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仪
很多人都以为胆固醇偏高是胖者的专属,但却有一些身材不胖甚至还挺瘦的人,也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胆固醇偏高,看着医嘱上“控制体重”的字眼,不禁发出疑惑:我这么瘦,怎么也会血脂异常呢?
说到血脂异常,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人肯定是个胖子!还是个不爱锻炼的胖子!在“一胖毁所有,一瘦病全走”的潜意识中,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群,似乎更容易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挂钩。的确,站在生命全周期的健康视角,不管是婴幼儿、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群,身材匀称的人健康指数会更高。但是,许多疾病却并非胖者专属,比如血脂异常。
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总称。胆固醇既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又是参与合成人体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 的主要原料。甘油三酯则是人体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当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食物无法及时补充时,甘油三酯会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来参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歌词中“燃烧我的卡路里”指的便是后者。二者在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被称为“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主要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般健康体检要查血脂四项: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TC)是胆固醇的总和,当TC 单独升高,可以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LDL - C 是坏胆固醇,其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所有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其值越高,那么發生心梗、脑梗的风险就越高,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HDL - C 是好胆固醇,可以将胆固醇运到肝脏降解,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硬化作用。TG 升高则是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也就是改善了已知心血管高危因素,仍然会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重要组分。
造成人体血脂异常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其实,血脂异常有原发和继发之分。
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遗传因素有关。由于基因缺陷使得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最终引起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升高,也叫家族性血脂代谢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父母中如果有一方存在这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孩子也会表现为家族性的血脂异常。
而继发性高脂血症多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代谢紊乱的疾病,或受到酗酒、药物、饮食、吸烟、年龄、运动、精神紧张以及情绪活动等影响,继而引发胆固醇等各项指标异常。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默认胖的人血脂水平自然会高,瘦的人血脂水平一定较低。因此,就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些血脂高的小伙伴明明已经很瘦了,却被要求注意控制体重;另一部分较胖的小伙伴,尚未明确自身血脂状态,却擅自服用降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药物。
实际上,人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体内自身合成,另一种则是通过食物摄入。而清除血脂的途径有两个:一种是被作为能量物质分解掉,另一种是作为细胞的材料消耗掉。有些人虽然瘦,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含量也不高,但由于基因、环境因素以及代谢性疾病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自身合成多、清除少,也可能出现血脂升高。所以血脂水平异常并非胖者专属,瘦的人也可能出现偏高的情况。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戒烟、少喝酒甚至不喝,以及科学合理的饮食对血脂水平都有影响。运动、饮食多维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达到以及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还可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虽然胖瘦并不是决定血脂的关键因素,但胆固醇高低和肥胖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厘米以上,女性腰围85 厘米以上)的人,更容易伴随血胆固醇的升高。因此,本篇科普小文虽然纠正了我们的传统认知,但也不是让你从此策马扬鞭、放飞自我,忽略身材管理。控制体重、塑造健美的身材同样重要。
后来,人们开始注意血脂的真相。
再后来,他们说这是一个没有胖瘦偏见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