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德里安·格尼“馅饼战”系列作品

2022-03-30 22:35赵晨曦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
关键词:历史

摘  要:艾德里安·格尼作为一名画家,他从自己的视角对二战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他坚持以自我个体的视角体验为基点,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语言,就历史记忆和人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描绘与解读。“馅饼战”系列作品也是格尼对历史记忆重新解读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艾德里安·格尼;“馅饼战”系列作品;历史

一、引言

艾德里安·格尼是一位罗马尼亚画家,1977年出生,2001年在罗马尼亚克鲁日的艺术与设计大学(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Cluj)毕业,是当代非常活跃的画家。艾德里安·格尼的构图、造型以及对光的使用深受欧洲古典绘画的影响,其能够从众多艺术家里面脱颖而出的原因,是由于他思想的前卫,这导致了他画面表达的内容和他绘画作品中所使用的技法都极富创造力。在这里,本文只摘取艾德里安·格尼众多绘画中的一套作品进行探讨,即 “馅饼战”系列作品。

格尼作品中的人物画,面部大都被油彩涂抹掉了,给人一种阴郁、不清晰的感觉。但看艾德里安·格尼1997年所画的静物(如图1),却不仅可以感受到他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还可以感受到他的画中有着很强的氛围感。笔者通过阅读了解到艾德里安·格尼出生在东欧社会的变革时期,儿时的格尼亲身感受到了专制时代经济的落后以及人们思想的禁锢,这一切都让童年的格尼感到不安。但当格尼在听自己的亲人讲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时,格尼发现他的亲人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回忆这段历史。这些回忆不同于官方对历史的记录,是他们那一辈人的青春故事。这可能是让格尼热衷于从自己的角度去描绘历史的重要原因。他坚持以个体自我的视角体验为基点,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语言,就历史记忆和人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描绘与解读。“馅饼战”系列作品便是格尼对历史记忆重新解读的典型代表。

二、对艾德里安·格尼

“馅饼战”系列作品创作手法的解读

(一)作品创作灵感的来源

艾德里安·格尼酷爱电影,电影对格尼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馅饼战”系列作品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1927年斯坦·劳莱与奥利弗·哈台的无声喜剧短片《世纪之战》和电影《三个臭皮匠》。“馅饼战”是无声喜剧短片《世纪之战》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在影片中滑稽又搞笑,但仍是一种暴力的模拟,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宣泄。“馅饼战”在格尼的画作中被用作了羞辱的图示比喻,二战这段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灵创伤,影片中的“馅饼战”就好似二战的缩影,被砸上“奶油馅饼”的人们被表现为暴力冲突中的受害者。

公众眼里的闹剧在格尼心里本是一种羞辱的暴力行为,聪明的格尼将二战中那些臭名昭著的人加入到了“馅饼战研究”系列作品里。如格尼在他的画作《馅饼战研究8/2/12》(如图2)中,希特勒的妻子便有着一张扭曲的“馅饼脸”。还有他的作品《馅饼战内景》,画中在希特勒总统府里的人做着滑稽的姿势,顶着一张模糊的“馅饼脸”。画中人的滑稽姿势便是来自于电影《三个臭皮匠》中小丑的形像[1]。看格尼的画人们不禁会想——画中人物脸上的“奶油馅饼”到底是谁扔的?是我们?还是画家自己对情感的宣泄?

格尼在“馅饼战”系列画中还有许多用于表现女性受害者形象的。众所周知,在现实的活中,女性往往是暴力的受害者。艾德里安·格尼在画中给她们穿上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服饰,画面之外的人将“奶油馅饼”砸到她们的脸上。画中的形象经过刮刀、画笔的涂抹,形象模糊又丑陋。观者通过艾德里安·格尼画中留下的信息,推测出格尼在画中想要表达的意图。格尼的画不仅给观者一种视觉震撼,同时也给观者带来思考。

(二)多媒体的合理利用——拼贴的艺术手法

艾德里安·格尼的代表作品虽以纯粹的油彩为主,但他完整的油画作品中却透露着拼贴的痕迹,格尼所选择的拼贴材料也是经过精心挑选设计。

20世纪初,拼贴艺术正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拼贴”一词来源于法语“Coller”,意为“胶水”,最先在绘画中进行拼贴的艺术家是毕加索。毕加索之后的勃拉克则以他创造性的劳动丰富了拼贴艺术。拼贴艺术通过立体主义作品正式进入历史舞台。艺术家通过拼贴将各种不同的元素巧妙组合在一起从而展现一个新的艺术形象,“拼贴”也因此发展成为立体派中的重要技法,拼贴艺术也由此得以发展。随着立体主义的影响,拼贴艺术的浪潮波及到之后的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大量的艺术流派[2]。格尼在馅饼战系列作品中也使用了拼贴的手法。

《馅饼战研究》系列中,《馅饼战研究18/2/12》《馅饼战研究5/7/12》和《馅饼战研究》(2013),都非常典型地呈现了把不同的图像资料剪辑、拼贴在一起进行重构。以《馅饼战研究18/2/12》为例,画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格尼将一个金发女人的头发贴在一个黑发男人的图片上,这是一幅将图片合并叠加后进行再创作的绘画作品。笔者通过阅读了解到,格尼在这幅画中的金发女人便是爱娃·布劳恩的特写照片。格尼通过这样的一种手法改变了图片原来的意义和内容,这样,原来图片上的男士布劳恩就以别样的形式挂上了奶油馅饼。

再以《馅饼战研究18/2/12》为例、画中的格尼将两张图片进行拼贴合并,使画布上的拼贴材料与画布本身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格尼又用富有激情的笔触进行涂抹和刮刀剐蹭,使最后的完成稿纹理鲜明、层次丰富。拼贴加上绘画,增加了视觉维度。画家直接在照片上涂抹“奶油”,让观者拥有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

(三)背景的精心布置

格尼绘画的背景布置深受电影的影响,格尼喜爱大卫·林恩和希区柯克拍摄的电影,他们在电影中把性感、悬疑、幽默融合在一起,充斥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戏剧效果,既具现实风格又超越寻常现实。格尼认为电影为他在绘画中的背景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对象。

在艾德里安·格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含有场景的画,如《馅饼战内景研究》(如图3)。画中以希特勒总统府内景(如图4)为背景,这使得观者会不由自主地将站在此背景中的人认定为与希特勒有关的人,或是这个背景中的人正是希特勒本人,画中人有着一张扭曲的“馅饼脸”,摆着一个滑稽的姿势,这种滑稽的姿势来自于电影《三个臭皮匠》中的小丑形象。通过空间背景的布局——滑稽的人和詭异的空间,如同一场舞台剧在我们面前开演。在《馅饼战内景》(如图5)这一幅作品中,画中的场景也被设置为帝国总统府内景。一个看似希特勒的人坐在背对着我们的沙发上,人物的面部模糊,让人看了甚至觉得有一些恐怖。这个人是这场馅饼大战的策划者吗?通过艾德里安·格尼的精心布置,使人们在观看时产生无限想象。

在艾德里安·格尼的画作中,大都涉及到近现代历史,这些作品画面场景大都阴郁黑暗,人物模糊不清,充满令人不安的氛围。他的绘画中出现了许多二战中的历史人物,例如,希特勒、赫尔曼·戈林、约瑟夫·门 格勒……纳粹发动的这场灾难性战争,在人类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格尼通过绘画的方式不断回看这段历史,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的痛恨。

(四)有笔触的绘画

笔触也是一种肌理,是画面审美的一部分[3]。笔者在互联网上观看过一个关于格尼涂抹颜料的视频,视频内容是格尼在一张白色画布面前,将画笔沾满颜料,用力地向画布甩过去,动作几近粗野。旁边有一位拿着话筒的人,他配合格尼的用笔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似乎是想将格尼笔中的情绪传达给大家。笔者并不认可这种做法,这样做更像是在哗众取宠。但从“馅饼战”系列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格尼用笔的激烈。在《馅饼战内景8》(如图6)中,刷子刮刀掠过的痕迹几近粗野,笔触激烈。画中还有大量的滴撒泼溅,充满动感,富有生命力,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效果。格尼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笔触也参与了画面的构成。比如在《馅饼战研究18/2/12》那幅画中,颜料在人物脸上有力、干脆的厚厚堆积,让画面充满了新鲜感。“奶油”与下面的人物不仅从肌理上,

也在笔触上有着明显的区分,这也使得格尼的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三、艾德里安·格尼馅饼战系列作品的启发

(一)保持个体视角的独特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拓宽了我们的想象力,多媒体图像也已经广泛运用到了绘画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丰富了我们的绘画资源。图像经过剪辑拼合呈现在观者面前,进一步拓宽了绘画作品的容量,为绘画艺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而艾德里安·格尼始终保持个体的独特性和对自我的清醒认识,他将各种资源为己所用,老电影、喜剧短片、互联网上的各种佚名图像……它们协助格尼以一种看似玩笑的绘画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态度。

格尼的绘画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是却具备了文学的叙事性,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中读到过去的那一段历史。格尼画中的意蕴一部分被表達出来,一部分又被他巧妙地隐藏起来,表现出来的部分引导观者发起联想,并通过想象解读出画者隐含的寓意。

(二)与时代同行

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发展了人们的想象力。同时,照相、摄影技术也推动了绘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艾德里安·格尼的绘画研究让笔者进一步了解到绘画的现状,使我们对绘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通过对格尼绘画的解读,笔者也深刻意识到艺术一定是当下的,深感自己不仅应该多去关注历史,还应当关注当下我们的社会,多阅读、多思考,保持对生话的热情。

四、结语

在对艾德里安·格尼“馅饼战”系列绘画作品的学习中,有一些认识或许还不够成熟,但通过“读”格尼的画,可以让我们重新回顾历史,感受到绘画艺术的魅力。“馅饼战”系列作品已是安德里安·格尼前些年创作的作品了,对于现今艾德里安·格尼的作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松坚.艾德里安·格尼:重构的历史与记忆[J].世界美术,2018(2):32-36,129.

[2]李建文,李松.浅谈勃拉克绘画中的拼贴艺术[J].大众文艺,2019(7):88.

[3]唐虹.笔触在近现代西方绘画空间中的表现[J].艺术大观,2021(13):28-29.

作者简介:赵晨曦,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历史
元旦的历史演变
历史重现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新历史
篡改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7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