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惠斯勒的一生都行走在冒险的边缘,他走向了一条与当时的画坛之风截然相反的道路。惠斯勒早期沉浸在现实主义中,后期走向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一幕幕美好的画面,形成了浪漫化的审美理想。他将饱受抵触的19世纪英国现代性事物以唯美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现代化,更以热血的行动表示了他对艺术真理的维护,被波德莱尔称为“现代生活中的英雄”。“从现实主义到唯美主义”与“现代生活中的英雄”成为惠斯勒艺术生涯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惠斯勒;唯美主义;现代性
19世纪的英国,整个艺术界沉浸在一种回归古代社会的道德主义状态,在英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但在众多道德主义艺术家之中,出现了一位“为艺术而艺术”,执着于纯粹艺术的唯美主义画家——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年)。惠斯勒认为,充满道德色彩的艺术准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虚伪,艺术在他们手里变成了道德教化的社会工具和装点门面的奢侈品。惠斯勒反其道而行,主张完全摒弃艺术的道德色彩,只专注于诸如色彩、线条、构图等形式美。惠斯勒积极拥抱现代生活,这与当时英国盛行回到中世纪艺术之风截然相反,也注定为他的艺术生涯带来足够的刺激。他甚至与当时英国极富盛名的批判家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官司。但是也有追随和崇拜他的粉丝,例如美国艺术家蔡司(William Merritt Chase,1849—1916年),惠斯勒的唯美主义深深影响了美国的现代艺术。惠斯勒成为19世纪后半期欧洲艺术家与时代关系的一个缩影。
一、从现实主义到唯美主义
19世纪60年代,惠斯勒的生活跌宕起伏,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他深受库尔贝现实主义的影响,创作风格偏向写实,例如其在1862年创作的《最后的西敏古桥》,创作初衷是纪念在1860年拆除的西敏古桥。这幅画的构图采用三分法,真实再现了西敏古桥热闹非凡的一幕。湛蓝色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流动的河流,远方的现代工业区、教堂、烟囱,天空之上仿佛蒙上了一层灰雾,河上的船只密密麻麻,人群在积极地进行作业。在这些现代化元素的包围之下,长长的西敏古桥位于画面的中上方,桥上的人群也在忙碌着。桥与河流、桅杆为一色,以深棕色、黑色、赭石色为主体,表现了一种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1865年,惠斯勒创作《蓝色与银色的和声:特鲁维尔》,其构图仍然采用三分法,画中人物伫立于海岸上,凝神望向海上的一艘白帆,而在海洋快要看不见的尽头,也有一艘白帆与之对应。画面以深浅不一的黄色为主色调,海洋和天空则加入了或多或少的蓝紫色,以黄色为主、蓝紫为辅的色调来表现画面的光影变化,简明欢快,整个世界仿佛包裹在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此时的惠斯勒已经开始走出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转向简明浪漫化的格调。1866年,惠斯勒创作了一系列创作题材为瓦尔帕莱索海港的作品,《灰色与绿色的交响曲:海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画面以清新的绿色为主调,海洋的流动感十足,船只在其上运转。天空以白、灰、黑融合,表现海洋上空的乌云。画面最前方巧妙地刻画了树枝,随风摇曳,为整个海洋世界增添了一些欢快动感。整个画面构造简约大气,他笔下的浪漫的理想化世界表示已经完全脱离了现实主义风格。值得点出的是,惠斯勒风格的转变与他受东方艺术的影响不无关系。惠斯勒对中国建筑、艺术、瓷器,以及日本版画都表示出了浓烈的兴趣,其在后期绘画中采用的青花蓝色调就是明证之一。1871年,惠斯勒创作的《蓝色与银色的夜曲》中,南美的海岸风格和泰晤士河像美妙的乐曲一样流淌在这块美丽的画布中。惠斯勒以青花蓝色为主色调,表现了夜晚的泰晤士河边美丽的景色,房屋建筑表现为漆黑的夜色,其中闪着点点灯光。惠斯勒将记忆中唯美的月夜河岸描绘得如梦如幻,岸边的人物大概是他自己,也沉醉在这美丽的夜色中,久久不愿离去。
在惠斯勒众多的绘画作品当中,有一幅署名权饱受争议的绘画作品——《泰晤士河》。这幅作品大约创作于1870年,创作题材是英国的泰晤士河风景。《泰晤士河》画面构图简约,以平面化的形式表现出空气中浓厚的雾气,在一片雾气中朦胧可见远方的伦敦塔桥。画面以黄色为主色调,夹杂黑色、红色,呈现出河上的光影效果和天空云彩的流动。有研究者认为,这很像莫奈的画风,也并非惠斯勒后期的唯美主义风格,可能并非惠斯勒的作品。这幅《泰晤士河》,从笔法上看,画面多呈现断断续续的小笔触以表现水面的光影和天空云彩的流动,更似印象派莫奈等人的笔法,但是,莫奈的风景画一贯没有如此浓厚的色彩。在色彩表达上,惠斯勒早期的绘画作品善用黄色为主色调,《泰晤士河》色彩堆积的形式,红色、黄色与黑色相间的色彩搭配,与惠斯勒早期作品风格重合,整体表达效果的确没有后期成熟的唯美主义画风那种轻盈空灵的气息。这在艺术史上的确是一个谜题。但无法质疑的是,惠斯勒在漫长艺术生涯中,完整地实现从现实主义到唯美主义的蜕变,标志着他个人风格的形成,也使他在艺术史上占据了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地位。
二、“现实主义生活中的英雄”
19世纪,进行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机器化的生活状态中,这不仅引起了文人政客的不安,也使艺术界生出一股抵制现代化的浪潮。艺术家们声称要回到中世纪艺术,回到中世纪的生活家园,艺术批判家们也为他们的抵制保驾护航。但其中也出现了应流而上,积极面对现代生活的艺术家,惠斯勒就是其中之一。出生于美国的惠斯勒为英国画坛带来了一股别样的空气,其现代性的创作特征影响了英国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打破了他们构建的封建艺术乐园,也成为英国美术走向世界现代艺术的重要动力。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年)称惠斯勒为“现代生活中的英雄”,这句评价名副其实。
惠斯勒的代表画作《最后的西敏古桥》《蓝色与银色的和声:特鲁威尔》《灰色与绿色的交响曲:海洋》《蓝色与银色的夜曲》等,其中都表现了明显的现代性物象,诸如现代工业区、烟囱、现代船只、电灯等元素。这些将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最早进入现代化城市的英国的现代化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蓝色与银色的夜曲》,十分明晰地表现了19世纪的英国作为第一个开始夜生活的城市,电力照明已经取代了煤气灯照明。惠斯勒在1870年后创作了大量的夜晚风景画作,并以“夜曲”命名。著名的艺术史家沃尔夫林对惠斯勒进入稳定成熟时期的风景画进行了如下描述:“连续的笔刷游移画布四方,制造出天空、建筑以及河道,缓缓变换色调。最终画面以船夫及小人形点缀,夜晚对岸灯火在河面上泄下平刷颜料垂直的倒影。”
大量唯美主义风格的夜景画有人欣赏,也有人心生排斥。惠斯勒正是因为一幅夜景画《黑色与金色的夜曲:坠落的烟火》受到了罗斯金的批评。罗斯金认为,惠斯勒将颜料罐打翻在画布上,还要观众付钱,这是一种欺骗。事后,惠斯勒以侮辱名誉罪为由向法院推出控告,与罗斯金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后的结果虽然是惠斯勒赢了,但罗斯金接受的惩罚只是支付10便士的罚款,而惠斯勒却因为这场官司耗费了大量的金钱。罗斯金实际上抵制的是唯美主义作风的艺术,他强力要求将艺术与道德结合,艺术要为道德服务。而惠斯勒恰恰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作风。因此,罗斯金与惠斯勒的官司代表的是艺术界的道德主义与唯美主义的争斗。罗斯金幻想着古代秩序可以重建,像伦敦的所有人那样怀有“乌托邦”的迷梦,认为安定可以一直维持下去。而惠斯勒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遏制,对抗资产阶级的方式也只能是让自己处于一种新的阶级。在“罗斯金与惠斯勒的官司”一事中,人们也真切地看到了惠斯勒以行动践行了他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对艺术真理的守卫。惠斯勒为艺术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也很好地诠释了“现实主义生活中的英雄”这句评语。
三、结语
惠斯勒从现实主义到唯美主义风格的转变留下了一条明晰的轨跡,他在平凡的生活世界中淡然地寻找美的身影,唯美主义和现代性艺术的标签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艺术生命中。
参考文献:
[1]耿幼壮.早期现代主义的孤独:詹姆斯·惠斯勒和19世纪欧洲文化问题[J].美术观察,2000(1):76-78.
[2]熊冰雪.似与不似:蔡斯与惠斯勒:在波士顿美术馆观威廉姆·蔡斯回顾展有感[J].美术观察,2017(4):143-145.
[3]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M].潘昌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9.
[4]赵昊.伦敦街头的波希米亚人:惠斯勒[J].文艺研究,2009(8):163.
作者简介:
周韵宁,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