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惋清 李士平
为了推动高校教师及时转变角色,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在以往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智慧教育视域下,传统教学正面临的冲击,总结了高校教师角色内涵的拓展,最后探析了教师角色内涵拓展的具体路径。从而使高校教师角色内涵的拓展更有意义。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越来越紧密,人们不知不觉的步入了智慧教育时代。智慧教育就是利用现代的工具和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教材的个性化推荐,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参与学习的程度也更大[1]。新课改下的高校教师角色被定义为了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评价者和终身学习者。智慧教育视域下的高校教师在这些角色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学生的学,在教学中的角色更多地转为个性化指导者和多元化评估者。高校教师角色内涵的拓展图如图1所示。当智慧教育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冲击时,高校教师能够在原本教师角色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与转变,保证授课整体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图1 高校教师角色内涵拓展图
智慧教育的发展是为了顺应大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变革。这就证明了发展智慧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而不是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3]。从智慧教育视域下来探究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种种变革错综复杂,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对教育的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有相应的局限性,所以智慧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必然会对传统高校教学的诸多方面带来冲击。
传统高校环境中,公共课和选修课针对全校几乎所有专业,同一学期会有多个专业同时开设同一门公共课和选修课,这就迫使高校教师不得不转变新的教学方式。大学里的公共课和选修课授课对象多,个体差异大,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如果仅仅是运用惯例的讨论、考试、作业等方法去教学,对学生的考察不够详尽,不利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达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4]。
传统大学的课堂互动模式多数是运用古板的教师讲授式,通过单一的媒介给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模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缺乏与学生的交互。在上百人的公共课堂上,教师不能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二是教学活动不论怎样变化都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与教师互动越来越少,导致了学生课堂参与感低,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5]。
传统高校在教学评价上,不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偏向总结性评价,即用最终成绩评价学生一段时间来的学习成果。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按照各自的百分比系数相乘后相加,得出课程的最终成绩。而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最终成绩的大部分影响因素,关系到这个学生能否顺利结业。这类传统的教育评价是单一地对知识领域的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方位评价还不够透彻,评价结果经不起细致地推敲。
在大数据分析技术背景下,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支撑起大学教学的自主性。大学生可以自主通过人机协作等现代教育途径获得信息量更大,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相比之下,大学生如何获取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显得更为重要,高校教师需要及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掌握学情,引导大学生构建分辨是非、自我反思的意识。高校教师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教育的首位,探索更多能适应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培养出思想觉悟高的人才。
在智慧教育时代,教师主导的学习已经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交互式电子板、交互式平板电脑和交互式学习平台,计算机与人类自然交互,学习资源自由交换,打破了传统计算机、投影仪、图像、视频等单一媒体的局限,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中形成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数据分析结果为参考,选择适合于不同类型学生的网络学习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推送。例如在教育专业相关领域,需融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分别推荐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资源,文科擅长的学生注重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理科擅长的学生注重计算机思维的养成和应用。
智慧教育在教学评价的方面上同样推动教育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改变。从原来的单一性评价转为多元化评价,高校教师做学生的多元评估者。在教学中高校教师需要在线收集学生的课堂讨论结果,转化为数据进行分析,快速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6]。即使是上百人的公共课,也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课程结课时以课堂讨论结果、测验数据和参与度为基础,形成一个综合评价,相比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维度的教学评价,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学评价更加贴合实际,形成了一个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智慧教育创建了一个教师和学生交互的平台,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效率更高,使学生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大学课堂中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1)在智慧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要注重大学生在课堂里不同环节,不同层面的广泛参与,比如可以引导大学生自由组成在线学习小组,通过一个难度适宜的项目的合作探究,把学到的知识都融入到了实际生活中,锻炼了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使学生在生生互动模式下提高教学参与性。
(2)智慧环境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行为,不能局限于“提问-作答”的单一形式,而是在遵循教育规律、掌控教学局面的基础上,将部分课堂空间完全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决定学习的方式与深度,进而通过反馈与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学的学习效果、努力情况和情绪状态。高校教师需谨记“以学生为中心”,智慧教育同样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平台。在智慧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互与反馈体系。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把握课堂节奏,将理论知识更深刻地内化,体现为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
(1)高校应积极开展全面技术培训工作,以全体教师为对象,帮助所有教师形成智慧教育意识、掌握一定的智慧教学能力与技巧。高校提供的培训应具备常态化、持续性等特点,帮助教师尽快具备创新应用智慧教育的思想与能力,以便给予学生教学资源上的个性化指导。
(2)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要注重理论引导与实践操作的充分结合,在进行理论讲解时要为教师提供配套的操作手册、知识讲义等资料,以便教师加深知识印象、查阅培训内容。
(3)在实际操作中,培训师要为每一个接受培训的高校教师提供操作机会。让他们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尝试智慧教育系统的功能,并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逐步提高智能教学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7]。
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学评估体系不应局限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中,更要建立一个多方面评价的环境。每当学生处在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和互动的过程的不同维度上,都可以依据对数据分析做全方位评价[8]。在智慧教育视角下,高校教师应注意优化评价内容,应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过程,课业结果考试成绩,活动参与等形成的各项数据,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和分析能力做出全面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可信度高,更贴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在智能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渐进入智慧教育模式。这也对高校教师的新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智慧教育视域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单纯是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转为注重学生的“学”,做学生个性化指导者和多元评估者。只有通过大学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