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瑞芳,张婧婧,郭兆红,孙瑞利,谷川莎,张晨光,牛新清△
1.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省免疫与靶向药物重点实验室,河南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批判性思维是国家创新性人才培育的需求[1],其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及全球意识被列为未来社会公民的五大技能[2]。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将批判性思维列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的7个领域之一[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行了整体部署。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医学高等人才的重任,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力量储备,是国家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面临重大疾病威胁,面对生命卫生健康问题时,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要有具备高水平、创新型、综合型的医学人才。批判性思维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提高[4]。王勃然等[5]发现,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体上趋于中等,与西方国家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分析中,郑光锐[6]研究发现,批判性思维倾向受学制、专业、性别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不仅如此,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中存在专业的差异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各个维度中排名均靠后[7]。因此,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符合国家对于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本研究以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批判性思维倾向性展开调研,分析课程改革对批判性思维特质的成效,进一步探析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医学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76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医学专业313人,医学影像学专业211人,儿科专业60人,预防医学专业32人,医学检验专业146人。
1.2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彭美慈等[8]《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和《临床诊断逻辑课程调查问卷》。CTDI-CV是彭美慈等[8]制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分为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7个方面的特质,共70个项目。量表采用6分制Likert量表格式,1分=非常赞同,6分=非常不赞同。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问卷星的方式进行,大约需要20 min完成。70个项目总分是420分,其中每个特质是10~60分,得分≥40分表明有正向倾向,得分31~39分表明中性,得分≤30分表明负性倾向。CTDI-CV总分<210分、210~280分、>280~350分、>350分分别表明具有负性、中性、正性和超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答,完全尊重研究对象参与的自愿性。
2.1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CTDI-CV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对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系数:系数>0.8说明信度高,系数>0.7~0.8说明信度较好,系数为0.6~0.7说明信度可接受;系数<0.6说明信度不佳。根据对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量表的统计分析,量表信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尤其是儿科专业的信度最高。
通过对问卷结果做KMO检验和Bartlett球性检验并进行效度验证。Bartlett检验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KMO值>0.8说明效度好;KMO值>0.7~0.8说明效度较好;KMO值0.6~0.7说明效度一般;KMO值<0.6说明效度较差。
2.2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总体评分比较 对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得知,5个专业本科生的总分均在240分左右,处于中等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性别在医学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中的影响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中女生批判性思维评分明显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中,男生和女生批判性思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总体评分比较分)
2.3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各维度特质分析 不同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评分显示,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女生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6个特质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认知成熟度特质上,女生呈现正向水平,见表2。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中,女生在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求知欲3个特质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儿科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性7个维度评分比较,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女生在分析能力特质评分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成熟度方面有相应趋势,且女生表现为正性倾向,见表5。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倾向性7个维度评分比较,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特质评分比较分)
表3 医学影像医学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特质评分比较分)
表4 儿科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特质评分比较分)
表5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特质评分结果比较分)
表6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特质评分比较分)
2.4逻辑学课程对医学院校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性的作用 对医学检验专业和临床医学其他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3个特质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本科生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4个特质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在临床诊断逻辑课程调研中,87.84%的本科生能够主动完成学习。52.02% 的本科生感觉该课程比较难,需要通过专题网站、题库和具体教学案例来辅助和强化学习。在课程学习形式上,47.30%的本科生希望通过传统教学、网上教学结合超星学习通、翻转课堂等多媒体融合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在学习效果评价上,71.62%的本科生认为学习效果较好,丰富了知识面,并扩宽了视野,并且有51.35%的本科生认为此课程知识能够为以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注:与其他4个专业比较,*P<0.05。
各特质的影响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9]。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10],其重要特质是具备批判性思维。本研究以新乡医学院为例,针对临床医学等5个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性展开研究,并且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临床诊断逻辑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旨在适应医学高等教育的需求,帮助本科生树立严谨的临床诊断思维理念,培养科学合理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升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对医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11]。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思想站位。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院校实际,完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大改革力度,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共同构建的新格局。第二,根据医学专业特征,深化专业思想教育,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增强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三,搭建多学科融合平台。学科交叉融合能够极大地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革新[12]。通过多学科融合的高层次平台,更好地促进高精专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13]。第四,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增加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不断探索临床医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14],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氛围。
总之,站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医学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切实履行好教育职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培养我国医学教育急需的复合型创新性全科医学人才而不懈奋斗。通过医学专业课程和逻辑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适用性、充分性和可拓展性,在有效提升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上下足功夫,促进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