,数值越大,词汇越丰富。由表1可见,《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为英文撰写,总体上少重复,词汇丰富。

为界定和提取墨家术语,本研究采取以下步骤:(1)术语被定义为专业领域内指称概念的词或词组[9],先通读英文语料,根据文中的注释、汉字提示和段落核心主题,初步确定墨家术语共96个;(2)使用AntConc软件中的检索功能和单词列表功能,统计词频,提取与第一步筛选后相符合的术语;(3)参考张岱年主编的《中国哲学大辞典》中的墨家术语,通过人工筛选,确定了48个墨家核心术语(见表2)。

通过AntConc工具检索统计48个墨家核心术语的频次,发现出现频次前10的是“辩”(193)、“知”(187)、“法”(180)、“利”(155)、“名”(110)、“类”(92)、“兼爱”(70)、故(66)、实(64)、说(48)。這些出现频次高的术语体现了墨家思想的不同观点,与冯友兰提出的后期墨家思想分为认识论、逻辑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等相一致[5]:“知”代表认识论,“闻、说、亲、名、实、合、为”是对知识进行具体的分类;“辩”代表逻辑思想,《墨经》阐述了“辩”的目的、分类、原则、方法等;“法”“类”“故”是墨子提出的重要逻辑概念;“利”和“兼爱”代表社会政治思想;其余的墨家哲学术语便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补充,虽然在文中出现频次不高,但仍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方克涛在翻译墨家思想时,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参考已有研究,对墨家核心术语的阐述也有所侧重。

4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家核心术语的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许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翻译策略进行分类。韦努蒂(L. Venuti)将翻译策略分为归化和异化[10],而熊兵细分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11]。由于该百科全书的墨学部分是哲学文本,哲学术语作为一种文化专有项,本文在分类上除采用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之外,还借鉴了张南峰所总结的艾克希拉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12],总结出墨家核心术语翻译策略及方法,如表3所示。

根据以上翻译策略和方法,对提取的48个墨家核心术语英文译名进行归类,统计每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对应的墨家核心术语译名在文中出现的频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4.1 从宏观看墨家核心术语的翻译方法

归化和异化是两大翻译策略,对译文产生不同的效果。“异化”的本质属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具体表现为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质,保留异国风味[11]。墨家思想深邃,有些术语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词,方克涛采用了汉字加拼音的方法,保留了中国文化。“归化”的本质属性是“译文接受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具体表现为尽量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恪守、回归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11]。方克涛在对墨家核心术语处理时,也会顺应西方人的思维和习惯以意译的方法解释术语内涵,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墨家思想。统计方克涛翻译墨家核心术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归化为864次,异化为677次。

可见,方克涛处理墨家核心术语时,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且更偏向于归化。《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为哲学文本,作者主要意在普及世界哲学知识,所以对于晦涩难懂之处,方克涛采用了意译和释译的方法,有助于西方读者接受。从前期墨家到后期墨家,墨家思想也在不断进步,方克涛对于其逻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术语如“名”“实”,采取了直译+音译+汉字注释的方法,为西方读者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带来了便利。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读者也更容易接受。

翻译策略上,方克涛更偏向于归化。《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为英文撰写,主要面向西方世界读者。中西方思维差异较大,如果一味地保留原文的色彩,会给西方读者的阅读带来难度,降低读者的阅读期待;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墨家核心术语中所包含的文化色彩则会流失,所以方克涛在采用归化翻译策略的同时,对一些术语进行音译+汉字注释的文内加注。由此可见,方克涛在翻译墨家思想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也传达了中国古典哲学的风貌。

4.2 从微观看墨家核心术语的翻译方法

整理48个中文墨家核心术语对应的英文名称后,发现方克涛在处理多个术语时,使用了两种及以上的英文译名。可以看出,对于不同语境下的术语,方克涛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英译形式多样。结合具体的术语,笔者发现墨家核心术语翻译方法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4.2.1 术语英译种类多样

对墨家核心术语的英文译名种类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果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只有一种英文译名的墨家核心术语有25个,出自早期墨家的有8个(尚贤、非攻、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明鬼、兼),出自后期墨家的有17个(悖、害、重同、体同、类同、合同、狂举、虑、辟、侔、援、推、亲、闻、止、达名、私名)。其中,早期墨家思想的8个术语还历经英语名称的演变,方克涛在2007和2015年的版本给出了两种翻译,体现了概念的演变。例如“节用”“节葬”的“节”从2007年版的“Thrift”到2015年版的“Moderation”,“非攻”“非乐”“非命”的“非”从“Rejecting”到“Condemning”。以上演变体现了方克涛有从直译到意译的趋势,对术语内涵的理解也在改变,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术语的含义。而后期墨家术语概念相对稳定,方克涛选用的翻译方法也相对单一,术语和英文译名之间一一对应。gzslib202204031314

此外,还有一些墨家核心术语内涵丰富,一种英文译名满足不了其意义的传达,对于这种术语,方克涛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英文译名6种及以上的术语共有8个(法、实、辨、名、故、知、类、举);具有5种英文译名的术语1个(是非);具有4种英文译名的术语有3个(利、说、同异);具有3种英文译名的术语有4个(兼爱、意、同、谓);具有2种英文译名的术语有7个(天志、辞、亲知、是而然、说知、为、类名)。其中,翻译方法最多的术语为“法”,共有18种译名,方克涛对“法”所代表的概念,使用同义词来解释,例如“model or paradigm (fǎ法)”“fa (standard, model)”,在意译和音译的方法上进行变化。

方克涛的翻译方法根据术语内涵的不同而改变,针对具有一种内涵的术语,其翻译方法也相对单一,主要是意译的方法;针对有多种内涵的术语,译者翻译方法种类多样,处理灵活。

4.2.2 术语英译形式多样

方克涛对于术语的最终译名呈现,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英文译名在长短、单复数、词性等方面有差异。英文译名首次出现时译名较长,比如“天”译为Heaven (Tian, literally the sky),文内多以Heaven或Heaven (Tian)的形式出现。根据上下文,译名单复数也会改变,如“法”,一般用单数fǎ (model or standard)、model、standard、exemplar等,在谈及“三表法”及相关概念时则用复数fǎ 法 (models)、models、standards。根据句法的需要,同一墨家核心术语的英文译名既有形容词,又有名词,如“同异”,既翻译成“sameness”(tóng同) and “difference” (yì異),又翻译成tóng/yì 同異(same/different)。

综上,方克涛对于术语的英文译名呈现形式没有统一标准。当术语首次出现时,术语通常较长,除了直译和意译外,还会辅以音译、汉字注释、解释等文内加注。根据语境、句法的需要,术语单复数形式、词性会相应调整,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

4.3 案例分析

根据图2,笔者选择了翻译方法种类多且在文中出现频次较高的2个墨家核心术语,“名”(110)和“实”(64)进行分析。

4.3.1 名

“名”是后期墨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术语。“名”在文中有9种译名,对应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

“音译+汉字注释”“音译+汉字注释+解释”的翻译方法一般不单独出现,常作为直译或意译的辅助,在术语初次出现或者并列比较时使用,帮助英文读者理解术语“名”的内涵。各译名在形式上有单复数(names、name)、标点符号(“names”、names)、词性(naming、name)的差别。

例1.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

方译:The text continues by introducing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disputation: By names (míng 名), mention stuff (shí 實); by expressions (cí 辭), put across thoughts (yì 意); by explanations (shuō 說), bring out reasons (gù故). Accept and propose on the basis of kinds (lèi 類).

例2. 名。物,達也,有实必待文多也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实也。(《经说上》)

方译:They do identify three types of names, according to the scope of their denotation (A78): “all-reaching” names, such as ‘thing (wù物), “reach to” or denote anything. “Kind” (lèi 類) names, such as ‘horse, consistently “proceed to” (xíng 行 c.f. denote) all things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some feature. “Personal” or “private” names, such as the proper noun ‘Jack, “stop-at” one thing only, the individual that bears the name. (A78).

例3.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墨子》第47章,贵义)

方译:So as to my saying the blind dont know white and black, its not by their naming, its by their selecting. (Book 47, “Valuing Duty”)

例1给出“名”的定义,即“举实”,例2说明了“名”的分类,即“达名”“类名”“私名”。从例1、例2中可以看出,当整句是在说明概念时,对于墨家核心术语,方克涛会采用直译+(音译+汉字注释)(如例1)的方法;而当该术语表达字面意思时,则使用直译的方法(如例2)。例3中,“名”意为“给予名称”,译为“naming”,与“selecting”相对应,使用了动词词性。

对于不同古句中的“名”,方克涛的翻译方法各不相同。墨家思想对“名”与“辩”的关系有深刻的讨论。例1中,源语阐述了“辩”的基本领域,表达了相关概念内涵,“辩”的前提是“以名举实”,为了阐述此点,译者选用了增译和直译,在句子的开头使用增译表明原句的意义,对具体概念使用直译,既保留了原文的特色,又让读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名”与“辩”的关系。gzslib202204031315

例2中,“名”作为一种概念范畴,分为“达名”“类名”“私名”三类。整句话运用了释译的方法,方便英文读者理解。例3中,原文通过举例表明“名”和“实”的关系,译文采用意译,使用了介词短语体现原句中所传达的辩证关系。

由“名”的翻译以及所在古句的翻译可以看出,译者翻译方法的选择受到语境和术语概念内涵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选用最合适的方法。

4.3.2 实

在墨家学说中,“名”和“实”密不可分,“名”“实”具有指称和被指称的关系[13]。“名”是认识事物的根本,而“实”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决定“名”,即取实予名。

范礼博还认为名实之差主要是对“实”的本身认识不清楚造成的[13]。从表5可以看出,针对“实”这个术语,方克涛使用了多个同义词,如stuff、things、objects、reality、events、situations,且不断变换形式,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如音译+汉字注释+(意译+解释)、意译等,给予“实”内涵多元的解释。如例1,“实”译为stuff (shí 實),和原句结构对应,各个术语译名形式也保持一致。

5 原因探究

对于墨家核心术语,方克涛以归化策略为主,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辅以音译+汉字注释,翻译方法多样,不拘泥于规范,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5.1 文本类型

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出信息型文本主要是表达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效应,文本焦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使用简洁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和信息[14]。《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科普世界哲学流派、事件、人物等,介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主题,属于信息型文本。该百科全书查找条目方便,对哲学主题的叙述条理清晰,侧重内容表达。此外,“信息型文本”功能的核心是“真实性”[15]。方克涛所撰写的墨学部分作为“百科全书”的一部分,在翻译墨学哲学术语及其所在古句时,注重信息内涵的传达,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一方面使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术语进行拼音和汉字的加注,突出信息和客观性,忠实于源语,旨在将源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出来。

5.2 翻译目的和读者类型

该百科全书编委会在“条目内容的指导原则”中写道:“《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作为权威的参考著作,适合哲学领域的教授和学生以及对哲学话题权威讨论感兴趣的人使用。”[16]由此可见,该百科全书既需要提供权威的哲学资料,同时面向大众读者,还需要有科普性、趣味性、互动性,这对条目撰写者是个巨大的挑战。墨家思想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方克涛主要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根据源语的内涵与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了译者的翻译行为以目的语读者为主,考虑其语言接受习惯以及知识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源语内容。

5.3 现有研究成果的影响

在方克涛撰写墨学部分之前,已有多位学者梳理墨家学说思想,形成了学术专著及论文,如胡适、冯友兰、陈荣捷、陈汉生等。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完全的译著,而是围绕核心主题,翻译、阐释墨家核心术语和原文。方克涛参考了现有研究成果,例如胡适的《先秦名学史》中在探讨墨家逻辑学的“知识”话题时,以解读术语含义为主,提供原文翻译作为支撑。方克涛对于墨学词条的撰写,同样以哲学内涵为主,原文翻译为辅,使用增译的方法,在句子开头表达源语的属性。在术语翻译上也有所借鉴,如胡适将“名”译为“name;names (predicables);the predicate”,根据上下文语境使用直译或意译,且在文内加注,方译术语“名”参考了胡适的翻译,并在术语内涵上延伸了“words”这一含义。由此可见,现有研究成果会对译者翻译产生影响,且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会影响墨家核心术语的英译,在翻译处理方法上呈现多样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墨学部分,方克涛对于“知”“辩”“名”“实”“故”“法”等墨家核心术语较为关注,出现频次高且译名种类多,这些术语也是墨家认识论、逻辑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对于墨家核心术语的翻译,方克涛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且使用了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以意译和直译为主,伴有音译、汉字注释和同义词,根据术语内涵改变翻译方法,根据语境调整译文形式。可以看出,方克涛以目的语读者为主要考量,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同时保留了原文的中国文化和思想风貌,其翻译主要受到了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类型和前人著作的影响。

哲学典籍术语翻译需要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归化翻译;同时亦要以喜闻乐见的中国文化形式(拼音、汉字注释、插图、音视频)等辅助意译的传统翻译方法以进行部分異化处理,保留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的特色,从而实现术语翻译的目标,促进墨家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参考文献

[1]丁四新, 董红涛, 阎利春. 英语世界的《墨子》研究综述[J]. 人文论丛, 2010: 197-234.

[2]FRASER C. “Mohism”,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EB/OL]. (2001-10-21)[2020-09-22].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mohism.

[3]FRASER C. “Mohist Canon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EB/OL]. (2005-09-13)[2020-11-20]. 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mohism.

[4]HU 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M]. 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1922: 53-118.gzslib202204031315

[5]FUNG Y-L.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Vol. I[M]. BODDE D,edit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48: 118-128.

[6]CHAN W T. 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211-231.

[7]DEFOORT C. Are the three “jian ai” chapters about universal love? [C]//DEFOORT C, STANDAERT N. The Mozi as an Evolving Text. Leiden/Boston: Brill, 2013: 35-68.

[8]CHAD H. Language and Logic in Ancient China [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3.

[9]鄭述谱. 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 2012(5): 102-105.

[10]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11]熊兵.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 2014, 35(3): 82-88.

[12]张南峰. 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介[J]. 中国翻译, 2014, 35(1): 18-23.

[13]范礼博. 名家和墨家的名学理论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 2018(1): 18-25.

[14]张美芳. 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中国翻译, 2009, 30(5): 53-60.

[15]原传道. 英语“信息型文本”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3): 50-57.

[16]Guidelines and Policies for Entry Content[EB/OL].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20-11-20].https://plato.stanford.edu/guidelines.

作者简介:

王秀文(1972—),女,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测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校级项目,出版专著《网络英语交互式学习研究》《外语交际测试理论与实践》,参编多本教材,在《外语界》《山东外语教学》《中国英语教学》《江苏社会科学》《外语学刊》等发表过多篇科研和教学论文。通信方式:xiaoyuwxw@126.com。

猜你喜欢
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的“はずだ”语义用法分析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无根回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研究——以suspect和doubt为例
低碳经济英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