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东,王崇倡,关 杨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工会,辽宁 朝阳 122000)
为突出测绘类专业实践育人,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为学生拓展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在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研究以产出为导向的测绘类专业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类专业为例,对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1]。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2]。一般来说,第一课堂侧重理论教学和系统知识的传授,注重能力的提升,第二课堂侧重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开阔视野,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长期以来,一二课堂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1],主要原因是人为将一二课堂育人功能割裂开来,单独强调一课堂或二课堂育人功能及作用,单独阐述一课堂或二课堂育人方法以及实施途径,未建立起一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认识不够,过分强调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育人功能方面不能把第二课堂置于与第一课堂同等地位,第二课堂未能被完全纳入育人体系,轻视了第二课堂在提升能力素质、德育素质、美育素养、人文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协同育人方面,第二课堂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1)第二课堂育人功能顶层设计不足。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第二课堂由学生工作部、共青团组织、就业、创新创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多个部门之间缺少沟通,育人信息不能共享,育人目标一致但缺少配合和联动,未建立起协同育人机制;从学院层面上看,未能将第二课堂纳入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二课堂课程体系分别设计、相对独立;从工程教育认证角度上看,第二课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不明确,或未纳入毕业要求指标支撑体系,第二课堂未起到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未聚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第二课堂实施不规范。与第一课堂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实施标准和保障措施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相比较,第二课堂未有明确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标准,环节设置随意性较大,缺少实施大纲,师资力量薄弱;实施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目标不清晰,目标达成不能够量化,缺少形成性评价,考核过程文件不健全,考核流于表面;对第二课堂建设及实施监督不到位。
(3)第二课堂评价没有纳入学生整体学业评价体系。目前,学业跟踪评价重知识、轻能力,简单的以第一课堂成绩是否满足毕业要求达成为学业评价主要观测点,未建立第二课堂满足毕业要求达成的评价体系;现有的第二课堂评价不及时,评价结果失真,无法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学业精准跟踪和精准帮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将第一课堂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向第二课堂延伸,深入挖掘第二课堂政治锤炼、知识实践、技能拓展、素质养成的育人价值,以制度、机制、组织建设为保障,构建第二课堂课程化体系,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实现一二课堂深度融合育人。
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是在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基础上,系统考虑第二课堂建设,整体设计与工程教育认证相匹配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3]。将第二课堂纳入毕业要求支撑矩阵,按专业认证要求建设第二课堂课程化项目,实现第二课堂项目开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制订第二课堂课程化项目记录、评价、量化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将第二课堂考核结果纳入毕业要求,最终实现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支撑,即对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12项指标的支撑。
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以产出为导向,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毕业要求、聚焦课程目标、聚焦真实项目、聚焦学业达成,实施课程体系设计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学业评价一体化,形成体系、途径、内容、促进等4个一二课堂育人合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
基于对一二课堂育人本质相同、开展形式有差异、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4],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对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支撑体系,确立“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课程一体化建设、教学一体化实施、学业一体化评价”的一体化育人思想,顶层设计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框架(如图1),形成育人合力。
图1 基于产出导向的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框架Fig.1 integrated classroom educ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output orientation
细化测绘类专业毕业要求,每项毕业要求细化为3~4个观测点,依据观测点的内涵明确对应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依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整合教学活动,构建课程体系。一课堂课程体系侧重知识传授,二课堂项目体系侧重素质养成[4],一二课堂课程体系育人功能互融、互补,共同致力于学生能力培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中政治锤炼、技能拓展、知识实践、素质养成育人功能需要[5-7],采用模块化设计组织第二课堂项目体系,整个体系由思想政治类、技能训练类、竞赛类、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类、文体活动类、其他类等7个模块构成,共计72个项目(模块内项目为选修),模块内项目实质等效,从顶层明确每个模块与第一课堂课程协同程度,如表1。
表1 第二课堂模块建设Tab.1 modul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整个课程体系高度聚焦于毕业要求,从顶层形成课程体系合力,一二课堂实现协同育人。
顶层设计教学大纲见图2,要求课程目标明确、可度量支撑毕业要求,内容和方法支撑课程目标达成,考核评价围绕课程目标开展。在制订第二课堂大纲时,充分考虑与一课堂课程有机衔接,形成梯度课程目标。重点解决了第二课堂项目目标不具体、实施随意、评价不规范问题。将工程案例、科研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等真实问题分解为适合一二课堂教学的项目,建立教学资源项目库。项目库按能力递进、素质养成分为基本技能、工程项目和综合工程3大类,共 32 个项目/专业。项目既是一课堂的教学案例,又是二课堂模块的课程内容,如图3。通过教学项目贯穿一二课堂,形成内容合力,促进梯度课程目标的达成。
图2 教学大纲核心内容及支撑关系Fig.2 core content and supporting relationship of syllabus
图3 教学项目库设计Fig.3 design of teaching project library
将技能项目、综合训练类项目、工程项目分别用于支撑相应毕业要求的一二课堂课程,由项目实现一二课堂的有序衔接与深度融合,以无人机测图项目为例,如图4。
图4 一体化实施Fig.4 integrated implementation
聚焦项目的课程一体化实施,形成“知行合一”的育人途径合力,也对第一课堂提出高阶性的要求。鲜活、丰富的项目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忙起来[8]。
采用课程目标指标评价课程达成,避免因总成绩及格,目标未达成,导致评价结果与学生真实学业水平不一致问题,每学期由课程负责人进行一次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实施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时,首先进行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课程考核内容是否满足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课程考核内容是否对课程目标构成有效支撑,考核方式如大作业、答辩、考试、实验、综合训练、日常考核等分值分配是否合理。然后采用课程考核分析法或间接评价方法进行达成评价。评价结果包括:课程目标整体达成情况、单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映学生个体各目标达成情况,依据课程整体和单一目标达成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改进措施,依据学生个体各目标达成情况精准定位帮扶对象和学生能力短板,制订精准的帮扶方案。
图5 学业精准指导Fig.5 accurate guidance of education
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2014年首先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内部推广,累计1 000多名学生受益,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省级以上科技学术竞赛获奖率、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数量逐年提高,位居学校前列。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3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位居113所参赛高校前列。
将第二课堂纳入评价体系,每学年采用毕业要求为评价指标,依据项目目标评价结果开展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改变以往学业跟踪不及时、学业指导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聚焦学业达成的一体化评价,实现课程学习和毕业要求的精准诊断,形成促进合力,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自2014年起,由学业指导中心负责,共对120多名学生、300多门课次进行帮扶,对6 000多人次学业精准诊断和实施精准指导。
学院每年针对毕业年级学生进行“毕业生人才培养效果”问卷调查,对“第二课堂活动能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认可度都在90%以上。
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助力专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测绘工程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8年获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4年和2017年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2020年中国科教评价网152所高校排名第6。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OBE理念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获得2020年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二课堂一体化育人模式也在校内其他专业进行了推广应用,累计受益学生1.1万余人;同时该模式得到省内外10余所高校认可并进行推广应用。
第一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第二课堂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一二课堂育人功能,二者互相补充、相互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校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