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中欧关系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意义和重要战略影响……但是,2021年欧盟保护主义抬头,对华进行单边制裁,营商环境出现退步,给在欧盟投资经营的中国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近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1/2022》(《报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五大突出问题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但是中欧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增长迅速。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全年,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贸易总额8281.12亿美元,同比2020年增长27.5%,中国出口到欧盟5182.46亿美元,从欧盟进口3098.65亿美元。2021年1—9月,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49.9亿美元,增长54%。但欧盟营商环境退步的问题不容小覷。
《报告》认为欧盟保护主义加码,营商环境存在五大突出问题。
第一,欧盟从外资审查、外国补贴审查、公共采购审查三个方面全面提高了市场准入壁垒,违反了WTO自由化原则。2021年以来,欧盟及成员国出台或调整的外资审查制度涉及敏感行业范围更广、触发审查门槛更低、政府自由裁量权更大,提高了外资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前置成本与合规成本。调查显示,58.97%的受访企业表示外资审查给其赴欧投资及在欧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2021年5月5日,欧委会发布了《针对扭曲内部市场的非欧盟成员国补贴的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欧盟增设外国补贴审查为欧盟保护主义提供了新的工具,《条例草案》过度解读企业与政府关系,忽视国有企业的市场属性,将企业通过市场化行为获取的支持错误地定位为不合理补贴,构成对国有企业的歧视,违反了WTO非歧视原则。调查显示,87.55%的受访企业表示《条例草案》对“外国补贴”的定义过于宽泛。
2021年12月14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对《国际采购工具》提案的决议。根据《国际采购工具》,不开放本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第三国投标方参加欧盟公共合同招标将会受到更多限制,甚至有可能被排除在欧盟公共采购市场之外。在这些主要的保护主义措施影响下,52.48%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市场准入壁垒提高,比去年提高了9.43个百分点。
第二,欧盟及成员国以人权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违反WTO非歧视原则。欧洲议会通过涉疆决议、《企业尽职调查和企业责任法案》、新的对华战略等,罔顾事实真相,诋毁中国新疆人权状况,将人权问题同贸易和投资议题挂钩,要求欧盟企业对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包括强迫劳动在内的人权和环保尽职调查。部分欧盟企业和机构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抵制新疆产品,还有部分欧盟企业在和中国企业合作时要求出具“不涉疆证明”,是对新疆企业和新疆产品的严重歧视,不仅影响中国企业供应链伙伴的选择,更损害了新疆居民的劳动就业权和民生福祉。
第三,欧盟以疫情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赵萍介绍说:“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受访企业表示欧盟在优惠政策的实施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不能一视同仁,仅有14.38%的受访企业同欧盟本土企业同等享受扶持政策。28.52%的受访企业表示2021年欧盟应对疫情表现较差,该比例比去年提升了8.76个百分点。”
第四,在欧中资企业面临执法层面的歧视有增无减。调查显示,37.92%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对中资企业执法不公平,该比重比上一年度调查上升了6.3个百分点。企业反映,欧盟在公共采购资质预审环节针对欧盟企业量身定制入围标准,在中资企业中标后采取拖延、不授标的方式逼迫企业主动放弃,或者中标后仍要求中资企业提交各种资质证明、认证证书,拉长项目周期等,使得中资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得欧盟公共采购项目。调查显示,2021年仅有7.72%的受访企业参与了欧盟公共采购项目。
第五,欧盟因为保护主义、准入壁垒提高、歧视性执法等原因,营商环境出现退步。“调查显示,27.18%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营商环境比去年恶化,该比例较去年增加了0.28个百分点。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程序,损害了双方企业的投资利益,32.01%的受访企业表示欧盟冻结中欧投资协定阻碍了其对欧盟投资计划。同时,受访企业认为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是营商环境最好的5个欧盟成员国,企业对立陶宛的营商环境评价最低。”赵萍说。
应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为帮助欧盟重塑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中资企业对欧盟投资的信心,《报告》提出10项具体的建议:
一是建议欧盟继续坚定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立场,坚持开放的政策方向,改善欧盟及成员国营商环境,提振外资企业继续投资欧盟的信心;二是尽快重启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程序,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署;三是建议欧盟放宽外资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不要将外资审查当做保护主义工具,缩小外资审查范围,放宽外资审查限制,减少敏感行业清单;四是建议欧盟谨慎使用外国补贴审查,降低欧盟市场准入壁垒;五是建议取消公共采购领域的各种隐性壁垒;六是停止对中国新疆企业和新疆产品的歧视,尊重中欧两国企业基于市场规律做出的商业选择;七是建议停止对中国通讯企业的打压,保证数字经济领域准入规则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八是建议欧盟不要随意扩大碳边境调节机制适用行业清单,尽快推动与中国碳定价制度互认,给中资企业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九是建议欧盟及各成员国将WTO国民待遇原则落到实处,制定规则合理、边界明确的执法行为规范,严格执法流程,避免执法者滥用自由裁量权,保障中资企业在欧盟市场享有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权利;十是加强疫情防控提供健康安全营商环境,加强成员国之间人员流动限制政策的沟通协调,同时根据不同国家的疫情防控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放宽中国企业员工的入境政策。
如今,从芯片到光刻机,从储能电池到工业软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