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均明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建设工程管理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国内外对管道焊接管理的系统建设有着较强的需求。国外工程对管道焊缝的管理更是像人们对身份证的管理一样严格细致。有的从总包管理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进度监控和对设计图纸的整合;有的从施工单位的管理角度出发,着眼于焊接台账和报验资料的生成。不管哪一类系统,其开发和应用均包含着对业务逻辑的梳理、管理流程的再造和数据库软件的建设3个方面。
目前,社会对项目管理费用和进度要求都日益严峻,因此整合施工承包商的管理力量,是为了让大家有效地工作,减少重复劳动,最大程度上共享必要劳动,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是项目建设共同的需求。
在国内面对的承包商,分包层次越来越多,管理力量越来越弱。如何让其年轻的管理人员尽快成长起来,跟上我们的管理节奏,是非常急迫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来自参建各方,尽管以往经验非常丰富,但如何消除各方的管理分歧,最大程度上凝聚管理共识,也是个非常急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按照专业和专业间固有的规律,有序分工,共享劳动成果,达成协同效应是提高项目管理绩效的良好路径。
通过系统的业务活动梳理、组织管理创新和软件数据库设计,建设项目管理三位一体的大系统。
作者曾经在宁波项目、惠州项目和四川项目编制Access焊接数据库,对数据结构、软件架构和工具选择方面的优劣得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也因为有利的环境因素,天时方面,2009年以来云计算和云服务器的兴起;地利方面,能够常驻项目或公司,感受项目和公司两方面的需求;人和方面,对焊接和无损检测管理系统的开发在施工管理人员中形成了相当大的共识。因此,在天时、地利及人和都相对具备的条件下,得以重新开发这样的管理系统,描述如下。
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80~90%的日常的、例行的、重复的管理工作移植到软件平台。避免和减少重复劳动,共享和衔接必要劳动。反映、模拟和固化标准化的业务活动,分享、传播和复制逻辑化的专家经验。项目管理平台应用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延伸脑力,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使项目管理者从繁杂的日常劳动中解放出来。
作者对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基于下面2点管理原则:
(1)对事对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分解;
(2)对人对员工目标式管理——整合流程。
将事情和工作系统地简单化。将过去靠直觉完成的工作转换成为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将凭经验行事的方法归纳为原则和概念,以合乎逻辑、协调一致的思维方式取代对事物的偶然认识。
这种业务逻辑的梳理,加上管理组织的创新和反映、模拟及固化这种业务流程的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三位一体,最终使工作富有成效,让员工具有成就感。
管道焊接管理面向施工承包单位,无损检测管理面向检测承包单位,因此分两个界面分别设计,但同用一个底层数据库,便于核心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充分共享。
数据库的核心是数据结构,即在业务需求和计算机程序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在此基础上使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两种优势并用,即日常业务操作在C/S界面,主要报表查询同时采用B/S界面,在公司网页上同步展示。
SQL Server 2008R2+Foxtable(VB.net语言),C/S架构。
后台数据库建立在阿里云服务器上,可以满足业务增长的弹性需求;前端集成类似Excel的界面,在满足用户专业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像B/S架构一样快速部署,软件能够自动远程更新客户端。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作者力求融合众人的有益经验和对相关规范的一般理解,力求在计算机和业务、管理之间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点与结合点,力求用简洁的编码和程序来翻译这些工作逻辑并定制到软件中。作者将多年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遭遇,一并写进了软件里,细心的用户将能体验到其中的情感。
系统界面仿照Excel,并与Excle全面兼容,原有的使用习惯能得到保留。
考虑到大家都熟悉微软Excel的界面和使用习惯,因此本软件在数据录入和编辑方面最大程度上模仿Excel的风格,同时保持传统数据库安全性和并发性的特点。
软件主界面分5个区域:模块切换区、常用菜单区(功能菜单区、快速访问区、辅助菜单区)、功能导航区、数据核心区、状态栏提示区,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管道焊接管理典型录入界面
统计报表直接从数据库后台查询数据,结果是实时的、动态的。
管道焊接管理统计报表目录分4部分:
(1)工程量报表,涵盖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等3道工序的工程量;
(2)焊接进度分析,着重分析某个时间段或某几个时间段的焊接工程量状况,可以分区域、材质、介质和施工承包商等分别显示和汇总;
(3)质量分析报表,着重分析无损检测合格率的情况,按某个时间段或某几个时间段的无损检测工程量以及合格率情况;
(4)试压条件分析,是按试压包或试压管线对上述3种工程量完成情况的集中显示,一切为了试压,一切服务于试压,但不局限于试压。
无损检测周月报查询分4组参数:
(1)统计日期——只跟质量报表有关,可以通过时段快速填入统计日期;
(2)分组依据——可以按不同对象的需求,选择分组的维度;
(3)时间坐标——默认按检测时间,也可以按焊接时间(比如统计焊工合格率时),甚至可以按委托时间统计;
(4)检测类型——分RT射线检测和其他类型检测。
过程资料,是对有关管理流程表格的归类和集中显示,方便查找。
交工资料,由于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交工资料表格形式,所以软件里将按照几种典型的标准,依次罗列。目前已整合进系统的有中石化SH/T3503和SH/T3543中的诸多表单。
无损检测管理的过程资料是周月报查询和结果通知单(SH/T3543-G125)的打印,交工资料是检测报告(SH/T3503-G126等)的打印。
国外工程公司总包项目一般会组建数据库管理团队,专门安排人员进行录入、核对和维护,这种模式有很多的优势。但它以足够的工期和费用为前提,并以国外工程公司的“刻板的”理念为支撑。包括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作为其先决条件,比如焊口的编制、变更均由总包专人(一般是设计人员)审核、签字;录入系统的焊口,均由总包的现场Qc人员检查后签字的焊接日报为依据。这既需要总承包单位投入相当的人力,也需要相当的管理标准化、流程化。因此,对目前国内的工程公司来说,做国内项目,直接套用国外的模式是很有难度的,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作为主要模式来实施,只可以在局部范围内作为一种补充形式。
同时,国外模式往往由不参与具体业务的人(比如助理),来录入和维护业务数据,实际上失去了数据库平台作为分享经验、传播知识,建立自我反馈、自我管理的部分功能。
仅仅改变劳动的组织形式,总包单位视施工单位为合作伙伴。所有信息由总包和施工单位分工完成;基础数据由总包完成,施工单位直接引用;日常主体数据由施工单位录入为主,总包辅助指导;必要的数据只填1次,充分共享信息。平台上录入(线上)和通过平台输出报验单(线下)完美结合,充分施展互联网办公的优势。
由于数据库把相关技术、质量和进度的信息集成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根链条,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反映到整体,这样就更容易暴露问题。但对问题的处理不宜用尽善尽美的标准,过程中需要充分信任和宽容。只要将问题和不足控制在允许和可控的范围内,随着工程的开展逐步走向完美。
系统的实施不仅是总包施工管理者的责任,质量管理者也有责任去推动使用管道焊接和无损检测管理系统。因为借助该系统,可以如实地反映出来项目的质量状况。比如对管道检测合格率的管理,对焊工资质和焊接工艺规程覆盖范围的管理,都是属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总包的进度管理者也有责任去推动使用该管理系统,因为进度控制的“量”,是包含“质”的量,工程量如果离开技术质量的“质的规定性”,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进度控制是一定要关注并建立在技术质量的基础上,才有足够的指导意义,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焊接管理系统的工程量,涵盖管道技术、焊接质量等信息,进度控制人员可以借助该系统实时掌握许多真正的第一手的工程量信息。
对应施工单位有2种情况,一种是施工承包单位管理资源足够,技术质量体系能正常运行,则可以放心让其使用该数据库;数据库内在的逻辑将促进和巩固施工单位的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和自我管理的技术质量来保证体系的运行。另一种情况是施工承包单位管理力量薄弱,技术质量勉强处在应付的状态,则使用数据库将更加容易暴露这方面的管理缺陷,导致业务上需要反复指导、检查和督促。这里,“焊接数据的录入不及时不完善”等现象只是表象,本质上是其技术质量人员不合格,或体系没建立,或建立了没有正常运行。帮助施工单位建立自我管理的体系,是需要整个项目部去推动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借鉴第一种模式,增加总包的管理力量。
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需要建立在业务逻辑的梳理和管理组织的创新基础上;反过来,管理系统可以推动业务和管理2者的发展。此3者相辅相成,三轨齐下,形成一体;希望借此机会,一起推动和营造新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生态系统,让工程真正成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