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洋 刘义鹏 王子强
[摘 要]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科技人才是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联系服务科技人才能力的重要抓手。有效提升奖励举荐工作质量效能,建设好评审系统是关键。该文分析了评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对比研究国内主要科技管理系统建设,结合长期从事科技人才评价奖励和信息化建设实践、专题调研成果,系统总结智慧化科技人才评审系统建设理念、思路等,旨在为科技人才评审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人才评价 评审系统 智慧化
[中图分类号]G311;TP1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2)020041-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评价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1]。建设好智慧化科技人才评审系统,提升奖励工作质量效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组织优势、加强联系服务、为国举才荐才的必然要求,是科协组织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体制机制变革、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智慧化科技人才评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评价导向
将人才和成果分类评价导向根植于申报、提名、评审环节。在申报阶段,按照学科、领域、科研属性等分类采集候选人信息,聚焦“四个面向”重点采集“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以及代表性科技奖项、科研项目、发明专利、论文和著作的本人贡献信息。在提名、评审阶段,为提名渠道和评审专家直观、多维度呈现代表性成果、业绩贡献等信息,引导同行专家进行综合评价,为“破四唯”“立新标”提供科协组织人才评价的实践探索。
(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优势
发挥学术团体组织体系健全、学术认可度高、学科覆盖面广、客观中立的优势,聚焦“赋能组织、服务人才、提升能力”目标,通过系统建立延伸至基层组织的机构库,完善自下而上的提名机制。丰富评审人才库和专家库,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分析挖掘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高端产业等研究的优秀科技人才,引导评审专家从学科布局、年龄、地域、民族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打破单一性、局限性,助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探索具有科协特色的组织提名评价新模式。
(三)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
通过历史数据复用、公开学术数据补充等方式,辅以系统智能识别与填充,减少科技人才的填报内容,不让奖项填报过度占用科技人才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和数字化工具,迭代和优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利用奖项申报中积累的数据,开展组织建设、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奖励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台帐”,为科技人才提供更为丰富的学术产品,实现“最广泛”与“最紧密”联系服务相统一。
二、国内主要科技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主要的科技管理部门有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其中,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围绕科技人才的科研活动进行管理、评价、应用。
科技部于2000年左右初步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实现科技计划项目“一站式”申报、受理以及查询统计等基本功能[2]。2015年,“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试运行,面向机构、专家、科研人员、社会公众,提供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公示、项目申报等服务。作为跨多部门、多地区的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技术应用体系,该系统可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全过程管理,与各部门、各地区相关科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各类科技管理业务的衔接和数据互联互通,并承载跨部门宏观决策、综合管理和专项业务的统筹管理,实现宏观科技管理等统一规范管理,是加强我国科技资源统筹、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强创新支撑能力的重要举措[3]。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历经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系统实现了基金项目申请电子化、网络同行评议、在线辅助申请、专家智能指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科学管理与决策、利用知识图谱技术的项目申请书和人才画像等功能,有效提升基金项目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辅助决策能力[4]。
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于2020年3月对外提供服务,面向基金委工作人员、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及公众,提供包括资助、结题、成果的检索和统计,结题报告和成果全文的浏览,相关知识发现和学术关系检索等服务,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有基于网络的简单数据检索、基于关系的关联检索、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发现、基于多维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知识网络关系数据的分析挖掘等,该平臺已成为传播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的开放服务平台,为促进基础研究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全面展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提供重要支撑[5]。
自2017年11月起,中国科协本级启动“中国科协专家服务平台与远程评审系统”建设。2021年,启动“中国科协智慧评审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了集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最美科技工作者、院士推荐(提名)、中国科协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典赞·科普中国”等奖项和人才举荐项目在内的通用申报评审系统,初步实现了项目申报、评审、专家抽取管理等功能。结合科技人才库建设,不断积累完善科技人才数据。此外,全国学会、省级科协也大都针对科技人才评审工作,相继建立了符合自身业务实际的业务化系统,在评审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国家自然科學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均在20年左右,具有相对成熟的业务化运行经验,系统建设集成度高,与相关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可面向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的科研项目管理与服务,在数据共建共享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注重科研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应用,技术选型先进,在数据库构建、专家智能指派等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目前国内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上述系统对科研活动全流程管理理念、科研数据治理经验、科研成果评价导向等核心内容,以及在申报和评审、专家管理、数据分析与综合应用、面向不同对象的服务、辅助决策等方面,可作为智慧化科技人才评审系统建设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较而言,中国科协科技人才评审系统以服务科技人才为核心,通过系统将评价导向和目标聚焦在发现发掘优秀科技人才、进而实现联系服务、团结引领。因此,中国科协的评审系统更加注重科技人才数据的标准化、沉淀以及后续挖掘利用,这一点已在中国科协智慧评审系统建设中进行统筹谋划。此外,科协的组织提名机制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推荐机制,这一点与科技部、基金委不同,如何面向科协系统“一体两翼”提供基于评审系统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这也是中国科协智慧评审系统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不可忽视的是,受限于组织模式、经费投入、建设时间等客观原因,目前仅实现了本级申报和评审,功能相对单一,系统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性偏弱、集成度不高,在专家库建设、人才数据综合分析利用等方面的价值尚待发掘,对于部分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提出的评审系统支持需求和数据服务需求,正在着力推动解决。
面向新发展阶段,聚焦服务科技人才,建设以奖项申报、评审、管理、数据资源综合分析利用为核心,有效集成各级各类评审系统数据,面向“一体两翼”提供评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通用功能的智慧化科技人才评审系统,是提升科技人才评价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科技人才评审系统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深化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智慧化科技人才评审系统建设理念和思路
(一)建设理念
1.管理为先。评审系统是集申报、评审、奖励、科技人才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过程监控与管理等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系统,其第一属性是“管理”,目的是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强化奖项全周期管理,提升奖项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2.质量为要。评审系统是提升科技人才评价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建设应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注重基础平台的选型,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通用性、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性,确保评审系统建设质量。
3.服务为主。评审系统的服务对象包括候选人、提名单位、管理人员、决策层、社会公众等。需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
4.数据为核。科技人才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科技战略资产,对于全面分析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展科技创新规律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系统建设中应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理念,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安全可控。
(二)建设思路
1.提炼共性需求,强化顶层设计。应系统梳理各类人才奖项之间的共性内容、通用需求,制定科技人才元数据标准,构建规范的数据架构,整合现有业务流程,建立标准化系统管理体系。①强化系统观念。注重基础平台选型,着眼多奖项同步评审管理以及面向各类主体提供通用服务,实现前端应用与后端数据的松耦合,提升通用功能建设质量。②兼顾先进性和成熟性。在技术选择和系统架构规划上,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的平衡,既要始终面向业务应用,又要考虑先进性,保持适度前瞻。③树立全过程管理思路。建立从申报、提名、审核、评审、表彰奖励、数据综合应用等全链条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和流程监控。
2.聚焦服务对象,提供分众化产品。充分融入互联网思维,构建桌面端、移动端、大屏三端齐发的多个场景应用,三端互为补充,利用微服务面向不同用户提供轻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体验。①向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基于科技人才库的学术信息智能匹配,减少候选人重复填报,“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提供学者主页、论文检索、科技信息推送等学术服务,以及各级科协组织的优质资源,将科技工作者有效集聚。②向各级组织提供评审、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等通用功能,重点支撑人才数据检索、推荐、数据挖掘等公共服务,支撑各类业务系统对人才数据的使用需求,实现赋能与服务相统一。③向评审专家提供基于评价导向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科技人才评价导向真正体现在评审环节。④向管理人员提供向导式操作、丰富的数据检索和综合分析功能,以及进度监控、科研诚信查询、舆情分析等功能,实现关键关节自主可控。⑤向决策层提供态势展示、人才成长规律等数据分析服务和辅助功能,为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⑥向社会公众提供奖项和获奖者的详细信息查询等功能,提升奖项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
3.集成创新要素,突破重点方向。①夯实数据基础。在科技人才数据、评审专家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统筹布局,建立评审系统与科技人才库等相关业务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科技人才数据共建共享。②构建智慧化的评审专家库。基于人才库建立专家智能匹配指派模型,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干预,提升评审公平公正性。加强对评审专家行为的评估,从评价精准度、客观性、活跃度、倾向性等多维度等对评审专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分类、科学、公正、高效的同行评议提供支撑。③在实践中“破题”关键技术。聚焦奖项评审、智慧决策、人才库数据融合共享等关键需求,瞄准技术前沿,推动智能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工程化应用,大幅提升技术平台智能化水平。通过申报评审行为分析、评价对象人才画像、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审功能,进一步提升评审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4.强化项目管理,注重系統和数据安全。①采取分布迭代方式开展建设。评审系统的建设是在深化对评价机制认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迭代的过程,应按照功能需求排序,优先满足基本功能和通用功能,逐步向智能化迈进,从而助推评价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规范。②在稳定评审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人才评审工作中有效应用,实现人才评审信息化过程中的智能化、规范化、定制化、网络化,整合人才资源、掌握人才动态,为人才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为巩固和迭代当前中国科协人才评审机制起到保障作用。③注重团队建设。对标国内顶尖水平寻求合作伙伴,选择具有成熟经验和相关资质的系统研发团队,借助外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研发团队应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系统架构师、软件开发人员、数据分析师、质量保证员、运行维护人员等。项目管理方应由熟悉评审业务的专职人员实质参与,确保系统建设符合业务需求。④强化系统安全建设。系统应通过第三方软件测评和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针对涉密和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项目,可采取局域网评审方式。此外,应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数据资源安全性,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手段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和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
5.挖掘数据价值,为科技人才库提供支撑。①加强科技人才创新要素的采集与应用。构建知识图谱和人才评价模型,通过对学术和行为数据进行挖掘、清洗、分析等,实现对人才全方位的学术画像、学科发展态势分析、人才发展潜力评估等,为分类评价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通过久久为功的积累,必将会成为重要的科技人才信息战略资源和知识资产。②建立规范化标准体系,开展语义标注、知识关联、挖掘计算等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数据资源的深层次加工和知识化组织,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持续汇聚和常态化更新。③积极探索符合科协实际的评审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在科协信息化建设全局内,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科技人才数据的共建共享,有效集成各类数据资源。④强化合作交流。与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教育部等部委对接,吸收成熟建设经验,逐步推动科技人才数据共享机制。深化与科技创新企业、学术出版集团的合作,通过学术数据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精准画像。
四、结束语
建设智慧化人才评审系统是深化科技人才
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评价奖励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手段,更是新时期科协组织加强与科技工作者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必将有效提升科协组织在新发展阶段服务人才这一中心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5-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21-05/28/c_1127505377.htm.
[2]曾建勋,曹继东,苏静.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其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J].情报学报,2016(9):900-910.
[3]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概述[EB/OL].(2015-07-29).https://service.most.gov.cn/index/xtjj.html.
[4]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EB/OL].https://isisn.nsfc.gov.cn/egrantres/html/about-isis.html.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EB/OL].https://kd.nsfc.gov.cn/abou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