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易蔚
苏少版美术教材中设置了“纸版画”“套色纸版画”等学习内容,教师基于审美判断视域指导学生赏析版画,有助于学生理解版画语言,提高审美赏析水平。在赏析过程中,从版画的材质、肌理、点和线、形态、色彩、构图等角度,学生能感知和体验版画的内涵,欣赏版画独有的审美形象,理解其抽象寓意。在审美判断视域下,审美主体要基于事物的审美特性进行认知和概括,然后再对事物进行完整的分析和评价,所以它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因此,想要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审美判断水平,就要引导学生了解版画的审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理性判断。在指导学生赏析版画时,教师要通过版画语言,让学生找到审美判断的依据,从而提高其赏析 能力。
版画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创作者通常使用木版、石版等材质进行创作,其成品常常会给人一种凹凸起伏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材质这个独特的版画语言,引导学生触摸并感受版材,唤醒学生的感知体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美术“纸版画”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是初次接触版画,为了让学生了解版画材质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给学生展示了用版画绘制的花朵,引导他们用眼睛看、鼻子闻等方式,感受版画的材质特点。学生认为:“版画给人一种比较粗糙的感觉,闻上去有一种油墨的香味。”这种导入方式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想要了解版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创作出来的。然后教师展示了制作版画的工具,并现场演示了用压印的方法制作版画的步骤,又给学生分发了一些花朵图样,让他们在上面涂抹油墨,再用压印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实践,学生亲手接触了制作版画的材料,并认识到版画不是直接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油墨结合压印的方式创作出来的。
在接触、感知版画材质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版画语言独有的美。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运用版画材料和版画独有的造型艺术展开创作,体现了他们对美的感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
在探究版画材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初步发现版画肌理的独特之处。在版画的印制过程中,可能会留下刻刀或拼接的痕迹等,这让版画呈现出独特的肌理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材料创作版画,体会其肌理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动物朋友”为主题制作版画。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了解版画的肌理特点,教师设计了“对比肌理”和“发挥想象”这两个活动环节。在“对比肌理”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木皮、布片、白板纸、墙纸、砂纸等不同的材料,让他们压印并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压印后能将材料自身的纹理印出来,但材料的粗糙程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如白板纸比较光滑,印痕比较均匀;木皮则会形成天然的木纹;砂纸的印痕最为粗糙。在“发挥想象”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确定自己要画的动物,想象它的皮肤会呈现怎样的肌理特点,用哪种材料更合适。如有的学生制作了梅花鹿版画,所采用的是皮革材料,以体现梅花鹿皮毛滑顺的特点,并用花椰菜压印,以呈现梅花鹿身上的梅花图案。
学生结合想象力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压印,并利用合适的材料呈现了动物的独特图案,这表现了学生独有的审美判断力。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压印后会形成不同的肌理。
在压印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复杂图案,展现出点和线结合的独特魅力。这要求学生在创作纸版画时能适时作出审美判断,并进行自主 创作。
例如,在学习“纸版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纸版画成品,让他们将其与水墨画、油画作品进行对比,说说这些作品在点、线的呈现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说:“版画特别重视点、线的呈现,有明显的线条感,但水墨画和油画大都以呈现色块为主,很少给人线条分明的感觉。”随后,教师给学生讲解了创作版画的技巧,使学生明白了在制作版画时要用力地按下去,刻画出的线条要硬朗。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创作,有的学生决定画人像,他用柔美的线条展现了人物奔跑时头发飞舞的样子,很好地体现了版画中线条表现的特点;有的学生试着通过落笔的轻重,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点 和线,这样在压印的时候就会出现层次感。
在观察赏析和自主创作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判断融入作品中,对纸版画的点、线特点有了初步了解。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触,并让他们通过自主对比呈现效果,作出审美判断,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在掌握了版画中点、线的绘制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赏析,以感受版画的形态美。在版画的创作中,一些作者经常运用点和线组合成各种抽象的形态,这使得版画呈现出形式美、简约美。学生要提高审美判断力,尝试自主概括、总结出版画的形态语言。
例如,笔者结合“风景如画”这个主题,让学生欣赏了版画作品《水乡石桥》,并让学生结合画作进行审美判断,说说这幅画作中呈现了什么意象,画家用什么图形组成了这些意象。学生发现该画作中展现了石桥、房子、树木、行人等意象,内容相当丰富,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意象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如石桥主要由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组成;房子的形状有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的。在赏析了这些画作后,学生对版画的形态语言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认为版画的抽象性、概括性比较强,作者常用各种简单的形状呈现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引导他们用版画的形态语言呈现学校风景中的意象,将自己对版画的审美理解融入“风景如画”的主题创作中。这次创作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有的学生用各种长条形、圆形创作出了蝴蝶的翅膀,十分生动形象。
在了解版画形态语言的时候,学生发现版画的造型并不复杂,这使他们顿时感觉版画创作的难度降低了,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创作活动中。
版画的色彩语言别具特色,不同的色彩常常代表不同的情感,色彩之间的组合常常体现出作者的特殊寓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赏析版画色彩,体会其中的韵味。
例如,在教学“套色纸版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从“造型与色彩”“情感与色彩”两个角度入手,分析版画的色彩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以版画作品《原野》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先从“造型与色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作者虽然展现的是原野,但没有大量使用绿色,而是大量使用了黄色和红色。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原野的壮阔,展现出了画面的层次感。然后学生又尝试从“情感与色彩”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绿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但是作者想要呈现的是热烈奔放的田园乡野生活,所以没有选择大量使用绿色,而是主要采用了黄色、红色等色彩。据此,学生总结归纳了《原野》想要呈现的抽象信息,他们认为画家想要表达热烈奔放的情感,他用火焰般的色彩,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官,让观众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浓烈的爱。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版画的色彩语言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发现不同的色彩搭配、明暗组合,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构图指的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版画和其他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同,它是通过刻印后再次印制而成的。所以,在版画构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当前的艺术效果,还要思考印制后呈现的效果。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黄金分割点构图、分割式构图、平衡式构图等方法的主要特点,然后向他们展示经典的版画作品,让他们说说作者使用了什么构图方法,画面是 否协调,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以版画作品《圣母与猴》为例。学生发现该作品采用的是三角框架的构图形式,而与它同时期的版画作品中常采用长方形或方形来建构画面,这种三角形的构图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构图方法。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构图形式是否使画面更具协调感。有一名学生认为:“这幅作品采用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构图结构,给人一种稳定感。我觉得圆形也很协调、稳定,因为它的每一条直径都是相同的。我认为可以在创作的时候试着采用这种结构。”还有一名学生认为:“如果在构图时选择的是轴对称的图形,那么一般来说,看起来都比较协调。”在学生发表完意见后,教师安排他们进行了自主创作,并要求他们在创作中设计出有创意、有协调感的构图方式。有一名学生创作了版画《花瓶》,采用的是等腰梯形的构图结构,花瓶两边的枝叶垂下来,与花盆一起形成了等腰梯形的底部,而等腰梯形的顶部则是三朵并排盛放的玫瑰花。这样的构图方式体现了画面的平衡感,同时也体现了该学生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