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有很多传统工艺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销声匿迹,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中,这不失为一种遗憾。但其中也有少数传统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在将传统与时代逐步接轨的过程中发展繁荣,散发着熠熠光辉,让无数人惊叹,宜兴紫砂壶便是其中一种。宜兴紫砂壶最初只是简单的实用器,但如今,艺术拍卖市场上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它还屡次被作为国之重礼送到国外,它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的繁荣与它与时俱进的特点密不可分,时代在不断进步,作为传统工艺,虽要保持传统性与民族性,但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突破,如此才能走进现代人的心里,为人所接受。
紫砂壶造型众多,每把壶都能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有的清秀、有的质朴、有的敦厚,如同一个有气质、有思想的人。紫砂壶“菊蕾”(见图1)清秀雅致,如同一位清新高雅的美人,虽不施浓妆,依然给人以脱俗的美感。此壶以筋纹器的方法成型,筋纹器是模仿自然中瓜果、花朵的形态制作而成的,将作品划分为等比例的几部分,壶身纹理清晰、比例明确,凹凸起伏的线条规律有序,尤其在光影的折射下表现出明暗分明的律动,给人以委婉曲折、虚实相映的美感,符合中国人雅静的审美,这是其它器形所不及的。筋纹器十分考验艺人的制作功底,有泥片镶接、压筋纹、依据样板校准、拼接等步骤,工艺复杂,需要十分细致方能达到筋纹比例协调。此款“菊蕾壶”相对其它筋纹器制作更难,一般的筋纹器大致分成四、六或八等分,但此壶筋纹线众多,等分众多,筋纹线条从上而下相互贯通、上下一体,线条流畅、疏密有致,身筒饱满,富有张力,此种造型的紫砂壶不但从侧面看出多样性,且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壶肩向上开始慢慢收缩,如同花骨朵,而壶底便是与枝相连的部分,口盖严丝密缝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壶把与壶嘴遥相对望,呈现出一种鸟儿飞的假象,流、把也饰以筋纹线条,与壶身呼应。特别之处还在于壶盖的制作,其花纹要求与壶身相对应,往各方向转动皆可衔接自如,其所需技艺是可想而知的。壶钮如同花蕊,造型立体生动,花蕊缓缓展开贴于盖面,平铺而开的花瓣状与壶盖、壶体呼应,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韵律感。此壶精致美观,精准的把握筋纹器的特点,展现了筋纹器的韵律美,作品将花瓣造型样式尽情展现于其中,整个造型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菊花,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图1
菊花盛开于秋冬,当百花争艳,它不与众比美;当百花凋零,它默默奉献芬芳。菊花被称为“花中君子”,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以贞秀枝,卓以霜下杰”,这都是古人来赞美菊花的,菊花象征着坚贞不屈,象征着素简的田园生活,这是中国文人所崇尚的。“菊蕾壶”生动的造型中流露出清雅幽静的气质,正如菊内敛的气质。手持“菊蕾壶”,欣赏“菊蕾壶”的美,给人以采菊东篱的错觉,仿若身处田园间,朝花夕拾,自耕自炊,山水相伴,偶有友人来访、谈笑风生、喝茶品茗,好不快哉。《海街日记》里有一句话:“很多人说生活没那么简单,可是生活本就是一餐一饭,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其实的确如此。人们总是感叹如今的生活车水马龙、纷繁复杂,其实静下心来会发现太阳依旧西落东升,日子仍然在四季中轮回。不是生活变得繁杂,而是人心多了牵绊。学会做减法,你会发现,越是素简越易幸福。我们要学习菊花,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我们要学习菊花,拥有一颗“寡欲”的心,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享有多少名利,而在于拥有一颗“寡欲”的心。欲望少了,快乐也就多了,寡欲的人往往活得更加通透,他们总能从寻常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别致,也就品出了人生的乐趣。生活在忙碌的现代社会,很多事不是我们所能选择,但为了生活奔忙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偶尔放松身心,回归自然、感悟自然,我们可以偶尔放慢自己的脚步,感受生命的美好。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深山,拥有这样一把紫砂皆可收放自如,觅得身心的清凉。
我们要学习菊花的朴素,简化身外之物,活得朴素,可以释放更多的内心空间,将精力专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周遭的事物太多,反而蒙蔽了双眼,扰乱了心智,愈发不懂生活。而素简的生活,它教人轻装上阵,向美而生。生活如此,事业更是如此,身为一名传统手艺人,我们更应以此勉励自身,保持朴素的生活和一颗清净的心,让心灵腾出更多的空间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