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 走向深度融合
——地方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2-03-28 11:23张国政
新闻采编 2022年1期
关键词:客户端传统媒体融合

文|张国政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地方台,各个频道、频率、栏目都在创办新媒体平台,有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百家号等等。有的广播电视台旗下有二三十家微信公众号,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等问题,往往达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相对疲弱。

一、现状分析

(一)人员兼职 不能全身心投入

地方台创办新媒体只能启用现有的人员,有记者、有主持人、有导播等等。这样,在编辑内容时,在时间分配上会发生冲突,比如有的记者要下乡采访,有的主持人要备稿上节目,有的导播要值班接热线,一旦发生冲突,制作编辑新媒体内容就会让位于主业,或是拖延、延误了推送的最佳时机,或是草草了事、制作不够精良。[1]

(二)投入不够 人才技术匮乏

现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几乎就是新媒体记者的全部家当。目前,对这些兼职编辑除了发放一些必要的制作费以外,基本没什么投入;既鲜有动漫、美编、包装之类的专业人才,采访专用的话筒、无人机、VR、AR等技术设备配备也很少,每个频率、频道也不可能家家都有技术人员,在客户端或者第三方平台上直播时,就是一个手机+一个支架,无法切换,画面单一、死板。

(三)整合叠加 原创动力不足

新华社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

新媒体在编辑制作上依赖传统媒体,大部分内容是新闻记者提供的稿件,传统媒体记者在新媒体语言应用、图片视频拍摄等方面都明显不足。而新媒体小编一般不进行一线采访,只是把记者的稿件整合叠加,加一些图片或视频然后发布,甚至只是一些黑白文字,不符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原创融媒体产品明显缺失。

(四)内容同质化 定位不清晰

各家媒体不管是否有资质发布新闻,都在发布一些动态消息,尤其是一些人事任免、组织部公示、纪委监委通报之类热点新闻,各媒体都在争着发,满屏的内容都一样,挤占了手机空间,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种种现象表明,即使多办一个公众号或者多一个宣传平台,也只是完成了内容搬家,或者是拼凑重组,并不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只是简单地相加,而不是相互融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业态,部分地方台还未从全员的思想认识上、顶层设计上、体制机制上等方方面面配套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没有真正做到“四全媒体”,需要在内部进行深刻变革、迎头赶上。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龙头带动作用

目前,部分省市地方台在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上,没有形成合力,各频道频率、都有各自的公众号,各自主打自己的专业内容,还没有形成一个拳头产品,或是品牌效应,打造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客户端或者公众号。因此要集中人力、财力、技术力量,做大做强一到两个起龙头作用的新媒体平台。

1、精心打造融媒体客户端 当下已经进入一部手机走天下,一部手机“阅”天下的时代,手机因其随身携带、阅读方便等特点,已经让人们须臾不可分离。移动传播是各家媒体的必争之地,客户端建设首当其冲。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把客户端打造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多功能平台;要发挥“统”的作用,集中全台各频道各频率优质内容和融媒体工作室原创生产力;同时组建队伍,强化议题设置能力和特色内容生产能力,把客户端打造成全媒体优质内容集成平台和区域传播平台。

在这个方面,一些地方台的客户端建设走在了前列,如:芒果TV、津云、长江云、闪电新闻、触电新闻客户端等,这些客户端都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比如闪电新闻客户端,真正实现了移动优先、多平台发布、全媒体覆盖,内容采集完成后,先客户端发送,然后再分发到各个频道频率,一次采集、生产出多种产品。

2、优化整合平台账号,对影响力大、用户多的新媒体平台予以扶持,鼓励他们多生产原创产品、多出精品 对定位不准、影响力小、用户量少的账号予以关停,或者转到大的新媒体平台。各频道、频率、节目、栏目所办的新媒体账号定位要准确,专业化分工,避免内容的交叉、形式雷同。要通过内部优化整合、资源集中利用,形成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强大合力。

(二)改革体制机制增加创新活力

一些地方台体制机制僵化死板,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还沿用传统媒体的采编审签流程,没有布局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或链条。因此要创新体制机制,尽快建立起与媒体融合发展相适应的相配套的考核考评体系、激励机制。

1、建立全新的考核和激励体系 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上,应针对性地建立考评体系,要把新媒体纳入进来。移动端首发、优发相关指标权重总和一般应高于50%,用好考核指标这个指挥棒,加入原创条数、阅读量、影响力指数、活跃度等重要元素。同时,用好项目制、工作室、产品事业部等各种内容生产组织和运营方式,实行灵活的运行机制,赋予必要的人、财、物使用支配等自主权,充分激发采编制作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2、鼓励新媒体先行先试和探索创新 在新媒体这块“试验田”里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制度,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建立容错机制,保护和激励新媒体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生产力解放出来,把从业人员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

(三)培育专业队伍打造原创精品

地方传统媒体要建立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要把内部挖潜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内部激发活力,外部引入活水,盘活人才资源,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媒体队伍。

1、加大对现有传统媒体记者的培训力度

学习新媒体语言、掌握照片视频的拍摄等技巧,从思想上认识到融媒体传播的重要性,促其向全媒体记者尽快转型。

2、引进新媒体人才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新媒体更需要专业的人才。[2]广播电视亟需引进平面设计、绘画美工等人才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语言鲜活、视频生动、图文并茂以及各种新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对从业者的必要要求,需要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配合实现。

新华媒体创意工场 MR智能演播厅。

记者用手持云台采访。

3、加强原创产品的策划生产 根据各个时期的宣传重点,找到各个阶段的热点亮点,深入挖掘,重点突破,集合专业人才、优势兵力出击,设计策划出高品质的融媒体产品。津云新媒体集团专门建立了特稿团队,精心打造的短视频《臊子书记》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个作品讲述了一位“80后”青年教师担任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脱贫的故事,主题深刻,表现手法多样,制作时不仅采用了“连续蒙太奇”编辑手法,还应用了MG动画和3D建模等技术手段,融合传播特点非常突出。

(四)运用先进技术支撑融媒体平台

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新媒体建设和融合的直接推动力。一些地方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经费的制约,在技术的投入上略显迟缓和不足,欠账较多。对地方新媒体而言,研发水平有限,更多的是将应用技术岗位嵌入到采编系统之中,成为采编流程的有机组成,以便更好适应网络传播的需要。因此,要开放办台,引入市场机制,盘活多方资源,多方合作,找到突破口,充分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新技术成果,构建新技术生态,支撑建立一个以内容为主体的区域融媒体生态平台。[3]

总之,地方台要想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尽快有所建树,突破重围,必须跳出传统思维,以“闯”的勇气、“创”的意识、“干” 的作风,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矩阵,以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打造当地的宣传主阵地。XWCB

猜你喜欢
客户端传统媒体融合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