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以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22-04-01 03:52韩春鹏王锐李泽闯董庆杰
安徽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在校生科研项目导师制

韩春鹏,王锐,李泽闯,董庆杰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导师制的概念最早可以可追溯到14世纪的英国,后19世纪末美国与英国的多所大学开始推行导师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本科生导师制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得相对成熟。国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经验、做法等实证研究上。土木工程专业作为目前国内高校开设最为广泛的专业之一,其与本科导生制的融合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在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上发挥出本科导生制最好的效果是近些年国内多位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高欣[1]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出发点,开展了全程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提供了新的选择。邓华锋[2]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的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针对传统的实质不足之处提出了改革措施,并将该模式实际运用到教学中,证明了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有力帮助。钟炜辉[3]针对目前导师制所遇到的部分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其具有多方式融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可操作等特征。并且以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实际操作。曹鹏[4]立足于将本科生导师制与理工科专业相结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实际的调研内容,总结本科导生制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唐宝利[5]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内容,选择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和学习的能力。王建敏[6]表示本科生导师制应该以导师制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在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学业支撑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众多学者针对将土木工程专业与导师制相结合,以本科生导师制来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但同时目前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大多以导师为主体,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如何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质量合格的专业人才,如何在培养方案指导下,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本科生导师培养机制,把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最大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当前学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以及职业发展未来期望。基于调查结果甄选出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本科生导师制下学生需求,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模式提供合理建议。

2 问卷设计

2.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为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也有少量其他专业学生参加(主要为工程管理专业以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参与调查的学生共计507人,参与调查年级分布见图1。

图1 参与调查年级分布图

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学生参与最多,占全部参与调查学生的42.2%,其他年级同学参与数量随年级升高呈逐渐递减趋势,大四年级参与人数最少,仅占全部参与调查学生的10.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低年级同学对于本科生导师制更加重视。

2.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基于本科生导师选择、本科生导师指导过程两方面入手,同时兼顾学生成长方面需求。主要包括目前学习困惑、选择导师时关注的能力、导师最佳指导人数、期望与导师的见面频次、期望本科生导师能对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及是否有意愿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等。

3 结果分析

3.1 学生在目前学习中最大的困惑

该问题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学生对待学习的主要态度及学习目的,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改进依据。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习主动性较差,执行力不强,有懒惰心理”是最多的选项,说明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和适当的压力。同时“缺乏职业规划引导,缺少明确学习目标”也是学生较多的选项,说明缺乏职业规划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结果。

3.2 选择导师时关注导师的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制度,对于本科生来说,导师的能力通常是其最关注的内容。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关注导师能力情况调查

通过图2可以发现本科生对于导师最看重的能力是专业能力及工程经验,说明本科生希望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其次关注的能力是能够开拓本科生的视野,引导正确的三观,反映出本科生对于今后的发展比较看重。整体上是本科生是基于学业和今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导师的选择。

3.3 导师最佳指导人数

由调查结果可知本科生最佳指导数量为6~10人,占比达48.72%。分析其原因应该在于本科生导师经精力有限,6~10人的规模能够在本科生导师的精力范围内,同时被指导的在校生人数不至于过少,从而能够相互学习,组成团队。最佳指导人数其次为五人及以下,占比为39.05%。但依据目前国内高校师生比现状,很难达到上述目标。一名专业课老师在面向四个年级的在校生时,通常情况下要指导10~20名的在校生。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23%的在校生认为11~15人或者大于16人的指导人数为最佳指导人数,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3.4 期望与导师的见面频次

与导师的见面频次最能直接反映在校生们与本科导师之间的交流情况及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期望见面频次情况调查分析图

每月1次与导师交流见面的次数是本科生最希望的与导师交流的频次,占比达40.04%。其次为每月2次的交流频率,占比达25.44%。由此可以说明,本科生有较强烈的意愿与导师交流和沟通。

3.5 期望本科生导师能对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通过图4发现本科生最希望导师能提供的帮助为开拓视野、指导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是督促及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指导考研内容。这与本科生最关注的导师的能力结果相匹配,即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就业和学习这两方面是其最关注,也是最希望能够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得到提升的方面。

图4 本科生希望得到导师帮助情况调查分析图

3.6 本科生是否有意愿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大量的科研任务。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科导生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根据导师及在校生的双方意愿,在校生可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项目中来,一方面扩充了导师的团队,便于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生来说,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拓宽其视野,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利用,也能够使本科生更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在校生是否有意愿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等情况的调查十分有必要。

由调查结果可知85.8%的同学愿意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做一些力所能及与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仅有2.76%的同学选择不愿意。表1为不同年级在校生是否有意愿参与到导师项目情况调查分析图,从中可以看出2019级在校生愿意参与导师项目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89.72%。而2017级在校生愿意参与导师项目的人数占比最低,为75.76%,同时不愿意参与导师项目的人数占比最高,为7.07%。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大一学生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生活还没有明确的规划,想通过尝试新鲜事物的形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科研或技术服务项目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恰好是未知的专业领域,对于大一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对于2017级在校生来说,大三年级学业课程较多,尤其涉及到一些户外的实习内容,并且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准备考研,能够用来做科研项目的时间较少。总体上各年级同学都对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年级本科生是否有意愿参与到导师项目情况调查 表1

4 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建议

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结果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有着较为强烈的与导师交流、沟通的意愿。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本科生导师制度下最主要的需求为就业、职业规划以及学业方面的内容。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导师的职责不明确、师生之间交流过少、单一的培养方式致使导师和本科生兴趣不足等。其中,如果导师的职责不能够明确的话,那么导师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内容会过于宽泛,导师在辅助同学学业、就业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一方面造成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就某一方面深入,达不到更深的层次。另一方面导致导师承担了部分其他岗位老师应承担的教导内容,造成了不同岗位教师职能重叠的现象。导师与学生之间交流频次过少会造成导师与本科生之间关系较为生疏,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不愿向导师寻求帮助。而导师则无法及时了解本科生学习思想动态,那么本科生导师制将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并且单一的培养方式不能够积极的调动起导师和学生们,多元化、多模式的培养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基于实际的调研结果,结合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不足之处。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模式运行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①明确师生主要交流话题,确定导师主要职责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就业、职业规划以及学业是其最为关注的内容。同时不同年级之间由于学业任务的不同,其与导师之间主要的交流话题应有侧重点。同时通过明确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话题来确定导师的职责范围。

②大一、大二学生:学业为主,职业规划为辅

针对大一学生,由于其刚进入大学校园,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方面还很欠缺。所以其与导师之间交流的内容应以学业为主,夯实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对于大二年级的同学,其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土木工程行业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其余导师之间的交流话题应以学业和职业规划内容为主。

③大三、大四学生:就业为主,同时因材施教

通过大一及大二期间的积累,大三、大四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及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此时其与导师之间交流的主要话题应以就业为主要内容。由导师牵头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做出规划。结合学生自身意愿及导师对学生长时间的了解,在此阶段可以就培养科研能力、辅导考研、推荐就业等几方面因材施教。

④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一方面是健全导师制度的管理体系,增加师生之间的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建议导师健全对于学生的管理体系。建议导师与本科生交流频次至少为1次/月,导师指导的本科生数量需要依据学院实际情况确定。建议导师布置相关任务并及时检查以提高本科生学习主动性。

⑤采取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培养方式

采用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形式培养本科生,该培养方式将主要以大二及以上年级同学为主。锻炼本科生专业知识的运用,开阔其视野,同时可以使其清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5 结语

为了能够将本科生导师制更好地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地总结改善,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猜你喜欢
在校生科研项目导师制
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及费用内控探究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数说高教
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结构及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