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立足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活动课设计

2022-03-30 13:35李倩莹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铁军史料历史

李倩莹

尼克·曼德拉(Nikki Mandell)指出,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的宗旨是掌握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的专业探究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亦有同样的要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基于此,笔者尝试以“广佛英雄引领近代革命”为主题,指导学生通过探访广佛地区的革命遗迹,让学生体会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一、探究活动课的设计思路

广佛地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留下了辉煌的过去。笔者希望引导学生结合高中教材,探访广佛地区的红色革命足迹和英雄人物,研读历史遗迹中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共4个课时)。

选择下表中的1—2个革命史迹组织参观。

第一课时:主题解读,介绍史料基础知识——简介广佛地区部分革命遗迹、历史人物;介绍史料基本分类、整理史料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探讨——每个小组进行史料汇总、研读,教师跟踪每组学生的讨论交流进度,个别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困惑。

第三课时:课堂分享——小组展示,介绍广佛英雄人物相关事迹、精神风貌和对近代广佛地区革命的贡献。

第四课时:教师总结——对史料搜集和研究的基本步骤,英雄人物的评价和精神风貌,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等问题进行总结。

课后:小组成果展示——学生撰写活动反思、小组习作,利用学校宣传展板展示。

二、探究活动课的实践过程回放

1.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活动环节

为了让学生体会搜集史料、挖掘史料、提取结论的过程,在本次探究活动课中,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活动任务,学生在参观广佛地区的革命遗迹时,当场搜集一些与英雄人物相关的史料,进行小组研讨。以下面两个小组为例:

小组一:在参观佛山陈铁军故居时,学生被“陈铁军自述”复制件吸引,拍照带回来进行小组讨论。笔者在旁听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给该小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该文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节选一部分来阅读,看看能得到什么信息?说明陈铁军有过什么经历?与她所在的时代有何关联?该史料属于哪一类?有何史料价值?

该文案使用半古文的写作方式,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而且字迹潦草,很多繁体字,学生们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他们也因此感受到了历史研究的不易。最终通过小组合作,他们节选出了一段:

……严慈已为余订婚,即以是年出嫁。呜呼!陋俗相沿……父母向非不爱余等,何以于终身大事一生幸福所困,竟秘密进行不取当事人之同意。余观于同学中途结婚者数,皆不竟其求学志愿,余今日學业未成终身已定,既欠抗拒之能力又欠解决之良方,心如焚烧,欲即以此辍学,自暴自弃,感前途幸福更成绝望。忽忆吾师素以境遇自造为训,又曰凡事难于转圜之际,惟诚字足以感人。既定方针,精神为之一振。结婚后求学之志,对堂上渴求诚要,虽极勉强亦能如愿。语曰: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信哉。……

该小组汇报时认识到,通过阅读这个史料,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在20世纪20年代封建社会里的女性的无奈,但同时又为陈铁军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精神而折服。

小组二:陈铁军故居中两份报刊图片,一是1928年2月6日《申报》登载陈铁军、周文雍被捕的简讯,二是1978年《人民日报》4月2日刊登纪念陈铁军的文章。

通过网上搜索,学生又找到了一份80年代根据该事件改编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台本。笔者向学生建议,把简讯、纪念文章和电影台本三份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以下问题并解答:

问题:“刑场上的婚礼”是佛山地区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这是真实历史事件吗?刑场上发生了什么细节?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有何史料价值?

1928年的《申报》报导属于第一手史料,学生通过阅读简讯,还原了刑场中的很多历史细节(如陈铁军夫妇行刑前的表情、衣着、语言和刑场中其他人的行动等),对比1978年的纪念文章,《申报》的简讯具有更高的可信度。80年代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属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但具有很多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文献史料互证,谨慎使用。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第一手史料,还原历史细节,自觉分辨出80年代电影台本是依据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戏剧加工,对英雄人物的理解更加丰富具体。

2.基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素养培育

为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达到“历史解释”的素养,笔者整理了学生搜集的史料并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问题:联系所学知识,以上广佛地区的英雄人物,在教育背景和经历上有何相似之处?联系同学们搜集到的史料信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卅运动、广州起义、“一二九运动”、辛亥革命等等重大史实,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学生可以作出相应历史解释:20世纪前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潮;广佛英雄们的人生选择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方向。他们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都源自于当时社会背景的驱使。

由此环节引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社会发展、历史背景之下去评判,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当中。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就是运用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

3.基于“家国情怀”素养培育

学生通过以上多个自主探究环节,从个人经历、革命事迹、社会背景多个角度了解英雄人物,已对英雄人物有了丰富立体的认识,已具备作情感引导的基础。因此,在总结阶段,笔者提出了情感升华的问题:

问题:在你所了解的广佛英雄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根据以上小组合作的成果,请用一组词语为“广佛英雄”画像。

学生各个小组都讲出了最让自己感动的英雄故事,并总结出以下人物画像:“陈铁军:英勇倔强的共产党员”、“罗范群:热血坚强的抗战老兵”等。最后教师引导:广佛地区的革命英雄,他们的人生选择具有时代性,他们的人生道路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爱国是他们的人生主旋律。在近代民族革命高涨的背景下,英雄人物的人生选择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方向选择。

三、教学反思:设计“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的探究活动

1.有逻辑:根据五大核心素养的关系,设计教学环节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存在着逻辑联系。“时空观念”是打通所有史事脉络的基石,“史料实证”是搜集史料、分析问题的途径,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要遵循“唯物史观”的客观立场,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获得“家国情怀”的情感提升。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并非要求学生达到史家研究的高度,而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研究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把五大核心素养贯穿其中。在本课题的探究活动中,笔者按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逻辑思路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还原一些历史细节、亲历一些历史情境、使用一些研究方法,体会历史研究的基本步骤。

2.有求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转变教学方式

历史研究就是一个求真的过程,引领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是要求学生要有求真的精神,“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而非只会接受书本中的一堆结论。探究活动课堂应该以学生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主导来设置教学任务。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小组合作探讨、课堂分享、小组成果展示环节都由学生主导,教师作为旁听者,及时跟进小组进度、提供反馈建议、进行方法指导。阅读史料、查找资料、分析联系等都需要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在做中学”,多次训练后迁移到“在学中做”。简而言之,如果史家研究重视的是研究结果,强调的是求真的“真”,那么历史教学就是重视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强调的是求真中的“求”[2]。

3.有学术:利用文物史迹创设新的情境,提供学史方法

文物古迹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研究对象,历史遗迹可以弥补文字記载的空白,更让历史知识从课本的神坛上走下来。本次探究活动课堂的主题,选取“广佛地区的英雄人物”作为研究对象,给学生提供了部分广佛地区的革命遗迹,学生一开始就被这一份广佛地区的历史底蕴所撼动。与传统的历史教材相比,这些革命遗迹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科书,给学生构建了真实的学术情境。

另外,学术性还体现在研究方法上。“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等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研究方法。笔者给学生提供每个研究步骤的指引:“发现问题——简介如何搜集史料——提取史料的信息——史料的类型是什么——史料的出处和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史料作者的目的——联系知识储备进行历史解释——有无其他史料可以互证——得出结论——联系现实、有何启示认识”。这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研究的基本步骤,进而形成对历史文化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营造出有学术味道的学科课堂。

【注释】

[1]邓凌雁:《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 ——美国中学历史教学新理念研析》,《历史教学》2014年第11期,第61页。

[2] 张汉林、李嘉雯:《论学科核心背景下的史料阅读》,《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1年第5期,第52页。

猜你喜欢
铁军史料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捧读《铁军》《大江南北》
怕什么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