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配合注射止血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研究

2022-03-28 07:17梁少双
大医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例数内镜炎症

梁少双

(北京水利医院内科,北京 100036)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道常见疾病,该病发病较急,多是由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或肿瘤等因素而引发的Treitz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现象[1]。发病后多数患者可见呕吐、黑便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见止血困难、反复出血等现象,对患者健康的威胁非常大,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其危害必须引起临床充分的重视[2]。随着电子胃镜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将内镜下止血法应用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有效提升了该病的止血有效性[3]。消化内镜下喷洒止血法、注射止血法均为当前临床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式,本研究针对两种消化内镜止血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水利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1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7.92±2.03)岁;出血病因:胃溃疡2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0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胃癌8例。观察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32±2.11)岁;出血病因:胃溃疡2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2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胃癌7例。两组一般资料保持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水利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4]中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且经医院内窥镜科医师内镜检查确诊;②患者意识清醒,认知正常,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研究;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体征平稳,无药物过敏史、禁忌证,可耐受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行止血治疗前均行常规血压、心率监测,并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监测了解;评估患者出血量后予以患者液体补充、扩充血容量、抑酸止血、维持血压稳定等常规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禁食禁水,并行胃内积血抽吸处理,完成积血抽吸后以生理盐水进行灌洗,以清除患者胃内分泌物及血凝块,明确出血点,充分暴露病灶。完成上述操作后,对照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下喷血止血法治疗,具体方法为:将内镜送至出血部位,经活检孔置入导管,在调整好导管位置后,对准出血部位进行药物喷洒,药物选用 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35,规格:1 mL∶2 mg),喷洒量应控制在20~40 mL。观察组患者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以消化内镜下注射止血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将内镜送至出血部位,将配套的黏膜注射器经活检孔置入,并在距离出血部位1~2 mm处进行穿刺处理,于出血血管周围选取5~6个注射点,各注射点分别注射1~1.5 mm浓度为1∶10 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429,规格:1 mL∶1 mg),控制药物总注射剂量在6~10 mL,直至出血停止。完成止血后,于内镜下观察5 min左右,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内镜取出。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包括及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其中及时止血主要是指:经内镜观察患者出血现象停止,且5 min内无再出血现象发生,患者呕吐、出血黑便等现象消失,经复查粪隐血检查结果呈阴性;再出血指经治疗7 d内患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症状,且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粪隐血检查结果呈阳性。及时止血有效率=及时止血例数/总例数×100%。再出血率=再出血例数/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其中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炎症指标,即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 d清晨,于患者空腹状态下取其静脉血6 mL,将其均分为两份,各3 mL,其中一份用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即以全自动凝血仪(北京迈瑞公司,型号:C3510)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另一份用于炎症指标检测,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进行炎性因子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1β(IL-1β)。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及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s )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s )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d) 呕吐消失时间(d) 粪便潜血转阴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5 2.03±0.18 1.15±0.06 2.76±0.33 6.88±1.03对照组 55 4.77±0.35 1.48±0.08 4.73±0.51 12.08±2.07 χ2值 -51.630 -24.473 -24.051 -16.67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异(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Fbg:纤维蛋白原。

组别 PT(s) APTT(s) Fbg(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7.55±1.03 12.02±1.13* 35.49±2.09 28.15±1.05* 2.73±0.15 3.35±0.32*对照组 17.59±1.14 13.35±1.30* 35.51±2.23 31.02±1.48* 2.75±0.18 3.08±0.29*t值 -0.193 -5.726 -0.049 -11.729 -0.633 4.637 P值 0.847 0.000 0.961 0.000 0.528 0.000

2.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

表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IL-6:白细胞介素 -6;IL-1β:白细胞介素-1β。

组别 例数 IL-6(pg/mL) IL-1β(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5 225.93±15.39 103.38±5.20* 133.92±6.93 69.93±4.93*对照组 55 226.16±14.88 125.89±4.99* 134.11±7.20 77.94±5.20*t值 -0.080 -23.164 -0.141 -8.290 P值 0.937 0.000 0.888 0.000

3 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致病原因复杂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和消化道黏膜炎症、消化道溃疡、肿瘤、全身性疾病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消化性溃疡为导致该病发生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占全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25%~29%。此外,门静脉高压所致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及药物性出血等也可导致该病发生[5]。同时由于该病的进展较快、出血量较大,若治疗不及时则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对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6]。因此,患者发病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十分必要。

临床上通常认为及时有效的止血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患者发病后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目前,临床上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多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如予以患者止血、抑酸药物治疗,同时配合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从而达到控制出血量的效果[7]。药物保守治疗在出血量较少且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中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保守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如对于出血量的控制多是暂时的,且止血速度较慢,若患者短期出血率较高,或者伴有动脉出血现象,则通常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8]。而手术治疗则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并且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故而患者的接受度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止血技术逐渐在临床各科室中得到推广使用,并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有效提升了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率[9]。这主要是由于在消化内镜下进行止血操作可以对患者出血部位、出血病因进行明确,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展开介入止血操作,可减少止血操作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现象发生,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内镜下喷洒止血及注射止血均为当前临床上常用的内镜止血方式之一,其中喷洒止血法主要是通过对病灶局部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止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特点。而注射止血法则主要是利用内镜经注射针将药物注射在出血病灶上或病灶周围,从而在药物作用下达到促进血管收缩、快速止血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肾上腺素可达到快速收缩黏膜下血管的效果,有利于提升血小板聚集速度、加速血栓形成,进而可发挥有效的止血功效[10]。此外,内镜下行药物注射治疗还可促进周围组织膨胀,对周围血管形成压迫,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止血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及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粪便潜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T、APTT、Fbg等凝血功能指标及IL-6、IL-1β水平均优于对照组。IL-6、IL-1β均为炎性因子,能够对机体炎症状况进行反映。炎症发生早期,IL-6、IL-1β水平就升高,而随着炎症症状的改善,其水平则会出现下降趋势。试验结果提示消化内镜配合注射止血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配合注射止血可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凝血功能及早恢复,并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例数内镜炎症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