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2022-03-29 00:05:31陈琴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艺术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陈琴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思维方式在此阶段能够得到积累和提升,从而形成独立完成的语文认知系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意义,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优化教學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艺术美;教学方法

引言:我国的教育改革催生了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目前,教学的艺术性已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本文围绕“如何运用艺术美进行课堂教学”这一主题,从美育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探讨如何让学生受美的影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通过美的课堂、美的语言和美的情感三个方面来获取知识和提高相关技能。

一、构建美的课堂

良好的教学氛围,愉悦的教学环境,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环节,营造一个美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美的课堂的创建者。有理由相信,对知识的主动吸收内化总是优于被动的教授。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在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设计合理趣味的教学情境,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要丰富教学情境的内容,在学习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本单元《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四篇课文,为学生设置单元性的主题教学情境,即课本剧的改编。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介绍了如何课本剧从选取到分角再到表演的过程,教师在开启本单元教学时,可以首先将这个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仔细领会人物内心活动,通过文字描写感受故事背景和历史沿革。最后,在本单元教学完成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每个小组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段落,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角色分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话改编,动作、表情加成,以及必要的服装道具。最后,在班级开展课本剧展演,优秀的小组可以作为教学节目在校园艺术节上展示。课本剧的改编是一种既有趣又能够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本知识的教学形式,学生为了更好地表演角色,会积极主动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还是武松的威武勇敢;无论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无畏勇敢,还是宝黛二人的向往自由、渴望幸福。都能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使用美的语言

语言,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工具,不仅仅是讲出的话,更多的是讲话的态度、语调、情感。教师应当作为美的形象为学生展示语言的魅力,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板一眼、乏味难解、不苟言笑,或许能以严厉的态度控制学生,但给不了学生美的享受。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注重的心理的健康成长,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教师春风化雨的指导,温柔亲切的教学,生动形象的讲解,那么学生自然会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语文学科。小学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更加生动、准确的感情表达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在享受优美的艺术的同时,学到知识。此外,不同的文学体裁或思想主题,运用不同的语调情感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感,体会文学魅力。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上《秋天的雨》一课,这是一篇极浪漫地抒情散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色彩、丰收的景象、深秋的动植物等一幅曼妙的秋之画卷。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的生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来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语言的奇妙。教师需要用温柔的、充满希望的、浪漫的语调来为学生范读,在朗诵时可以播放欢愉的轻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秋天的雨中,结满果实的田野,开满山野的鲜花,忙忙碌碌的松鼠和青蛙,在优美的朗诵中,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梵高的画中,感受金黄的稻穗和灿烂的向日葵。教师运用美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奇妙的想象力,体会文字的美好和力量。

三、体会美的情感

课本中所表现出的来自作者的情感仅仅只来自于文字,学生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来自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流露出的真挚、热烈、鲜明的情感,是学生能直接体会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纯洁、高尚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按照入情、动情、析情、移情的情感转移原理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包容和爱护,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同时与教师达成共鸣,才能更好地接收教师所传递出的情感态度和知识内容。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六单元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景画卷和富饶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需要以饱满的爱国情感为学生介绍作者眼中的小兴安岭,让学生在学习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体会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对小兴安岭四时风光的喜爱,才能在向学生介绍时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情感。儿童的内心是纯洁的,与此同时,儿童也是最聪明的。教师不可低估儿童的洞察力,只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地引起共鸣,做到移情。

此外,“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为学生创建美育课堂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吸收内化,形式了自我的美学体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在春天时去看看柳枝的绿芽,池塘的蝌蚪;夏天时听听蝉鸣,摇摇蒲扇;秋天逛逛麦田,看看落叶;冬天去烤一烤篝火,堆一堆雪人。在体会四时,感受人间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真正的形式自己的美学品味,有自己的审美能力。

结语: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育人的艺术,语文课堂中创造艺术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心灵和感情去发现、聆听、感受和领悟文学和生活中的美。教学任务需要完成,给予学生美的启迪,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情操也需要做到。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美学品味,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在熟练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的教育融入进课堂中,将教育的过程变成一场感受美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宏.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J].小学生(下旬刊),2020(03):10.

[2]闵代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0(30):173-174.

猜你喜欢
艺术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24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3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