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巧 张鑫 李建颖 柴春祥
[摘 要] 根据“化工原理”课程地位及教学内容,确定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服务精神、追真理勇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工程职业道德等。简要介绍了“化工原理”这门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所涉及的德育要素以及措施、手段等。在“化工原理”课程导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隐性显性结合渗透式教学等具体措施入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进教学理念,注重教师引导,丰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想政治元素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青霉素工业化生产仿真实验”(2018-2-0126);2019年度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高纯、高稳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中试制备研究”(19YFZCSN00010)
[作者简介] 赵彦巧(1979—),女,河北邢台人,工学博士,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工原理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160-04 [收稿日期] 2021-11-25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科学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进行分类,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于教学建设。《纲要》指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教育方法和科学精神最大程度地融于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问题,紧接着不断提高逻辑分析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化工原理”作为我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也是联系其他基础课与相关专业课的桥梁。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本课程团队确定以培养学生服务精神、追真理勇创新的科学精神、马哲思想理论和工程职业道德等为“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
一、“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在《纲要》中指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想人才能力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覆盖面广,学生人数众多,符合实施思政教育的基本条件。将课程思政融于“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强化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1-4]。
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內容须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深挖相关的思想政治要素。“化工原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做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5,6]。“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丰富,处处都有思想政治教学的切入点,包含学科发展史(如:流体力学、辐射传热发展史)、单元操作设备发展史(如:泵、换热器发展史)和著名科学家(如:牛顿、伯努利、雷诺等)传记内容等。
“化工原理”是一门蕴含大量思想政治元素的重要核心课程。课程大纲要求的多个知识点,都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从中挖掘课程思政的教学点。例如,在讲到流体流动相关章节时(流体湍流),用因次分析法来确定机械能损失计算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列举实验研究过程存在的诸多困难,并且通过介绍量纲理论来成功解决困难;紧接着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在工作中能让学生从容不迫的解决遇到的实际相关工程难题,从而完善学生逻辑分析问题时存在的不足。
“化工原理”课程涉及“傅里叶定律”“伯努利方程”等人所共知的内容。不同时期不同故事不同经历却有相同精神,如勤奋、坚持、专注等。通过这些故事的引导,不仅能丰富课堂,还能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深度思考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的内涵[7]。在讲授“化工原理”课程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的内容时,其中包含气固物系分离,可以用视频动画来说明企业生产中粉尘污染的危害,以及空气中雾霾对人们的危害。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关注周围的化工原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绿色环保意识。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顺势而为”的理念融会贯通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做到“知势”“顺势”和“善为”[8,9]。“化工原理”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大高校相继推出网络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及“实质等效”的理念,使得在线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潮流[10-15]。通过前期准备,实践在线教学,总结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学新模式,在传统线下授课以外,我们还可以将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制作成视频微课等形式,方便学生反复观看,以此提高思想政治元素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将教学效果最大化。
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施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可以结合现代教学的技术手段,例如翻转课堂,雨课堂、超星等智慧教学平台。在“化工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可以极大地将工程观点与生产中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化工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改革与发展。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施行“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有利于我们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化工原理”OBE模式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二)采用案例教学
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衡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好坏与否。所有院校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协调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现实问题为起点,推动两个维度协同发展,构建二者协调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或者专题嵌入式教学等方式进行[16-18]。
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将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于课程之中,这对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有所帮助,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得到了提高。案例教学是在讲授式、探究式两种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整合,是弥补单一教学方法局限、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路径。例如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生产中单元操作之一的过滤,在青霉素原料药生产中发酵液的分离提纯过程就涉及此操作。由于青霉素的发酵液中菌体细胞、菌体代谢物、培养基等杂质含量较多,目的药物浓度反而较低,因此一般采用两次过滤工艺。首先采用真空过滤机除去大部分培养基、蛋白质等杂质,其次加入絮凝剂和助滤剂后采用板框过滤机就能得到澄清的滤液,这样才可以继续下一步分离。通过青霉素发酵液过滤操作案例,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过滤设备的差异和应用,同时掌握提高过滤速率的方法。
(三)采用隐性显性结合渗透式教学
在课程思政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专业课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凭借其专业知识,以实现其优势。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参与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社会政治的参与兴趣,同时也科学有效地塑造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的育人方式[19-21]。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一直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22],两者本同末异。但是,根据我国长期的教育风格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不断探索过程中,显性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导致隐性教育的不完全成長。因此,在新时代教育风格多变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最好的成功改革就要让显性教育完美结合隐性教育,使二者优劣互补共同发挥作用,这样就能加快其发展历程[23]。例如讲解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时,课堂讨论式结合隐性渗透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讨论区分雾与霾的概念,并且结合典型的环保案例以及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入环保、安全健康以及法律规范等德育元素,对学生实施相关理念教育,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相关知识及意识的目的。
四、“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进手段
(一)改进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根据教学任务而更多地考虑课程进度,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自身基础理论差而离教师的教学进度相差甚远,从而厌恶学习,这不利于教师下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现在时代的发展做出积极正面的回应,正确利用现代教育多样性,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因此,高校应该对教学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感和参与感,会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师生交流平台建设;二是积极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三是积极提升学生的活跃度,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教师引导
教师们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开阔视野,创新方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明确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德育意识及底线意识的日常培养和锤炼。同时和思想政治顾问老师充分讨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以便互相学习对方的优势并弥补缺点,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们必须充分利用好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元素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融入课堂,最终实现全程育人、多方位育人[24,25]。
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化工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也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中的简单延伸,而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有机结合。教师通过教学案例产生思想政治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学习训练能力。教师们还可以借助与课程相关的一些自然规律和现象—从量变到质变(传质)、不同流动形态(流体)等,改变过去如说教般传统的培养方式,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6]。
结语
高校“化工原理”开展好课程思政并非易事,各个环节都不要落后,各阶层都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和其他阶层协调共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一颗探索追求的热心,这样才会承担起勇攀高峰的重担,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弘扬其学而不厌的精神和青出于蓝的情怀。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专业课教师思想认识的价值导向,尊重大学生认知同一性的规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育效能。这样有利于落实教育部《纲要》的要求,并且有机统一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水平,推进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晟,罗彦,石丽芸,等.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探索[J].化工时刊,2020,34(7):46-48.
[2]吕东灿,胡晓娟,李鑫,等.《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6):216-217.
[3]李有桂,吴祥,朱成峰,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高教学刊,2020(31):169-171+176.
[4]刘锡建,王远强,陆杰.化工原理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18):176-177.
[5]申亚莉,李卫,李霞.“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公关世界,2020(18):108-109.
[6]潘鹤林,黄婕,卢杨,等.高校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1):110-114.
[7]胡磊,吳真,周守勇,等.化工原理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0,48(9):190-192.
[8]王许云,李红海,张青瑞,等.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9):153-155.
[9]吴寒斌,高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文化理念与基本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0):152-155.
[10]刘全兵,郑育英,方岩雄,等.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工具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267-268.
[11]何禄英,刘少文,闫志国,等.化工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思考[J].化工时刊,2020,34(9):51-53.
[12]李红海,褚晓珂,张俊梅,等.雨课堂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3):51-53.
[13]李璐,肖南,解新安,等.问题导向翻转课堂教学在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生物工程学报,2020,36(9):1939-1946.
[14]傅斌,陈衍涛,张婉怡,等.利用“MOOC+翻转课堂”手段提升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70-71.
[15]涂志英,田毅红,刘呈雄,等.生物工程专业核心工程基础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生物加工过程,2020,18(5):675-680.
[16]黄培.知识传授与培育信息工匠精神的价值相结合[J].办公自动化,2020,25(20):44-45.
[17]刘敏.讲授式及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整合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4- 15+18.
[18]史建俊,李伟伟,孙银宇,等.新工科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0(27):89-91.
[19]朱静.协同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J].科技风,2020(27):56-57.
[20]杨玳梧,丁雪.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0):141-144.
[21]沙占华.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拓展路径[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5):101-106.
[22]白臣.新时代思政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问题研究[J].国际公关,2020(11):79-80.
[23]董金刚.大学生思政教育改进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36-37.
[24]吴姗,王让新.论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思想教育研究,2020(9):102-107.
[25]秦正龙,黄芳敏.化工原理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探索[J].化工时刊,2020,34(7):33-36.
[26]张英,张颖颖,王春怡,等.哲学思想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及进行思政教育[J].广东化工,2019,46(20):122-123.
Design and Think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Course
ZHAO Yan-qiao, ZHANG Xin, LI Jian-ying, CHAI Chun-xiang
(School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and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course,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ervice,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pursuing truth and innovation and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content,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measures and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During whole process of introdu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is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condu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concrete measures, such as online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case teaching, and implicit-explicit penetrating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should be improve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eacher’s guidance,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enriched,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