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宇鹏 任越
摘 要:档案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信息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章以社会公共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档案文化发展的新定位,以大众文化为新的表现形态,共同推动档案文化从“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的转变,并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空间、主体和成果三个维度描述信息时代档案文化所呈现的微观样态,将档案文化空间样态解构为网状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阐释了档案文化主体样态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协作化趋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和档案文化服务活动共同构成了面向大众的档案文化成果样态。
关键词:档案文化;信息时代;社会公共文化;样态
分类号:G279.2
Analysis on the Pattern of Archive Cultur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en Yupeng, Ren Yue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
Abstract: Only by integrating archive culture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ith an open attitude can it truly realize its own value.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take social public culture as a new orien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 cultur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ake popular culture as a new form of express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chive culture from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o social culture. And combining specific cases in practice, it describes the presentation of archive cultur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rom three dimensions: space, subject, and achievement. The physical space of network archive culture and the cyberspace of archive culture constitute the pattern of archive cultural space; the pattern of archive culture present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participating subjects; the pattern of archive cultural achievements includes archive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 and archive cultural service activities.
Keywords: Archive Culture; Information Age; Social Public Culture; Pattern
檔案文化是伴随档案实物和围绕档案所形成的各项管理活动而产生的附属物,指与档案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档案特质的文化形态。[1]档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积累,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录和传承,包括静态的档案文化即馆藏的实体档案,以及伴随着档案事业发展、档案文化传播不断增值的动态的档案文化。[2]当前的档案文化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档案文化价值、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文化传播等领域。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阐述档案文化样态的研究成果较少,档案文化样态研究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
当前,我们正身处以开放、多元和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加速变革和广泛应用改变了档案馆传统的工作模式,要想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重新审视档案馆身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把握未来,找准档案文化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大众信息意识的觉醒和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档案馆更加开放,档案文化应以何种面貌走向社会,实现从“档案”到“档案文化”的蜕变值得深思。本文将档案文化置于信息时代语境下,从宏观视角探讨信息时代档案文化的发展定位,从微观视角描述档案文化的呈现样态。
1 信息时代档案文化的定位
1.1 社会公共文化:档案文化发展新定位
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需要,在2018年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档案机构按照“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改革模式实施局馆分立。改革之后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4]
从公共文化视角看,档案文化应该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一是社会教育的良好教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档案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被强化,成为社会教育基地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二是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的催化剂。从档案中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民族文化自信,自觉抵制网络中的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入侵。三是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的有力助手。档案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与社会各项事业融合发展。如“档案文化+旅游”“档案文化+教育”等。
1.2 大众文化:档案文化新形态
“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层次结构中,如果从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层方式来看,档案文化应相对定位在官方文化的文化层次。”[5]信息时代的档案文化是一种具有信息社会特有的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它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大众文化诉求为根本目的,借助大众传媒手段进行文化传播。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档案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档案文化潜藏在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之中,人们在消费档案文化产品或者参与档案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其所承载的档案文化深层内涵和档案文化魅力。相较于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通俗的表达方式更贴近大众生活,更容易引起大众的情感认同。档案文化以大众化的形式呈现和传播的过程,也是推动档案馆、档案文化融入社会、走进民众日常文化生活的过程,这既能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又能令档案馆树立“亲民”形象,得到大众的认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档案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档案文化日益亲民化。一方面,由于大众兴趣、受教育水平等的差异,档案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为了缩短与大众之间的鸿沟,档案馆在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前充分了解大众需求,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档案文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档案文化传播媒介的变迁上,档案文化传播媒介从过去传统的机械印刷方式(报纸、书籍等)演化到电子媒介(电视、广播)再到互联网,一步步缩短了大众与档案馆之间的距离,拓展了档案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范围。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档案文化逐渐从精英文化中脱离出来,打破了大众对其的固有印象,特别是在大众媒体的推动下,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以大众化的形式向大众呈现。大众文化之所以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亲民性。然而大众文化特有的娱乐性、亲民性特征却极容易使其具有庸俗化和低俗化倾向。[6]档案文化开发和产品生产不能一味地盲目迎合大众品味,避免因此导致档案文化的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
(2)档案文化传播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增加。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档案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的信息文化环境中,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加。
对于档案文化生产者而言,互联网既可以是档案文化的编辑、创作平台;又可以是档案文化宣传推广的优良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完成档案文化从创作到传播的全部流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评论环节,与档案文化消费者实现良性互动。对于档案文化消费者而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互联网传播媒介,便可随时随地地接收互联网中的档案文化信息,及时了解档案文化活动、档案文化产品等相关信息。再者,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创造文化、分享文化、消费文化的文化环境和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档案文化的生产者、共享者和消费者。
2 信息时代档案文化的样态
信息时代档案文化以社会公共文化为建构空间,基于笔者对当前社会公共文化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基本样态。
2.1 样态一:档案文化空间样态
(1)构建网状档案文化实体空间
在信息时代,社会经济活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作为公共文化的一种“子文化”,档案文化不应满足于现有的生存空间,而应在新兴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不断拓展,我们的目标是让档案文化在社会公共文化这个大圈中“出圈”,重新树立档案馆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将档案文化潜在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一般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为档案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赢取更大的空间。以某一省级行政区域为例,笔者拟构建以省市档案馆为核心,区县档案馆为节点,社区档案馆和乡村文化站为终端,覆盖全社会的网状档案文化实体空间(如图1所示)。
省市档案馆处于整个档案文化实体空间的核心地位,要积极配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档案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档案文化氛围,同时做好对下级馆档案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促进整个区域档案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县级和城区馆以省市馆为业务中心开展档案文化服务工作,各个县级馆和城区馆之间组建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档案文化服务联盟,并由省市馆统筹规划,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在城市,基层档案文化服务由社区馆提供,农村则依托于乡村文化服务站。通过举办小型的档案展览、知识普及活动等,大众可以就近满足档案文化需求,实现城乡档案文化一体化建设。
(2)档案文化赛博空间
信息時代出现了一个依托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而创造的虚拟空间——赛博空间,即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赛博空间将成为新的档案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档案信息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存在。档案文化赛博空间没有边界,不受时空限制,大众能够获得真实环境中无法实现的独特体验感。利用档案文化赛博空间,即便在偏远落后的地区,也可以感受档案文化魅力。档案文化赛博空间的存在使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处在两个平行世界之内。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作为社会个体,平等地享有社会赋予我们的档案文化权益;在虚拟世界中,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空间的规则,参与社会档案文化活动。当前,依托于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档案文化赛博空间已初见端倪,档案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2 样态二:档案文化主体样态
信息时代档案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是必然趋势,也是应对外部激烈竞争环境的有效策略。
(1)档案文化参与主体多元化
第一,档案馆。档案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档案文化的基础。档案馆拥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已经形成了档案展览、档案文献编纂等成熟的档案文化开发模式。但同时,由于档案馆“不完全开放”的特殊性质,在档案馆与社会大众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其社会受欢迎程度远低于图书馆和博物馆,民众也并未形成主动接受档案文化的意识。另外,档案馆开发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展档案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第二,博物馆和图书馆。博物馆和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档案馆存在竞争、互补、协调、合作的关系。博物馆的馆藏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质的文物也可以视为档案,博物馆也会利用这些档案进行展览,间接地传播档案文化。图书馆中不少的历史著作、人物传记所记录的内容来源于档案。此外图书馆通过专家讲座、古籍展览等读书活动宣传这些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播档案文化的作用。档案并非是博物馆、图书馆的主要收藏对象,因此在档案文化活动中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目前,博物馆、图书馆所开展的活动要比档案馆丰富,大众的接受程度高于档案馆。档案馆应借鉴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产品开发的经验,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三,企业。信息时代,大众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且多变的特征,文化消费形式多样。传统以档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主的档案文化发展模式在新环境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够感知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开发出适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产品。随着档案文化市场的扩大和档案文化商业化开发模式的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档案文化开发的行业中来。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到档案文化开发行列中,建立成熟的档案文化市场机制和完整的档案文化产业体系,能够在创新性等方面提升档案文化的内涵,激活档案文化的生命力。
(2)档案文化参与主体协作化
档案馆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时代,建设和发展档案文化,更需要档案馆走出去,与更多的档案文化参与主体合作。
第一,档案馆行业内部的合作。档案馆联盟是档案馆行业内部馆与馆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档案馆联盟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基于共同利益组建起来的开放式合作组织,各档案馆尊重并认可联盟理念,承担相应的权责,遵守联盟规范,通力合作,联合开展档案工作,更好地发挥档案馆的职能。[8]联盟馆之间的合作,可以推动档案文化开发工作,更好實现档案文化的价值。
第二,档案馆与其他公共文化体系内部机构的合作。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的功能相近、在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相似,通过三馆之间的协同合作,可在档案文化开发中有效整合三者的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大众呈现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文化成果。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发展的主流。[9]借助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平台传播档案文化,也是促进社会档案文化观的养成和推广的主要渠道。
第三,馆企合作。档案部门追求社会效益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工作目标并不冲突,企业与档案部门共同构建良好的档案文化商业化开发模式,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宣传档案文化。影视公司与档案馆合作,利用馆藏历史档案编写剧本,能够创作出真实再现历史事件或完美刻画历史人物的影视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被大众所接受。档案馆与文创公司合作,档案馆负责档案文化元素的抽取和提供,文创公司负责档案文化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加工。档案馆与电商企业合作,生产出来的档案文化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在拓宽档案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可以为电商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增长点。
2.3 样态三:档案文化成果
(1)档案文化创意产品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使用创新思维意识深度融合档案馆相关思想符号及文化内涵的产品。[10]目前,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还处于探索阶段。
第一,形式须创新。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要坚持从馆藏档案中提取档案文化元素,将其与文化产品完美结合。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在形态仅仅是承载档案文化的物理形态,因此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内容上,应以文化为主角,充分挖掘档案中潜藏的文化元素,展现档案文化魅力;形式上大胆创新,借用一些新颖、极具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吸引大众眼球。
第二,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艺术化设计理念的融入,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从艺术的角度审视档案文化的魅力,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打开全新的转变空间。另外,在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实用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将档案文化元素与大众日常生活用品结合,档案文化才能真正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英国国家图书馆以童话《六只天鹅》为灵感设计的天鹅形状的汤匙,外形优美又可以烹饪使用。[11]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备,外形美观、设计巧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中才更容易得到大众的青睐。
(2)档案文化服务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档案文化服务活动(如“档案周”、举办档案展览、“档案进校园”、档案知识讲座等),既是档案馆宣传档案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档案馆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履行自身公共文化职能的主要形式。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档案文化服务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为档案文化服务活动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第二,赋予档案文化服务活动更长久的生命力,其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12]第三,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联动性、实时交互性强的社交媒体、自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档案文化活动中来。第四,社交媒体、自媒体成为传播档案文化、开展档案文化服务活动的主战场。以微博为例,笔者在微博上搜索“档案馆”共检索到82个公共档案馆和高校档案馆官方微博账号,另外还有一些以“档案”或“档案馆”为昵称的个人用户。“红色档案”“中央档案馆公布开国大典彩色视频”“档案向志愿军致敬”等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收获了上万次的评论和上亿次的阅读量。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张蕾.对推进机关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5(03):25-27.
[2]潘连根,屠剑虹.档案文化价值及其实现[J].浙江档案,2009(04):25-28.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21-06-24].https://www.fmprc. gov.cn/ce/cede/chn/ssxw/t217584.htm.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1-06-24]. http://cpc.people.com.cn/n1/2020/1104/c64094-31917780.htm.
[5]谢诗艺.本体与空间:中国档案文化阐释[J].档案学通讯,2017(06):63-65.
[6]周中之,张娜.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特点与价值导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2(05):29-33.
[7]柯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78.
[8]余建新,李静,季雪岗.互联网时代下档案馆间联盟机制与实践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6(01):61-65.
[9]李扬.省档案馆加入红色文化资源战略合作联盟[J].档案与建设,2019(08):1.
[10][11]盛怡瑾.国外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及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9(12):98-104.
[12]任越,路璐.美国国家档案馆文化活动的特色分析及启示[J].档案学通讯,2020(04):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