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改革的生态场

2022-03-29 14:28陶继新
新校园 2022年3期
关键词:杜郎校长中学

陶继新

张代英,1979年出生,1998年参加工作,杜郎口教育集团总校长、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兼杜郎口高中校长,高级教师,茌平区人大代表,第三期齐鲁名校长建设人选。先后荣获茌平名师、聊城市课改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茌平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茌平县十大优秀青年、聊城市优秀校长、茌平县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被聊城大学聘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主任,被陕西师范大学聘为研究生导师。

从1998年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杜郎口中学异军突起,在教学改革中掀起一个很大的波澜,考察与学习者如潮水般涌来,让这个鲁西偏僻的乡村学校顿时热闹起来。

尽管人们对这次教学改革的评价不同,但都无法低估它对整个中国教学改革开启先河的意义。

2018年3月,杜郎口中学改革的领军人物崔其升校长离任,原副校长张代英走马上任这所风云变幻的学校的校长。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杜郎口中学不但有艰难的挣扎,也有奋发向上的呐喊。杜郎口中学崛起之初,笔者就先后将其改革经验在《现代教育导报》和《中国教育报上》上做大篇幅报道;22年过后的另一个关键点上,笔者再一次走进杜郎口中学采访,将此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书写下来,希望能给予更多行进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的学校一定的启示。

三次头脑风暴让学生展示更“精彩”

崔其升校长缔造了杜郎口中学的辉煌,而追随崔校长鞍前马后又矢志不移改革的张代英在就任校长之后,无疑会继承崔校长改革的精神。她很动情地对笔者说,她是崔校长一手培养起来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自己的今天。20年来和崔校长风雨同舟,彼此之间不但锻造了极其深厚的“革命”友情,甚至有了超越友情的“亲情”。

是的,20年来,但凡崔校长布置的任务,她都力争不折不扣地执行,千方百计地将其做好。而就是这个过程,不但让她始终“战斗”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线,而且也锤炼了她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次采访张代英校长的时候,她很动情地说,崔校长为杜郎口中学所注入的精神,已经深入到她和老师们的骨髓里。正因这一精神的光照,让杜郎口中学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不会止步不前,而是乘风破浪地驶向远方。

不过,她作为一名女性,在性格上与崔其升校长迥然不同。而且,改革22年之后,新的形势也给张代英校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固守原有的教学改革模式,杜郎口中学照样可以继续发展,如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不但不是对不起崔校长,反而是他的希望。后继有人,不应当是一成不变,而是要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张代英在任职校长两年间,组织老师们进行了三次头脑风暴。

第一次头脑风暴:精彩+实效课堂

以前杜郎口中学课堂的精彩远近闻名,同学们在展示的时候不但声情并茂,还有与之相应的肢体动作等。这样的精彩,让全国很多前来参观考察的同行们赞叹不已。

这次头腦风暴之后,对于何为精彩,大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学生积极踊跃地走向前台,展示的时候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有肢体动作、有眼神的互动、有多种表达形式,当然是精彩。不过,有的时候,热热闹闹未必就有实效。热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实效才是目的。所以,老师们开始研究如何让学生在保持原来展示时的积极样态的同时,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研究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于是,新的课堂有了新的气象——一些非常热闹但实效不大的环节少了,展示起来生机勃发而又大见实效的场景多了起来。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杜郎口中学的考试成绩水涨船高。有些原来想方设法转到县城就读的学生,开始回流到杜郎口中学;原本打算小学毕业后到城里上学的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杜郎口中学。这给老师们以巨大的精神支撑,于是大家感到,教学改革,不但可以让课堂“火”起来,而且也可以让成绩“高”起来。看来,素质教育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反而更加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第二次头脑风暴:让学生静下来,独立思考

张代英校长认为,以前学生在课堂上演绎的精彩,更多是将陈述性知识通过声情并茂的近乎演说的形式向同学们或前来参观者展示出来。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当然也很重要,可是,学生所展示的内容,多数不属于自己通过独立学习内化于心且又生成新知的东西,所以,深度不够,以致升入高中之后,鲜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者。

第二次头脑风暴,就是要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不是简单地从相关文本上寻找固定的答案,更多是通过深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创见。从表面上看,这并不十分精彩,可从实质上看,却因心灵内在的搏击而生成了一种看不见的精彩。而自己有了独特的精彩之后,和别人的思考碰撞,又于现场生成一些新的思想。

这次头脑风暴之后,大家对“精彩”有了新的诠释与理解,不但比以前的精彩在外延上有所拓展,在内涵上也有了向纵深延伸的意义。这对学生高质量的学习,乃至终生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第三次头脑风暴:让学习资源多起来,互联网助力课堂

2020年11月初,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关延平同志带领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的领导、专家到校视察时,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指出农村学生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希望杜郎口中学有所改变。张代英校长带着这一问题多次找当地领导汇报,与信息技术专家沟通,到高校学习请教,试图寻求突破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自创了一种投资少、功能强的“互联网+自主课堂”模式,即互动式电子班牌助力课堂。茌平区委区政府投资160万元,为每个教室配置了一体机和14块互动式电子班牌(教室内10块,教室外4块),实现了全网络资源共享。

精彩的互动式多屏课堂活动、清晰的思维导图、丰富的学科工具、有趣的课堂测验,以及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14块班牌的分屏运用、多屏互动运用,有效地辅助了课堂的分层教学。老师们借助数据可以关注到班级的整体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互联网+自主课堂”模式探索取得显著发展的基础上,学校举办了以电子班牌、互动白板、平板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为主题的校级赛课活动,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助力教师利用教育资源,支持更加开放、人本、平等和可持续的课堂教学改革。

互动式电子班牌助力课堂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多元化与学习内容的层级化,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及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环境支撑。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让精彩有了更深的内涵,也更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2.0版“336”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杜郎口中学的“336”课堂教学模式响彻大江南北,这无疑是在崔其升校长的带领下,张代英校长等一批有识之士改革经验的总结。所以,她对此模式有着深厚的感情,当然不可能放弃。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崔其升校长的尊重。

但在尊重的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当年崔其升校长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锻造出后来的杜郎口中学。

尊重前人,更应当学习前人的创新精神。

张代英校长,则是另一个类型的崔其升。

她没有舍弃原来的“336”课堂教学模式,但“世异时移,变法宜矣”,创新求完善的她,将其升级,构建了2.0版“336”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3”

2.0版“336”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3,不再是立体式、大容量和快节奏,而是变成了学科性、风格性和实效性。

一是学科性。以前的“336”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的是统一性,这在那个时候显然是必要的。可杜郎口中学改革22年后,就不能不注重学科的特点,因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各有特点,如果忽视了其本身的特点,用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就不可能突出学科特点,而让学科学习看似热闹,但有时会出现低效甚至偏离学科轨道的可能。

二是风格性。不同的教师,因其性格、特长、学识等不同,课堂上的表现自是千差万别。在对他们进行统一要求的时候,就要根据其不同的情况,扬长避短,形成各自的风格。这样,既有利于老师们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教师风格中,多视角、多层次地获取知识、能力乃至智慧。况且,有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的还走向了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使现在人们看起来一般的教师,持续努力,也有可能锻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还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叱咤全国教坛的风云人物。

三是实效性。课堂教学不是为了追求热闹而热闹,如果只是热闹而没有抵达实效的目的,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在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教学形式,都要考虑是不是有一定的实效性,这样才能生成真正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第二个“3”

原来的第二个“3”是三个模块,即预习模块、展示模块和反馈模块,升级版的第二个“3”则是培养孩子的三种能力。

第一个是表达能力。以前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注重表达能力,今天依然要保留下来。这里所谓的表达,既有书面表达,还有口头表达。在以前的展示板块,就特别注重口头表达,这是杜郎口中学的重要特色,也是学生成长必备的品质。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种能力尤其可贵。所以,要好好地继承,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个是合作能力。《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一古训到今天依然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合作能力的形成,恰恰是需要从学生时代培养的。实践证明,但凡有着良好合作能力的学生,不但可以生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也多能适应不同环境,并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第三个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此前杜郎口中学课堂最欠缺的内容。缺失了思维能力的课堂,不管其如何“精彩”,都很难让学生步入真正学习的殿堂,所以,它要被重点培养。

“336”中的“6”

所谓“6”就是课堂六环节,也称“六学”。

第一是独学,即学生要独立思考。只要自己通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绝对不求助于人,即使面对比较困难的问题,也不退缩,而是努力钻研、予以解决,这是学以致胜的关键。

第二是对学,即“对子”之间之学。同桌之间彼此谈独学的收获与感悟,且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有困惑,则求教于对方,对方如能解决,即时帮助。如此而学,不但让求助于人的同学懂得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还让成人之美的学生升华了助人为乐的品质。

第三是合学,即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组织,所以,不但要有组长,而且要形成小组学习文化,包括在小组发言声音不宜太大,每个发言要有一定的时长,如何进行即时评价等。小组学习文化形成之后,不仅可以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四是展学,即课堂展示,这是杜郎口中学形成的课堂文化。展示也应当形成一种课堂文化,如发言者声音要响亮,要面向全体同学,包括站立的姿势以及相应的体态语言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久而久之,升华成一种自觉。

第五是导学,即教师对展示的引导与点拨。根据教材内容与学情,可以放在上课伊始,也可以放到课中或课后。如《学记》所言:“导而弗牵。”即虽有引导,但不是像牵着牛鼻子一样让学生机械地跟着走,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积极地走,乃至抵达“开而弗达”的境界。

第六是测学,这是通过检测对学情进行反馈的一个环节,让教师明晓不同学生当堂学习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让所有学生力所能及地做到“堂堂清”。

张代英校长说,独学、对学、合学、展学、导学和测学六个环节,涵盖了此前杜郎口中学的预习模块、展示模块和反馈模块,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

身舞心动的展示与反思会

提起反思会,一般认为与跳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张代英校长却不这样认为,老师们教学反思之前,首先要精神昂扬、心情舒畅,不然,久而久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每天早晨7:40—8:10和午后1:50—2:20各半个小时的反思会是从健身舞蹈开始的。

长期忙于教学工作的教师,会跳舞者寥寥无几,爱好者也是凤毛麟角。所以,一开始让大家跳舞的时候,多数教师或多或少的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还有点抵触情绪。尤其是第一次跳舞时动作极不协调者,感到有失大雅,心生不悦也就情有可原了。

可时间一长,大家忽然发现,从来与跳舞无缘的自己,还跳出了美。而个别时候有点不太愉快,可就在群师“乱舞”中,将负面情绪一扫而空,以至变得心里疏朗起来。有了身体之舞,心里之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文本背诵、经验分享、读书交流、才艺展示的时候,就有了昂扬的斗志。当舞罢分别站在两边准备展示的时候,老师们就有了跃跃欲试、争相上台的态势。

展示内容一般为三项,第一项是必须展示的内容,第二、三两项则是从中选其一。

第一项与文本内容和教学有关。任科老师理应深入地研究教材文本,从而有所感悟与发展。比如文科教师,依据教材文本,或赏析,或解读,或拓展等。理科教师则根据对教材的研究,或巧妙地解析原题,或列出几个解题的思路进行变式训练等。展示也是分享,它让在场的所有学科教师听有所得,而且自然而然地生成“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以期下次再行展示的时候,自己也能一展风采。

第二项是才艺展示,会唱者唱,善跳者跳,会说笑话者逗人一笑,朗诵一首诗或一篇佳作,也令人赏心悦目。

第三项是经验分享或心得感悟。比如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技巧,某些具有特点的心得感悟。讓听者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在惊喜中学到别人教学中的锦囊妙计,“拿来”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也常有超越既往的精彩闪现。而那些触动心灵的感悟,往往摇曳着教育教学的智慧,从而让自己的心灵也荡漾出特殊的美丽。

为了激发老师们展示反思的积极性,学校对于参与的学科组即时打分。评价前按年级分组,组内编号,抽号展示,第一个展示结束后,再抽下个号。由于随时抽号,每一个教师都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评价时依据各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分享内容的价值分别赋分。这样,各组之间也无形中有了竞争;而本组成员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合作精神。

这样每天两次的反思展示,让每一位教师都走进了强化基本功的天地里,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张代英校长说,教师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其潜能就有可能勃然而发,形成一种超越既往的生命能量。这不但让老师们更加自信,而且也因研究教材之深之新,让教学走上了“更上一层楼”的境界,教学效率与质量之高,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学生也由此更加“亲其师,信其道”,以至情不自禁地“学而时习之”,以至自主研究起教材,并有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与感悟。

笔者在现场参加老师们的展示时,就为杨新明和刘瑶老师的展示而感动。前者宛如一个演讲家,视野开阔,侃侃而谈,让人不由得想起陆游所说的“功夫在诗外”的名言。后者则如一位豪情万丈的诗人,没有了女性的柔弱,而展示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诗人的磅礴之势。

非亲临现场,怎敢相信乡村初中能有如此精彩的反思展示?

据张校长讲,老师们为了展示得精彩,就要精心准备。而这个过程,既是对教材或其他文本深入研究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展示得到大家赞赏的时候,还会情不自禁地升腾起自信心与自豪感,以至让生命发生了提升与飞跃。

赏识具有巨大的力量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张代英校长认为,好老师也是夸出来的。比如校长发现某位教师主动打扫卫生,就及时进行表扬;结果,其他教师也多会群起效仿。这样,第一天一位教师主动打扫卫生,第二天就有可能有五六位,第三天就有可能有十来位。

张代英校长认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做得好一些,也都希望被领导发现并表扬。由此可见,赏识有着巨大的力量。相反,如果校长发现某个教师在某个问题上做错了,就当场严厉批评,效果往往不佳,更有甚者,还有可能于心中积淀成消极的因素,从而为以后埋伏下与校长产生矛盾和做得更加不好的隐患。

一天,张代英校长发现一位年轻教师大声呵斥学生。问其原因,她说学生都做得不好。可张校长对她说,这50个学生中,有没有一个做得好的,如果有,你就进行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向他学习,做得比以前好起来。表扬得越多,表现好的学生也就越多。

张代英校长说,对于学习小组也是如此。当教师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大部分小组做得并不理想。可教师千万不可大光其火,而要从中发现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结果,这个小组很是自豪,会做得更好;其他小组也便向这个小组学习,做得好起来。可见,赏识的力量要比批评的力量大得多。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张代英校长要求老师们经常在校园里注意好人好事,一经发现,便立即用手机抓拍下来,然后发到微信群里,让更多的老师为之点赞。于是,主动做好事者与主动抓拍好人好事者越来越多,以至形成了杜郎口中学的一种文化。无需号召,虽无奖励,大家却做得乐此不疲。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批评了呢?当然不是,对于明知故犯或情节严重者,不但批评,而且还相当严厉。不过,从整体上说,表扬要大大多于批评。正因如此,需要批评的人和事越来越少,被表扬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赏识他人和被人赏识的学校文化氛围。大家的心理愉快了,工作起来也就愈发主动与努力。当更多的老师做起工作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时候,学校也就有了巨大的积极向上的能量,从而营造出一种美好的精神气场。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杜郎校长中学
过骊山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感受杜郎口的“课改旋风”
诸暨市学勉中学
我看杜郎口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