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异质性、外生冲击与对外贸易结构

2022-04-01 14:47梁向东井中鸣陈懋林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梁向东 井中鸣 陈懋林

摘 要:引入国别治理异质性,依据中国海关总署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统计月报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断点回归法,检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有显著抑制性影响,资本与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受到非对称冲击,出现暂时性贸易结构优化现象;基于制度异质性效应,中国与应对失效型贸易伙伴间的贸易结构变化更显著;长期内,若运用制度治理优势,能推动中国禀赋结构改善,以期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长久性优化。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易结构;断点回归;夜光遥感数据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2)02-0058-09

一、引 言

世界经济持续衰退、国际多边贸易受阻背景下,2019年末突发并持续至今的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下文统一简称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并再次提醒我们,人类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有待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①大规模暴发初期,几乎所有贸易伙伴都对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出入境管控措施,导致极度依靠“流动性”的对外贸易遭受了强烈冲击。但令人意外的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中,我国通过强有力的高效管理有效控制住了疫情。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扭转了下滑趋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进出口的规模创造了历史新高,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2020年贸易数据佐证了我国贸易发展动力依然没有失能,并展示了新的优势。该优势是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带来的短期现象,还是能通过改变贸易结构帮助我国建立长期贸易优势,需要进行理论判断与实证检验。

当前文献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贸易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有不同判断。中国不仅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引致的贸易限制政策冲击,还遭受了正在执行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所产生的影响[1],这些冲击加大了我国出口难度,降低了外贸企业承接新订单的能力与意愿。但有文献认为在体制性政策支持下,此次冲击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2],短期内资本投资与劳动生产率虽受到了冲击,但长期资本积累仍会保持增长[3],中长期内将会发生全球价值链的地区转移与国内替代[4]。也有学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潜在的长期影响比预期更加深远,可能会导致经济全球化结构性变化[5]。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就外部冲击对贸易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观点还存在分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存在长期影响还有待深入分析。因此,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观测事件,探究观测事件前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變化以及趋势,验证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比较长短期影响的异同,并将抗疫治理的制度异质性效应纳入国际贸易结构分析中来,突破经典贸易理论对贸易参与者制度同一性假设,以期丰富及拓展相关研究,为我国在“后疫情”背景下推进高质量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出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和地区采取的防疫策略不同,防疫效率也不相同。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国情和治理体系采取高效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了全国统一协调,并在短时间内迅速遏制住了病毒蔓延,同时向海外提供了防疫援助,这充分彰显了制度优越性[6]。与此相比,由于海外某些地区民众自我约束力不强及政府防疫措施不力等,其累计确诊人数不断激增,加上病毒变异,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渠道有很多,本文主要从抗疫治理的制度异质性效应、新冠肺炎疫情的抑制要素流动效应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非对称效应来论述其对出口贸易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机理。

(一)抗疫治理的制度异质性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国和地区因为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等差异,会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这些来源于制度异质性的抵抗冲击的差异性措施会导致防疫效率不同,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活动的约束程度和约束时间也不同,也就是说,贸易制度约束背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发生改变。我们将以上影响定义为抗疫治理的制度异质性效应(下文统一简称为“制度异质性效应”)。制度异质性效应在不同防疫控制效率下体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影响。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表现出的抗疫治理能力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政府应急响应度、公众配合度及综合国力三个主要方面。政府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及时,实施措施有效,外部负向冲击就越小;公众对政府措施配合程度越高,抗疫措施执行效率越高,抗疫效果也就越好;综合国力在抗疫上主要体现为先进医疗体系,包括疫苗开发、防疫治疗、医疗队伍等。假设A为贸易大国(地区),所供应的商品量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B、C为A众多贸易伙伴的代表。B、C抗疫治理制度存在差异, B具备较高水平的抗疫治理能力,而C能力较低。当世界范围内爆发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相较于B,C短期内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较低,海关部门对于进口商品实施严格检疫措施,严格把控、限制进口商品种类,这将导致A与C贸易结构变化幅度大于B,形成显著的制度异质性效应。将以上分析应用到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研究中,提出假设一。

H1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受制度异质性效应影响,中国与抗疫治理制度响应较好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较小,与抗疫治理制度响应较差的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较大,两者存在差异性。

长期内,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抗疫治理能力会有所提升,在未来国际贸易环境未知前提下,具备较低水平抗疫治理能力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恢复能力较低、速度较慢,对进出口贸易约束更严。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相比,我国与这些贸易伙伴间的贸易结构将有比较大的变动。gzslib202204011459

(二)抑制要素流动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包括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从而降低市场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抑制经济。经济下滑又会导致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资本净流出上升,经济体内部资本存量减少,这将短期内改变要素禀赋结构,进而影响到部门供给,乃至贸易结构。本文将这种影响定义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抑制要素流动效应(下文统一简称为“抑制要素流动效应”)。

假设经济体内部存在X、Y两部门,X部门生产的产品密集使用资本(K),Y部门生产的产品密集使用劳动(L)。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描述了商品在相对价格不变前提下,部门生产会对要素禀赋变化产生反应。我们借鉴其研究思路,使用图示法探究要素流动对密集使用该要素商品产值的变化情况。在图1中,资本与劳动要素初始存量为K、L,点E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一国要素禀赋点,直线OX、OY的斜率分别为均衡状态下X、Y两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X、Y两部门的产出分别与线段OX、OY的长度成比例关系,可用OX、OY的长度表示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资本(K)与劳动(L)存量由OK和OL下滑至OK'与OL′,点E′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短期内要素禀赋点。在保证充分利用所有要素的前提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短期内,X、Y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变为OX′和OY′,两部门产品产出均减少,相对供给能力降低。但因资本与劳动要素变化幅度、比例未知,所以,本效应只能得到总量变化相关结论。

未来长期,经济体劳动与资本要素的流动与世界“抗疫成绩”联系密切。考虑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扩散且不排除未来病毒持续变异的可能,本文认为全球多边贸易前景仍不乐观。在严防境外病毒输入前提下,跨境劳动要素流动仍会受阻。所以,在未来长期,劳动净输入经济体劳动要素存量较冲击前下降,劳动净输出经济体劳动要素存量较冲击前上升。另外,根据制度异质性效应,具备高水平制度响应力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较小,可快速复产复工,内部风险降低,形成新形势下“比較优势”,有利于吸引外部资金流入。相反,具备较低水平制度响应力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面临着资金外流的隐患,从而,资本流向也存在两种情况。相对应地,X、Y两部门供应于图2有所体现。

在图2中,长期内,劳动净输出、劳动净输入经济体的劳动要素存量分别为OL+和OL-,具备抗疫治理能力强与较弱的经济体资本存量分别为OK+和OK-。点E1、E2、E3和E4为四种情况的禀赋点。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属于抗疫治理能力较强的劳动净流出经济体。长期来看,我国要素禀赋点为点E2,X、Y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分别为OX+2与OY+2,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均较新冠肺炎疫情前OX、OY均有所增加。

针对上述分析,将资本与劳动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两两组合,总结如表1。

(三) 非对称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通过抑制要素流动效应来影响生产,因对劳动与资本要素禀赋影响程度不同,反映到出口部门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供给能力受冲击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导致对外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变。我们将这种影响称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非对称效应(下文统一简称为“非对称效应”)。

若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国或地区资本要素冲击程度大于劳动要素,依照抑制要素流动效应,资本密集型行业供给能力较劳动密集型行业下滑大,因此,出口部门贸易结构发生改变。相反,若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要素冲击程度大于资本要素,贸易结构相应发生反方向变动。两种变化对要素影响幅度不同,因而造成贸易结构变化朝向不同。以我国为例进行分析,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贸易结构冲击表现出非对称性,通过统计分析2001年至2019年我国近20年的出口贸易结构②(参考图3)发现,2002年末至2003年的SARS未改变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滞后提升了2009年的贸易结构系数;2018年美国 “对华制裁”政策实施,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系数也发生小幅度提升。结合前文分析,我们假设国内劳动相对资本更易受到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即短期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更大冲击,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受到非对称冲击,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和出口下降更快,因此影响到贸易结构,遂得到本文假设二。

H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短期内,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受到非对称效应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降程度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短期将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

非对称效应更可能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效率较差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抗疫治理能力存在差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影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不仅具备较强抗疫治理能力的比较优势,还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为我国外贸结构改善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供应链单一化的脆弱性,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空心化严重且高度依赖外国供给,导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短期内无法及时生产出必需的防疫物资(如口罩、呼吸机等),这必会引导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未来执行分散供应链风险的政策,将关键制造业产能回迁。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势必会加强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研发环节的阻挠。因此,我国贸易结构长期内是否会得到改善,能否从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强国,仍然会面临挑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择阿根廷、奥地利、澳大利亚、巴西、比利时、丹麦、德国、俄罗斯联邦、法国、芬兰、菲律宾、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加拿大、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美国、南非、日本、瑞典、瑞士、泰国、土耳其、乌克兰、西班牙、新加坡、新西兰、意大利、 印度、印度尼西亚、英国、越南、智利等国家和地区作为本文分析对象主要是因为:在2011年至2019年9年间,中国与以上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额占国内进出口总额均值为78.33%,其中,2019年与样本对象进出口总量占比达到78.70%,选取以上样本对反映我国与全球经贸往来关系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再者,上述样本对象分散在全球不同板块,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程度的外部冲击影响(参考图4)③。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占世界总确诊人数的24.07%,意味着,几乎全球每四个确诊病例中就有一个来自美国;另外,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英国的确诊人数在世界累计确诊总人数中的占比也较高。综上,选取以上研究对象具有典型代表性且符合本文研究的主题。gzslib202204011459

(二)研究方法

在现实中,突发性事件冲击发生后,是否遭受冲击存在两种潜在影响结果(y0i,y1i),两者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在本文研究中,存在遭受或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击的影响这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找到y0i和y1i两值,针对此种情况,可以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DD)。RDD类似于随机试验,一般认为其有效性与可信性较强,可以避免内生性问题。RDD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确断点回归”(sharp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SRD),另外一种是“模糊断点回归”(fuzzy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FRD),二者有很大的区别。

(三)模型构建

在没有其他外生因素影响情况下,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应该是平滑变化的,若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前后,出口贸易结构出现断点,则说明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的。2019年末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暴发初期传播范围比较小,新增及累计确诊病例数仍可控;2020年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迅猛发展并广泛传播,逐步影响到世界各地,整个传播过程是“发散式”的,其影响并不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而是逐步变化、发散的,符合FRD的定义。通过假设断点、寻找断点的方法,我们将2020年1月设为断点,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④作为考察期限,构建以下模型:

Dit=0,vit≤0,1,vit>0(1)

sc_sit=δ0+δ1Dit+δ2fvit+δχit+ηit(2)

mcont=β0+β1Dit+β2gvit+βχit+εit(3)

sc_sit=α0+α1mcont+α2pvit+αχit+μit(4)

其中,i代表不同贸易伙伴,t表示时期数,具体设2019年1月t=1,2019年2月t=2,…,2020年12月t=24。vit表示考察时期与断点时期(2020年1月,t=13)的差值。sc_sit表示在时期t内我国对代表性伙伴i的出口贸易结构,mcont表示时期t内贸易伙伴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平均度。fvit、gvit和pvit为vit的多项式表达式,χit是一组协变量集合,xit=(openit,cpiit,ferit)。openit表示贸易开放度,cpiit为消费价格指数,ferit为外汇储备(黄金除外)。另外,在方程设计中,有时会引入三次项、四次项,甚至更高次项,但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将三次或更高次项引入全局分析会导致结果的不稳定[7],所以本文使用线性或者二次的回归方式。

(四)变量解释

1. 对外出口贸易结构。

关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和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为基础展开,其中,以SITC为基础的研究常使用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类产品出口占比或劳伦斯指数和收益性指数衡量贸易结构变化等,但学界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衡量贸易结构的指标。综合考虑数据有效性及可得性,本文采用以HS为分类标准的海关总署统计月报“对部分国家(地区)出口商品类章金额表(人民币值)”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月度数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结构的冲击影响。由于HS编码商品要素密集归属并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借鉴郭凯和任儒(2018)[8]的归类方法⑤,将HS编码下的商品分类与SITC的标准进行对照,进行要素密集度分组。另外,因HS编码中的第十九类、第二十一类和第二十二类占比小,且多与进口国的社会、政治因素有关,故将其剔除。经济体的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重增加意味着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因此,在HS标准下使用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额占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额之和的比值来衡量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

2.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

不同规模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不同,只简单比较境内累计确诊人数以及累计死亡人数并不能真实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程度,但使用每百万人口累计确诊人数却行之有效。图5显示了作为驱动变量的时间[此处用时间差(v)代指时间]与研究对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的关系(图5中拟合线为每百万累计确诊人数均值与v的一次线性拟合)。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在v=0附近有一个明显的断点,图中显示的变化趋势与世界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轨迹基本一致。

3. 协变量。

(1)贸易开放度。贸易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生产与销售部门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当发生外部冲击时,贸易开放度越高,受到“震感”波动越强。在变量选取时使用各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各国GDP的比值来衡量贸易开放程度。样本月度进出口数据来源为WTO数据库。由于各国际统计组织并没有GDP月度统计路径,本文以夜光遥感数据值进行替代。本文的夜光遥感数据来源为美国国家极地轨道合作卫星(NPP)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获取的日夜波段(day and night band,DNB)。

(2)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从宏观上表现出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如果国内商品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也会相应增长,出口商品的价格也会上涨,使得出口贸易量减少。

(3)外汇储备(黄金除外)。一般认为,净出口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而本文剔除黄金储备是因为黄金通常被用来维持货币价值和国际收支平衡,流动性有限,对进出口直接影响较小。

(五)数据检验与预处理

为避免数据总体参数不可识别、无法定义最小二乘估计量、存在多重共线性,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先计算各个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一般认为,VIF越大,多重共线性问题越严重,且最大的VIF不应超过10。经过计算,整理得到表2。可以看到,解释变量对应最大的VIF为1.46,远小于10,所以不必担心多重共线性的问题。gzslib202204011500

月度或者季度数据,受气候、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所以只有在进行“季节调整”(去掉“季节效应”)之后才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其内部运行规律。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因此选用国际比较流行的X12方法将原始月度数据进行处理,剔除掉“季节因子”,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数据。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础估计结果

首先,按照逻辑,基于我国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对研究对象的出口贸易额是否连续进行判断,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对两部门的出口贸易产生影响。通过使用断点绘图法(图6、图7中拟合线分别为劳动、资本密集型部门出口贸易额对v的二次方拟合),发现劳动密集型部门出口贸易额与资本密集型部门出口贸易额均出现了向下跃动,这意味着在断点之后,贸易额下滑,这也与前文阐述的“抑制要素流动”的短期分析结论相一致。但是,因为两部门出口贸易额变动比例未知,所以无法判断贸易结构变动情况。

接着,回归到贸易结构的分析中。核心变量在断点处是否有明显跳跃是进行RDD估计的前提,所以我们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其跳动结果,判断样本贸易伙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程度与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结构是否为非连续变化,画图回归之后如图5所示,在v=0处(即2020年1月)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度明显向上增长趋势。按此思路,画出出口贸易结构在断点处的情况,从图8(拟合线为出口贸易结构系数对于v的二次方拟合)中可观察到,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结构在v=0处有存在明显的向上跳跃。因此,可初步推断两核心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利用不同时期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程度来识别此次冲击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变化。

根据上文的判断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其中,Panel A 和Panel B 是2SLS中的第一阶段回归结果,在Panel A 中可以看到回归系数为正,稳定且显著,即在跨过断点之后,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程度的概率是增大的,这与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范围与事实的发展是相匹配的。同样可通过Panel B观察到,在2020年1月之后,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结构显著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Panel C 所展示的是第二阶段的回归估计结果,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改变阶数、是否加入协变量,回归系数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度对贸易结构的正向作用,也即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短期内,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贸易结构优化这一结果,验证了前文假设二。

(二)分组回归

结合制度异质性效應,本部分基于样本特定时期内百万人口累计确诊图形变化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应对有效型、应对复发型及应对失效型。具体而言,若其百万累计确诊人数图形走向在特定点后,上升斜率明显变缓,最终趋于平缓,我们便认为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表现较好,属于应对有效型;反之,当其境内百万人口累计确诊人数在考察期内,上升斜率始终趋于陡峭,我们便认为其抵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低,国家和地区并未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属于应对失效型;另外,剩余部分国家和地区百万人口累计确诊人数统计图呈现“阶梯状”,其抗疫表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取得一定抗疫成绩后开始“懈怠”,导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波动,本文将其划为应对复发型。

表4为进行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列(1)-列(6)回归结果与主回归符号方向保持一致,表明了回归稳健性。另外,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我国与应对复发型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幅度介于应对有效型与应对失效型之间,符合逻辑推断。再者,我国与应对有效型的国家和地区贸易结构变化程度低于应对无效型国家和地区,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一。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应对失效型贸易伙伴新冠肺炎疫情态势不明朗,在应对进口商品的态度上更加谨慎,限制更多,我国对其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也越大;相反,我国与应对有效型贸易伙伴之间限制较低,贸易结构变化幅度较小。

(三)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考察的是回归方法和指标解释能力的稳定性,稳健性检验的好坏是结论能否被广泛接受的前提。所以接下来相继使用有效性、改变带宽的检验方法来说明其稳健性。

1.有效性检验。

在RDD研究中,稳健识别策略首先要求样本个体或者驱动变量不被人为控制。在本文的研究中,时期数(时间)为驱动变量,不可能被人为操纵,所以接下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检验。断点回归要求协变量在断点处必须保持连续,图9-11显示了协变量的断点回归图像,并未显现出断点的性质。这表示协变量在断点回归设计研究中的断点处不连续的概率微乎其微。

2.改变带宽。RDD的稳健性和带宽(h)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h的选择具有“矛盾性”。如果h越大,在断点附近的邻域也就越大,所以产生的偏差也就越大,但离断点很远的点可能数量比较多,很可能会导致方差比较小;反之,h越小,偏差可能会很小,但方差比较大。利用IK法来计算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贸易结构的最优h为3.201,所以接下来分别报告最优h的1倍、1.5倍、2倍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h每减少1个单位,样本个数会减少54个左右,即便如此,回归结果都是比较稳健的,在断点2020年1月前后不同h内分析结果与基准回归得出的结果符号保持一致。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月报统计的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出口贸易数据,使用断点回归的方法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短期内,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优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病毒扩散的影响下,国内限制出行等一系列控制人员流动的措施降低了有效劳动力供给,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受到非对称效应影响,暂时性优化了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结构。此外,短期内,我国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有效型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幅度较小,与应对失效型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明显,且实证结果统计显著。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水平抗疫治理能力有助于加快对外经济的恢复速度,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过程。gzslib202204011500

当前,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发展的“新契机”,优化对外出口贸易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制度的比较优势,为优化贸易结构铸造新优势。(2)保持贸易流动,加快部署稳外贸举措,为优化贸易结构“保驾护航”。(3)抓住机遇,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消解我国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为优化贸易结构增添新动能。(4)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优化贸易结构拓宽渠道。

注释:

① 与统计口径保持一致,文章所有“我国”“中国”均指“中国大陆地区”。

②  此处的出口贸易结构系数具体是指化学类(chemicals)与机械和运输设备(machinery and transport equipment)的出口贸易和在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数据来源为WTO数据库(https://data.wto.org/en)。

③ 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数据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网站(https://coronavirus.jhu.edu/map.html)。

④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考察期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为2020年1月-3月,海外大规模流行主要是从3月开始,截至2020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已完全渗透到人们生活中,选取此阶段数据足以考察各经济体的“抗疫成绩”。再者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最终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期限。

⑤  对进出口商品(HS编码)进行要素密集划分的具体方式为,将第七类至第十四类、第二十类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将第六类、第十六类至第十八类归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参考文献:

[1] 沈国兵,徐源晗.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及应对举措[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5-90.

[2] 唐任伍,李楚翘,叶天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损害及应对措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5):3-13.

[3] 陈诗一,郭俊杰.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分析:长期视角与短期应对[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8):32-44.

[4] 佟家栋,盛斌,蒋殿春,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与对中国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20(3):9-28.

[5] Gruszczynski L.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emporary turbulence or paradigm shift?[J]. European Journal of Risk Regulation, 2020, 11(2): 337-342.

[6] 肖贵清,车宗凯.“大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5):8-10.

[7] Gelman A,Imbens G. Why high-order polynomials should not be used i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s[J].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2019,37(3):447-456.

[8] 郭凯,任儒.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研究——基于1995-2017年季度数据[J].东岳论丛,2018,39(5):148-157.

(责任编辑:钟 瑶)

Institutional Heterogeneity, External Impact

and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Short and Long term Judgment Based o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LIANG Xiangdong ,JING Zhongming,CHEN Mao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114,China)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country govern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OVID-19 as an exogenous shock, analyzes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its impact on export trade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hypotheses. W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by using event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based on the monthly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short term, COVID-19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ing effect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ctivities, and capital and labor-intensive export sectors are asymmetrically impacted, leading to temporary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ased on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heterogeneity, Chinas main trading partners are grouped, and the trade structure 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ping failure trading partners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long run, if we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the epidemic, it will help to change Chinas endowment structure, so as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optimization of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Key words:COVID-19;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ucture;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emote sensing of nighttime light

收稿日期: 2021-08-10

基金項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JL098)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
日本科技社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启示及借鉴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对公证服务的思考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常规治理与非常规治理相结合的机制
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