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养老类建筑设计分析

2022-04-02 11:56许益盛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医养结合以人为本

许益盛

【摘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类建筑设计需满足居住者生理与心理需求,对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便利老年人出行,优化居住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满足居住者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就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养老类建筑设计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建筑;无障碍设计;以人为本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6.

引言:

近年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期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并对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时,要将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饮食、生活养老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在建筑规划与功能布局的过程中,需对原有的设计理念进行更新和优化,注重细节,引进先进的设计措施,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并根据养老建筑的发展需求,对现有的设计内容进行持续的优化,尽可能提高设计方案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1]。

1、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类建筑的设计要求及原则

1.1要求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卫生服务和疗养康复服务融合到一起,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与普通的养老机构相比较,医养结合的养老类建筑实现了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饮食、生活养老有机结合,不仅为老年人群体的安全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且对社会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进行医疗服务设计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查和疾病诊治以及咨询护理等服务。对于养老服务而言,主要是通过生活照顾和心理辅导以及文化服务,让老年人群体能够保持稳定的身心状态[2]。

在建筑整体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要有完备的无障碍设施设备系统,还需配置有完善的紧急救护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临终关怀等服务。因此在对养老类建筑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做好基础功能设计,更需重视医疗功能和护理功能的设计。即该类建筑设计需掌握养老建筑所需设计要点的同时,还需全面了解医院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 [3]。

1.2原则

养老类建筑设计需严格遵循安全化的设计原则。由于人体进入老龄阶段,身体机能逐渐退化,部分老年人存在行动不便或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在对该类建筑进行设计时,需对各个区域的设施进行优化和完善,提供更加安全、便利于老年人行动的空间环境,避免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还需重视居住者精神和心理需求。很多老年人存在孤独的心理感觉,甚至会产生抑郁和悲观等不良情绪。在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则需要对该类老年人的心理感受进行充分的照顾,例如营造自由和开放的空间环境,充分的日照和户外活动场地,确保居住者能尽快适应,并能更好的放松身心。在室外与室内空间均做好景观设计,通过层次丰富性的景观,缓解不良情绪。在对居住空间进行设计时,还要对用户的隐私进行全面的保护,提高环境的私密性[4]。

建筑规划设计还要严格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老年人群属于相对特殊的群体,在进行功能设置时,可以通过护理设施的配置,营造温馨舒适的养老氛围,确保建筑物的空间环境更具人情味,以老年人的心态与视角出发,做好各个区域的细节设计。

多样化也是养老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与普通的建筑类型相比,养老类建筑功能,无论在医疗护理空间还是活动空间的设计,都要根据不同生理状态的发展需求出发,如自理、半失能、失能老人,以及不同职业背景、家庭状况等所影响的心理因素出发,选择针对性的设计模式,以保证各个空间配置更加灵活。例如在对居住空间进行设置时,需要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为功能配置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从而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可能性[5]。

2、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类建筑的设计措施

2.1从整体上进行功能的配置

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养老类建筑设计,顾名思义主要功能可分为医疗康复功能和养老护理功能。医疗功能包含救护、诊疗、康复、行政以及附属设备设施用房等,养老功能包含居住、餐饮、活动、护理、康养等功能。不同规模的养老类建筑内部配置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存在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存在医疗康复、公共活动以及生活区域三类不同空间划分。医疗与养老这两大主要功能的结合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整合为一栋建筑的集中式布局或医疗与养老机构就近分散式布局。集中式布局为方便医疗诊疗救护的功能使用需求,往往采用下部为医疗功能,上部为疗养居住用房,主体建筑周边配备有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分散式布局可将医疗、居住、餐饮、公共活动等空间合理分区,并就近布置,进而围合足够的室外活动场地。

对医疗功能进行设计时,需按照医院建筑设计的要求,配置诊查、医技、救护、康复、检验、病房等功能。其包含各科室门诊检查室,尤其是老年人多发疾病的科室,CT、X光等放射检查室,B超、心电等功能检查室、胃肠镜等内镜中心,急诊急救等相关功能用房,还需配建一定数量的手术用房,ICU病房,科室病房,以及检验科、病理科、病案库、中心供应、药房、输液室等。同时针对老年人康复治疗可配建康复中心所需的作业治疗室和物理治疗室等功能空间,物理治疗室又包含了电疗、光疗以及水疗等房间,中医理疗作为康复治疗的一种传统形式,可布置如针灸、推拿等功能用房。还可配建以娱乐方式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康养场所,主要存在手工制作和游戏等功能空间[6]。

对养老功能进行设计时,可通过安全健康的建筑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养老建筑的基本功能为居住,属于相对私密的建筑空间。为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可以一定数量的居室为护理单元配建护士站、监测血压及相关指标的治疗室,主要用于健康监测和备餐以及照护等工作需求。对居室空间进行设计时,要提高整体的通风效果,还要对空间的采光进行科学设计。每个居室可以设置2~3个床位,但不宜超过4床。居住功能以外的公共性建筑功能包括餐饮、活动、护理服务等。基于老年人行动能力有所下降,配备厨房、餐厅的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并需配置一定数量的送餐打包营养厨房,以满足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娱乐活动空间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阅览区域、书画区域,还可根据用户的娱乐需求,设置舞蹈、声乐、演绎、棋牌等活动场所。在对这一空间进行设计时,要提高整体的隔音性能,并且将空间尽量设置在靠近室外活动场地的区域。在对书画室和阅览室进行设计时,要提高空间的舒适性,营造静态的空间环境。室外活动场地包含健身运动器材、林荫道、或室外空地可供老年人散步交流。若设置观赏水面不易太深,并做好防护措施。老年人活动半径100m范围内建议设置公共厕所,方便老年人使用。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可配建心理咨询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以促进居住者之间的交流,并为居住者的心理辅导提供相应的服务[7]。gzslib202204031206

2.2采用适老化的设计方式

针对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养老类建筑设计需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适老化设计可以在建筑各个细节体现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与爱护。在进行养老建筑设计时,由于老年人的行动比较缓慢,甚至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才能实现日常的活动,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对一般居室空间的设计尺度、细节尺寸、活动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对建筑进行适老化设计时,首先要做好室外场地的设计,宜选择地址稳定、地势平缓、无污染无危险的用地,有条件时可选择视野开阔、环境宜人的区位,并做好地面排水,保持场地干燥。场地出入口的人行与车行应分开设置,人行道路应具备轮椅通行及相关无障碍设施同行的设计形式。人行道路有高差时需坡化处理,人行与车行并行时,建议不设置高差,只以颜色区分。当人行穿越车行道路时,需有减速措施。道路需采用防滑材料,场地与道路的坡度不能过大[8]。道路系统需简洁通畅,有明确方向性和可识别性,有明显的交通指示标志与夜间照明设施。道路的设置需保证救护车可到达每一幢建筑的出入口处。盲道的设置需连贯,并在建筑出入口、楼梯起末端、道路转折处等重点部位设置提示盲道。轮椅通行或无障碍通行道路宽度需大于1.2米,还需在两侧区域设置挡杆或挡台,避免用户在出行的过程中,出现滑脱和摔倒等问题,无障礙通行宽度内不应有排水篦子或井盖 [9]。

对于停车场的无障碍设计来说,主要是为了方便家属的陪护和接送。无障碍车位要与人行道和建筑物出入口保持适当的距离,车位一侧需设置轮椅通道,确保轮椅能够从通道直接进入到场地的人行道路中。地下停车的无障碍车位需靠近无障碍电梯厅,并设置相应的无障碍引导标识。

建筑内部功能的设计,公共空间需满足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无障碍设施的连贯性和有效衔接。建筑入口宜多处平坡出入,主要出入口处设置轮椅租赁场所。急诊急救出入口雨棚需覆盖急救车停靠范围。竖向交通空间每组电梯建议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电梯速度不宜过快。配建无障碍楼梯,不应做螺旋楼梯。楼梯每个台阶的边缘区域,建议设置3厘米的垂直或水平色带,确保存在视觉障碍的老年人,能够注意到踏步的变化。在对地面宽度进行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轮椅的通行需求,在走廊内部需要设置休息或轮椅停靠的空间,提高整体环境的舒适性。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可以将走廊的宽度设置在1.8米左右,并且设置双侧连续扶手,扶手的高度在90厘米左右[10]。柱角、桌角、护士站、导医台等建议圆角处理,避免磕碰,也使内部空间更舒缓。对于医疗空间的设计,等候区需设置一定量轮椅等候并配备陪护座椅,诊察室需考虑病人流线的便捷,无障碍病房与无障碍卫生间内需配备无障碍洗浴设施、低位挂杆储物空间、可移动家具、低位开关、紧急呼救系统等设施设备。对养老建筑的居室等私密空间进行设计时,要提高整体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筑设计需对家具、视线以及声音等要求进行充分考虑,首先需把握空间尺寸的设计,充分考虑轮椅回转要求,还要对空间进行集中化设置,避免流线过长对老年人体力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在进行家具布置时,要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尽量简化室内的设施,为居住者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可优化光感控制系统,满足老年人起夜的需求。在床头区域可以设置紧急救援按钮,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可以通过这个按钮获得及时救援。在卧室的床边,需设置临空的护栏,减小坠落风险。建筑居室需要进行隔音设施设计,降低噪音污染,双人间的设计可通过分床设计,避免居住者因互相干扰影响睡眠,在床边要预留足够的空间,满足轮椅的通行需求[11]。居室内的餐厨空间需满足老年人的使用尺度,餐台需连续平滑,便于老年人推移餐具。阳台空间与室内需斜坡过度,移门轨道不得有高差。介护的老人居室,门上宜配置观察窗,有条件时可配置智能辅助设备。养老类建筑还需考虑防灾疏散的设施要求,可采用固定措施将家具与墙体或柱体连接,避免倾倒。在阳台露台处设置逃生绳索器具,有助于营救与疏散。

2.3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与新陈代谢能力降低,免疫力下降,对室内热环境要求较高,在进行养老类建筑环境设计时,不能简单的以空调的形式机械调节室内温度,需要保证良好的室内通风与自热采光,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性。对于室外空间而言,景观环境存在较高的要求。植物配置不应选择带刺植物,可种植带香气的花卉植物,为视觉障碍的老年人指引方位,也能促进居住者康复和疗养活动的顺利展开。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可将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和地理要素以及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植物科学搭配。一些体型较大、枝叶茂盛的景观植物,可以提升场景的美观度,还可以对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降低噪音污染。在对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植物进行搭配时,可丰富层次性,营造安静的环境氛围。在对植物进行筛选和配置时,还需考虑与建筑形态体量相协调。在进行人文景观设计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激发场所活力。例如在室外空间点缀亭、廊、鱼池等,丰富建筑组合形式,增加步行空间的乐趣。摆设艺术摆件或雕塑,可凝聚空间节点化与标志性,提升老年人群体艺术感知力。对各个空间的文化添加需基于养老人群生活模式的深入研究,居住者往往在熟悉的环境中可增强自我的认知,例如可以以设置一些复古的座椅或具备地域特色的基础设施,激发老年人居住者对文化的认同感[12]。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养老已经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大力扶持,要对原有的养老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通过机构和社区以及医疗等资源的有效融合,满足不同阶段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在对养老类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有一定前瞻性,以发展的理念实现养老类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并严格遵循人性化、安全化的设计原则,营造温馨愉悦的环境氛围,提高养老类建筑的应用效益,促进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樱,李爱群.医养结合面向城市更新的老旧建筑改造系统生态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3):5476-5480.

[2]虞甜甜.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分析——以温州新桥头社区项目为例[J].今日财富,2021(20):211-213.

[3]张震.社区居家养老背景下基于需求导向的既有住区适老化更新改造思路[J].住宅产业,2021(09):13-16.

[4]刘小妹.文旅特色小镇产业培育中的旅居养老发展路径探索——以云南丽江长江第一湾石鼓特色小镇为例[J].住宅产业,2021(09):60-63+103.

[5]弓腊梅,盛佳智,靳能泉.体医融合文化视域下建成环境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21,37(16):2281-2284.

[6]全惠民,贺琦.新冠疫情防控下我国养老建筑与室内设计问题与对策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4):77-79.

[7]祝睿娟.医养结合模式下新型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空间设计探究[J].科技资讯,2021,19(03):247-249.

[8]靳茹.基于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养老类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5):28-30.

[9]李尊雨,程超,武兴斌.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养结合机构建筑设计理念[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22(07):33-36.

[10]石丽.社区综合性养老设施设计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6):47-50+139.

[11]杨丽淑.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福建建材,2021(05):45-47.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医养结合以人为本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