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负增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建议

2022-03-29 23:52李建军
天津教育·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知识点数学

李建军

随着教材的不断改编,中学生在高深的课程学习中逐渐失去了方向,减负已成为时下热点话题。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以规范中小学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共鸣。本文主要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减负增效展开论述。

一、减负增效的主要意义

减负增效,首先应科学把握“减”与“增”的关系,减去的范围利用增去填补,实现二者辩证统一。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知识教育是这一项工程的灵魂所在,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美育、智育以及法治教育则是系统工程中的结构框架。减负增效要求教师在新时代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德育、智育,重道德修养,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重视体音美等艺术方面课程,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建议等。改善传统以成绩定好坏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重文化知识,重视考试成绩,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从本质上减负,并将缺失的部分利用“增”进行填补。新时代应加强中学生素质教育,端正学习思想,科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养成勤劳、节约、求知、集思广益、博学慎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品格,在人际交往上养成礼尚往来、温文尔雅、团结友爱、自尊自强的自我约束行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除了转变教学理念以外,提升效率也是减负增效的前提。减负不是教育目的,而是将学习变成有意义的事情,转苦学为乐学,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是正相关的,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教学成果远在填鸭式教学之上。数学知识复杂抽象,教师亟须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知识悬念,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知,产生学会而后快的自信。此外,教师还应重视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敢问、敢答,才能发现问题的存在,才能在质疑中提升自己。因此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教学与问题一体化发展的全新课堂。对于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来说,敢于提问不是教学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在勇于发言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中有问题可问、会问,进而提出高价值的问题。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有价值的问题必定是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之上的。

减负增效主要包括在新时代教育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校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在校学习效率与成果相互协调;创新作业设计,削减数量,改善作业批改对策,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欣赏学生超乎他人的优势;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不断的加强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师德水平。减负可以看成减去对教学意义不大的板块,增效就是提升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掌握有价值的内容,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原则,通过科目的不同之处构建相对应的减负增效实施策略,真正实现教育价值。

二、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贯彻减负增效理念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教学目的要达成

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建立在教材内容上,还应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基础,力求每一节课达成规划目标。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师可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内容宏观区分为四大板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板块的知识被编排在不同的教材册子中,知识点又存在串联,相互之间又具备知识点的系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优化教学方案,调整课件内容,删减或增加需要传递的知识,根据实际需要来切合教学目标要求。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分析数学教材,对其中能整合的内容,一定要将其联系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数学知识网络,同时增强学生的整合意识以及系统性思维。比如,在七年级上册需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九年级上册需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就是递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七年级和九年级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实现贯通教学。另外在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中,学生就会初步接触三视图。在这一学年学习的是比较浅层面的三视图知识,而在九年级下册,学生就需要深入学习三视图这一部分知识。可以看出,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逐渐让学生深入学习的,但是在一开始接触时,就应该给学生建立一种深入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能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便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基础。

(二)课堂教学氛围要和谐

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必须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互动的主要途徑。学生在回答问题遵循答错了可以重新答原则,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重新提问,想不起来的内容可以慢慢想,自己有异议可以及时表明。课堂是教学基地,既是教师的平台,又是学生的平台,因此教师应将课堂小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知识概念抽象,逻辑推理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并非教师的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完成教学,在减负增效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适当与学生互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高难度知识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对课堂融洽氛围的营造。比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数学情境中,去理解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还可以在课前设置一个有趣的话题,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以更轻松的状态融入其中,整体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比如,在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从方程的历史引入,让学生说一说是否知道方程的由来,结合教材中阅读与思考部分的知识,让这一讨论话题内容变得更丰富。学生可以在这一讨论过程中,接触更多的和方程相关的知识,也能对这一部分数学知识的印象以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提升后续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重点要突出

学习贵于积累,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学习收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将知识点缩到最小范围,即每节课堂需引导学生掌握一个知识点。数学侧重于实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尽可能避免知识点的堆积,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剖析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例如,七年级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其中有一道应用题型,反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主要应用方式,其介绍了待定系数法,教师可以适当删减这一板块,将二元一次方程教学作为重点,利用例题或者课后习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反复的巩固练习中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教学的重点更突出,同时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就需要对课堂进行一定的拓展以及延伸,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这一目的是很容易实现的,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数学课堂。比如,教师可以将本节课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这种有针对性的视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帮助。有很多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可能在课堂上一时间未能顺利理解这一部分知识,但是如果再给他们一些时间,或者让学生换一个场景,再次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学生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比如,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就可以用微课视频或者课件展现一些关键点,如移项法则,便于学生查漏补缺,攻克重难点。而将这些知识单独展现出来,也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些是重点部分,从而让学生重点把握,进入高效学习。

(四)课堂教学容量要适当

教学容量适当主要是指章节里面的部分知识点复杂难懂,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对于相关知识进行分解,重新构建知识要领,引导学生分段探索。反之,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还无法获得学生对于知识的认可,甚至处于懵懂状态。结合减负增效的运用,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兴趣点所在,结合情境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教学容量要适当,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掌握能力上。对部分教学容量较大的知识,教师可以相应的分解,但对教学容量小的课程,教师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例如,七年级教材中“平移”这一课程的学习,教学容量相对较小,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建立在平移基础上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容量较大,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间断性将其分解,进行多次授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知识之间的串联性与相似性。

(五)课堂教学练习要及时

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点的巩固,而巩固知识点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课后的例题练习。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给学生减轻作业的实践。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不能开展题海战术。可以多设置一些综合性或者实践性比较强的题目,或者多开展随堂练习,以充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他们实现快乐学习。例如,八年级乘法公式的学习,其中的分解因式错综复杂,学生在课堂中应积极投入练习,通过做题掌握相关概念,实现知识点边学习、边消化。总而言之,数学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应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订针对性计划,了解知识点的侧重点。

(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明确,“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不是整体教育质量。所以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减负,另一方面要增效,而增效的实现,最关键的就是学生。他们必须十分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能用非常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数学知识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给学生讲一些具体的学习技巧,但是无法跟随在每一名学生身后查看,他们是否认真思考了。所以增效的关键点就是学生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制订详细的数学学习计划。基于此,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可以从一些小的方面入手,比如,坚持做好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复习。在一开始,可以给他们提供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则可以按照这些任务,逐步展开预习活动,提升效率。复习也是一样的步骤。久而久之,学生会掌握预习以及复习的技巧,更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学习数学。后续的预习以及复习,就不必教师再提出过多要求。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锻炼的是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面对数学问题,他们会更明确如何解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从深层次激活他们的数学学习动力,学生会越学越顺利,实现增效的目的。

(七)问题引导,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因此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压力,在这种相对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学习恐惧的情感。因此教师一定要创造一个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能在放松的环境中展开自己的思维,激发学习的欲望,让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获得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提出问题,并结合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鸡兔同笼的问題时,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笼子中有鸡和兔子两种动物,他们一共八个头,二十二只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共几只兔子、几只鸡啊?”在初次面对这种问题时,很多学生会遇到一定的瓶颈,这时教师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去引导“同学们,如果那些兔子突然站起来了,那还有多少只脚啊?”这样的语言除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加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像这样以风趣的语言或课堂游戏为主的互动,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以及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如在百分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商场作为情境,对学生提问“商场中有两家玩具店在举行活动,其中一家有着买十赠一的活动,而另一家则是有九折优惠,如果你们想买同一件东西,两家店都是统一的价格,那么你们要选择哪一家呢?”由此来调动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且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到数学的精髓和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减负增效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发展前途,根据新颖的教学理念实现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减负增效的意义展开了相关论述,并且研究出将其纳入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知识点数学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