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学习视角下的小学体育学科区域教研
——浙江省宁波市第11届特级(名)教师跨区域带徒实践研究

2022-03-30 12:09文/沈
体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师教研区域

文/沈 斌

一、问题提出

区域教研能够启迪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就学生能力发展,推动区域内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在推进区域教研建设过程中,也凸显一些“短板”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树立团队观念,保障教研有序运作?如何制定工作目标,加强教研操作探索?如何推展实践范式,实现教研生态改变?如何丰富管理制度,构建教研管理体系?如何促进成员交流,推动教研联袂提升?以上问题导致区域教研停留在表层,严重阻碍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制约着区域教研职能的发挥。

二、过程实施

(一)组织运作

1.双向“互动”,有序发展

(1)导师——精心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师带徒初期,导师对每位学员的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进行调研,并在带徒“首次论坛”中宣布教师发展规划目标,即学员“教师成长方案”。以“成长有痕”促发展,导师用“作业达标”的形式要求学员记录每一次教研活动。

(2)学员——对接匹配“自我发展需求”

每位学员根据自身的学历背景、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因素,在导师“教师成长方案”下宣讲三年的“教师个人成长意向”。每次教研活动后上交“反思作业”,记录学员自身成长轨迹,以期做到“研中长、研后思、研有获”。

(3)师徒——携手共建“高效课堂”

从“常态教学的高效化”出发,依托学员个人与集体智慧互融,开展师徒“对话名家更理念、同课异构研策略、网络诊断话智慧、校际联谊促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学员研前设计、研中驾驭、研后反思等能力。

2.着力“三化”,稳步提升

(1)学习行动自主化

带徒期间开设“首和末”的两个主题论坛:“首次论坛”是谈“个人三年规划发展”,旨在让学员树立三年发展目标。“末次论坛”是讲“三年带徒结业汇报”,旨在对话“三年后的自己”,是梳理与反馈,更是对照和鞭策。

(2)教研内容系列化

①理念引领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每次活动导师会特邀学科专家开展讲座,为吃透活用理念,学员把专家的讲座内容“音译文”汇编成稿,以便学员间多次研读与研讨。

②“分众”备课(表1)

表1 “分众”备课教研模式

“跨区”旨在“共进”,“分众”旨在“聚光”。秉承高品质、严过程、重实践,导师团提前一个月布置“研讨主题”,提出以“个人独立+小组团队”的备课要求,研前突破地区局域,“分众”教研模式下进行“分组、集体、个体”备课。

③“多元”上课

提升学员能力,凸显教研高品性,呈现多样课堂教学,以“多元”上课模式,在学生课堂实践中进行检视与反馈(表2)。

表2 “多元”上课教研模式

④“三激”研课

“一激”,抽签上课。课前半小时抽签产生上课教师,目的是激发学员课前抗压能力,营造“实战”氛围。“二激”,信息化听课。全员借用电脑“无纸化”听课,目的是激发学员适应大数据时代,与时俱进。“三激”,限时评课。学员延续“抽签”形式,并要求进行15min的评课,目的是激发学员对储备知识的动力、临场知识的“输出”及口才能力的提升(表3)。

表3 评课操作指南表

(3)运作形式规范化

①落实地方课程“三级”

有效落实地方课程即《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实行自上而下“三级”管理教研。第一级:研读与分析“省纲要”性质与内容;第二级:每学期举行2~3次集中教研;第三级:执行前两级,在“递进式课堂”和“分众联动”研修活动中呈现(图1)。

图1 区域教研三级管理流程示意图

递进式课例研讨,即“初磨试教、二次备课、三上研课”。初磨试教是学员领取通知任务之后对课题研讨初次试教;二次备课是学员通过线上研讨,对试教磨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三上研课是集体研讨时的课堂展示。在递进式课例过程中,有学员专门收集的课例以视频形式分类进行保存且形成多个课例库,以供后期集体观摩研讨。

“分众”区域研修,依据“地域邻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引领式、平行式、邻近式”研修群体。集中教研通知下发之后,先由小组内学员与片区“专家引领人”商定教研主题及内容,并落实教研时间、人员、地点,后由学员牵头邀请专家引领共生体教师校级实践基地现场研讨与改进(图2)。

图2 “分众”教研模式示意图

②形成区域教研“规准”

规准一,细化考评机制。在教研活动推进过程中,建立学员考评机制,并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每次教研对活动出勤情况有严格的规定,将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业绩考评之中,使学员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规准二,规范教研形式。明晰区域教研要求,规范教研方式。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线下钉钉直播、啃读会等系列教研活动,发挥教研的价值,促进学员提升教学智慧,提高教学品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表4)。

表4 市特级(名)带徒活动规范化教研形式范例

(二)优化创新

1.营造教研文化氛围

优秀的教研文化是促进教研组员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1)寻找“最近发展区”,形成学员培训驱动模式(图3)

图3 最近发展四区示意图

“特带徒”三年“首论”中,导师在对学员队伍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以“最近发展四区”为切入点,认真制订教研计划和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从而达到“以需定案,以需定训”,激活教师专业的最近发展区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设置“特色结业证书”,丰富区域教研评价机制

定制特色结业证书,重团体而彰个性,寓“特点”于“证书”,同时也寓意着导师们的肯定。“常规结业证书+优秀学员证书+特色结业证书”,三年里不同意义的三种证书,谱写了每位学员的“突出表现”,鞭策学员三年“出师后”继续坚持自己的特点,实现自我价值。

(3)举行“称重仪式”,创设区域教研仪式典范(表5)

表5 市特级(名)带徒小学体育学科称重仪式实施表

体重也是自律的一种精神象征,在市特级(名)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中加入称重仪式,象征着每位学员的自律和“骁勇善战”。因此学员们在三年里随时自查自省、坚持锻炼、保持身材,因为体育教师除了理论学习以外还会参加基本功、优质课、教坛新秀、技能大赛等,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掌控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2.锤炼学员核心能力

(1)课堂教学优化

每学期团队活动中加入1~2次片段化“主题式”课堂教学,如学练“三个一”的设计与选取,准备兼体能科学设计等;每学年发送1~2次“英雄帖”,邀请往届学员或其他区域的优秀团队进行“Battle”赛课活动;学员三年内总结较难的教学内容并扮演学生角色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员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参与课堂,引出不同的突发状况,进而更好地改善教学、掌控课堂。

(2)团队科研优化

教科研成果应全员化,人人有研究。为了提升学员的研究能力,导师团队每学年至少安排一次专家现场指导,提供长期咨询平台,以确保科研质量。然后将学员分组,群策群力,实现前期共同策划制定方案、收集素材,中期分工实施、实践验证,后期集中汇总、形成成果。学员根据个人所长参与其中,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实现共同成长,一起分享成果,让三年学徒生涯既有所学,又有所获。

三、主要成效

(一)聚沙成塔——汇编特色实践成果(表6)

表6 市特级(名)带徒小学体育学科实践成果

市特级(名)带徒10次活动的所有资料汇编成册共计300多万字。将三年来活动中所有学员上过的课刻录成光盘,将课题与教师信息同时录入,共计50余节,形成示范课例库,并把资料转换成码书,实现资源共享。

(二)泮林革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跨区域带徒教研三年来,学员获得了省级荣誉1人次,市级荣誉18人次,县区荣誉23人次,市级教坛新秀7人次,区级骨干名教师9人次;在教学比武等比赛中获奖省级1人次,市级8人次,县级25人次;开设讲座或公开课市级高达83次,区级82次;指导学生获奖58项。此外,学员有1项课题获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23项课题在宁波市规划课题、教研课题、专项课题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97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公开刊物发表,学员业绩大幅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磁场效应——提升区域教研品牌

宁波市第11届特级(名)教师跨区域带徒小学体育学科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学科组”,形成了“特带徒”磁场效应,提升了区域教研的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一线体育教师相信“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更远”。

四、结语

区域教研组织运作的良好形态开展,不是固定不变的运行模式,还需优化创新。创新即改革,其中教师教育理念改变是最先行的,在区域教研教师队伍中,虽大部分教师在专业自主与自觉性上呈现良好状态,但区域教研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致使部分教师出现应付现象。为了保障该活动模式继续延续下去,应在参与者考核和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上下深功夫。创新即智慧,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延续,如品牌教研组的拓展、“蓝带青”模式的再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教研有更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导师教研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区域发展篇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