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2-03-28 18:37蔡庆如
对外经贸实务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新冠肺炎疫情对策研究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的加剧,造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并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冲击。农业出口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与生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疫情下中國农产品出口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受限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国际需求萎缩以及出口流通受阻等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保障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未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农产品出口;风险;对策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估计2020年世界货物贸易量下降5.3%。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其贸易情况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商品出口同比下降13.4%。在我国出口总体受到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大冲击,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3.2%,达到了入世以来的最大降幅。

习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农产品出口在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功能仍在逐步增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而言是新挑战,同时也是一场重要的压力测试。为此,如何积极应对我国农业出口面临的问题,辩证地看待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危机,主动作为,将新冠病毒排除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对于促进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重塑我国农业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产品出口对我国农业的重要意义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由不足200亿美元达到创记录的760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8.1%。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持续上涨,我国农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持续增强。截止2019年,若将欧盟国家视为一个整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农产品的出口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贸易可以带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其产业通过劳动力转移能够不断吸纳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一项研究指出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或间接创造28个就业岗位,仅2002年农产品出口就创造了4704.5万个就业岗位,占中国总就业人数的6.38%。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我国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经济回报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特点。入世后,我国通过出口缓解国内农产品剩余压力,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增加会带动对其需求的上涨,生产要素会逐步向优势农产品生产领域转移,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国内生产,提高优势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业经济增长。

三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绿色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国基于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考虑,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严要求,农业出口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规范生产流程、建立生态农业,全力克服一系列“绿色”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从生产源头得到了有效保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疫情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整体下行

20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3.2%,且2月份出口降幅最为显著。如表1所示,1-2月,由于疫情初期防控措施异常严格,劳动力流动受阻,企业停工停产,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6%和21%;3-4月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平稳、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推动农产品出口强势反弹。5-12月,随着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农产品出口再度缩减,除7月和9月外,其余月份的农产品出口均同比下降。

(二)主要农产品出口变动情况

分品类而言,我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为水产品、蔬菜、肉类制品、果蔬制品和水果等,2019年上述五类农产品出口额合计46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2020年,仅水果出口额同比上涨,其余四类农产品出口额均下降。下面将分别探究水产品、蔬菜和肉类制品出口受损情况。

1.水产品出口受疫情影响最大。自疫情爆发以来,水产品成为我国所有出口农产品中贸易额降幅最大的品类。2020年,水产品出口额为107.1亿美元,同比下降17.6亿美元,降幅为14%。从月度数据来看,水产品各月出口额均同比下降。1-6月出口降幅最为明显,各月降幅均在15%以上。这是因为疫情正处于爆发蔓延期,国际订单取消和进口限制阻碍了水产品出口。水产品出口降幅在7-12月间逐渐收窄,但波动不断。同期增长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休渔期结束,海水产品上市量增多,淡水养殖产品也陆续出塘,中国水产品供给较为充足。

2.蔬菜出口受疫情影响偏弱。蔬菜出口受疫情影响偏弱,但在自然灾害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2020年我国蔬菜出口较2019年仍下降6.6亿美元。从月度数据来看,由于疫情初期交通封锁的限制使得劳动力和产品的流动难度加大,1月份蔬菜出口同比下降6%。3-5月,蔬菜出口呈上涨趋势,一方面,此时中国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供应能力恢复,出口随之恢复,另一方面,期间全球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的易储存的蔬菜需求增加,带动出口上涨。6-7月,蔬菜出口同比降幅显著,分别为25%和17%,这主要源于国内暴雨、冰雹等恶劣的气候情况导致蔬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出口随之下降。8-12月,蔬菜的出口额仍低于2019年同期,这可能是由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我国蔬菜主要出口国受疫情影响严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再次受到冲击。

3.肉类制品出口恢复良好,出口额增长强劲。2020年上半年我国肉类制品出口受损严重,但下半年出口恢复良好,增长强劲,全年出口额仅同比下降0.8亿美元。具体而言,由于疫情扰乱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到最终流向国外市场的各环节,1-6月,肉类制品的出口额均同比下降。然而,随着下半年海外疫情不断升级,当地餐馆、商场停业,消费者对易存储的肉类制品的需求增加,由此刺激了我国肉类制品的出口,7-12月,肉类制品出口额同比涨幅显著,其中,11月出口涨幅高达22%。

三、疫情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

近年来,在经济萎靡、极端天气以及各类摩擦、冲突和贸易战等多重因素频繁、强烈的冲击下,世界进入多危机并存的复合型风险时代,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此次,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促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速上升。由于各国应对和管控疫情的有效性和完全消除疫情的时间尚无法预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或有可能持续,从而使全球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增加了新的不确定的变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贸易不确定性上升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驱动因素。过去二十年来,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指数一直处于低位(图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双重因素导致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达到高峰。短期来看,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主要与新冠疫情相關,其中包括疫苗的生产和分配不足,或者出现新冠病毒的变异。中长期来看,公共债务和赤字将影响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特别是高负债的发展中国家。在疫情发展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国际需求萎缩

在各国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全球经济低迷、社会失业人数增加及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消费需求逐渐萎缩。首先,国外疫情形势持续升级,很多国家或地区实行封锁边境、关闭公共场所等严格的防控措施,零售、餐饮等服务业大幅收缩,居民的消费需求减弱。消费者也从餐馆、酒店和其他类型的在外消费转向居家消费,农产品消费频率和额度受到较大抑制。其次,全球经济低迷,压缩了需求空间。疫情急剧扭转了2020年初世界经济温和增长的预期,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场衰退是自“大萧条”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萎缩。世界银行称,全球经济在2020年下滑了4.3%,仅少数国家实现经济正增长,其中,日本(-5.3%)、美国(3.6%)、泰国(-6.5%)、俄罗斯(-4.0%)等我国主要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增长率均为负值。同时,疫情造成社会失业人数增加、收入减少,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降低。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国际劳工组织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工作时间减少了8.8%,比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损失的工时多4倍左右,全球失业人口达到1.1亿人,劳动力收入下降8.3%,相当于3.7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4%。最后,国外疫情持续蔓延,消费者信心下降。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疫情严重,美国和多数欧盟国家更是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消费者可能减少支出以应对未来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尤其是水产、果蔬等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相对于粮食等需求弹性较低的农产品,其国际消费需求会明显减少,出口难以恢复。长期来看,如果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出口流通受阻

疫情期间,跨境运输渠道中断和各国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是制约农产品出口流通的主要因素。面对疫情的持续蔓延,多国相继封锁边境、限制境外出行、实行停飞停航等运输管制,导致农产品的跨境运输渠道中断。散装、集装箱、空运以及其他道路运输是农产品的主要运输方式,其中,由于疫情期间国际客运需求减少,国际客运航班陆续取消,空运运力受到严重影响(客机腹舱是航空货运的重要运力),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运输带来较大干扰。此外,进口限制措施也是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流通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疫情爆发初期,一些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限制进口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如,印度尼西亚禁止从我国进口活体动物,格鲁吉亚禁止进口来自我国的活体动物和水产品等。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措施愈演愈烈,截至2020年12月,韩国、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或地区限制从我国进口水产品、活体动物等农产品,50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升了对出发自我国的所有船舶的检疫标准,这些限制措施直接抑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农业出口企业处境艰难,约三分之一的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认为进口限制措施是其疫情期间面临的主要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限制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冲击可能呈长期化趋势,一方面,针对中国采取的进口限制仍在持续。截至目前,格鲁吉亚和约旦两国仍对我国实施进口禁令。另一方面,全球进口限制措施的取消率较低,澳大利亚、格鲁吉亚、埃及、越南等14国采取的进口限制仍持续进行。

四 、后疫情时代保障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探究

(一)推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品种及方式多元化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但是农产品出口格局仍然存在这几点问题:第一,出口市场集中度高,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第二,农产品出口品种过于集中,我国主要出口水产品及其制品、果蔬及其制品。但这两类产品均需冷链运输,易导致新冠病毒的传播,疫情期间各国均对来自我国的这两类农产品进行了严格检疫或进口限制,农产品出口为此颇受影响。第三,出口贸易方式过于集中。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比较小,出口农产品附加价值低。2019年我国一般贸易总额654.2亿美元,加工贸易总额仅达90.6亿美元。为了平抑出口不稳定性、降低不确定性风险、扩大我国外贸收入,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具有必要性。首先,要注重对新兴市场的开发,积极扩大对欧洲、非洲、南美洲等新市场的出口,防范某一地区市场环境形势恶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规避贸易风险。此外,应基于出口产品多元化带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多元化的产品品类可以更好地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拉动出口增长。最后,积极探索多种贸易方式,扩大农产品加工贸易,强化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出口附加值。

(二)加强双边与多边交流,提升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和贸易限制措施盛行的大背景下,加强双边与多边交流、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是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面对各国限制进口来自我国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与进口国的沟通和协商,适时对进口限制措施的合规性和必要性进行讨论。针对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农产品,倡导进口国可加强检疫标准和力度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新冠病毒活性,谨慎地实施进口限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对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不利影响。同时,我国应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WTO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加强贸易磋商。坚定不移地保障全球农产品贸易持续运转,反对任何扰乱全球农产品市场秩序的贸易限制措施。此外,应加强区域合作以防范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中国可在与主要农产出口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等区域合作中嵌入约束进口限制措施的条款、推进非关税措施的统一和标准互认,为我国保障农产品出口提供一个有效的区域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我国可依托“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贸易合作平台,积极拓展潜在贸易伙伴,防范进口限制政策带来的潜在贸易风险。

(三)推动农产品竞争力升级,直面国际竞争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劳动机会成本快速提高,造成我国单位产品人工成本的提升,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渐下降。疫情期间,大批迁徙工人在春节期间被困在家乡、农民工错峰返岗,进一步导致企业用工难、用工成本提高,更是凸显了劳动力供应对我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性。因此,未来要实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有效调控,就要降低用工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要聚焦以用工成本提高为代表的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的主要因素,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技术进步等多举措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拼品质、拼品牌”,推动品质兴农、品牌兴农。应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满足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为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发展模式。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营销设计能力,使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及其品牌形成粘性。

(四)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出口损失

为减轻农业出口企业的经营负担,降低企业的出口损失,可从配置应急资金、实施贸促项目、推行优惠政策、建立帮扶制度和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首先,配置农业贸易应急资金,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合理利用减税降费、成本补贴等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其次,实施针对性的贸易促进项目,扩大农产品出口范围。统筹规划农产品对外推介项目,适时举办更多的线上或线下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助力在特殊时期稳定农产品出口。同时,在农业产品通关和安全检测检疫等领域给予出口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增加检疫程序的方式降低出口产品携带新冠病毒的概率,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此外,建立农业企业帮扶制度,组织政府相关部门下沉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农业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明确每个企业的帮扶责任人,协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最后,加强信息服务,强化对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监测,及时跟踪重点出口国、产品的供需情况和贸易动态,并向出口企业反馈,尽可能降低企业因信息不对称遭受的贸易损失,提高国内农业企业抵御国际市场波动和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为出口提供新通道

在实体经济遭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作为新興贸易业态,跨境电商的优势凸显,飞速发展,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20年中国出口电商凭借高度灵活性,实现超20%的增长。随着农村运输物流、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为我国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农业企业应转换传统销售渠道,学习电商运营知识与技巧,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顺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新趋势,鼓励以电子商务和快递公司为依托,利用电子和创新技术,推进数字化的跨境贸易,促进搭建涉农电子商务贸易平台,与更多的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农业出口企业充分利用线上产品展示、线上商务谈判和线上支付交易等数字化手段开展跨境电子信息交流,降低贸易成本,保障物流和物资供应,从而在疫情等突发事件爆发时确保农产品贸易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晶,李天祥,臧星月. 高水平开放下我国粮食安全的非传统挑战及政策转型. 农业经济问题,2021(1):27-39.

[2]程国强. 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 管理世界,2004(11):85-96.

[3]以全球化视野构建“大贸促”体系——专访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EB/OL].[2019-06-02].http://ydyl.people.com.cn/n1/2019/0625/c411837- 31178798.html.

[4]李先德,孙致陆,贾伟,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20(8):4-11.

[5]Cao L , Li T , Wang R , et al. Impact of COVID-19 on China's agricultural trade[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20, 13.

[6]朱晶, 张瑞, 张瑞华, 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进口限制措施对农业贸易的影响与思考[J]. 世界农业, 0(5): 4-15+126.

[7]陈志钢,詹悦,张玉梅,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食物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20(5):2-12.

[作者简介]蔡庆如(1997—),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贸易和非关税措施。

猜你喜欢
农产品出口新冠肺炎疫情对策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山东省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