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模式下失智老人疗养空间设计研究

2022-03-29 23:28孙祯阳
美与时代·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

摘  要:本文对机构模式下失智老人疗养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选取国外运营效果好设备完善的案例,通过对空间布局、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探究认知症老人疗养空间环境营造策略与方法,为今后我国认知症照料设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养老机构;失智症;疗养空间;案例探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失智老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现阶段的中国,认知症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认知症患者超过1000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5%,80岁以上发病率超过30%。预计到2050年,中国认知症患者将超过2000万。因此,失智症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

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外案例的搜集分析,从建筑空间层面对机构模式下失智老人疗养空间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优化失智症患者机构养老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为今后针对失智症养老机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对机构模式下失智老人疗养空间设计进行研究,案例选择了国外目前最主要且含失智组团较多的护理型养老设施,特别是养护老人院和收费养老院与我国机构养老院性质最为相似,相关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国外9个失智症老人护理型养老设施案例作为研究的样本案例(如表1)。之后笔者将9个设施的平面图根据其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空间布局类型、居室空间、辅助性服务空间、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庭院空间(如表2)。

三、機构模式下失智老人疗养空间模式特征分析

本文所列举的9个案例中,设施类型包括混合型养老设施和专门认知症照料养老设施,其中混合型养老设施中本文列举的是包含失智症养老设施的平面简图。

(一)空间形态布局

案例设施均采取了一字形、L形、C形、环形等交通动线较为简单、没有叉路口平面形式,并尽可能缩短走廊,减少长走廊给失智老人带来的迷失感。少岔路、短走廊的空间格局可最大程度地促进认知症老人自主空间识别。

(二)空间设计分析

1.居室空间

案例中失智症养老空间居室一般呈现组团式布局。以护理站为中心组织布局,方便失智症老人的看护与管理。居室室内面积、配置多样化,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私密需求,所有居室内均配有独立卫生间。在满足基本的居住护理要求的同时,对于失智症老人特殊的病理需求,满足其自身所需的安全感,会按照自身习惯的风格进行个性化布置,如项目8中按照不同的装饰风格进行组团划分,项目4中每个居室设置独立室外阳台空间,满足丹麦人的生活习惯。

2.辅助性服务空间

辅助性服务空间包括护理站、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公共洗衣间、清洁污物间、员工办公及休息空间、储藏间。在案例组团设计中,通常会在平面中部设置护理站,其他辅助性空间一般围绕护理站设置或者在平面中心集中设置,以方便护理人员对四周空间的照看,同时缩短工作动线,提高护理效率。以护理站为核心的布局形式脱胎于传统的医院设计形式,强化养老设施的“护理属性”。案例中有8所设施均以护理站为中心组织布局,但在项目4中消除护理站的设置,以“中央厨房”为组团核心,形成更加浓厚的居家感。

案例设施均在餐厅、公共活动区附近设置了近便可及的公共卫生间,既便于老人自主使用,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随时引导老人如厕。注重卫生间的可及性,以尽可能促进认知症老人自主找到、使用卫生间。

3.室内公共活动空间

室内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包括公共餐厅、起居室、影音室、多功能活动厅、公共休息区、多感官活动室、阳光房等。由于认知症老人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减弱,空间的尺度过大易导致人员数量多、噪音大,影响甚至阻碍人际交流。案例中规模较大的设施均采用了“化整为零”的空间布局形式,设置多个小型餐厅或活动区域,使每个餐厅、起居厅的使用人数不超过20人,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交往环境。餐厅、起居厅等老年人常用的公共活动空间布置于转角,使空间视线较为通透,容易从多角度辨识。同时绝大多数案例设施中也设置了多处小型休息交流空间,例如在走廊边、走廊尽端、转角等位置设置桌椅或沙发区,既可促进停留和交往,也有助于老年人随时休息、恢复体力。

4.庭院

庭院一般由护理组团围合产生向内的空间,作为室内空间的延展。围合的庭院空间既满足了失智症老人户外的空间需求,增加了自由度,也满足护理人员的看护需求,即使在室内,也能随时看到老人在户外的情况。

四、认知症老人疗养空间环境营造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9所含有失智老人照料设施的养老机构中,其空间环境也呈现出许多共性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增强空间可识别性,维持记忆认知

机构设施平面常采用没有叉路口的一字形、L形、环形形式,交通动线较为简单。注重通过空间格局,强化认知症老人的空间概念,区分“私密”和“公共”空间环境,划分组团层级,增强空间可识别性。同时注重标识物的设置,如老人居室入口设置了不同形式的记忆箱、记忆板,放置或贴挂老年人喜爱的或有重要意义的照片、装饰品、纪念品,促进认知老人自主找到和使用空间,增强其空间的可识别性和掌控感,从而为其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尽管认知症老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定向障碍,但仍旧保存一定程度的空间记忆、感知能力,增强空间可识别性,有助于维持失智症老人的记忆认知。

(二)设置开放可及的庭院,兼顾老年人的行动自由与安全性

由于失智症特殊的病理特征,机构设置安全、围合的室外庭院作为活动空间。为兼顾老年人的安全性,户外活动空间临近室内主要活动空间或餐厅,使得老年人能够很方便地看到和到达户外,护理人员也可以随时从室内监护到老年人室外活动的动态。照料设施设置认知症老人可以自由进出的、安全的室外庭院可以较好地兼顾其行动自由性与安全性,缓解其想要出去的焦虑。

(三)营造个人生活领域,打造家庭氛围感

机构在私密空间中居室的设计均以单人间为主要类型,确保老年人拥有可控的居住领域,使其能够个性化布置自己的居住空间,延续熟悉的生活方式,唤起老人回忆,维持认知记忆水平。在公共空间中,公共起居室与开放性厨房的设置,增强家庭的氛围感和养老机构的“生活属性”,也能让老人感受到在家中居住就餐的氛围感。

(四) 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生活选择,增强人际关系

失智症病情的缓解注重强调积极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构建,包括住户之间、住户与工作人员之间、住户与访客(包括亲友、志愿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机构在空间建设中,注重为认知症老人提供多种空间选择,促进老人与他人的交流。老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地点和形式,除了主要的起居活动厅之外设置了多样的交往休息空间,如影音室、多功能活动厅、公共休息区、多感官活动室、阳光房等。这些不同开放程度、尺度的空间能够使不同需求的老人获得更舒适、可控的环境。此外,在交流空间中配合设置了杂志架、拼图、收音机、照片墙、怀旧物件等有趣的元素,也为交流互动提供了共同话题点。通过交流空间和交流媒介的设计促进人际互动,促进共同活动与生活的空间环境,有助于积极、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构建。

五、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深化,失智症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增量化、多样化的发展特征。为失智患者及家庭照护者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其中专业的养老机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由于护理的特殊性同时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为针对于失智症养老院的发展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广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制度和标准,创新设计理念,为失智症老人打造良好的养老环境,让失智患者的生活更有质量与尊严。

参考文献:

[1]林婧怡.丹麦 欧登塞 艾特比约哈文养老照料中心[J].建筑创作,2020(5):126-131.

[2]李广龙,张泽菲.荷兰 鹿特丹 阿克罗波利斯老年公寓[J].建筑创作,2020(5):120-125.

[3]郑远伟,曾卓颖.荷兰 斯滕贝亨 霍夫范纳索认知症照料中心[J].建筑创作,2020(5):100-107.

[4]李佳婧.“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下的认知症照料空间环境研究——以美国为例[J].建筑创作,2020(5):48-55.

[5]陈瑜.養老设施护理组团的辅助服务空间功能配置规律探析——以日本9家养老设施为例[J].建筑创作,2020(5):32-39.

作者简介:孙祯阳,北京服装学院室内与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养老机构老年人情感支持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国养老方式变迁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机构现状研究分析
上海市养老机构功能定位研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