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越 张阳 李汶蕙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持续攀升,同时对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类招生方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探索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与招生有效性之间的契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类招生的内涵基础上,对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工作优化路径以及培养工作成效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大类招生趋势下,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人才培養;优化路径
[基金项目] 2021年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学生大类招生培养教学改革研究”(242);2021年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培养综合改革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招生培养改革探索”(ZS221036);2021年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专项研究课题“后疫情时代国际学生招生策略研究”(C202142)
[作者简介] 李欣越(1988—),女,上海虹口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工程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国际教育管理研究;张 阳(1984—),男,陕西佳县人,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通信、国际教育管理研究;李汶蕙(1996—),女,陕西延安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先进工程材料、国际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81-04 [收稿日期] 2021-06-08
据统计,中国成为位居亚洲首位的留学目的地[1]。“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2]。地方高校开展国际化教育服务于来华留学生,对于提升高校对外开放水平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3]。近年来,传统的留学生专项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专项师资或教学资源成为留学生数量增长的掣肘。因此,虽然目前各高校在留学生大类趋同培养方面处于探索阶段,不能否认大类招生和培养较传统留学生培养具有同样明显的优势,而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机制,则是响应国家对高校国际化办学提质增效、内涵发展要求的切实举措,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大类招生和培养的内涵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通过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为一个大类并开展招生的形式。在大类招生中,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这是高校深化通才教育改革工作进程的有效路径。
大类招生和培养是本科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2.0的必经之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拓展环节”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大类培养教学内容体系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中文授课的留学生可趋同使用中国学生的大类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而在英文授课来华留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时,需要考虑留学生的学业背景、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
根据教育部2018年9月发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实行)》文件精神,留学生培养要注重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三个方面。通过大类招生,可以减少留学生报考专业的盲目性,提升专业选择的科学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生源质量。从培养的角度看,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核心在于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参照国际培养体系和认证标准,加强国际交流、跨文化交流、创新创业及产教融合,从而能与留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发展相适应,提高培养质量。由此可见,通过推进大类招生和培养,不仅节省教学资源、提高留学生在华适应性,更从机制上保障留学生招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大类招生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专业选择的机制优化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是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第一步[4]。我国高校需推进专业选择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特征,如此,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和培养所具有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留学生培养工作成效也能得以提升。
在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中,传统的招生模式具有计划性与统一性的特征,虽然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专业,但是由于我国专业方向细化的特点,往往在国外高校中的某个专业,在国内高校就细化为两个或多个专业(方向),留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呈现出狭窄与封闭的特点。而按照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留学生要转学与转专业,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认定,且有时会与奖学金挂钩。在此背景下,留学生难以根据自身意愿适时对专业进行再选择。大类招生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在大类招生改革优化过程当中,高校需要推进专业选择机制的良性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科与学生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性。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对专业选择的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两方面进行优化。
(一)专业选择形式机制的优化
首先,高校可以从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方面开展创新,整合现有课程,压缩课时,增加实践实验环节,结合实验讲解原理性内容,鼓励增加线上学习,线下考试,更好地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西方国家的高校中,专业设置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课程内容对专业设置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设置往往将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作为首要的考量因素。高校会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设置工作,并根据专业设置设计教学内容。
其次,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改革中,高校需要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求方面寻找平衡点,重视依据学生的意愿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彰显出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上对留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课程要进一步进行整合,课程设置要体现新型化、前端化、多样化;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要体现中国特色,通过汉语教学、中国文化与专业相结合,让留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中国、喜欢中国;要培养应用型来华留学人才,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最后,高校有必要围绕留学生的专业选择,开展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导读课程,这要求高校能够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对留学生的专业选择给出合理的建议,并在答疑解惑的基础上,引导留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有效强化留学生的专业选择能力。同时,在大类培养之后,这一机构需要根据留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估留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潜力,不断优化决策模型和授课内容,为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提供科学的建议。
(二)专业选择功能机制的优化
首先,高校需要针对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高校需要从政策供给、制度建设层面调整留学生转专业的门槛,并针对转专业工作构建灵活的评价机制与认证机制,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留学生在原专业中的表现及其专业潜能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由于招生和培养工作往往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且留学生转专业的过程涉及不同的专业、系部乃至学院,因此,高校需要明确各部门权责、构建联动配合机制,促使各部门协同做好专业选择服务工作。
其次,高校需要针对留学生构建转专业预警机制。虽然大类招生方式在来华留学招生工作中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且是留学生招生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这种方式也会同高校中国学生大类招生一样,产生生源失衡的问题,即呈现出部分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少的情况。为了推进不同专业实现协同发展,高校有必要针对专业分流问题构建预警机制,从而有效提升末位来华留学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危机感,深入推进专业改革工作,有效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最后,高校有必要针对留学生专业选择构建试错机制。虽然大类招生有利于促使留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更为科学的开展专业选择,但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仍旧存在着错位风险。因此,试错机制更能体现出留学生专业选择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特征。
三、大类招生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的优化
(一)课程体系的优化
1.明确专业课程主线。在传统的留学生培养工作中,课程的设置往往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即高校将培养中国学生的体系复制到留学生的培养中,不恰当地以培养专业人才、顶尖人才作为开展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内容设置的出发点,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需要尊重留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并深度挖掘留学生的专业发展潜力,重视提升课程综合化水平,特别是需要将专业实践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纳入课程体系当中。从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打通课内课外、对接“线上线下”、深化“校企融合”、对标国际认证几个方面出发,统筹考虑大类培养方案,从而为学生本位、素质本位等价值取向奠定良好基础。
2.优化专业课程结构。高校有必要提升课程体系中中国文化的引导性,提高汉语类和国情教育类通识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占比,甚至将专业汉语的学习提前,让留学生提前接触专业汉语,为专业教育与综合素养教育的紧密结合创造良好条件。这则要求高校能够重视拓展留学生知识面、提升留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明确通识课程的重要地位。另外,为了满足留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个性化需求,高校还应当推进模块化与动态化的课程结构,促使课程设置工作能够呈现出更高的灵活性。
3.设计专业课程类型。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需要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资源进行重新调整,高校基础课程专业面需要更宽,理论知识则需要够深。与此同时,在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之上,高校需要围绕自身的办学目标,依托多元化的课程和有弹性的学时学分,来适应分流培养的趋势与需求。另外,高校可以将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当中,更好地满足留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当然,即便是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课,也要密切联系大类专业,在此类选修课的数量上,高校要重视并遵循适量原则,避免课程体系过于松散。各大类之间还要进行交流和借鉴,增加课外教学内容,明确自主研学并非学生自己学,仍然需要教师指导,并且坚持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物理空间学习和网络空间学习相结合。
4.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多个专业实现了融合,然而,在大类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却不能对这些专业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机械地拼凑,要促使其呈现出有机融合的特征,并呈现出更强的创新性与吸引力。
在此要求下,高校首先需要重视在多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中打破课程界限,在内容的选取与融合中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与此同时,课程内容需要呈现出前瞻性、动态性的特征,通过对大类专业中呈现前沿学科知识,确保留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素养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另外,专业课程内容的优化,要求高校能够做好专业课程内容评估工作,并将留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状况及其反馈信息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从而为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课程内容的持续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育环境的优化
1.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强化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推进教学内容供给与大类招生方式呈现出较高的契合性,而且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如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留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果留学生对大类招生方式及其政策欠缺了解,则容易产生专业选择欠缺科学性的问题,由此可见,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全面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做好信息咨询服务,确保留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大类招生方式,从而为建立在大类招生工作基础上的留学生培养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2.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健全。教學质量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是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实现留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健全不仅需要体现出对留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也需要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水平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在此过程中,培养部门需要以育人目标为根本遵循,在对各项目标进行细化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监督工作具有目标导向。此外,教务部门不仅需要重视并发现留学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优化路径并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推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3.留學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强大,基础设施的完善,培育人才的成果增加,这些必将引来留学生的青睐[5]。留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需要认识到自身在提升留学生培养成效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需要强化自身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校验能力,在掌握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推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留学生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在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发挥出主导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素养,满足留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需求。
4.后勤服务体系的优化。后勤工作中的管理育人,是推进育人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能够推进高校后勤服务工作高质量的发展,高校有必要提升后勤工作的市场化水平。在此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以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出发点,制定市场化的后勤服务标准,而且需要重视构建“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格局,这对于提升后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大类招生方式有利于促使来华留学生在更为深入地了解专业特性基础上,更为科学地制定专业选择决策。在依托大类招生方式开展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高校既需要认识与肯定大类招生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也需要意识到大类招生方式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高校要完善专业选择的形式机制与功能机制,优化教育培养体系,从而充分体现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的优越性,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成效的构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韦晓慧,冯峥.孔子学院发展对海丝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的影响[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3):12-19.
[2]潘风清,柏兴旺.浅议来华留学生招生策略的动态调整机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8):70-72.
[3]潘风清,柏兴旺.地方高校提升理工科专业留学生招生工作质量的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117-118.
[4]施东群.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19-220.
[5]刘聪,黎明虹.职业教育“走出去”背景下高职院校留学生招生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4):101-102.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Classified Enrollment and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LI Xin-yue, ZHANG Yang, LI Wen-hui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6,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scale and education qua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The classified admission has shown obvious advantag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path for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classified admission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ad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lassified enrollment,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the classified enrollment and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under the trend of the classified enrollmen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classified enrollment; talent training; optimiza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