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及思考

2022-03-30 11:49云云陆和建
河北科技图苑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旅研学民宿

云云 陆和建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1 研究背景

2018年3月,原国家文化部和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诗与远方”从此正式结伴而行。文旅融合为基层图书馆在新时代优化服务,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机遇。伴随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整,与文旅融合相配套的政策文件也相继出台。2019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为文旅融合工作构建了管理框架。2019年8月,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价值。基层图书馆面向广大的基层群众,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落脚点,承担了图书馆事业服务基层的重要社会责任。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完善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创造条件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艺演出、陈列展览、电影放映、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阅读服务、艺术培训等,并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如举办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等活动,公共文化领域两部重要的法律中相关条目为我国图书馆界践行文旅融合责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现阶段,关于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研究主要以各地区具体的图书馆作为对象开展案例研究和服务模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对象大都着眼于各省市图书馆,对基层图书馆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将着眼于县(区)级图书馆,以及面向基层服务的省市县(区)级图书馆基层分馆。基层图书馆面向最广大的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但是受制于地域偏远和经费不足等因素,基层图书馆本身发展乏力,因此学界应当对其发展给予关注。对于文旅基础较好的基层图书馆,发展文旅融合服务是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之一,因此本文着眼于基层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开展研究,以期为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2 我国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

2.1 组织研学旅游,提升学习趣味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之中。研学旅游又称游学,但它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单纯的学习或研究,而是一种贯穿了学习、观摩、交流和游览等内容的教育方式,与当下教育旅游协调发展不谋而合。基层图书馆与学校等积极开展研学旅游服务,江西省吉水县图书馆自2018年开始在工作中注入文旅融合思维,打造兼顾馆情县情的研学活动。上海嘉定图书馆实施“读+走”一体化活动,注重时间空间与学习的有机结合。榆中县图书馆毗邻兴隆山且历史悠久,以县图书馆为核心,延伸文旅服务,推广图书馆资源,联合县内部分学校,组织入馆研学和参观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学生课外研学基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创办的“书香江宁·跟着大学老师读经典”活动,极大增强了文化资源与地方旅游景点的关联性。烟台市牟平区图书馆的“尼山书院”,开设“儒家讲堂”,将儒家文化的学习传承与文旅融合有机结合(见表1)。研学旅游发展迅速,其中课程设计方面的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研学课程还尚未形成体系,在活动开展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并加以完善。

表1 基层图书馆代表性研学旅行活动

2.2 深入文旅腹地,增设景区分馆

景区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成功地将图书馆文化资源引入景区,建设景区民宿分馆,延伸服务触角,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旅游活动大多具有盈利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文旅融合促进文旅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如云和县图书馆开始建设景区民宿分馆,现已在云和湖景区等旅游景区建成“漫享书屋”12家,实行“你点书我买单”的服务模式,嵌入景区民宿的总分馆建设模式,云和图书馆已经在民宿和旅游景点嵌入书吧30多家。青田县“坐忘阁”民宿临山而建,馆内藏书和周围环境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旅游环境。“坐忘阁”建成两年以来累计接待人数达到2.4万人次,2018年被新微设计评为全国最美民宿图书馆之一。重庆渝中区图书馆“遇见”民宿的城市书房24小时免费向公众开放。莲都区图书馆抓住“旅游+”发展机遇,拓展了“图书馆+民宿”延伸服务路径,从2015年开始至今,在全区先后建成了24个民宿“图书角”(详见表2)。景区分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服务成效,但是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主体之间的合作紧密度尚显不足。

表2 “图书馆+民宿”的公共图书馆

2.3 融入环境设计,创建打卡地标

当下许多图书馆在设计建造之初,便以“独特性”思维为指导,旨在建造兼具观赏性和知识性的综合建筑物。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历时3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共6层总面积33 700平方米,将“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设计理念,并被评为“全球最美图书馆”。四川乐山市图书馆天街分馆选址于乐山嘉州长卷天街,位于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均较为丰富的乐山风景区,图书馆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文化遗产特色,设立地方文献专柜,与所处环境和谐相容,成为乐山文旅打卡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图书馆曾家岩馆前身是一处位于重庆特色风情街上的民国建筑,经过重新修整创立的曾家岩书院,是全国首家以民国文化为主题的图书馆,在这里可怀旧可品书,地处重庆网红景点集中的区域。上海杨浦区图书馆由“旧上海市图书馆”融合现代文化服务设计理念修缮而来,历史感与现代化在这里交融,深厚的馆藏积淀和独特的建筑造型成为游览观光点。图书馆作为网红打卡地美中不足之处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变向引导游客侧重于“打卡”建筑设计,而忽略文化内涵。

2.4 推动资源下沉,打造乡村样本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旅部会同发改委推出了全国 1 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300条乡村旅游线路。图书馆文旅融合促进文旅资源下沉到基层乡村,不仅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有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实践。发挥样本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以文旅服务的基层服务样本为落脚点,推动文旅服务资源下沉基层。农家书屋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四川渠县图书馆重视发挥已有的农家书屋的文化输出作用,从2017年9月起就开始入村对全县38个传统村落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指导和帮扶。借鉴农家乐书吧等文旅融合形式,打造“农家书屋+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风景优美且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红色基因也是其重要的标签,县图书馆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依托当地特色,建立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特色的毛垟红色书屋,民族特色和红色文化带动了毛垟乡文旅服务的发展。奉化区图书馆滕头分馆,地处乡村,紧邻5A级旅游景区,创设“阅读乡村”文旅项目,将阅读、旅游、教育三者融合,为完成预约的读者提供文旅服务,形成了“学知行”融合式的阅读学习新模式和新形态。基层乡村图书馆受地理位置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必须依托品牌影响力,把自身服务范围向外延伸,创造乡村图书馆文旅品牌。

综上可见,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有力地推动了“诗与远方”在公共文化领域扎根,可促进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双赢的局面。现阶段基层图书文旅融合的实践主要分为四类:开展研学旅游,将游玩和学习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学校以外的学习机会,增强学习趣味性;设置景区分馆,充分利用景区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创建文化地标打卡点,让沉寂的传统文化借力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设计重回大众视野;打造乡村文化样本,开发乡村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文化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实践,推动了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基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保障了基层人民的公共文化权益。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研学旅游课程开发未成体系;缺乏多元主体合作;现代化设计的场馆中,文化内涵体现和外观设计两者重要性方面有失偏颇;地处乡村的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仍然举步维艰,缺乏基层文旅融合服务品牌,难以进行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思考

3.1 构建研学旅游课程体系

组建研学旅游课程开发团队。人员是团队的核心,选拔或招聘经验丰富、有教育学科背景的馆员,并结合本地方的文化资源,考虑根据不同年龄学段设计研学旅游课程,小学、中学的研学旅游课程要有所区别。小学课程要善用多媒体技术,以音像资料和动手实践作为课程主体,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课程侧重动态性。中学阶段研学课程以多媒体资料和参观带有讲解的展览为主,更多是静态的内容。

重视沟通和经验总结。组织研学旅游活动开始前与研学单位充分沟通,了解所服务研学学生的年龄、学段,明确研学旅游的主题,将本馆既有的研学旅游课程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研学服务。在活动结束后与本馆工作人员以及被服务对象沟通,总结经验与不足,据此对工作和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形成文字材料,供日后学习使用。

3.2 多元主体合作,优化资源利用

推动基层图书馆与政府合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公共文服务机构的责任,也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内容之一。基层图书馆与政府合作,主要是获得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旅活动提供适宜的、舒适的场所,给予图书馆文旅服务政策优惠和经费保障,推进基层图书馆基础条件改善,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影响力。图书馆与政府合作也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从而精准施策,增强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鼓励基层图书馆与景区合作。文化与旅游本身就具有合作共生的内在属性,与群众或读者联系最为紧密的文旅场所,包含旅游景区和图书馆。图书馆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纳入自身服务计划之中,在景区和图书馆的协助配合下,拓展符合时宜的文旅融合形式。首先是图书馆借助景区场地资源,将总分馆制和文旅融合有机结合,建成景区书吧、景区民宿分馆,延伸图书馆服务半径。其次景区依托图书馆文化资源和专业人员,以景区中的物质载体为传播媒介,注入文化元素,如在游客休息区、旅游观光车、大巴上用文字说明地名由来,设立名人轶事解读牌,借助电子屏播放小视频展示地方文化,此外还有文创产品开发、地方剧目演出等。优化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配置使用,推动文旅融合服务向纵深发展。

3.3 重视场馆建设,创建文旅载体

合理规划图书馆场馆设计,营造文旅融合文化环境。在从众心理和“网红打卡”的影响下,场馆设计独特的图书馆成为读者旅游出行目的地之一。从场馆设计方面推动图书馆文旅融合,首先,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老馆,可以考虑对图书馆内布局装修进行重新设计布置,在馆内开设文化旅游空间,即结合馆藏文化资源开发,链接当地文化旅游景点,增强图书馆文旅融合粘性。其次,针对新建馆舍可以考虑在新馆开发建设之初就将文旅融合理念纳入考虑范围,从外观设计与科技体验切入,塑造吸引游客和读者的图书馆打卡点,打造现代化的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

兼顾馆舍内部文化内涵体现,将图书馆建成优质文旅载体。首先,聘用专职讲解员,设置文字内容展板,让读者知晓馆舍设计理念和文化灵感由来。其次,鉴于财政经费投入有限,可借力政社合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整合盘活馆内馆外资源,为图书馆文旅服务开展打牢根基。最后,在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处设立与景区契合的主题文化分馆,分馆应以小面积居多,体现“小而美”的精致,建成一个小型的文化传播窗口,扩大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影响力。

3.4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文旅品牌

因地制宜,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基层图书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社会组织的外部补给,应当从内在发力,发掘地方文化价值,提升基层图书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基层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图书馆要着眼于当地文化资源,用旅游的思维发展文化。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讲座,将特色文化中便于互动的文化元素开发为图书馆的服务活动,定期更新、有规律地举办开展文化比赛,以活动吸引更过的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活动中来。

创新产品开发,建设文创品牌。现有的文创产品主要集中于文具、生活用品范畴,基层图书馆可以此类文创开发为基础,考虑读者文创产品购买消费需求,丰富文创产品种类,建设文创品牌,提高知名度。比如,现在已有图书馆开始将视线投诸于食品领域,以当地农副产品为载体,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包装、广告创意等外宣环节,实现文创增收。

猜你喜欢
文旅研学民宿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孪生院子民宿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东胡林民宿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