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心理变化及如何克服困难

2022-03-29 00:40方佳欣郑悦敏
客联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学生

方佳欣 郑悦敏

摘 要: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大学生是主要的社会发展动力,担当着祖国复兴大任。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可见大学生在社会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时期是青少年成年后的初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心理活动在该阶段显得非常活躍,但是心理素质还处于正在形成阶段,不趋于稳定状态,很容易改变。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心理变化。

关键词:中国;学生;大学时期;心理变化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但在该时期,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他们的生活,一部分人会面对较难克服的难题,再加上自身心理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容易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根据目前数据显示,大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群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就业、继续升学等各方面压力,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本文针对中国学生在大学时期面临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其如何解决该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国学生在大学时期心理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快使得各类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交往也演变的愈来愈复杂,大学生是社会发展链中的关键人群,在这时期内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心理也因此会发生变化,如:在中学时的目标大多只有一个,就是考取一个好成绩,从而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为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奠定基础,而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建造祖国的高级专用人才,因此你不止要专业知识学透,还要有社会实践,综合测评等等,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更高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遇到一些较难处理的难题容易陷入迷茫的状态,会感到焦虑、抑郁,但这种状态在短期内得不到解决,在内心不断积聚,在初期时可以通过自我消化达到一个暂时压制的效果,但长此以往,这种状态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自暴自弃是心理变化最为明显的表现,如:有些同学在遇到不能处理的难题时候,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沉迷于游戏、旷课,以至于期末考试不及格,最终挂科重修。除了自暴自弃,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焦虑也是一种表现,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数据为:调查大学生总人数为8446人,平均年龄为20.1岁,其中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抑郁以及焦虑的倾向,睡眠不足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在调查中,有43.8%的大学生表示其在一周中有几天存在睡眠不足的状态,7.9%大学生表示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难以满足睡眠需求,4.4%大学生每天都会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通过该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睡眠问题对大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大部分学生由于日常事务较多或碰到棘手的问题,所需时间较多,因此需要花费大部分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的缺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身体得不到放松,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成为心理问题的诱因,焦虑、抑郁等情况不断产生。各种因素杂糅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像是一块巨石,不断滚动变大,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变化,在大多数时候找不到发泄口,从而产生压抑心理。围绕大学生心理变化这一方面,本次调研通过线上问卷形式对周围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研。此次调研总共调研大学生人数为50人,男生占18%,女生占82%,大二学生占16%,大三占80%,其他占4%,通过该问卷数据并结合其他数据对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概括。

影响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具体概括为几个方面:

(一)性格和人格缺陷

性格以及人格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心理问题是由此影响并不断加剧的。在此次实践调查中,我们对导致性格和人格缺陷的原因进行了一个总结:首先,是自身意志以及思维的缺陷,由于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身为社会中的一个关键群体,要面对学业、工作以及其他方面带来的压力,在遇到难以克服的挑战时,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意志薄弱的人则会陷入“三分钟热度”的状态,萎靡不进,比如:沉迷游戏逃避现实,在做一件事情时假装很努力安慰自我,今天选择考研、明天选择考公,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等。长久以往,在这些状态下,个人的性格和人格会出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心理问题也会接踵而至,焦虑、紧张、逃避心理随之而来。

(二)遗传及心理障碍的影响

精神以及心理障碍由很多因素导致,有来自先天性,也就是家族遗传或者基因影响,也有来自后天性,如疾病或者事故导致,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评价的心理障碍是影响最大的。在这次线上问卷调研中,部分大学生存在以下心理状态,有学习焦虑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60%,人际交往弱势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50%,情感挫折心理状态的占26%,存在过敏性认知反映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36%。从这些数据可分析出,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影响占幅较大,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三)环境影响

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带给大学生一些倾向性的心理问题,如: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越来越看重个人学历,许多大学生会选择考研,在2021年考研人数达到37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研究生报考人数年年攀升,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现阶段大学生而言,社会竞争力无疑越来越重,社会环境的各种要求就像是一块巨石,在无形之中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压力。生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现阶段教育中,城市与农村的教育仍旧是不平衡的,在大学中,这种情况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城市教育偏向多元化发展,但农村相较于城市,其教育系统仍不够完善。本次调查针对该情况对身边所熟悉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采访,以商业英语专业同学的回答为例,在大学期间,该同学所接触到的部分城市同学都具备有较为流畅的英语口语能力,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英语课程,但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之前的英语学习中对英语口语的注重程度不高,英语口语成了自身的弱项,这使得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十分吃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便会产生消极、焦虑等状态。可见,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

(四)家庭因素

原生家庭的氛围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过得更幸福,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较差的家庭氛围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伤害。如近日来备受关注的吴谢宇弑母案,在该案件中,造成吴谢宇犯罪的原因之一便是其原生家庭,通过他的描述,在生活中,他更多是听从家人的安排,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自己的内心,迎合他的父母,特别是希望得到爸爸的认可,在经历了父亲离去的悲痛后,吴谢宇的内心渐渐发变化,在案件分析以及吴谢宇的自诉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想法与行动不是偶然起意,而是压抑许久的爆发,最终酿成大错。从该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大学生在自我学习以及成长的过程中,家人的陪伴与影响至关重要,好的家庭环境会带给他们直面困难的勇气,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抚慰,就像近日来备受关注的谷爱凌,她有多个身份,是运动员、学生、也是时尚工作者,她在采访中一直会说,她会将困难当成自己的动力,从而不断向前,她是冬奥会冠军,是斯坦福的大学生,在采访时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家人给予了她足够的爱与尊重,特别是她的母亲,她带给了谷爱凌坚强的意志,在适当的保护中给予她自由,让她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在自己的兴趣中游荡。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就是精神的寄托与休息地,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社会支持条件不足

通过生活环境我们可以知道,社会支持条件不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理论的教授,还需要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在相关数据中显示,2020届大学毕业生共有874万人,相较以往增长了40万人;2021届大学毕业生共有909万人,相较以往增长了35万;2022届大学生毕业生预计共有1076万人,相较以往增长了167万人,增长势态十分猛烈。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所示,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形下下,总体就业形势虽然保持稳定但仍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求职难、就业难等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还需要加大力度去解决。在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下,社会为其提供的条件仍旧是不足的,尤其是从2019年起,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就业率低仍是需要关注的热点之一,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如在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2021年毕业生就业率只有34%。大学生求职之路缺少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心理伴随着其社会压力杂糅在一起,部分大學生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甚至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例如,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在没有经验、找不着工作的情况下,或者在工作中因为一点事情就被老板凶、同事骂,可能在心理上会产生对工作的厌恶,怀疑自我能力,这些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打击。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国学生解决在大学生时期的心理历程问题的对策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得到充实,但是逐渐累积下来的压力最终也会爆发,成为压垮人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学生这一群体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环境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内心的治愈,接受教育不仅是接受书本知识,也是让他们认清自我、感受自我,从而克服内心的烦躁,提升自我。但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问题呢?此次调研总结了一下几个方法:

(一)克服自我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困难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要去全面了解事情的真实性,避免极端与偏见,不能被自我结论所影响,避免心理不平衡现象产生,摆脱自我情感的过分注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实践自己的目标。王小波曾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心理障碍本质上也契合这一点,大学生在处理一些事情时自身的欲望大于自我所具备的能力,又极度缺乏应有的耐心以及自信,总是达不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所以,大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应及时消化不良情绪,克制自己的欲望,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了解自我,提升自我能力,懂得向亲近的人倾诉,从而获得精神的慰藉,克服自我心理障碍,建立积极的心态,正确处理工作、学习、休息之间的关系。

(二)完善社会系统,加强关注度

社会系统的完善对于大学生的帮助至关重要,就业、求学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许多大学生在处理这两大难题时会受到理想与现实不同所带来的打击,极易产生消极心理,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学习平台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次的线上问卷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加强进行心理健康宣传的占74%,而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的占82%,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占86%,在学生群体中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占72%。而大学生最需要辅导的项目中,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的占86%,介绍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占78%,解决一些思想纠纷占70%,恋爱方面的引导、指导占54%,在自己悲伤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占68%,在难以自控时予以提醒与帮助、约束占72%。

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长必然导致职业岗位需求的增加,就业岗位不足使得大学生群体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因此,政府对于社会系统应作出相关改善,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加强大学生就业保险的立法工作,保障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构建就业保障服务机制,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建立心理服务平台,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求学等问题时候提供心理倾诉场所,及时提供有益帮助,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现实,走出焦虑、抑郁、消极心理,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了解需求,提供帮助

1.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

学校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环境,应该完善就业辅助系统,除了提供专业知识学习之外,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开设相应的讲座以及解答处,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及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如介绍可靠的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企业的相关信息,在招聘季时多引进优异企业,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是主要的社会发展动力,担当着祖国复兴大任,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否顺利,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但是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各个大学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架起学校与社会、职业准备与未来就业沟通的桥梁。

2.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在大学期间,许多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缺乏一定的认识,处于一个认识模糊的状态,学生的就业知识掌握范围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充,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就业指导教育力度,通过课堂以及线上视频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指引学生找到正确的职业方向。在了解相关就业知识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并做好个人规划,在求业时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更为清晰的自身定位、做好职业规划;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科学定位,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3.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

学校以及社会心理机构在学生遇到就业瓶颈,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时,应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并鼓励学生,给予精神动力,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在原生家庭中,家长应该与孩子们多多聊天,通过亲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正确疏导大学生的不良心理。通过新学期的教育,来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老师在关注学生教学与知识传递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與学习心态变化,变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老师们要保持足够耐心,对学生循循善诱,多加鼓励和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化,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班级的班干部应该积极营造班级氛围,增强集体学习生活的吸引力和归属感。心理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划与设计,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加强危机预防。

三、结语

中国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心理变化需要自身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应该消除消极情绪对自己的捆绑,克制内心深处的急于求成与避难趋易,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直面核心,咬紧牙关去突破每一个难题。社会应该对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舒缓他们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心态,为他们搭建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

参考文献:

[1]“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引导对策[J].冯才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河西学院心理测评的结果[J].白丽娟,王欢.河西学院学报. 2021(02)

[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郝钊慧,耿希峰.决策探索(下).2020(02)

[4]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5] 屈子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2):78-79.

猜你喜欢
中国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