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泉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中国)
羊毛衫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针织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当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羊毛衫生产厂家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款式新颖、工艺先进、物美价廉等。通过工艺改进或创新,可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于四平针2+1罗纹组织减针的羊毛衫工艺而言,由于电脑横机的前后针床都有线圈,直观上无法实现保留边缘罗纹针数而进行减针,因此,大部分生产企业采用“无边”设计工艺,这既影响产品外观,又降低了产品品质。基于上述原因,通过技改创新,在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结构基础上,提出两种减针留边的工艺设计方法[1]。
四平针2+1罗纹与相对2+2罗纹是采用两种不同的排针方式编织而成的织物结构,两者的线圈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a)可知,四平针2+1罗纹的前后针床为相间排列,其线圈结构由前床线圈a、后床线圈b、前后床四平针线圈c循环构成。由图1b)可知,相对2+2罗纹的前后针床为相对排列,其线圈结构由前床线圈a和后床线圈b循环构成。这两种针位所编织的织物外观效果几乎相同,都是由2列正面线圈纵行和2列反面线圈纵行组合配置而成。针床相间排列时,织制的四平针2+1罗纹织物比较紧密,弹性好,但翻针和移圈时线圈纵行数目将发生变化,翻针时线圈会重叠,故织物不够平整;针床相对排列时,织制的相对2+2罗纹因正、反面线圈间的沉降弧较长,有利于翻针和移圈操作,翻针后线圈数目不变,织物较平整。通过目测,无法从织物结构外观方面直观区分这两种罗纹织物,通常需观察其与平针或其他组织结构的连接处,或观察翻针交界位置,辨别是四平针2+1罗纹组织还是相对2+2罗纹组织结构[2]。
图1 四平针2+1罗纹与相对2+2罗纹的线圈结构区别
羊毛衫产品在挂肩、领口位置减针留边,是羊毛衫工艺设计细腻精美的表现,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对于相对2+2罗纹组织,减针留边的工艺设计可借助相对针床的空针进行线圈间的直接翻针移位,因而很容易实现;但对于四平针2+1罗纹的减针留边工艺设计,由于有1针前后床四平针线圈,前后床织针都有线圈,无法简单实现留边线圈的翻针移位。本文主要就四平针2+1罗纹基础上减针时保留边缘罗纹针数展开工艺研究,并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编织产品实物[3]。
以边缘保留2组(每组3针)罗纹边为例,说明四平针2+1罗纹编织工艺。左边与右边排针为整循环,因此左边与右边减针工艺设计方法有所不同,图2a)和图2b)分别为四平针2+1罗纹左、右边减针意匠图。图2中标号说明如下:+表示前后床四平针线圈;─表示反针线圈;│表示正针线圈;↑表示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表示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表示前床线圈向左移位到后床;表示前床线圈向右移位到后床;表示后床线圈向右移位到前床;表示后床线圈向左移位后到前床;字母R表示向右移位;字母L表示向左移位;1P表示线圈移动1个针位;×表示被减针的线圈位置。
图2 保留四平针2+1罗纹左、右边减针工艺意匠图
图2a)为四平针2+1罗纹左边减针意匠图,编织工艺具体如下所述。
编织第0` 行时,带导纱器编织,由第1针为前后床四平针线圈、第2针为反针线圈、第3针为正针线圈构成四平针2+1罗纹组织的最小基本循环单元,循环此结构,即编织出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织物。进一步,不带导纱器不编织,仅进行翻针线圈减针动作,翻针线圈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接针线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编织第1` 行时,第8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2` 行时,第8针前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3` 行时,第1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0位置后床织针,第7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第8针前床织针。
编织第4` 行时,第6、7、8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5` 行时,第4、5、6、7、8、9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6` 行时,第5、6、7、8针前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7` 行时,第6、7、8、9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8` 行时,第3、4、7、8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9` 行时,第0、1、2、3、4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0` 行时,第1、2、3、4、5针前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11` 行时,第2、3、4、5、6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2` 行时,第3、4、5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13` 行时,第3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4` 行时,左边第1、2、3针线圈被减掉3针,如图2a)上的X位置所示,边缘保留2组罗纹边;带导纱器,第4针编织前后床四平针线圈、第5针编织反针线圈、第6针编织正针线圈,循环此结构,编织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织物。
至此,完成四平针2+1罗纹左边减针留边工艺过程。
图2b)为四平针2+1罗纹右边减针意匠图,编织工艺具体如下所述。
编织第0` 行时,带导纱器编织,由第0针为前后床四平针线圈、第1针为反针线圈、第2针为正针线圈构成四平针2+1罗纹组织的最小基本循环单元,循环此结构,即编织出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织物。进一步,不带导纱器不编织,仅进行翻针线圈减针动作,翻针线圈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接针线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编织第1` 行时,第6、7针后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2` 行时,第8、9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3` 行时,第7、8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4` 行时,第7、8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5` 行时,第6、7、9、10针后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6` 行时,第8、9、11、12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7` 行时,第7、8、10、11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8` 行时,第7、8、10、11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9` 行时,第9、10、12、13针后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0` 行时,第11、12、14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11` 行时,第10、11、13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12` 行时,第10、11、13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13` 行时,第12针后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4` 行时,右边第12、13、14针线圈被减掉3针,如图2b)上X位置所示,边缘保留2组罗纹边;带导纱器,第0针编织前后床四平针线圈、第1针编织反针线圈、第2针编织正针线圈,循环此结构,编织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织物。
至此,完成四平针2+1罗纹右边减针留边工艺过程。
保留四平针2+1罗纹边减针产品的实物如图3所示。技术要点:编织工艺设计时,减针针数为3针,为一组四平针2+1罗纹结构的循环。
图3 保留四平针2+1罗纹边实物
在四平针2+1罗纹组织基础上,以边缘保留1组相对2+2罗纹边为例说明编织工艺,图4a)和图4b)分别为保留相对2+2罗纹左、右边减针意匠图。图4中标号说明如下: 2P表示线圈移动2个针位;Rep.表示循环此部分;其余标号的含义与图2中的标号相同。
编织按原理分为3部分:首先,将需要保留的四平针2+1罗纹边针逐渐向外移圈,使保留罗纹边针变为相对2+2罗纹组织结构,如图4中A部分所示;其次,按照保留相对2+2罗纹减针,每次减2针,共减2次,共减掉4针,如图4中B部分所示,循环此部分,完成工艺要求减针针数;最后,保留相对2+2罗纹减针结束后,再将相对2+2罗纹边针向内移圈,使保留相对2+2罗纹线圈逐渐缩回成最初四平针2+1罗纹线圈,如图4中C部分所示。
图4a)为保留相对2+2罗纹左边减针意匠图,编织工艺具体如下所述。
编织第0` 行时,带导纱器编织,由第5针为前后床四平针线圈、第6针为反针线圈、第7针为正针线圈构成四平针2+1罗纹组织的最小基本循环单元,循环此结构,即编织出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织物。进一步,不带导纱器不编织,仅进行翻针线圈减针动作,翻针线圈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接针线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编织第1` 行时,第5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2` 行时,第4、5、6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3` 行时,第4、5、6、7、8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4` 行时,第3、4、5、6、7、8、9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5` 时,第3、4、5、6、7、8、9、10、11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6` 行时,第2、3、4、5、6、7、8、9、10、11、12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编织第7` 行时,第2、3、4、5、6、7、8、9、10、11、12、13、14针前床线圈向左移动1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8` 行时,第1、4、5、8、9、12、13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至此,由1` 行到8` 行编织完成了第5针到第14针四平针2+1罗纹逐渐向外移圈成相对2+2罗纹组织结构的移位过程,如图4a)中的A部分所示。
编织第9` 、10` 行时,带导纱器,第1、4、5、8、9、12、13、16针编织前床线圈,第2、3、6、7、10、11、14、15针编织后床线圈,形成相对2+2罗纹结构;第17、18、19针编织四平针2+1罗纹结构,循环此部分形成四平针2+1罗纹基础组织。进一步,不带导纱器不编织,仅进行翻针线圈减针动作,翻针线圈的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接针线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编织第11` 行时,第1、4、5、8、9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12` 行时,第1、2、3、4、5、6、7、8、9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2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3` 行时,第3、4、5、6、7、8、9、10、11针前床线圈向右移动2个针位到后床。
编织第14` 行时,第5、8、9、12、13针后床线圈翻针到前床。
至此,由11` 行到14`行编织完成了保留相对2+2罗纹边减针工艺,每次移动2个针位,移动2次,即减掉4针的相对2+2罗纹的一组循环,如图4a)中的B部分所示。
编织第15` 和16` 行时,左边第1、2、3、4针线圈被减掉4针,如图4a)中X位置所示,边缘保留1组相对2+2罗纹边;带导纱器,第5、8、9、12、13、16针编织前床线圈,第6、7、10、11、14、15编织后床线圈;第17、18、19针编织四平针2+1罗纹结构,循环此部分形成四平针2+1罗纹基础组织。进一步,不带导纱器不编织,仅进行翻针线圈减针动作,翻针线圈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接针线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编织第17` 行时,第5、8、9、12、13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18` 行时,第5、6、7、8、9、10、11、12、13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19` 行时,第6、7、8、9、10、11、12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20` 行时,第6、7、8、9、10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编织第21` 行时,第7、8、9针前床线圈翻针到后床。
编织第22` 行时,第7针后床线圈向右移动1个针位到前床。
至此,由17` 行到22` 行编织完成了相对2+2罗纹边针向内移圈,使相对2+2罗纹线圈逐渐缩回成四平针2+1罗纹组织线圈结构,如图4a)中的C部分所示。
编织第23` 行时,左边第5、6、7针线圈被减掉3针,如图4a)中X位置所示;继续编织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结构,第8针前后床四平针线圈、第9针反针线圈、第10针正针线圈,循环此部分形成四平针2+1罗纹基础组织。
同理,右边减针工艺原理与左边减针工艺原理基本相同,仅移位摇床方向相反,图4b)为右边减针意匠图。先将四平针2+1罗纹结构逐渐向外移圈成相对2+2罗纹结构,然后保留相对2+2罗纹减针工艺后,再将相对2+2罗纹结构逐渐缩回成四平针2+1罗纹结构[4]。
图4 保留相对2+2罗纹左、右边减针工艺意匠图
保留相对2+2罗纹边减针的产品实物如图5所示。技术要点:编织工艺设计时,减针针数为4针,为一组相对2+2罗纹结构的循环。
本文通过分析四平针2+1罗纹与相对2+2罗纹的排针形式和外观结构特点,开发出两种在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结构基础上,保留边缘针数减针的工艺方法,并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编织出产品实物。这两种减针留边工艺方法具有编织效率高,产品外观精美的优点,是针织产品工艺技术设计的创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