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晓攀
标志设计少不了图形,一座城市的标志设计更是民俗民情的体现。民俗图形的形成和当地的生活习俗、民间传说、地域特色息息相关,从民俗图形的表达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特征,而城市标志的设计要突出此特点,要反映出当地的民俗文化、风情风貌,才具有代表性、领导性和识别性。在城市标志设计中,当地的民俗图形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民俗图形与当地城市形象
民俗图形的形成离不开当地地域特色和生活习俗。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从鲁迅先生对河南民俗代表文化朱仙镇年画的评价中,对民俗艺术创作的线条、色彩做出归纳性总结,也反映出民俗艺术创作离不开当地风俗习惯的客观现实,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
民俗生活是民间艺术创作的根源,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反映。河南有悠久历史,三皇五帝曾在此留下诸多圣迹,民间文化蕴藏丰富,这就造就了朱仙镇年画对于“神”创造的素材。河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姜子牙”“陈胜吴广”到“戚继光”“杨家将”,是历史名人也好,历史传说也罢,从来不缺王侯将相的创作题材。正因古时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了用泥塑对人物、战马的纪念,形成了现在的民间艺术“泥咕咕”。“几”字形的黄河流域贯穿了河南各地,河南又地处平原,温度适宜,这些自然条件为河南成为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奠定了基础,祈求降雨丰收、风调雨顺的愿望成为河南文化的一大脉络,为麦秆画材料的来源奠定了基础。
可见,河南民俗图形的创作来源与河南普罗大众的生活环境、习俗息息相关,创造题材、创造素材、材料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脱胎于现实生活。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和艺术体系,而其表现形式往往离不开绘有表达幸福生活、美好祝愿的民俗纹样,以此表达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
基于现实生活的素材来源,河南民俗图形融入了更多的地域文化属性。例如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区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风格。创作主体大多为民间手工艺人,取材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崇神意识,反映了农民希冀五谷丰登、富裕兴旺的美好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朱仙镇年画线条粗犷奔放,汲取了传统绘画技法及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又结合了自己简洁、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例如对神祇的形象塑造,特别突出头部形象,身体比例夸张,在画面布局上饱满、紧凑、严密,不留空白,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成为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浚县“泥咕咕”对于造型的表现是用泥捏出外形,不拘于细节,例如典型的“斑鸠”形象,用泥捏出外形,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斑鸠的羽毛、眼睛部分,在身体部位绘制各种花样。通常为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牡丹花卉或者点状条纹,在色彩上大都用原彩色,很少用调和过的中间色。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能使色彩起明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造型古朴拙雅,加之民间大红大绿的着色,使作品独具风格。又如河南的麦秆画直接取材麦子的支秆,用剪、贴、编等方式进行创造,保留麦秆原有的光泽,在创作题材上大多也选用代表美好祝愿的花卉、历史人物、当地的民间传说。
民俗图形在创作的过程中,从表现手法上大多不拘于细节,以朴素简单的创作手法表现,注重对实物外形的还原,通常表现为说明性的图画形象。在民间图形的选取上,大多以祈福、保平安、表意愿的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祝愿为题材,因此民间图形也大多成为寓意吉祥的化身。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和美好希望,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念。
城市标志设计要具有识别性和独特性,离不开特有的地域文化,当然这里的地域文化包含特殊的地理气候。河南三门峡市的城市形象标志是一只优美的天鹅,完美展现了三门峡这个天鹅之城。也正是三门峡宜人的气候造就了其天鹅之城的美称。又如河南平顶山市整体设计融合了平顶山最具有代表性和识别性的景观——中原大佛、山峰、鹰,展现出平顶山浩气磅礴的大好河山。当然地域文化并不是单指地理气候,三门峡的地坑院文化,被称之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居民居住方式、生活方式最好的佐证。新建成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现代建筑采用此“地坑”的建筑特点,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诉说着地域文化独特的魅力。
事物是变化的,历史的长河永未停息,这些依托落地在城市的发展,代表其城市形象的标志就不得不考虑城市的未来走向。如河南许昌——汉魏古都,北临郑州,西依伏牛山脉、中岳嵩山,东、南接黄淮海大平原,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许昌市的城市标志设计中,以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剪影和莲花、水波组成。以关羽“夜读春秋”象征许昌自古就是诚信之地;荷花寓意許昌的别称“莲城”和“半城荷花半城柳”美景,蓝色的水波展现城市景观水系,表明许昌着力打造首善宜居之地的追求。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视觉符号是对一座城市的资源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形象化、符号化的视觉归纳,不仅具有传递信息的基础功能,又是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够引导和帮助市民更加深刻地感知城市、认同城市。它是城市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社会历史文明与思维沟通碰撞的传播媒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是对城市生态符号和人文属性最准确的表达和传递。城市处于整个大自然的生态体系之中,是众多符号的载体。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运用好生态符号是对城市发展最基本的尊重和敬意。在变迁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遗址古迹和名俗风貌,形成了每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符号,生态和人文的交织交汇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生命,因此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展示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比如河南焦作的标志整体是以打太极的人的形象设计,太极造型代表了太极拳发源地,中间“人”的外形也是“焦作”首字母“J”与“Z”的结合,同时用蓝绿色代表了云台山的自然生态风貌,彰显了焦作的人文气息和自然风貌。1DD00931-FF1F-4701-A1DD-783DF9A7B2B3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政治背景和情感积淀,这些经过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城市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与现代符号相结合的手法,不仅是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例如河南南阳的城市标志设计,以南阳的简称“宛”字和诸葛庐为设计元素,将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凸显出南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识别性,突出体现了南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标志下面波浪起伏的水纹曲线用现代艺术的设计手法表现,代表着古老的南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亦代表南阳城市奔向未来,同时也象征着南阳的母亲河——白河。
民俗图形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的表达
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需要体现出地域特色,在设计理念上,要选取具有地域代表的视觉符号,在选取的过程中可以从当地的地理属性、气候风貌、人情风土等多方面考虑。比如,在河南洛阳的城市标志设计中,可以从历史文化古都入手,也可以从牡丹元素入手,洛阳是十三朝古都,牡丹的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牡丹花型较大,颜色艳丽,唐、宋又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强盛的代表。在唐朝美学中崇尚“繁”“华”“精”,这和牡丹的秉性相应,这也不难看出为什么牡丹是“富贵”“吉祥”的代表。刘禹锡的《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描写增加了牡丹的奇、美、多的神秘色彩,这些文学作品和历史属性让洛阳有了“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在对外宣传上,洛阳也打出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宣传语,强化了洛阳牡丹在国人心中的形象。统一的认知和强有力的符号特征让“牡丹”不止是一种花卉植被,而更多的是文化属性。这也是民俗图形的魅力所在。也不难解释洛阳的红绿灯变为牡丹图案能上热搜的原因。但在其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并不是说直接拿“牡丹”这个民俗图形作为其城市标志就万事大吉,一座城市的形象设计需要从历史性、未来发展,多维度、多角度综合考虑,“牡丹”作为洛阳城市的符号代表,只能代表其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洛阳除了牡丹还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旅游景区,丰富的矿藏资源,工业和农业发展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属于佼佼者。一些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全国领先,拥有各类科技机构600多家……这些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都需综合考虑。
在设计手法上,传统民俗图形的设计手法偏重具象的形象设计,还拿牡丹举例,在民俗图形中,要明显地区别花卉之间的特色,牡丹花瓣多重,颜色鲜艳,因此在民俗图形中会着重表现花瓣的层数,在色彩搭配上,也多选用大红大紫的配色。但在标志设计中,设计手法灵活,可以多种元素组合设计,比如字母、汉字、图形之间的变形,多以并置、连接、正负形的设计手法表现,甚至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做出动态的标志设计。在色彩搭配上以所表达的属性相关,并不局限与单个或者某个元素。
民俗图形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以及较高的识别度是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这不等同说在城市标志设计中民俗图形可以直接拿来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在这里就需要注意图形和标志设计的本质区别。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要考虑城市的地域属性、文化属性以及城市的发展定位,切勿全盘吸收民俗图形的设计。
“未来城市”“元宇宙”“智能智慧城市”这些热门话题一直在引领着城市的发展,高科技也在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赛博朋克风”“二次元”“虚拟体验”也是视觉表现常用的设计手法,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多维度的,综合人口综合产业的综合发展,在设计中切勿追求“短、平、快”的“网红”传播,抛弃文化属性和地域属性,一座城市的发展是深厚的、有沉淀的,一个城市形象的标志设计是代表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广大群众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
民俗图形的继承可以从民俗图形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入手,符号的寓意特征需要继承,在当地受众中形成群体传播更好地走出去。这就需要继承民俗图形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手法。比如民俗图形“喜相逢”式的图形设计,“喜相逢”是采用对称的设计手法,其取于道教“太极”思想,在河南焦作城市形象设计中,整体采用了此设计手法。又如民俗图形的“万字纹”首尾变化相接,寓意绵延不断,万福万寿的祝福之意。在河南南阳标志设计中,其中“宛”字的变形就结合了“万字纹”,结合了本地的特点又很好地和民俗图形结合,体现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民俗图形的运用中,要结合城市的本土文化和风情特点,继承民俗图形的美好寓意,在继承中突出特点。
郑州滨河国际新城的定位是国际化宜居的区域,意在体现生活的乐趣,在城市标志设计中选择了“蝴蝶”作为设计元素,在民俗视觉符号意义中蝴蝶代表着浪漫和生机,符合滨河国际新城的城市定位。在设计手法中,并没有完全继承民俗图形传统的设计手法,去繁就简,运用对称的设计手法,选取几何形“弧形”和蝴蝶的外形相结合,几何的弧形象征着高速发展的城市寓意,具有现代意义和未来的象征。
中国将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并形成五行色彩学体系,与中国原始的“五行”哲学观相结合。而西方的绘画和印刷色彩把色彩分为红、黄、蓝三原色,用色相色环调出色彩。我国古代民俗色彩的运用与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有着本质的区别。拿民俗图形的色彩来说,民俗图形大多表示美好的祝福和对生活的向往,色彩运用偏鲜明亮丽,大红大紫大绿是经常的配色,而且不过多调色,偏重用纯色,有夸张的形式感和淳朴的本意。而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用色则更多侧重于色彩的心理,红代表热情、蓝代表科技、黄代表年轻、活力……设计师要借鉴民间图形色彩必须要尊重色彩历史发展,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将中国文化特色巧妙融入当代设计与文化意识当中,能充分认知与了解民间图形艺术与色彩构成及背后的深意。
民俗图形设计在立意上偏重美好祝福、祝愿之意,设计手法以具象的现实实物为主,城市标志设计在立意上需要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未来展望,在设计手法上灵活多变,根据需求和應用场景而变化,因此城市标志设计中,要借鉴和运用民俗图形的文化属性和较高的符号认同性,取其优点,城市标志设计才能得到认同和有效的传播,成为城市宣传的名片。
作者单位:郑州经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DD00931-FF1F-4701-A1DD-783DF9A7B2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