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玮鸿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运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来预测气象,并让气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概述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途径,包括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常规天气预报、编制农业气象专题报告、维护气象设备、定期监测农业气候条件、预测农作物产量、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及提高气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气象服务;农业生产;关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05
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生产,但在此过程中,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不平衡造成的直接结果便是我国天气质量严重下降,天气变化多端,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离不开稳定良好的天气。如何准确地预测气象信息,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农业生产策略,使气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成为当前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 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1 智慧气象服务的概念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气象服务已趋于智能化,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打造一个具有感知、分析、判断、选择、创新、行动和适应能力的系统,实现气象服务与管理活动的智能化,因此称之为智慧气象。
智慧气象的内涵包含5个方面。1)感知。对气象要素、用户需求、气相运行状态及经济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智能化感知。2)预测。对气象要素、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的预测,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气象的预测能力准确且精细。3)普惠服务。能够迅速满足社会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将各种气象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活动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4)管理。智能化的分析气象服务、气象业务等数据,为行政审批、内部事务、社会事务事中与事后的监管等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5)创新。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托智慧气象的信息化体系进行科学创新。
1.2 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气象服务所提供的气象信息,能够让人们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应对各种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与巨大损失难以估量,而且会严重威胁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应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气象部门根据降水情况做好天气变化的预测,稳定气象网络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大风、降雨、降雪等信息,让农民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恶劣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抗旱是相对于防汛工作而言的,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灾害频频发生。气象部门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相互协作,建立抗旱指挥平台,制订抗旱措施,以减少旱灾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在宣传农业灾害的相关知识时,气象服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业信息中渗透气象知识,更易加深广大农民的理解,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防范和治理农业气象灾害。
1.3 农业生产与气象观测、气象服务的关系
气象服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而气象观测又是气象服务的一部分,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有巨大影响。气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气象服务、气象观测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密切关系。气象观测为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良好的气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惡劣的气候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使农民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占地面积广,气候与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较多,多变的气候很容易影响农业生产。如果气象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布气象信息、观测气象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后果往往是难以挽回的。因此,气象部门应准确预测气象信息,尽量保证相关部门有充足时间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保障农作物生长,应对各种气象灾害[1]。此外,还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引入现代化的气象观测仪器与设备,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加强日常监测与预警工作,为农业生产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气象信息失真
对气象变化的预测不够准确,监测到的气象数据无法为气象特点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最终导致气象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气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会反映在计算机上,但大部分情况下所呈现的数值模拟都是不稳定的,因此无法体现大气真实的运动和变化情况,气象部门在分析、预测气象信息时,往往因为部分数据的遗失而造成失真现象。
2.2 气象信息缺乏及时性
只有实时的气象信息才对农业生产有益,如果气象信息发布时间延迟,则会使气象服务的作用大打折扣。不及时的气象信息无法起到预防自然灾害的效果,也无法指导农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如果没有对雷雨、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做到及时、准确的预警,在灾害降临时再采取措施往往于事无补。
2.3 气象信息缺少针对性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经济,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都依赖于优质的气象服务,尤其需要针对性强的气象信息。然而,纵观我国当前的气象服务,发布的信息往往比较常规化,由于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气象信息有一定差异,笼统的气象信息很难真正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3 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途径
3.1 发布气象灾害预警
在气象观测、气象预报等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气象部门应详细收集当地的气象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气压、风向和风速等,为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在农业生产进入关键阶段后,气象部门还应开展地面气象观测,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如冰雹、高温、低温、干旱、大风、暴雨和洪涝等,并保证气象灾害预警的短期、中期与长期有效性。气象部门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移动端及计算机等多种平台发布气象预警,使农民可以从各个渠道获取需要的气象信息,尽早做好农业防灾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损失[2]。
3.2 发布常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的基础工作,与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相比,部分气象部门对天气预报等基础性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忽略了普通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除了从思想上重视天气预报外,气象部门还应全面收集、分析当地的气象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按时发布天气情况,为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通过准确地观测和预报气象,帮助农民制订农业生产计划,提高农作物产量。
3.3 编制农业气象专题报告
将气象观测获得的数据信息与工作经验相结合,气象部门可设置农业天气专题预报栏目,为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气象信息。动态关注未来天气、气候的变化情况,研究气象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用科学的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在农作物播种、生长、收获及晾晒等各个环节,都应发布相关的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同时,应及时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预防,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评价气象灾害等级,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为救灾提供帮助。
3.4 维护气象设备,加强质量控制
气象观测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用到的设备往往结构精密,需要定期检查维护,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则会直接影响气象数据的准确性,甚至造成数据的遗漏。特别是在多雨季节,雨量传感器极易出现故障,更应重视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传感器的滤膜部件。此外,应重视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维护,升级计算机杀毒软件,提高计算机内部数据的传递效率;更新数据的传递和存储系统,保证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与实时性,并做好数据存储安全工作[3]。对于关键的气象数据,应设置自动保存;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更新、校准数据,以减少误差,提高基础数据准确度。通过维护气象观测设备,提升气象站的工作效率、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5 定期监测农业气候条件
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农田小气候监测仪等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做好农业气候条件的监测工作,收集气象数据信息,提取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数据,整理出完善、详细的农业气象资料。例如,应用小气候监测仪监测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风压和太阳辐射等因素,实时掌握天气变化,指导农作物的栽培与种植,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生长条件。此外,还要根据农作物各生长阶段对气候的不同需求,明确气象要素对农作物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制订科学的应对措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3.6 预测农作物产量
农作物的类型不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气候条件也不同。因此,气象部门应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在上级部门的统筹安排下,指导各类农业生产活动。现代农业生产和气象观测结果密切相关,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种植农作物,尽量避免农作物不适应气候情况的发生。气象部门也要积极关注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提供气象数据予以指导,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7 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
农业生产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气象部门应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沟通,汇总重要的气象监测数据与资料并及时传递给相关政府部门,使政府第一时间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与气候变化,制定应对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提高农业防灾效果,增加农作物产量。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评估农业生产情况与农业灾害发生概率,为农民防范气象灾害提供依据,指导农民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3.8 提高气象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3.8.1 气象数据与农业数据的整合
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变性,尽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构建了气象信息处理平台,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气象变化,但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不能保证100%的预测准确率。尽管如此,大数据整合与集约化的数据处理手段,仍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气候信息的准确性与气象服务的预警能力。气象预测的准确性越高,防范农业灾害的措施就越完善,越能减少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基本实现了气象观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监测范围越来越广,大数据库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和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预测的准确性[4]。
3.8.2 开展“互联网+”服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种植的现代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也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针对这一新阶段特点,气象服务也应转向自动化、信息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模式優势,连接分散的种植户、采购商、服务机构、运输机构和消费者,构建垂直通信模式的气象服务。
3.8.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也越来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如果气象部门仍沿用传统的技术设备,则很难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气象平台的服务重心应逐渐转向社会化与大众化,这既是农民的需求,也是农业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推进气象信息的数据化管理,搭建数据分享平台,实现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气象资源的共享,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大程度发挥气象信息的作用。通过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拓展气象信息的传播途径,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5]。
4 结语
气象灾害的发生尽管不可避免,但却是可以预测的。准确的气象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能够减少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与经济损失,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雅芳,黄阳霞.气象服务在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17):118-119.
[2] 戴海燕,张黎,依航,等.智慧气象在农业服务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7(33):83-84.
[3] 苏晓妹,牛星雅,王东.气象服务和农业服务的相关性和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115.
[4] 金梅,杜海旺,王国斌,等.浅析气象服务和农业服务之间的关系及应用[J].福建农业,2014(8):23.
[5] 刘娟娟,李利伟.气象服务与农业服务的关系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39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