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梁思成建筑奖的设立及国际化建设

2022-04-01 03:23:04臧奥奇
学会 2022年2期

[摘 要]该文首先概述中国建筑学会梁思成建筑奖的设立背景和国际化建设基础,分析奖项国际化建设的客观条件;其次,通过总结梁思成建筑奖在办奖过程中的主要做法,阐述该奖项国际化建设的实现基础和基本举措;再次,基于获奖人情况,分析国际化建设对奖项影响力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梁思成建筑奖 国际化建设 奖项发展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2)020036-05

社会力量办奖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补充,通常反映所属行业拔尖人才情况和最前沿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城乡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交往程度加深,我国部分社会力量办奖主体开始探索国际化实践,以促进奖励活动的健康发展,寻求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梁思成建筑奖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梁思成建筑奖以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国际建筑师协会(以下简称国际建协)大力支持,是面向世界引领国际建筑方向的奖项,是授予中外建筑师和建筑学者的终身荣誉奖①,也是中国科协200多个学会中,唯一由国际行业权威组织认定与支持的“国际大奖”②。

该奖项奖励个人的成果累积,以提名制征集候选对象,每两年评选一次,获奖者不超过2位。设立于2000年,截至2021年,已经完成了9届评选活动,在促进价值认同、密切国际交往和专家合作、提高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建筑教育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梁思成建筑奖设立背景及国际化建设基础

(一)梁思成建筑奖设立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建设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建筑工程领域市场活跃,丰富的建筑设计实践给中国建筑师职业带来了黄金年代,中国建筑师和他们的优秀设计作品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国际建协成立以来首次在亚澳地区举办的盛会,极大鼓舞了建筑行业基层工作者的信心,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城市与建筑形象,促进中外建筑界交流,吸引国际建筑界全方位了解中国建筑文化[1]。值得一提的是,大会的顺利举办也是全国上百家建筑设计单位、上千名个人的无私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

2000年,为了回馈全国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工作者对行业的热爱和对中国建筑学会的支持,褒扬中国建筑师杰出代表人物在建筑设计、建筑学研究和建筑教育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纪念和传承梁思成在建筑领域的爱国奉献、承古融今的建筑师精神,时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叶如棠、副理事长张钦楠、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等人提议设立以梁思成命名的建筑奖项。由此,梁思成建筑奖正式设立③。该奖设立之初,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办,中国建筑学会协办,并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专项奖励基金。

(二)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的基础

1.社会的期盼。建筑类奖项通常涉及美术学、社会学等评价,不在狭义的科技奖励范畴内,国内建筑领域工作者对建筑类奖项的同行评价期盼较大。同时,建筑媒体属性较强,建筑奖项的关注人群较广泛,社会对建筑奖项的议论度较高。而与国际知名建筑奖项百花齐放且影响广泛相比,我国建筑领域奖项的国际影响小,因此面向世界打造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建筑奖项,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2.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支持。2014年,中国科协启动了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梁思成建筑奖评选是首批10个试点项目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梁思成建筑奖评选交由中国建筑学会独立主办。2015年,梁思成建筑奖评选继续作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职能扩大试点之一,由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三方签署项目任务书,明确将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国际化作为主要目标。2016年,随着试点工作的结束,中央改革办批准了中国科协关于扩大试点的总结报告,同意常态化推进这项改革工作。2020年,中国科协正式批复梁思成建筑奖评选作为试点项目之一,转入常态化运行④。

3.国际交往程度加深,跨境执业趋势明显。中国建筑市场国际开放程度高、产出项目成果众多,中外建筑界在学术、技术、人才交流方面不断加强,建筑师的职业国际合作日益扩大。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并推动建筑师跨国执业,顺应国际贸易和人员跨境服务的大趋势。

4.中国建筑学会具有国际活动组织经验。作为梁思成建筑奖的办奖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具有国际交往经验,其以国家会员的身份1955年加入国际建协、1989年加入亚洲建筑师协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得到国际学术组織承认的中国学术团体[2]。

同时,中国建筑学会具有国际工作及会议的组织经验,曾于1999年在北京组织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05年参与APEC建筑师项目中央理事会活动,2006年在北京组织第12届亚洲建筑师大会。

5.梁思成建筑奖设奖模式国际化契合程度高。首先,梁思成建筑奖属于社会力量办奖活动,更接近国际设奖习惯,国际著名建筑奖项“普利兹克奖”就是社会力量办奖的代表;其次,梁思成建筑奖的奖励主体为人物,与西方发达国家奖励对象侧重于人物的奖励习惯一致;此外,评选活动以“提名—评审”的方式组织,评审以同行评议的形式进行,符合国际学术奖项的普遍做法。因此,梁思成建筑奖设奖方式与众多国际奖项的设奖方式契合,易被接纳[3]。

二、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的基本举措

(一)评奖机制高规格、国际化

首先,在评选委员会的构成上,评选委员会专家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权威、可靠。国外评委由国际建协指派专家组代表国际建协参加评选委员会工作,国内评委由两院院士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组成,保证评委会的权威性和高水平。其次,在监督机制的建设上,设置国内外观察员,全过程监督奖项的提名和评选工作,国外由国际建协前官员、国际著名建筑师担任,保证公平、公正。最后,在评选原则的把控上,采用同行评议制,且赋予评选委员会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明确规定由评选委员会自主确定评选程序和规则,对候选人的贡献和影响做出评价。

例如,2018年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评选委员会由13名国内外评审专家构成,包括国内专家10名,国际评委3名。其中,院士占46%、往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占46%。

(二)争取国际权威行業组织的支持

中国建筑学会在推进梁思成奖国际化的过程中,积极与国际建协、亚洲建协等国际组织和友好团体沟通联系,争取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中国建筑学会在2015年国际建协第127次理事会提出邀请国际建协支持梁思成建筑奖的提案,得到国际建协理事会的一致支持并获得顺利通过。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与国际建协正式签署《关于梁思成建筑奖的合作备忘录》,以合约形式固化国际建协对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国际化的长期支持,至此,梁思成建筑奖评选正式扩大至国际范围⑤。

(三)奖项征集、颁奖及宣传国际化

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征集通过国际建协、亚洲建筑师协会以及一些友好国家建筑师组织发布通知,拓宽征集渠道;邀请国际建协主席、国际友人一同出席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通过网站、会讯、杂志、书籍进行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并通过国际建协的网络平台向120多个国家的建筑学会发出信息,在国际建协网站及会讯上刊登有关梁思成建筑奖的宣传资料、申报通知、评选结果等。

2018年,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单位领导,以及国际建协、亚洲建协官员和国外友好学会代表、梁思成先生家属、历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学者和学生代表等出席颁奖典礼,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宣传报道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建协官网发布梁思成建筑奖获奖公告。

三、国际化建设对奖项发展的推动作用和优化建议

(一)国际化建设对奖项发展的作用

1.发挥示范作用,扩大国际影响

梁思成建筑奖评选活动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得到了中国建筑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该奖也成为中国工程院遴选建筑行业院士的重要参考。截至2021年,全部获奖者中,有6人在获奖后当选为院士,如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孟建民2015年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庄惟敏2019年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思成建筑奖获奖人在奖后取得的荣誉,说明奖项的评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内其他行业的认可。梁思成建筑奖的国际化建设在彰显中国杰出建筑师的成就、提升中国建筑师的文化自信、扩大中国建筑学人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增进中外学术交流与职业合作

截至2021年,梁思成建筑奖完成了两届国际化评选活动,共产生4位获奖人,其中国外建筑学者2位,分别是2016年获奖的杨经文(马来西亚)和2018年获奖的曼哈德·冯·格康(德国)。

杨经文是国际著名建筑师,是国际公认的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被国际建筑界誉为“绿色建筑之父”,他的设计作品曾获阿卡汗建筑奖等;曼哈德·冯·格康创办了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在欧洲及世界享有盛誉,在中国有许多建筑实践活动,已设计落成了100多个项目,为中国建筑界带来了成熟、实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梁思成建筑奖的评选,不仅是一项荣誉的结果,也起着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职业合作的作用,引发中外建筑界对中国建筑问题的关注和探讨。获奖人在颁奖典礼等活动上交流建筑理念,并在获奖后继续合作。例如,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亚洲金融大厦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是由第九届获奖人庄惟敏及其所在公司和曼哈德·冯·格康及其所在事务所合作完成。

3.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

梁思成建筑奖的国际化建设,提升奖项的社会关注度和国际知晓度。评选的第一年(2016年),评选结果发布的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万人次。国际建协,法国、新加坡建筑师学会,国内门户网站和《中国建设报》《建筑学报》等业内媒体都做了报道。

国际建协原主席瓦西利斯·斯古塔斯(希腊)在致学会修龙理事长的信中说:“梁思成建筑奖的评选程序非常完美,展现了梁思成建筑奖向全球开放的新精神。梁思成建筑奖正在成为一个与其他国际顶级建筑奖项齐名的大奖。”⑥

中国科协这样评价梁思成建筑奖的国际化情况:“中国建筑学会圆满完成了承接政府职能扩大试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可为社会团体承接政府职能部门的科技奖励工作提供借鉴。”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陈政高在梁思成建筑奖颁奖典礼上指出,“梁思成建筑奖被视为建筑界的最高奖项,不仅褒奖建筑师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中外建筑师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尽管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评价体系的中国特征

目前,梁思成建筑奖反响主要是对候选人的议论,但其倡导的对建筑的可持续性、文化性和社会影响的关注,目前探讨较少。

对此,首先应结合中国建筑领域的发展特点,树立国际奖励评价标准。通过树立清晰的评价标准,向社会传导奖项价值取向,尊重人才、设计实践与科研成果,为奖项赢得国际共同体中的声誉;其次,还应增加奖项评选的透明性,通过公布对候选人的评审意见,对获奖人的职业生涯、建筑思想、项目表达进行综合评价,加深社会对评选架构与逻辑认识;最后,还应加强建筑评价话语权的构建,通过增强媒体宣传、国际推广,提高奖项的影响力,基于建筑发展方向发出文化倡议,为世界了解中国建筑文化提供观察窗口。

2.开展奖项国际化的跟踪调研

梁思成建筑奖评选活动不仅是中国建筑学会日常事务的一部分,还是国内建筑领域重要的品牌名片。梁思成建筑奖在组织管理工作上,须加强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保障奖项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奖项的权威性、稳定性和时效性,并及时对奖项的开展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国际化建设程度进行评估。

对此,应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奖励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科学决策、系统领导,提高学会奖励和表彰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与时俱进地优化评选办法;同时,落实到组织工作中,应以单一事项来管理,稳妥推进奖项工作开展,及时评估和调研奖项国际化情况,加深奖项的国际化程度。

四、结束语

国际上知名科技奖项的的兴起通常伴随国家的经济复兴、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知名奖项的评选活动对学科领域社会分层、资源的分配和学科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代表了国家思想、文化的输出力度和影响力。

梁思成建筑奖以高定位、高规格、高标准的评选机制使参评人和社会公众能够对评选结果做出合理预期,维护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名人、观察员、获奖者、评委的国际化能够有力提升奖项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设奖单位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作为终身成就奖,在表彰个人设计业绩的同时,也对被提名人的思想贡献与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对被提名人各项成就的评议,审视建筑学科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对建筑学科发展方向提出倡议,引导全球建筑学前沿价值的探讨方向,彰显中国建筑界对历史和建筑事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梁思成建筑奖迈出了国际化第一步,国际化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梁思成建筑奖发展情况,阐述国际化建设对促进奖项健康发展的作用,以期为我国社会力量办奖的国际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注释

①详见中国建筑学会官网:http://www.chinaasc.org.cn。

②2017年8月16日,中国科协《关于对“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评选”试点项目的评价意见》。

③出自中国建筑学会档案《梁思成建筑奖设立,经过和梁思成建筑奖基金的来源》。

④2020年1月21日,中国科协《关于梁思成建筑奖评选国际化项目常态化运行有关事项的复函》。

⑤出自中国建筑学会《走向世界的梁思成建筑奖》文稿。

⑥出自国际建协原主席瓦西利斯·斯古塔斯致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的信件。

⑦2017年8月16日,中国科协《关于对“梁思成建筑奖国际化评选”试点项目的评价意见》。

⑧详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http://www.mohurd.gov.cn/。

参考文献

[1]臧奥奇,郭宇龙.完善奖项评审工作机制打造建筑领域品牌奖项——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为例[J].学会,2021(7):43-47.

[2]纪念《北京宪章》与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20周年座谈会综述[J].建筑学报,2019(10):122-123.

[3]吴良镛.继往开来自强不息——中国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感言[J].建筑学报,2003(10):9-11.

[4]姜帆.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奖项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