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聪荣
小学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在此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其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背景下,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逐渐受到重视。为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文通过观察法分析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教学行为,探究形成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的原因,发现存在教学理念陈旧、学科知识不完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更新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导入形式、提体育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动作示范的规范性等方式纠正并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无效行为的问题,目的在于改进小学体育教学行为,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
要想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培養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要意识到教师应用的教学行为与方法,直接影响最终教学成效。为保证教学效果达到理想水平,有必要以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对策,改进并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1 无效教学行为
无效教学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毫无成效的教学行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几乎不会形成毫无效果的教学行为,可以对最后的教学行为效果分为高效、低效与复负效三种不同类型,其中高效教学便是有效教学。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达到高效教学效果。低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但教学内容与过程缺乏科学依据,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效达不到预期目标。而负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没有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无法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可以将低效教学与负效教学这种达不到教学预期成效的行为归属为无效教学行为。有学者认为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履行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与正常教学规律不相符,在教学语言与动作及情绪方法等行为方面不到位,最终造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是无效教学行为。可以将多种低效即无法达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统一概括为无效教学行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在课前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事先设计与规划,在体育课堂上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与有效的互动,在教授体育动作时没有起到规范的示范作用,课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与反思,造成体育课堂最终教学成效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达不到教学任务的各种低效教学行为都属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
2 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形成原因
2.1 教师及教学方面的因素
2.1.1 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最终教学成果。新时期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水平直接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应用程度,决定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理念会直接体现在其教学行为行动上,影响最终体育教学的成效。
2.1.2 学科知识有待丰富
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向学生输出精准的讲解语言,无法把握恰当的讲解时机,在为学生做动作时示范性不强,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点理解程度有限。以上现象说明教师没能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没有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规律,为学生进行讲解与示范。若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经验不足,则需投入大量的备课时间,一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则难以及时有效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若体育教师自身学科知识不够丰富,则难以在自身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将体育知识相关概念与实践运动方法传递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理解,影响最终教学成效。
2.1.3 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会使其在对体育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与教学策略选择时出现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中没能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最终影响教学成效。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的讲解示范与教学手段成效也会受到影响,最终造成无效教学。
2.1.4 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也会对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造成影响。要安排好每堂课讲解的知识点数量,保证教师讲解行为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过多的体育知识内容,学生难以充分消化吸收,若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的内容过于简单,数量过少,则难以推动学生身心成长,这样的讲解也是无效的。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课堂上,在进行第8套广播体操教学时,每堂课可以安排学生掌握8节左右的动作,教授内容过多或过少都不恰当。
2.1.5 教学时效性有待提高
若想保证体育教学成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单纯注重形式,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活动时,通常会通过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有的教师在教授前滚翻技巧前,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比比看谁看天以及蹲下的速度快,其中还有前滚翻低头团身的动作要领,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这样的游戏更具时效性。
2.1.6 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成长特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大多属于竞技体育内容,有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则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2.2 学生因素
2.2.1 受自身体能与技能限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能水平对应了其运动水平,良好的体能是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若学生自身体能较差,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最终造成无效教学行为。另外,如果学生自身运动技能基础较差,则在其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则会相比于基础好的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会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最终造成教学行为无效。
2.2.2 学习方法不当
这里所指的体育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认知与自身执行情况的调节与控制。体育教师负责传授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会运用并控制学习方式,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对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能够具备体育与学习能力,在体育课堂上,若学生选择的学习策略不恰当,则会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授的体育知识要点,忽视教师做出的相关示范,要求教师不断重复的进行讲解与示范,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使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2.3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恰当
恰当的学习动机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在学生学习动机过强时,容易在课堂中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同样,若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弱,容易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走神溜号,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学生对中长跑有畏惧心理,在耐力跑教学过程中若教师没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控,则会影响最终教学成效,影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2.4 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最终体育运动情况与动作掌握水平。如果小学生对体育课堂缺乏兴趣,则会在心理上排斥体育这门学科,在课堂上以敷衍应付的学习态度学习体育知识,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此外,在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往往不理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进行知识讲解与动作示范,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使得学生以被动的姿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进行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并不理想,最终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成效。
3 纠正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有效对策
3.1 基于素质教育更新小学体育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想,把握当前教学形势与动态,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3.2 提高課前预设阶段教学效率
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体育教师存在教学目标单一的现象。若想改进这种无效的教学行为,要求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能及心理成长要求。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还要根据目标内容计划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要训练学生掌握蹬地、起跳、腾空技巧,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高自身对课堂预设的能力,在进行课堂预设阶段,教师要掌握整个班级学生的水平,便于制定出能够照顾到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在课堂预设阶段,教师要根据自己设定的教学内容与对策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例如天气变化、教学器材等,要保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损伤,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好预备方案。
3.3 加强课前准备
为保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要求体育教师在每次课前提前对器材与场地进行检验,确保器材数量充裕无破损情况,并保证学生的运动场地。只有做好以上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前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运动要求进行着装,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准备教学内容,高效应用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以此降低无效教学行为。
3.4 改进课堂导入形式
其他课程在教学前都有课前导入,体育教师在教学前也应进行课前导入,以新颖有趣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为取得高效课堂奠定良好基础。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并且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与期待。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通过游戏、视频、课前测验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5 提高讲解的精准性与动作示范的规范性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但要为学生进行精准的语言描述,还要为学生进行规范的动作演示,从而将体育知识传递给学生。可见,小学体育教师在目前准备阶段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练习,确保在课堂中能够将体育知识言简意赅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在为学生讲解分解动作时,要梳理每个动作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动作要领,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明白具体的知识内容。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进行语言讲解,还要多加练习,确保在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时能够做到规范标准,争取将每个动作都清晰的展示给学生,以此避免无效教学行为。
3.6 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新时期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协同互动关系,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投入真实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考虑到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都为男性教师,要求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阳刚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拉近学生之间的情感。在课堂中,若学生没能及时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保持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学生完成较难的动作时,获得良好的体育成绩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具备学好体育知识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教学难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3.7 及时进行课后总结,纠正无效教学
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课后总结是不断提高自我的必经之路。通过对课上教学过程的回顾与总结,能够认识到哪些教学行为属于无效教学行为,便于教师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与改进,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与优化。教师可以将教学行为逐一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从根本上有效避免无效教学行为发生。
4 结论
(1)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形成原因,有来自教师方面的也有来自学生方面的。主要有:教学理念陈旧、学科知识不完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内容无法针对性、教学时效性有待提高、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身体能与技能有限、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动机不当及学习兴趣低下。
(2)为了有效纠正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更新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预设阶段的教学效率、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改进课堂教学导入形式、提体育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与动作示范的规范性、提高教师互动效果、及时做好课堂教学总结及时纠正无效的教学行为。
综上所述,从教师角度分析来看,教师自身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经验不足等都会造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无效行为发生。从学生角度分析来看,若学生在课堂参与情况不理想、对体育课程内容缺乏学习兴趣等因素都会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无效教学行为。为纠正小学体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需采取有效的对策,从教师教学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优化自身教学理念,认真筛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对策,提高自身的课堂预设能力与课前准备能力,做好教学导入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精准讲解知识内容,示范标准的体育动作,关注每个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与成长情况,为学生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作者单位:厦门五缘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