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在陶瓷青花装饰应用中的研究

2022-04-01 07:48叶可思
佛山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青花瓷青花山水画

叶可思

(陶艺街景漂工会,景德镇市 333000)

1 青花山水对中国画的传承与融合

所谓青花山水,其实质上其实就是以青花瓷器为载体,在青花瓷器上描绘山水的一种艺术形式。青花早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出现端倪,不过从绘画角度来说,还是以简单的点、圆以及线条等几何轮廓来表现图案和造型的契合。至于到了宋代时期是否有青花构成了青花起源和发展的难题,因此在众多考古学家和历史研究者的探讨中始终把青花起源唐代作为论据,而宋代约三百年的时间内却没有青花产品的出现,与此同时更多的是北方磁州窑的兴起,将传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绘画带入瓷器之中这是继唐代长沙窑以后又一个将绘画融入瓷器之中的著名窑口。

图1 郑板桥做所《竹石》图

尽管青花山水自从形成以来,在经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了自己独立的技法比如“分水法”,也具备了自己的独立的设色方式,但我们无可置疑的是,青花山水在起源与发展之中,与中国画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一脉相承,说到底,不论是就形式还是内涵而言,还是风格来说,都可以说是国画在另一种材质或者说载体之上的表现,是国画在创作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青花山水对中国国画艺术的传承,也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中国发展数千年并铭刻到中国人骨子里的美学思想的继承,这种继承,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纵观整个中国绘画历史,展开的是一幅浩瀚的苍茫的绚丽多彩的画卷。自从勤劳智慧的古代先民在原始的石器时代的一些朴素粗糙的绘画风格,宣告了中国画的诞生,在那之后,于隋唐时期初具规模,并设置了专门培育画师的画院,由于当时画院的束缚,中国画尚处在水墨重彩附庸皇族的特点上。两宋时期,由于宋徽宗的重视和倡导,对绘画艺术的重视被抬高至同科举等同的地步,一时风光无两,此时的艺术风格极善工笔描绘细腻。及至元代,文人涌现,文人的思潮也渗透至绘画艺术领域,在艺术中倡导写生,并寄托着自己的审美表达,山水画更加繁荣。明清时期,笔墨法山水画已达空前鼎盛,画家们不仅用之来描绘简单的山水景观,还借助景观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之相表里的,就是山水画中题字题诗的流行,比如郑板桥所画的《竹石》(如图)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似在描写竹石的顽强执着的品质,其实在暗喻自己。又如石涛,他是明朝遗民,在明朝灭亡之后,不仕清朝而削发出家,他的题画诗是表现自己故国之思与对清朝的愤恨。他的《题梅竹图》诗歌,

段落较长,现摘抄如下——

古花如见古遗民,谁遣花枝照古人。

阅尽六朝无粉饰,支离残腊露天真。

便从雪去还传信,纔是春来即幻身。

我欲将诗对明月,恐于清夜辄伤神。

…………

孤芳岂是寻常物,何逊当时直放颠。

作为前朝遗民,在新的王朝之下,其苦闷与怅惘是不言而喻的。其诗比较长,然而细细读起来,其对故国的缠绵之思,对自己的命运的哀叹,透过这一重重的深切的质朴的文字,感人至深。这正如我们背井离乡,多年以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时候,家已经不复存在,故人也已纷纷远去,身处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才可以理解石涛的楚楚的情感。然而,其情感之深切,远比我们对阔别已久的家乡的思念深切痛苦多了。

通过对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简单的梳理,让我们看到,在漫长的绘画历史长河之中,在缤纷的唯美艺术画卷中,单就山水画而言,技法不断成熟,题材也越发广泛,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而形式也在不断革新,在多种维度上都得到了发展。其中,青花山水就属于中国山水画革新的一种形式,尽管其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不同,但就内容而言二者却如出一辙。如汪野亭创作的《青花山水图》四条屏(如图),由于陶瓷载体的特殊性,以白底蓝花为主要特征,远山近岫之间,云气缭绕,景观朦胧之处,尽显千峰叠嶂的浩瀚广袤之感。

图2 汪野亭《青花山水图》

在瓷器上的青花山水的艺术化表达,如同中国山水画的泼墨,但比之泼墨更具有层次感,而且其在瓷器上的景物塑造,由于形式的特殊性,使其显得清新、淡雅。单论该作品的内容,足可见作者是陶瓷画界的佼佼者。

又如《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四面分别绘以“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四幅图,上赋诗曰——“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颇具中国山水画的神韵。

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二者在内容上如出一辙,尽管在美学的意义上都具有中国古典的神韵,但是二者毕竟是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青花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即在青花瓷上绘画,而且在青花山水发展的过程中,装饰作用即实用价值比之艺术价值成为生活中的主流。当然,尽管装饰作用成为生活的主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艺术价值,她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山水画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产物。

2 青花山水的意境表达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尽管青花山水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这其中就有画作中的意境表达。

青花山水在发展过程中,对这种意境的表达直接沿袭与继承。值得一提的就是近代著名画派“珠山八友”,他们不仅在陶瓷绘画中所传达出浓厚的诗意,而且“珠山八友”尽皆善于吟咏,使得青花山水不论是画意还是诗情,都达到一种琴瑟和谐的美学境界。如何许人的青花山水《寒江独钓图》(如图)题诗云——六出霏霏舞,孤舟倚石矶。浑然冷不觉,把钓独忘归。即使没有见过画,单凭借此诗来展开联想,我们脑海中也会展开一幅《寒江独钓图》。在浩渺苍茫的大雪之中,寒风凛冽,呵气成冰,一叶扁舟,一块石矶,一个头戴斗笠的垂钓者,坐在石矶之上,一心一意地垂钓,对周围的寒冷丝毫不觉,这种垂钓的经典意象,实在是对中国古典的青花形式的表达。再看看其画,整幅画上以白色为主调,其诗中的“浑然冷不觉”的感受自然而然可以感受到了,正因为冷,“把钓独忘归”显得合情合理。整幅画意境雄浑稳重,磅礴大气,是中国陶瓷版画中的珍品。这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图3 《寒江独钓图》

有人曾说过一种想法叫——案上山水,当时初踢出来时候被驳斥为“上帝视角一般的傲慢”。其实,众所周知,它是一个关于“清供”的内容。道家讲烟云供养,佛家讲供生佛,其本体均是自然美景。案上山水,更近似中国文人的趣味,属于一种借景和移情的传统,尤其明代的士大夫深谙此道。青花山水中的意境表达,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封闭系统,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包容的,从古典的山水画中肇始的意境美学,在青花中得到了新的发展,而笔者亦从事的是此道。此后吾辈人将把青花山水从不同的维度和广度,将其发展下去。

在近现代的陶瓷山水创作中,大多数的工艺技法和绘画方式延续的是明清以来的陶瓷制作方式,而传承永久,亘古不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强有力的表达,按照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解程度的不同也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色。

3 结语

陶瓷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并非偶然之物,相反,而是在整个艺术史的长河之中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生相长,互相影响的结果。就内容而言,青花山水是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在青花瓷上的再现,就意境而言,青花山水所营造的意境不因为陶瓷本身的淡雅与明丽而局促褊狭,相反更加显得简洁与大气,当然其具体的意境也要看画家本人的塑造与表达。画家本人无论是在水墨画中的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在陶瓷绘画上同样可以得到适当真切的表达。与此同时,青花瓷器的诞生,给予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不仅仅是给予一个特殊的载体和形式,从宏观从整个艺术史来说,恰恰是山水画的创新,传统的山水画借助于青花瓷器这一媒介,使之间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焕发了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青花瓷青花山水画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我来打开山水画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纯净的青花瓷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