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联系,提升实效
——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学科渗透初探

2022-03-31 03:48:52赵霞霞
学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学科内容教师

赵霞霞

(甘肃省陇西县柯寨初级中学,甘肃陇西 748106)

随着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越来越密切,这在教育方面就体现在当前中、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与应用能力,所以当前初中教学强调要树立跨学科教学的意识,学科教学要注意适当与其他学科联系,从而提升教学实效。地理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学科,从课程性质的角度来说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特点,与其他学科联系非常密切。但是从学习初中课程的角度来说,有些地区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或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小,许多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不重视学习初中地理学科,把它摆在“副科”的位置;部分教师受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机械讲解教材内容,一方面,这会使学生感觉地理学科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学生会觉得学习地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对于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兴趣会大大降低,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初中地理教学正常推进。而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渗透其他学科,不仅能够增强地理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价值与魅力,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学科渗透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身心健康等。受此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也经历了由21 世纪初的“双基”目标到后来的三维目标,再到目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过程。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包含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要想切实通过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就需要发挥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作用,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特点

从课程特点来说,因为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所以它势必涉及各方面的学习内容,综合性就是其学科特征之一。初中地理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学习研究的内容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上至大气圈下达岩石圈,中间涵盖水圈、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这三个部分,这实际上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个部分的内容,要想使学生学懂、学透这些知识就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和渗透。

(三)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要使学生成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主体。对此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初中地理学科学习的综合性,教师要在应用地理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科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从而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初中地理学科学习内容的特点基本上以呈现“是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会使学生感觉学习地理就是死记硬背。但是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不仅需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晓“为什么”。如在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过程中,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历史、人文、宗教、政治这些角度联系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给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天气、气候、季风、洋流、降水、时区等需要理解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之前学习科学课程的基础上把数学、物理学科等理科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科渗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初中地理学习的特点与魅力,还能让他们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帮助。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学科渗透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不仅要设计好教学,还要在学生“有效的学”上下功夫,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学科渗透,自身就要具备更广博的知识。如果说以往教学是“一桶水”的话,现在教师则需要具备“一潭活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学生。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要在观念和行为上做出针对性努力,为在初中地理中渗透多学科辅助教学提供助力。

在思想观念上,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理念,特别是要反复研读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用课程标准的精神武装头脑并且勇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尝试。

在行动上,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细致研究教材,寻找教学内容中可以开展学科渗透的切入点,保证渗透的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还要保证渗透的内容与学生已经学到的内容相一致,这样才能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效果,否则就会产生画蛇添足的负面作用。初中地理教师还要强化学习,通过多读、多看开阔自身的视野,力争做到“博览群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的渗透点,为初中地理教学锦上添花,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开展教学活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二)根据教学需求恰当进行学科渗透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成了新时期教育的必然要求。从地理学科学习内容来看,其与我国当前发展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等,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大有帮助。教师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方面,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初中阶段学生都知道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资源却比较匮乏,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恰当引导,可以在学生对世界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带入中国地理情况,特别是把握我国辽阔版图的地理特点与优势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有辩证思维,特别是要有危机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知晓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使学生真正树立“为中华不断崛起而努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另一方面,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其中。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保护自然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从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塞罕坝精神、南水北调等相关内容着手,联系时政热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点教育。同时,也要给学生强调他们的使命与责任,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保护环境,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

新时期的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其中美育教育是重要内容,主要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实现,而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渗透美育教育。如在给学生讲“地球和地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感受星空和地球之美;在学习“陆地和海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视频、图片资源让学生感受七大洲、四大洋的独特韵味;学习区域地理时,给学生展示美丽的非洲草原、幽深的亚马逊雨林、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珠穆朗玛峰;在学习中国地理时,无论是长江、黄河,还是南方的丘陵、北方的平原和黄土高原,这些都是祖国壮美河山的代表;而在学习乡土地理时,则可以融入家乡的代表性景观,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升华学生的学习认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

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语文学科

语文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语文学科涵盖内容广泛,因此有些语文知识中隐含着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素材,教师通过恰当引入这些素材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古诗词中挖掘渗透素材。例如,毛泽东诗词《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反映了地球自转的规律;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体现了我国北部地区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给学生呈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这些诗词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能帮助他们感受地理学知识在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另一方面,在成语、谚语中挖掘渗透素材。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种语言素材。而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色,它们都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农用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与地理学科的节气有密切关联,而“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成语“四季如春”是对我国“春城”昆明的赞誉,它实际上反映了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成语“蜀犬吠日”则形象地阐释了四川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4.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是与地理学科联系最密切的一门课程,人们常说“史地是一家,史地不分家”。以往的高考中历史和地理都属于文科综合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把历史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古代史“经济重心南移”这一知识点能够联系现在我国南北经济的差异性;而中国古代对海洋的开发能够联系地理学科的“海洋保护和海洋权益问题”;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学生能够读懂历史地图对他们的地理识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把学生熟悉的“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这两部分内容导入学习季风和洋流,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地理资源的意识。

5.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数学学科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几何的学科,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数学知识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识别地理地图或绘制地理地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会应用比例尺;而在学习“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举具体例子让学生自己计算得出结论:我国长江流域和青藏高原地区几乎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在夏季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武汉被称为“三大火炉”之一,而青藏高原地区则气候凉爽宜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分别呈现它们的海拔高度,学生已经知晓在陆地上海拔每升高100 米温度会下降0.6 度,这样很容易分析出温度差异的原因所在。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内容教师
【学科新书导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超学科”来啦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