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六出祁山

2022-03-29 00:05:31黄岩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诸葛亮

黄岩

摘要:北伐中原一直以来都是诸葛亮的理想,蜀国的既定国策,无奈后期荆州丢失,诸葛亮没有选择只能六出祁山,相对于固守蜀地,出兵子午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绝不是穷兵黩武,更不是自取灭亡,恰恰是一种有效的、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诸葛亮;六出祁山;正确选择

引言:“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三国演义》,因为小说的影响力较大,所以“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代名词。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由诸葛亮出击的有五次,而真正出兵祁山的仅有两次,无论诸葛亮出兵哪里都是北伐曹魏之战,都是以弱攻强的战争,于是这场战争历来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是妄动干戈,有人认为是穷兵黩武,有人认为是自取灭亡,本文就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正确性粗略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隆中对,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正确性

曹操控制北方,实力雄厚,南方孙权根基深厚,只能联合孙权对付曹操。所以北伐是唯一的选择。“天下有变,则命荆州之军,益州之众,两路出击,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这里北伐成功有三个条件,其一天下有变,其二兵出荆州,其三兵出益州。很明显北伐中原荆州应当是最主要的,益州作为进攻中原的后勤基地,因为益州易守难攻,易守不易出击,而荆州可以北上攻击宛城与许昌直逼洛阳,可以说是一个发起进攻的好地方。后期失去荆州,兵出益州也是无奈之举,即便这样也是对隆中对政策的执行。

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凝聚人心,争取舆论支持

诸葛亮连年用兵,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百姓仍然信任他、支持他,出现了“田畴僻、仓廪实、蓄积饶”的大好局面,如果不北伐,人们的正统思想会逐渐淡忘,凝聚力、向心力也会荡然无存。

更何况蜀汉内部并非团结一致,北伐中原也是化解内部矛盾的一种手段。蜀汉内部,一直存在着三大派: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这三大派之间有联合,有拉攏,也有打压,但是矛盾始终无法调和。荆州派大多以军功上位,他们希望安定后继续北伐,回到中原,而对于蜀中豪强来说,安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对外战争,一方面加重赋税的征收,物资的消耗,另一方面也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荆州派和其他两派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蜀汉内部的矛盾斗争一直存在,甚至最后的灭亡也和矛盾斗争有直接关系,所以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得不说有转移内部矛盾、凝聚人心的因素。

三、六出祁山与子午谷之谋的正误之别

六出祁山和子午谷之谋本质上都是北伐中原的体现,只是他们的战略意图有所区别。

我们首先说六出祁山,大部分人认为诸葛亮打了六七次,一次也没攻破魏国,就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是错误的,这是没有看清诸葛亮真正的战略意图。第一次北伐攻打凉州这确实是诸葛亮的意图,因为凉州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拥有凉州进可攻退可守,可以弥补失去荆州的不足,况且凉州人口众多,出产粮食,更为重要的是凉州还有古代战争的重要资源——马匹。凉州同时又远离曹魏的政治中心,防守比较薄弱,这些都是诸葛亮的意图,所以这是诸葛亮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诸葛亮失去占领凉州的最佳时机,曹魏有所防范后,诸葛亮连续攻击魏国五次,不仅要得到凉州,还想得到长安,显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这样做了定然有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一开始诸葛亮就没有夺取长安的意图。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汉最弱,那么曹魏最大的敌人是吴国,所以无论蜀汉怎样攻打曹魏,曹魏也不可能把蜀国当作最主要的敌人,当魏吴真正出现火拼的时候蜀国的机会就来了,这也就是司马懿防守的原因。何况长安是魏国西部重镇,失去长安,都城洛阳就不保,那么魏国会置之不理吗?至此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子午谷之谋是否可行,其实当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并非长安时,就意味着子午谷之谋是不可取的,除了上述原因外,我们可以看到奇袭子午谷根本行不通,子午谷是从汉中到长安四条蜀道最难走的一条,即便到达长安,长安易守难攻,能否攻下有待商榷。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真主动进攻蜀汉,曹真的进军路线就是子午谷,结果大雨连绵一月,曹真走了一半,到了九月,曹真大军退出了走了一半的子午谷。那么蜀汉军队又何能奇袭呢?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把握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就能断定到底谁对谁错。

四、六出祁山是扰敌之术,更是制造灭魏假象

三国之中蜀汉最弱,魏国最强,如果埋头发展不问世事,吴国灭亡后,蜀国也是翁中之鳖,主动出击攻打魏国,必然之中或许还有偶然,隆中对当中说天下有变,这个变不仅仅要等待,还可以创造,万一对手出了昏招或许还有获胜的可能。这样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诸葛亮在战争中寻找机会,也是在战争中消耗其军力国力,蜀国全国不过十几万兵力,用于北伐能有多少,而魏国边疆驻守部队就达二十多万,诸葛亮虚张声势,大举进攻,防守更难,投入兵力多消耗就多,而且诸葛亮还善于把战场放在魏国的领土上以战养战,每次北伐都是主动撤退,几乎没有多少损失,还小有获利。魏国就疲于奔命,不堪其扰。

诸葛亮六出祁山打了很多次,基本上等于没打,每一次都是气势汹汹地来,却恰到好处地离开,第五次交战中司马懿损失三千多人,这是历次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双方好像在演戏,魏国要灭蜀国远远比蜀国灭掉魏国容易得多,但是魏国没有大举进攻蜀国,这就意味着魏国并没有把蜀国当作主要对手,如果魏国大举进攻蜀国,那么得利的一定是吴国,诸葛亮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大胆地进攻魏国,进攻魏国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利,二其实就是演戏给吴国看,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假若蜀国不去攻打魏国,那么吴国会不会攻打魏国呢?我想不会,因为三方鼎力任意两方的削弱,得利的一定是剩下的一方,可见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得不说有演戏的成分,诸葛亮北伐的最高预期本来就不是消灭魏国,他的目的一是促成魏吴真打拼命,二是促成魏国分裂。第一个目标其实很难,因为吴国也希望如此,第二个目标诸葛亮实现了,杀了魏国名将张郃,促成了司马懿分得了魏国的权利。

基于以上原因,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绝对是正确的、明智的、务实的策略。

猜你喜欢
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
幼儿100(2023年37期)2023-10-23 11:38:48
诸葛亮喂鸡求学
倒在五丈原上,是诸葛亮的命运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诸葛亮喂鸡求学
不划算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6
也说『个个孔明诸葛亮』
对联(2011年20期)2011-09-19 06:24:52
诸葛亮首次北伐新议
军事历史(2003年3期)2003-08-21 06: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