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波
内容摘要:“阅读圈”风靡英语阅读界多时,作为一种合作探究式阅读模式,它具有针对性强、评价性活、深入性优等特点。基于以上优点,特将这种阅读模式引入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在对“阅读圈”模式加以改造中,让这种模式更适合本土学情。希望在“阅读圈”模式的活学活用中,营造班级阅“红”氛围,建立起本土特有的“红楼圈”阅读模式。
关键词:阅读圈 红楼圈 整本书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语文课程内容分解为十八个任务群,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便是任务群之一,更在十八个任务群中居于首位,更能集中体现上述特点。本任务群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为途径,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和方法,以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和三观的形成为宗旨。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不再赘述,然而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课时精力双限,阅读现状惨淡
传世经典《红楼梦》和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是课程指定的整本书阅读必读书目。其中,《乡土中国》要求高一上学期完成阅读,《红楼梦》则是高一下学期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乡土中国》阅读的落实已是困难重重,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推进则更让人生畏。
1.《红楼梦》篇幅长、容量大,阅读任务重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它包罗万象,全方位展现封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诗词、美食、戏曲、建筑、官场、制度、儒释道等;它容量颇大,仅出场人物便有四百多人,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它主题多义,不同的人可以看出不同的寓意;它魅力无限,至今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红学爱好者前仆后继。
这样一部文学巨著,对于高中生而言,有效阅读其实很难。完成阅读已经很难,更别说精读、专读等要求更高的有效阅读了。
2.课时精力有限,阅读推进缓慢
当代高中生课业负担繁重,自主学习时间极少,可供支配的阅读时间则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现实下,整本书阅读完全交给学生自读便只会是空话;日渐边缘化的语文学科守住课堂阵地已是困难重重,还妄图抢占学生本就不多的课余时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然而,整本书阅读单靠课堂是万万不够的,一是课时有限,没有更多的课堂时间分给阅读;二是课堂阅读效果有限,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效果其实微乎其微。读,难;不读,又不行。于是,以任务带动阅读,以新模式激发兴趣,就势在必行了。
二.引进“阅读圈”概念,激发阅“红”兴趣
“阅读圈”即“ReadingCircles”,最早由美国学者哈维·丹尼尔提出,是以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为主的阅读模式。该模式要求阅读材料相同,任务分工明确,每位成员独立通读文本,并根据角色分工进行针对性阅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由此达到较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学习效果,最后交流展示。简言之,“阅读圈”模式即是指将学生分角色分任务组成阅读小组对同一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模式。与传统阅读相比,“阅读圈”模式具有以下優势:
1.任务分工明确,让阅读针对性更强
角色分配、任务分工,是“阅读圈”模式开展的首要工作。同一阅读小组的阅读文本虽然一致,但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的阅读角色和任务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独立阅读解决任务就只能由自己完成,针对性更强。每位成员都带着任务去阅读探究,这正和我们课标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特别是部编教材全面铺开的这一年,“任务”几乎成为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共识。阅读《红楼梦》则更离不开具体而明确的任务,任务意识不仅应该成为老师的共识,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共识。带着任务去读,让阅读更实在。
2.阅读目标清晰,让阅读评价性更活
教学评一体,才能促使《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真正落地并走向深入。而其中评价方式则更具体地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方向,完善明确的评价让学生阅读有目标可以追随。“阅读圈”模式,主张个性化定制阅读目标,每个角色有不同的阅读目标,相应地我们也可以从个性化目标出发制定更加个性化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是考卷形式,更可以是交流形式、小论文形式等。只要学生达成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任务,评价等第便可以是优秀。这样灵活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才是当前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所必需的。
3.小组合作紧密,让阅读深入性更优
“阅读圈”模式指导下的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技巧、个性特征皆不相同,这就为小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同时,由于分工不同,任务不同,每个人的阅读角度更是不同,这样也就促使阅读走向多样化。该模式的最后环节是分享交流,小组成员分享交流阅读成果时,也促使阅读走向深入。简言之,“阅读圈”模式实际上是合作阅读,在合作中解决阅读任务,促使深度学习自然生成。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笔者特将“阅读圈”模式从英语语境,引入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语境。希望以更明确的分工、更清晰的目标、更紧密的合作让阅“红”这样的浩大工程不再苦涩可怕,更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红”兴趣,并在班级形成较浓厚的阅“红”氛围,构建班级阅“红”圈。
三.改造“阅读圈”模式,适应阅“红”学情
引进“阅读圈”概念,但绝不可照搬“阅读圈”模式,以防“水土不服”。任何一种概念的提出都有它特定的土壤,生硬照搬只会事倍功半,对待产生于英语土壤的“阅读圈”亦是如此。因此,对其改造,让它适应本土学情,才是重中之重。
1.学习“阅读圈”基本模式
“阅读圈”模式基本由六个角色构成阅读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阅读组长(discussion director):即阅读小组的讨论的领导者,负责提出思考性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发表他们的意见和见解。
实际生活联结者(connector):将故事中的有关内容与自己或现实生活相联系,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验。
文化连接者(culture collector):负责寻找并对比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与现实文化的异同之处。
总结概括者(summarizer):负责向小组其他成员对所阅读文本的梗概作简短报道。
词汇大师(word master):负责解释阅读文章中的新词,并将所学的单词用于真实的句子中。
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负责找出一些特别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和大家讨论分享,并说出它们的特殊性。
2.全面了解本班阅“红”学情
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大多数已在寒假期间完成了前四十回的阅读,并自主设计了人物谱系图,概括了前四十回各回的基本情节。同时,《红楼梦》阅读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男生普遍应付式阅读,女生阅读相对认真精细;有兴趣的同学除情节外,对人物、制度、文化等做了专题化细读,而部分同学则连最基本的情节都无法复述完整。《紅楼梦》阅读推进慢、层次参差的现状,便是“阅读圈”模式改造直至本土化的依据。
3.生成“阅读圈”本土模式
在深入研究本班阅“红”学情后,特将两个班学生各分成五个阅“红”小组,每组由八位成员组成。角色分工也在上述基本角色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减。设阅读组长、汇报宣讲者、篇章研读者、文化传承者四种角色,任务分工也有所变化。
阅读组长负责《红楼梦》阅读模块分配、专题认领、具体分工。具体而言,即首先由五位阅读组长搜集本组成员意见,商议确定《红楼梦》的基本阅读模块,按经典情节、主要人物、主题思想、诗词曲艺、未解之谜五个专题安排阅读模块。然后,各组长认领本小组的阅读专题,在小组内部进行具体分工。在分工之外,各位组长还需对自由阅读时间、集体讨论时间进行规定,制定出明确的阅读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小组的阅读范围都是一致的,即前八十回。
汇报宣讲者负责资料汇总、汇报展示。具体而言,即各小组的总结汇报者要把小组成员的研读结果进行书面汇总,并以PPT形式在班级全体师生面前汇报展示本小组本专题的阅读成果。对总结汇报者而言,信息提炼筛选能力尤其重要,交流表达能力亦不可或缺。汇报宣讲频率初定为每两周一次,对汇报宣讲者而言,这两周一次的汇报都要精心准备。汇报宣讲者每组一人。
文化传承者负责文化现象整理、溯源、对照。《红楼梦》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古代饮食、服饰、建筑、宗族等方面的文化现象,文化传承者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小组分到的专题中的相关文化现象进行筛选并分类整理,如有能力可以向更古溯源,与今天对照。文化传承者每组两人。
篇章研读者负责本专题更细致的分工深读。以经典情节专题为例,可以把经典情节具体为“宝玉挨打”“元妃省亲”“晴雯撕扇”“黛玉葬花”“可卿下葬”“刘姥姥进大观园”“宝钗扑蝶”“探春理家”“抄检大观园”等几处,由小组成员认领相应情节,并对这些情节追因溯果、评价赏析。以人物专题为例,可以把人物划分为“女性”“男性”“丫鬟”“小姐”“十二钗”“十二副钗”等几种。篇章研读的前提是将五大专题再进行更细致地划分,将其分为更细致更深入的微专题。微专题的划分标准由阅读小组商议确定。五大专题是阅读小组划分的依据,微专题则是小组内部分工的依凭。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是篇章研读者,其中有部分成员需要分别兼职阅读组长、汇报宣讲者、文化传承者身份。
一个小组“阅读圈”便构成一个小的阅“红”专题圈,于是小组名称便顺势而生了,分别是“情节圈”“人物圈”“主题圈”“诗词圈”“探谜圈”。五个阅“红”圈,便构成了班级的“红楼圈”。笔者将这种模式命名为“五圈归一”红楼圈。
四.落实“阅读圈”任务,推动阅“红”进度
“阅读圈”本土模式确立后,最重要的是要落实相关任务,真正推进阅读进度。阅“红”任务的落实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
1.阶段任务和阶段检测相结合
基于《红楼梦》容量和学生学情的综合考虑,将阅“红”任务分成三个阶段,简称为“三读”。第一阶段独立通读,在寒假时间完成。要求学生每天读五回,书写故事梗概并选取一人书写人物小传。本阶段因为学生放假在家,时间充裕但监督难度大,小组集中阅读难度大,所以独立通读、落实检查实属必要。本阶段的阅读以通读、略读、泛读为主,只求完成,不求精细。第二阶段小组细读,利用每天的课前五分钟,各小组依次派出一人按回目讲阅“红”体会,要求有课件、简梗概、找角度、详解读、会出题。同时,本阶段要求阅读小组每周讨论至少一次,集中阅读一次。第三阶段专读交流,每两周抽出一节课,举行“红楼大讲坛”,让各阅读圈的汇报宣讲者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专题式阅读成果,要求从自己小组分到的专题任务出发,将本组成员的研读成果进行汇报展示。这三个阶段的设置和“阅读圈”模式的阶段要求是相符合的。第一阶段独立通读正是基于“阅读圈”模式对小组成员通读同一阅读材料这一前提的配合,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正是“阅读圈”模式主要过程的具体落实。
与读“红”三阶段相应,也分三阶段进行检测评价,简称“三测”。第一阶段以画人物关系图和抽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评价,该阶段的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独立通读效果的检查和督促。第二阶段以写阅读笔记的形式进行检测,目的在于细水长流,重日常督促,同时检查阅读组长应该记录的小组讨论笔记情况。第三阶段以专题论文的形式评价,是对学生整个研读效果的检查落实。最后进行“红楼知识竞赛”,检验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2.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独立阅读始终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此,本文所强调的“阅读圈”模式依然把独立阅读作为最主要的形式。独立阅读不仅仅是指要求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更是指要给予学生较大的独立性,小组选择、专题选择、切入角度等方面应该尽量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所以本文所强调的“阅读圈”模式在角色分配、小组组建以及问题搜集、专题设置等方面,细则的确定都源于学生,选择权组合权也归于学生。在这一模式的约束下,教师身份是极其弱化的。
合作探究则是让阅读走向纵深必不可少的步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相互协作,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阅读圈”模式的组建正是基于合作探究的原则。其实,无论何种形式的阅读方法,都脱不开这两种基本形式,“阅读圈”模式自然也是如此。
3.问题意识与专业研读相结合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带着问题阅读是有效阅读的前提。对阅读小组而言,问题更是集体智慧生成的保障,带着问题讨论汇报,是小组成果的有力支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小组合作阅读的基本步骤。研读情节时多问几个问什么,有助于前后情节的贯通;研读人物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全方位理解;研读主题時,多问几个是吗,有助于主题的丰富化理解;研读诗词时,多问几个有什么深意,有助于对诗词内涵的纵深化理解;研究未解之谜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挖掘作者的真实意图。问题是批判思维的载体,是辩证思维的载体,是思维发展与创新核心素养落实的主要途径。
专业阅读是《红楼梦》细读精读的必然途径,也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终点,更是从感性化阅读向理性化阅读转变的必经之路。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性书籍很多,周汝昌、刘心武等红学家的专著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精读《红楼梦》。当然,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让大家成为红学家,而是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愉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引进“阅读圈”概念,改造“阅读圈”模式,落实“阅读圈”任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更是一次构建“红楼圈”的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5.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曹雪芹.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15.
[4]杭玉洁.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21(2).
[5]苗兴伟,罗妙倩.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圈活动设计与实施[J].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20(9).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