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重命名:审美建构的再实践

2022-04-02 12:55冯建民
甘肃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解读审美内涵

冯建民

【摘要】无论是课堂解读的建构、文本内涵的提炼还是写作文稿的拟题,都离不开对语言、立意、结构的审视和审美。文章谈论的是实现文本解读构建、文本美感赏析和写作练笔的另一途径——文本重命名。在“重命名”的语言咀嚼中架起解读桥梁,回味文本魅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重命名;内涵;审美;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5—0086—04

语文课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对文本的主题情感美、人物形象美、语句形式美、意境美等方面的解读,增强学生学习中的美感体验[1]。高效语文课,应当在趋向“美”的解读或写作中,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审美水平、审美境界以及个性写作水平。

文本重命名,就是在审美体验审美加工的基础上,给文本再命一个或几个新的标题。这个对文本整体处理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文本解读构建、文本美感赏析和写作练笔的另一途径。比如,将《老王》的解读和赏析,以“灰色的背景,金色的灵魂”这个标题展开,以两种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展示人物内心,建立起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通道,起到点染主旨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七年级课文《再塑生命》,讲述了一个并不是十分难懂的故事,但莎莉文老师不同寻常的教育技能和高尚的教育情怀蕴含在“再塑生命”这个标题里,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这个很有深意的标题,受阅读面窄、理解力低等因素的影响,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深刻领会其意。从接受敏感性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寻找降低理解难度的方法化解教学的阻碍,“重命名”的方法,就是一个贴近文本、打通文本主旨的新题,是一座架起师生之间对话的桥梁。

我们不妨用“爱”或“触摸爱”这个重命名作为解读的关键词,用“寻爱”为主线,构建课堂的解读路径。用“爱”为主线构建课堂的解读,课堂可以设置这样几个活动板块:(1)朗读,勾画出表现老师“爱”的举动的句子,进行研读体味;(2)追踪,从文本中找出“我”感受“爱”过程变化的句子;(3)辨析,作者用怎样的语句描述老师的“爱”,体会作者内心的细微变化;(四)体会,感悟“再塑生命”标题蕴含的深刻内涵。

以“爱”为解读关键词,四个板块为解读路线,解读中就寻找到了新的路径和清晰的层次。对“再塑生命”含义的体味,从以下三个层面出发,能使学生的感受体验变得容易变得贴入。

第一,“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的爱心教育下,封闭的、灰暗的心灵被唤醒,拥有了“希望、快乐和自由”,教育的作用让另一个人发生了变化。第二,莎莉文老师让“我”走到自然中去,了解自然,感受风、温度,感受生活。第三,莎莉文老师教“我”去懂得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的“人间之爱”。

再如,脍炙人口的《老王》一课,许多名师对它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成为了各自的招牌课。王君老师曾以“‘活’出高贵的生‘命’”来建立过解读的层次和框架[2],“活出高贵的生命”就是为文本解读建构的“重命名”。

王君老师一步步解读出老王无可奈何地、艰难地处于“活命”的状态,再解读出“我们”高贵的内心,继而解读出一种平等亲近又彼此关照的高贵姿态。

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自己的创新命名来建构解读。如,“灰色的背景,金色的灵魂。”“灰色的背景”,结合作者遭遇,教师帮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支撑找到诠释。“金色的灵魂”则是老王、杨绛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善良。而“用善良体恤善良”则是两个人或两类人彼此用善良之心對待别人的高度提炼,这也是《老王》有别于其他人物作品的不同之处。

善良的灵魂,在文中有多处细微的体现。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文本,缓缓流水般地引领学生体悟这种善良,读懂更为深层的“善”的内涵。“他蹬,我坐。一路上说着闲话”“我不是要钱”“你现在还有钱吗”等朴实的话语,如一枚枚甜果,是一个淳朴厚道品格的体现,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和老王之间的那种亲近、那种和睦、那种平等。老王的离世,更是一种自责,所以才有了“愧怍”之意。作者追忆这些善良的人,其实更是作者本人心灵的光辉。两个“重命名”,艺术再现了老王的善良、知恩图报的品质,也轻松地帮助学生读出了作者高贵的灵魂。

新命名“灰色的背景,金色的灵魂”或“用善良体恤善良”,既是解读文章的框架,也为展现人物精神世界提供了鲜明的影像对照。这个框架,是将散的文字聚焦成一个清晰的阅读体验情境;新题中使用的对比手法,既是人物命运的色彩对比,也是人物心灵光亮的衬托,这是用“重命名”来寻求文本解读途径的恰切性。

《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选入的课文。这个标题,仅仅五个字,就呈现出了一幅画面。一“着”一“惊”两个动作,加上“海天”这个景象用来展现降落的宏观壮美画面,透视出微观细节之美,产生了一股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点燃读者享受美感的火花。通过“惊”字,将个人情绪融入祖国建设的厚重情愫,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这样的文题,特点是简洁,但它的包容性大,凝练且美感十足。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抓住语言资源的敏感性,沿着继续创造美感的这个思路,多进行语言训练。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其他相关文本进行文字再概括、文意再提炼,在“重命名”的语言实践中,实现语言表现力方面的有效训练。

在对本单元另两课进行“一X(动词)+(宾语)”的仿式“文本重命名”练习中,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命名欲望,能写出几十个新标题,对原文本进行了很好的审美再体验。摘例如下:

诗词的命名以及同一词牌下不同词章的区分,通常是标以首句,并不直接显示内容或主旨,像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是以首句来标注的。这些词作,也可以“重命名”。此词的内容是写梦境的,通过“梦境”来表达对自由美好理想的追求,标题并不能显现出这一点,这样的例子很多。对这样的课例,适宜用“文本重命名”的建构,很好地促成学生对诗意、意境、美感、艺术性的把握、提炼和审美[3]。

“记梦”“梦中的幻境”“以梦托神往”“一梦寄情怀”“蓬舟飞远思”“梦魂归帝所”和“乘风寄梦”都是为此诗新创的题目。在这个“文本重命名”的练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发了思维的活跃,推动了对美感的体验,提升了学生语言的锤炼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诗词的重命名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文本的快捷回味,形成简洁的意象图景。在对文本的重命名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势必被拉动,对文本的回味势必会反复。通过对文字的研读感受,与笔下人物的“对话”,学生将感受一次次审美的愉悦。

调查发现,学生的作文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标题不妥、题目不美或寓意不深。对学生进行拟题的指导是作文指导的一部分,进行“同材不同题”或“异材异题”的作文修改,以及话题作文题目的艺术再塑,是对自己文本的“重命名”的过程,也是自我语言世界的再审美过程。

经历了疫情,一段时间以来,教师们抓住了“以文育知”的契机,抗“疫”题材的作文一度火热,题目众彩纷呈。“武汉加油”“我在家里参与抗‘疫’”“疫情,教会我什么”等题目简单、直接,但缺乏美感、缺少情感冲击力。在反复斟酌修改后将它们重命名为“抗疫风情线”“和死亡擦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那么产生的效果就要比前者震撼得多、走心得多。

话题作文写作,教师应重视实践“回锅”式拟题训练。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文,评讲时特意布置“重命名”环节,反复地推敲,反复提炼。这个过程,让学生重新审视主旨,是艺术再加工的过程,也是美感再浸润的过程。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文章意境美”的意识,促使他们把写作任务提升到“发现美—表述美—提炼美”的层次,产生审美的愉悦感,使精神活动与文字产生互动对话,进而达到语言的积累与建构的目的。

以一次拟题训练为例。教师出示话题:爱,可以像江河波澜壮阔;爱,可以像花朵泼泼洒洒;爱,可以像热血一样殷红;“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爱,可以像湖水一样清澈。请你以“爱”为话题,写一篇夹叙夹议、情感真挚的文章。

指导学生分步进行拟题探究。第一步,分组讨论话题作文的特点。第二步,学生自主拟题。如,(1)“也许,这是一种爱”(2)“爱——快乐的音符”(3)“生活不全是神话,疼爱一直无缺口”(4)“爱,天之大”(5)“爱,化解世间所有的坚冰”(6)“欣赏被爱的‘美’景”(7)“残缺也是一种美”(8)“花的心”(9)“爱有‘颜值’”(10)“爱如江河,绵长有声”(11)“莫让爱河付东流”……第三步,学生自由讨论,评价某个拟题,在评议中提高拟题能力。第四步,利用现场创作出来的文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几种常用拟题方法。如,修辞式标题,使标题生动形象或意蕴绵长。“爱——快乐的音符”“爱如江河,绵长有声”是比喻,“爱有‘颜值’”是拟人,“生活不全是神话,疼爱一直无缺口”是对偶,“花的心”是双关;借用化用式标题。把诗词、歌曲或耳熟能詳的广告等引入标题,使标题别致,产生时代带入感。“莫让爱河付东流”属诗词化用,“爱,天之大”是歌曲化用。

此话题的核心词是“爱”。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分组辩论,归纳出拟题的方法,产生异彩纷呈的文章题目。这些题目,将形成一座美丽的花园,或一枝独秀或群芳争艳,吸引学生走进语言的多彩殿堂。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引发了学生对画面、意境、手法的玩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孟向红.浅谈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审美解读[J].都市家教,2012(06):74-75.

[2]丁卫军.用生命为生命呐喊[J].语文教学通讯,2013(01):18-23.

[3]曹杰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审美解读[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6):61.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解读审美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